【紀路臺灣】2024 年 7 月 5 日,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中國中心與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舉行「中國法律戰與反分裂國家法對印太區域的危害研討會」,愛國實業家曹興誠在會上說明,臺灣在二戰後的法理主權跟中共國毫無關係,加上 1996 年至今臺灣已成功實行總統直選長達 28 年,做到了民主國家的「主權在民」、完成了國際法上「民族自決」的獨立程序,中華民國臺灣的主權獨立毫無疑義,中共無權主張臺灣主權,中國國民黨不能再將臺灣捲入「國共內戰」,妄稱臺灣和中國領土不可分割。
曹興誠說明全文:中共國對臺灣主權毫無法理依據
二戰結束後,中華民國陷入國共兩黨內戰。由於美國中途停止對國民黨的支援,俄國則全力支持共產黨,導致國民黨戰敗,蔣介石率國民黨殘餘部隊逃到臺灣。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共在北京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 年 3 月 1 日 蔣中正在臺北復行視事;形成「 中華民國在臺灣」。
1950 年 6 月25 日韓戰爆發, 美國總統杜魯門立刻發表「臺灣海峽中立化」的聲明,於 6 月 27 日派遣海軍第七艦隊巡防臺灣海峽,阻止中共趁隙對臺攻擊,同時亦阻止中華民國「反攻大陸」。
自此,臺海兩岸左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可稱為中共國),右邊為中華民國在臺灣(可稱為中臺國);兩國互不隸屬,延續自今,已經長達 74 年。
二戰時,臺灣為日本領土,二戰後為美國佔領地。因此美國杜魯門總統制定之「臺灣海峽中立化」政策,應具有國際法效力。
二戰時,中、美、英、蘇是同盟國。 蔣介石於 1943 年開羅會議時,以中國領袖的身分,要求臺灣、澎湖於戰後歸還「中華民國」,獲得美、英的同意,並寫入「開羅宣言」和其後的「波茨坦公告」之中。
1943 年「 中共國」尚未成立,所以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所指涉的是「中華民國」,跟「中共國」無關。
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僅屬「意向聲明」,而非國際公約,並無國際法效力。
1951 年,日本與其他 48 國簽訂「 舊金山合約」時,雖同意放棄臺灣、澎湖主權,但未同意將臺灣澎湖主權劃歸給中共國或中臺國。
1943 年美、英在開羅所以同意二戰後將臺灣主權歸予中華民國,係因中華民國國軍在對日抗戰中浴血苦戰,犧牲重大;對日軍發揮牽制作用,因而助使美軍取得太平洋戰爭的最終勝利。而中共在抗日戰爭中,從未認真作戰,只圖自身之壯大發展,最後還因此緣故叛亂成功,推翻了真正抗日有功的「中華民國」。所以「中共國」以開羅宣言或波茨坦公告為依據,宣稱擁有臺灣主權,不僅毫無理由,而且厚顏無恥。
自 1950 年至今,中華民國臺灣政府已經獨立且有效控制了臺灣長達 3/4 個世紀,而且經濟發達、社會穩定,符合國際法上主權獨立國家政府「能長期有效控制」的標準。
1996 年至今,臺灣已經成功實行總統直選長達 28 年,做到了民主國家的「主權在民」,等同於完成了國際法上「民族自決」的獨立程序;因此「中華民國臺灣(中臺國)」的主權獨立毫無疑義。
今天兩岸所以有主權爭議,主要是由於中國國民黨渡海來臺後,還想持續內戰,以「反攻大陸、光復河山」,所以反對臺灣獨立。因為如果兩岸互不隸屬,中國國民黨就沒有理由持續進行和中共的內戰。國民黨因此喊出「臺灣、大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口號。
毛澤東在 1947 年曾經在延安的廣播講話說:「我們贊成臺灣獨立,我們贊成臺灣自己成立一個自己所要求的國家」。
毛澤東當年贊成臺灣獨立,今天中共卻堅持對臺灣擁有主權,這種立場轉變,顯然是利用了國民黨反對臺獨、堅持內戰的主張。
可以說,當年中國國民黨未經臺灣百姓同意,將臺灣捲入國共內戰,妄稱臺灣和中國領土不可分割,是造成今天兩岸問題的根源。
更嚴重的是,當年兩蔣反獨,是為了「消滅共匪」。然而時至今日,一些國民黨高階份子,如馬英九之流,「反獨」竟然是為了「附和中共」。近日馬英九說:「臺灣人應該『相信』習近平」。賴清德總統就職時說「兩國互不隸屬」,馬英九立刻反對,認為只能說「兩岸互不隸屬」,不可以說「兩國」。
今天兩岸問題只要國、共兩黨不再堅持內戰思維,共同尊重聯合國在 1948 年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以及 1976 年生效的「聯合國公民權力和政治權力國際公約」,承認兩岸兩國互不隸屬,則戰爭陰雲可以立即消散,兩岸人民可以在互敬、互助之下,共享和平繁榮。
然而今天我們看到國、共兩黨不知今夕何年,還在反對臺獨,還堅持兩岸處於內戰狀態;讓兩岸關係緊張,世界局勢不安。
我們知道,二次大戰後,人類文明有了驚天動地的飛躍。
附圖一為世界所有國家每年所得的加總圖。圖中可以看到,過去千年的農業社會沒有所謂經濟成長。19 世紀,工業文明開始帶來人類所得增加;二戰結束後,人類社會經濟成長則一飛沖天。這個成長的動力,是科技水準的提升,使人類可以無中生有,點石成金,因此創造出大量財富。

附圖二顯示人類社會的經濟成長 200 多來主要是由英、美兩國帶動的。英、美所以能引領世界成長,是因為重視民主、自由、法治,限制政府權力、保障人權和個人財產、鼓勵研究和創新等等啟蒙運動所提倡的理念。我們可以說,今天人類社會的進步,是 200 多年來啟蒙運動所帶來的成果。

隨著智能和經濟的成長,二戰後「主權在民」的獨立意識也蓬勃發展,造成國家數目激增。1945 年二戰結束時, 全球主權獨立的國家只有 60 個,今天已經增加到 195 個, 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之中。可見政治上走向獨立,是全球文明趨勢,追求大一統則係舊日帝國時代的落伍思維。
遺憾的是,中共國至今還不放棄大一統的農業思維,堅持吞併臺灣。
2005 年,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將侵略台灣寫成其法律。2018 年,中共變本加厲, 竟然修改憲法,聲稱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意圖直接沒收臺灣的領土和主權。
近兩年,中共頻頻在臺海進行軍演,威脅臺灣。2024 年 6 月 21 日,中共更公佈了所謂「懲治臺獨頑固分子意見」,對不贊成「統一」的臺灣人進行公然恐嚇。
針對中共對臺灣一系列的法律戰和心理戰,我們該如何解讀?如何因應?是本研討會的主題。如果我們能讓中共了解,其所作所為不符合當今國際道德與規律,危害世界而且得不償失,或許可以減少其侵略臺灣的氣焰,終止其近一步的危險行為。
余茂春:任何國家不能以歷史淵源為由發動侵略戰爭
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在會上表示,臺灣議題在美國政治已是舉足輕重,臺灣議題已經全球化,不再是簡單的主權之爭,而是專制和自由之間的衝突問題;美國立國的根本原則就是「主權在民」,所以美國對於臺灣問題如何解決,就是必須要由兩岸人民同意。
臺灣人民自 1980 年代末期以來,已發展出獨立於中共的主權意識和民主社會,他和美國政治領袖談論重要話題時,都會告訴美國政治領袖,「一定要意識到,臺灣人民已經發展出獨立的主權意識」,不能任由有國家以歷史淵源為由發動侵略戰爭
對於中國發動海上「法律戰」以海警頻頻對臺騷擾,余茂春表示中國海上執法不只是和臺灣發生問題,與日本、菲律賓、南韓、印尼等國都發生類似的問題,是一個國際性問題,臺灣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海域合法執法,並聯合其他國家共同應對,「中共最怕大家在一起」。
華特斯:中國「反分裂國家法」與美國「一中政策」相悖
哈德遜研究所所長華特斯(John Walters)表示,中共 2005 年頒布的「反分裂國家法」為持續擴大的法律戰重要一環,旨在透過包括軍事力量在內的非和平手段,建立統一臺灣的虛假法律前例,此捏造言論與美方「一中政策」相悖。
《臺灣關係法》明確規定,臺灣未來將由和平方式決定,任何非和平手段解決緊張局勢都是對區域安的威脅,臺灣的安全與現狀為全球所關切,中國過去 10 年來大量投資現代化和擴大其軍事能力,明顯意圖破壞現狀,特別是破壞臺灣的民主健全、開放經濟、尊重人權和法治的現狀,鑑於中國在印太區域的持續侵略以及對臺惡意,美國繼續帶頭反對片面改變現狀,至關重要。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台灣主權獨立長達3/4世紀 曹興誠批國共兩黨不知今夕是何年
▍中央社—余茂春:台灣議題已全球化 非簡單主權之爭而是專制與自由衝突
紀路編輯 / 王子嘉
延伸紀路—
【紀路】中共正從立法院破壞臺灣民主 曹興誠反對「擴權法案」短講全文
【紀路】譴責中共軍演封鎖台灣 曹興誠捐30億元盼台灣人為自由民主人權而戰
【紀路】美國眾議院通過臺灣國際團結法案強調:聯大2758號決議不涉及臺灣
最新收錄—
- 2025 NUMBEO 全球最佳醫療照護城市 高雄、臺北包辦前兩名
- 2025 亞洲柔道錦標賽 楊勇緯拿下銀牌
- 2025 THE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 臺灣 6 所大學排名前 100
- 2025 歐洲女子數學奧林匹亞競賽 臺灣隊拿下 1 金 2 銀 1 銅
- 【時間軸】2025 年 4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