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 月 10 日,財政部公布 2022 年全年稅收 3 兆 2191 億元創歷年新高,較上年增加 3449 億元,成長幅度 12%,與預算數相較多出 4950 億元,預算達成率 118.2%。其中營利事業所得稅首度跨越兆元大關,稅收 1 兆 243 億元,佔所有稅收 31.8%,較上年增加 3225 億元,年增 45.9%。行政院長蘇貞於 1 月 4 日宣布,決定徵用其中 1400 億元稅收,以現金的方式發放給全民,每人 6000 元。
全國稅收首破3兆元大關 營所稅增加最多
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豐表示,2022 年全國稅收首度突破 3 兆元大關,達 3 兆 2191 億元,年增 3449 億元,其中營所稅、綜所稅、遺產稅、菸酒稅、營業稅、關稅、房屋稅、牌照稅等八項稅目皆創歷史新高;另外證交稅、貨物稅、土增稅則為短徵。
其中,營利事業所得稅 2022 年實徵 1 兆 243 億元,首度跨越兆元大關,較上年增加 3225 億元,年增 45.9%,主因上市櫃公司前年獲利大幅成長,申報自繳、暫繳稅額都增加,光是營所稅,就超過預算數 2943 億元,占總超徵數近六成。
綜所稅 2022 年實徵 6499 億元,年增 22.6%,較上年增加 1197 億元,主因經濟、薪資成長,此外個人房地合一稅也增加。
證交稅實徵1756億元、年減36.3%
證交稅 2022 年實徵 1756 億元,年減 36.3%,較上年減少 998億元,創史上最大減量,已連續 12 個月負成長。賦稅署官員表示,證交稅達成率 99.3%,距離預算數僅差 13 億元。陳玉豐表示,去年金融市場遭逢俄烏戰爭、高通膨、中國封控政策等變數,導致減幅較大,不過全年證交稅税收仍是史上次高,僅次於 2021 年。
貨物稅因汽柴油貨物稅調降,以及車廠減產影響,去年稅收距離預算數還有 319 億元缺口;土增稅則因房市下修,短徵 116 億元。
全年稅收表現超乎預期 超出預算數4950億元
財政部表示,綜觀全年以營所稅年增 3225 億元、綜所稅年增 1197 億元、營業稅年增 290 億元較多;年減較多的為證交稅年減 998 億元、貨物稅年減 284 億元。2022 年全國稅收超出預算數 4950 億元,分別來自中央政府部分超出 3824 億元、地方政府超出 749 億元、其餘來自中央特種基金。
對於稅收超徵創新高,賦稅署表示,稅收自籌編預算至執行完畢有近兩年落差,其他國家稅收執行也會較預算增減,例如日本在 2020 年就超過預算數 10.3%,新加坡在 2017 年也超過預算數 11.7%。
歷年全國稅收統計 2012 年-2022 年:
2012 年:1 兆 7967 億元
2013 年:1 兆 8341 億元
2014 年:1 兆 9761 億元
2015 年:2 兆 1349 億元
2016 年:2 兆 2241 億元
2017 年:2 兆 2512 億元
2018 年:2 兆 3869 億元
2019 年:2 兆 4705 億元
2020 年:2 兆 3987 億元
2021 年:2 兆 8742 億元
2022 年:3 兆 2191 億元
超徵稅收挹注勞健保缺口 再全民共享6000元
2022 年中央政府一年期以上未償債務約 5.7 兆元,占比 GDP 比率降至28.5%,與舉債上限 40.6% 的距離再次拉大。蔡英文總統於 2023 年 1 月 3 日透過臉書發文表示,2022 年全國稅收預估將超過預算數 4500 億元,其中,扣除應分配給地方政府的稅收 700 億元,中央政府可以運用的有 3800 億元,在經過國安高層會議規劃之後,預計從 3 個面向執行,
一、將以 1000 億元額外撥補勞保和健保基金財務缺口,同時增加電價補貼,減輕勞健保基金的財務壓力,並透過源頭來平抑物價。
二、將以 1000 億元啟動第一波「加強韌性經濟方案」7 項措施,減輕人民在食衣住行上的生活壓力,並協助迫切需要被幫助的傳統產業、農漁業、觀光業。
三、所餘的 1800 億元,除了要預留一筆錢以因應不時之需外,將以發放現金的方式作為全民共享方案。
行政院長蘇貞於 1 月 4 日,決定徵用其中的 1400 億元,以現金的方式發放給全民,每人 6000 元;其中,列冊為低收入戶民眾每人每月再發 750 元,中低收入戶每人每月發 500 元,為期一年。
超徵稅金也是依法徵收的稅金
對於「超徵」的定義被特定人士與媒體扭曲,立法委員林靜儀透過臉書發文解釋,「超徵不是政府多收你的錢,是政府沒想到大家有辦法賺這麼多錢。」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稅收超徵或短徵,代表的是當年度的國家經濟表現,他要告訴國人同胞,之所以出現實徵數比預算數多,主要是去年的經濟成長表現出色、超乎預期,是行政效率和產業各界、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超徵稅收」小知識:每年政府會估算「預估稅收數額」,實際徵到的稅高於預估值,就是「超徵」,低於預估值,就是「短徵」。超徵的稅金也是依法徵收的稅金,在稅率不變的前提下,經濟表現超乎預期,實際稅收超過預期數額,就是「超徵」。近 10 年,中央政府稅課收入有 6 年實際數大於預估數,是為「超徵」,有 4 年的實際數少於預估數,是為「短徵」。
近年個人綜合所得稅免稅額、扣除額大幅提高
財政部表示,自 2018 年「所得稅制優化方案」實施,綜所稅的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等均大幅提高,加上 2019 年起新增長照扣除額 12 萬元,以及基本生活費持續調高等多項減稅措施上路,統計顯示綜所稅免申報及免繳稅者明顯增加,有愈來愈多綜所稅申報戶不用繳稅。
以 2020 年為例,全國綜所稅申報戶 646.2 萬戶當中,其中 317.15 萬戶所得淨額為零,扣除 1089 戶股利所得分開計稅,有近半的 317 萬戶不用繳稅,占比 49.06%;2020 年度綜所稅申報戶中,所得淨額 1000 萬元以上者 6754 戶、占比 0.1%,負擔的應納稅額約 595 億元,占當年綜所稅總稅額的 19.4%,也就是 0.1% 的人繳了近兩成綜所稅;如以所得淨額 500 萬元以上計算,則是 0.55% 的人繳了三成六的綜所稅。
2022 年初步統計,綜所稅申報戶共646.2萬戶,其中 317 萬戶不用繳稅、約占49%。
2021年營所稅 五大企業就貢獻1165億元
我國自 2018 年 1 月 18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前行政院長林全主導規劃的稅改方案,刪除個人綜所稅 45% 最高稅率、股利所得選擇直接依 28% 稅率分離課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自 2018 年起分 3 年由 17% 調升至 20%,加上 2016 年起實施的房地合一稅、2017 年推動反避稅制度、調高遺產及贈與稅率,稅改方案逐漸展現成效。
其中,營利事業所得稅自 2020 年起全面適用 20% 稅率,根據臺灣「繳稅王」台積電 2021 年財報,全年合併營收 1.58 兆元,年增 18.85%,年度營所稅申報金額為 550 億元;繳稅第二名為陽明海運,2021 全年合併營收 3344.75 億元,年增 120.22%,年度營所稅申報金額為 270 億元;第三名萬海,2021 年合併營收 2280.14 億元,年增 178.47%,年度營所稅申報金額為 150 億元;第四名是長榮,繳 120 億元營所稅,第五名國泰金,繳 75 億元營所稅。
資料來源:
▍財經新報—稅收超徵八成來自營所稅!台積電五大企業繳稅貢獻 1,165 億元
(編輯:王子嘉)
相關紀路:
【紀路】2022年中央政府總決算歲入歲出賸餘4964億元創歷史新高
【紀路】毛利率超越英特爾 台積電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家利潤破兆企業
【紀錄】2022年第3季製造業產值4.36兆 積體電路業創新高
【紀錄】2022年第二季製造業營業收入8.7兆元創歷年同期新高
【紀錄】台灣上市櫃公司2022上半年營收21.16兆元創歷史新高
【紀路】連續四年未舉債 2021年中央政府實質還本1200億創歷史新高
【紀錄】2021國家稅收年增18.6%達2兆8450億台幣創有史以來新高紀錄
【紀錄】2021年台股成交金額95兆5156億元破紀錄 證交稅收年增82.7%創史上新高
最新收錄:
- 2025 歐洲女子數學奧林匹亞競賽 臺灣隊拿下 1 金 2 銀 1 銅
- 【時間軸】2025 年 4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 2025 射擊世界盃阿根廷站 楊昆弼 / 劉宛渝不定向飛靶混雙奪冠
- 2025 第一季臺灣出口 1295.8 億美元年增 17.5%
- 【時間軸】2025 年 4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