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4 月 30 日,摩洛哥撒哈拉沙漠 250 公里超馬賽賽果出爐,臺灣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在接近攝氏 50 度的高溫下,克服過往曾經跑到熱衰竭的夢靨,在經歷沙塵暴、暗夜獨跑,以及大小石礫、鬆散沙丘等地形,以排名 41 抵達 250 公里終點,平安完賽。陳彥博賽後掛上獎牌,回頭向撒哈拉沙漠敬禮,他說,「謝謝這片大地給我的學習,倒空自己,下一場,休息後,重新出發。」
零下 40 度 VS. 攝氏 45 度
第 37 屆撒哈拉沙漠 250 公里超馬賽(Marathon des Sables, MDS)在摩洛哥舉行。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最熱的沙漠,沙丘高度可以達到上百公尺,除了忍受高溫、脫水危機,還要對抗不時吹來的沙塵暴,以及適應沙漠、岩漠、礫漠、泥漠等多重地形,對選手來說是綜合地形的極限考驗,最近 10 屆的冠軍頭銜都由熟悉撒哈拉的摩洛哥選手拿下。
本屆賽事一共有 1263 名選手參加,總距離約 250 公里,選手須自行背負裝備穿越摩洛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山丘和礫漠、流沙等地形,陳彥博被列為大會前 12 強種子選手。
賽前陳彥博在他的 Facebook 粉專表示,從上一場育空 700 公里橫越賽零下 40 度的冰天雪地回來,身體狀況還無法適應長時間高溫,加上拖雪橇造成的舊傷,整體狀況仍未完全恢復,在拉速度時有明顯的緊繃疼痛,但最大的挑戰仍是沙漠風暴影響視線,如錯過標記,有可能在沙漠迷路。
近10多年氣溫最高沙塵暴最多的一屆
據陳彥博 Facebook 粉專的小編記錄,陳彥博在賽事前 3 天歷經了沙塵暴與大小石礫、沙丘構成的地形,分別完成 36 公里、31 公里、34 公里的賽程。
到第 4、第 5 天,必須跑最困難的第 4 站 90 公里超長距離賽段,大會測量陰影處就有攝氏 40 度,中午溫度達 45 度,賽道上無遮蔽曝曬的體感則近 50 度,有 93 位選手難以抵抗高溫而棄賽,這也讓陳彥博想起 2016 年在四大極地滿貫賽戈壁站,當時不敵炙熱地獄 53 度高溫,被熱中暑擊倒在賽道上失去意識的夢靨,只能提醒自己以最謹慎的態度完成賽程,以避免戈壁賽熱衰竭的狀況再次發生。
第 4 站 90 公里賽程除了里程超長,總爬升也近 1330 公尺,在鬆散的沙地上攀爬上上下下的地形,對體力是極大考驗,陳彥博表示,最辛苦的部分莫過於在夜裡前進,沙漠中沒有明顯的標的物,很容易迷失方向,若不是每年都參加的老手,獨自前進時要更加謹慎,同時還要克服睡魔,身體和心理都是極大挑戰。
第 6 天也是最後一站,只剩 771 位選手起跑,陳彥博成功、平安的跑完最後 42.2 公里抵達終點。
把名次拋開 向撒哈拉沙漠敬禮
賽後陳彥博在 Facebook 寫下這次與自己奮鬥的感言:
「雪地到沙漠,間隔只有兩個月,零下 40 度,與沙漠 45 度,快 85 度的溫差,抵達沒多少時間調整與適應,馬上就開始比賽了。7 天 6 夜 250km,我把背包重量控制在 6.48kg,包含所有的食物以及強制裝備,每天只攝取大約 2100 卡洛里,為了能夠輕量化競賽,沒有多的享受。主辦單位也嚴格檢查種子選手的裝備,以及驗血觀察是否有吃禁藥。比賽前兩天抵達營地就有沙塵暴,能見度不到 20 公尺,幾乎一直在吃沙,連睡覺的時候也是一樣。」
「第一天起跑後,狀況還不錯,跟在領先集團,但隨著溫度飆高,身體開始使不上力,慢慢的開始落後,心跳也越來越快,速度越來越慢,到終點前開始被許多選手追過,抵達後我倒在帳篷,頭暈熱到無法動彈,耐力很足夠,腳也沒問題,不斷思考著,為什麼跑不起來?接下來 6 天該怎麼辦?」
「第二天我採取保守策略,直到最後慢慢追到快前 20 名,為自己鼓掌振奮不少,但育空賽事後左大腿,以及右髖已經開始隱隱作痛,『不要放棄!還有機會!』每每在困境中,我總是這樣告訴自己。直到 long day 90km,10 點出發氣溫已經快 40 度,『今年是近 10 多年舉辦以來,氣溫最高,也是最多沙塵暴的一次,你們知道的,沙漠天氣可能隨時隨地都會轉變。』『今天氣溫會非常熱,各位選手一定要補充水分,救援直升機晚上是不會起飛的,在夜晚時的路線,請各位選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過了第一個檢查站攀爬沙丘後,我發現心跳很大力,手指也開始有點麻,胸口也越來越熱,我開始想起戈壁52度熱衰竭昏倒的惡夢,也擔心著,希望不要再經歷一次,我開始每公里嚴格控管攝取水分與鹽錠,儘管這麼做,依然無法改善,我開始有點頭暈,不舒服到只能用走的⋯我看右邊的樹蔭,有陰影應該可以遮蔽,『要撐到 CP2!不能停下來!』『停下來水會不夠的,只有 1000cc 的水而已!』撐著身體抵達 CP2,我馬上坐下來無法動彈,灌了很多水,與淋頭降溫後,嘗試不斷重複做深層呼吸,1、2、3⋯、1、2、3⋯試著把心跳壓下來,肌肉在發燙,全身像火燒,看著前方的沙漠,熱浪不斷吹襲,我突然有點擔心,離開檢查站繼續前進,休息 40 分鐘之後,即使坐著不動也在流汗,心跳還在 100 下,我知道已經有一點中暑了」
「但不前進的話,終點永遠到不了,我起身,加滿了水,然後繼續移動。下午 3 點多,氣溫飆升到 45 度左右,沒有風,進入上上下下的沙丘地形,全身又開始發熱,有點難以忍受,『Med! here!』我聽到沙丘上有人喊著,爬上去就看到一位女選手沒有意識倒在地上,醫護人員正在靜脈注射,許多選手在一旁關心著,沒多久直升機就來救援了,我繼續往前,又看到左邊一位選手,用急救毯蓋著全身,醫護人員在一旁戒備,繼續往前,這景象越來越多賽道進入攀爬峽谷,裡面幾乎就是烤箱,沒有任何風,所有熱氣都往這裡流動,先出發的許多選手都躲在陰影處無法動彈,我沒有停下來繼續照步驟前進。」
「到晚上之前,直升機的聲音很頻繁,一直來來去去,感覺很多選手出現狀況。下午 5 點,以為氣溫會下降一些,但地表似乎無法散熱,到晚上 9 點多一樣熱,我全身擠不出任何一點力氣,沒有多少卡洛里能夠擠出來使用,感覺全身水分與細胞都曬到乾枯了,頭很暈、想吐,僅能搖搖晃晃的開始拖著身體走,抵達 53km 檢查站後,我躺了下來,胸口和手指開始發麻,尿顏色很黃,發現自己真的快中暑與脫水了,躺了快 1 小時,逼著自己吃下快 350 卡泡飯,等待著身體系統回復正常,『落後太多了,為什麼會這樣⋯』『狀況為什麼會這麼差⋯』『趕快起來!剩下 38km 而已了!』『再休息 5 分鐘,五分鐘就好⋯』我躺在地上,只能不斷和自己對話,看著其他國家選手互相鼓勵,一起扶持繼續出發,心裡感到些許羨慕,此刻的我,獨自一人參賽」
「起身,撐起腿,上裝備,確認體溫稍微降低後,帶上頭燈,開始繼續獨自夜戰。晚上 9 點多,開始岩石與沙漠的攀爬與下降,『啪噠!』一個沒力,我腳踢到岩石,差點往前撲倒,『這裡岩石很尖!不要大意!』摔倒一定會很嚴重的,沒多久,前方許多頭燈,我往前靠近看,一位選手滿臉是血,應該是摔倒眼睛上方被劃破了,不斷流血出來,其他選手趕緊幫他按下衛星定位的 Help 救援」
「一路上,看到很多狀況,也提醒自己,一定要平安完賽!路途中,有迷失方向,又找回賽道方向,追到摩洛哥當地選手一起最後衝刺 4km,抵達終點已經是半夜 1 點多,倒頭就睡著了隔天,看著自己的名次落後,不免,為自己感到失落,但賽事依然進行著,其實從第一天一開始,就無法照著自己預期走,每一天不管怎麼調整與努力,排名一直無法往上提升,『再衝一下!跟上!跟緊啊!』看著目標拉近,然後又被拉開,或是下坡時左腳疼痛感都會刺痛一下,氣溫一上來時,身體就無法擠出力量前進,最後兩天,我已經預期了賽事結果,無法進到目標排名前 10 名,追不回領先集團時間差距,必須接受這事實」
「掙扎、消極、面對、處理。一路上,好多不同的思緒撞擊著我,『此刻,你想要結束比賽?』『還是要繼續奮鬥,現在的每一刻?』『現在掙扎的每一刻,才是最真實,最重要的吧⋯』『是嗎⋯』」
「腦袋想起 Kipchoge 在波士頓馬拉松後說的話:『人們總說贏是很重要,但參與及完賽也是一件美妙的事。』
『韌性是其中一個成功的要素。如果你不夠有韌性,什麼地方也無法到達,故此,堅持是一件美事,這正是所需要的。』」
「是的,當結果不如預期時,態度,我們可以自己決定。最後一天,沒有保留著衝刺前進,喘也好、痛也罷,我不都正享受著自己選擇最愛的事情嗎?把名次拋開,去奔跑在世界沒多少人踏過的撒哈拉沙漠,微笑著高舉雙手邁向天空,掛上獎牌,回頭向撒哈拉沙漠敬禮,謝謝這片大地給我的學習,倒空自己,下一場,休息後,重新出發」
「全部選手 1085 位(近 30% 選手棄賽),總排名 41 位。達成!連續完成世界 10 大艱難賽事 2 場:零下 40 度、加拿大育空 700km 極地不休息橫越賽,攝氏 45 度、摩洛哥撒哈拉沙漠 250km 超級馬拉松賽」
資料來源:
紀路編輯:王子嘉
❤️💛💚 贊助紀路臺灣
最新收錄
- 【時間軸】2025 年 1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 臺灣 2024 年稅收 3.73 兆刷新歷史紀錄
- 2025 GFP 全球軍力排行榜 臺灣排名第 22
- 2025 鳳凰杯國際軟式飛鏢錦標賽 臺灣選手抱回 2 座亞軍、2 座季軍
- 詩人零雨獲 2025 年第 9 屆紐曼華語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