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發布一份世界主要國家在先進產業的競爭表現報告指出,美國在7大先進產業中僅在3個產業領先,包括製藥、航空航太、資訊科技和軟體及網路公司方面為世界最強,但其餘均被中國超越,建議美國急起直追。報告同時提到,就先進產業密集程度而言,台灣世界第一,為世界平均的219%;南韓第二,206%。
報告指出,自1995年以來,美國先進產業的全球市占率於規模調整後的全球平均水準方面下降了6%,台灣和韓國在先進產業的全球市占率,則比全球平均水準高出1倍以上,分別為206%和219%;德國高出74%;日本高出43%;中國34%。報告裡的「規模調整後的全球平均水平」是指該產業佔本國經濟的比率,除以其占全球經濟的比率,數字越大表示該國在該產業的集中發展程度較其他國家更高。
報告顯示就各國先進工業產出在各自經濟中的占比而言,台灣居世界第一。報告作者艾特金森(Robert Atkinson)接受美國之音採訪表示,「這些先進產業在台灣的佔比較美國要高得多,也比中國要高很多。台灣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其中在電腦、電子零組件與光學設備領域,台灣的發展程度是全球平均的9倍,南韓是5.4倍。
艾特金森指出,「台灣專注於發展晶片,世界依賴台灣的產品,這也是美國非常關注的部分,如果中國和台灣之間發生軍事衝突的話。」但台灣在製藥、汽車、資訊科技和軟體及網路公司等領域則相對非常弱,台灣在先進技術產業的多元發展方面,是10個經濟體裡最低的。
報告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德國、歐盟、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台灣等10個經濟體,在1995年、2006年和2018年,針對7個先進行業的行業集中度和全球產出市占作為分析基礎,7個先進產業分別為:製藥、電力電氣設備、機械設備、汽車、其他運輸設備(航空航太)、電腦電子零件與光學產品、資訊科技和軟體及網路公司。
報告指出,各國在先進技術產業激烈競爭,因為那攸關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美國在七大先進產業中僅在三個產業領先,其餘四個產業均被中國超越,報告建議美國政府應透過立法與資金補助急起直追。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2022年5月接受財經媒體《CNBC》專訪時呼籲美國國會盡快通過「晶片美國製造法案 CHIPS for America Act」,並表示美國最精密的軍用晶片70%來自台灣,一個「標槍反戰車飛彈系統」就需要250個晶片,她說這是國安問題,美國也需要發展,不能僅靠朋友支持。
歐盟也在2022年2月提出「歐洲晶片法案 EU Chips Act」,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向媒體表示,歐盟超過半數晶片需求都依靠台灣,這是一項巨大的經濟風險,「例如,假使台海爆發軍事衝突,台灣無法再出口,那麼全球幾乎所有工廠都會在3週內停止運作」。
根據統計,2021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占全球26%,排名全球第二;IC設計占全球27%,全球排名第二;封測占全球市場20%,全球第一;晶圓代工市占64%,世界排名第一。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 TrendForce 指出,2022年台灣晶圓產能將占全球總產能的48%,其中12吋晶圓產能占全球比重將超過5成,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產能將占全球61%。在台廠廣於全球擴產,以及各國晶片製造在地化的趨勢之下,TrendForce預估2025年台灣本地晶圓代工產能市占將下降至44%,其中十二吋晶圓產能市占約為47%;先進製程產能則占58%。
參考資料來源
▍ITIF—The Hamilton Index: Assessing Nat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Competition for Advanced Industries
▍美國之音—別讓先進產業勢頭消失報告呼籲美國發起經濟“登月計劃”急起直追
▍TrendForce—各國晶片製造在地化趨勢抬頭,2022年台灣掌握全球晶圓代工48%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