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 Taiwan | 紀路臺灣
Taiwan in the World
  • 首頁
  • 世界排名
  • 國際榮譽
  • 經濟民生
  • 民主與人權
  • 生態與環保
  • 時間軸
  • 贊助
時間軸

【時間軸】2025 年 10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上)

by
timeline international and Taiwan news October 2025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紀路臺灣】這條時間軸重點摘要 2025 年 10 月國際新聞及臺灣民主、國防、主權相關新聞。

2025 年 10 月 1 日

▍國防部上午公布過去 24 小時偵獲共機 12 架次,其中 7 架次逾越海峽中線進入我北部、西南、東部空域,及共艦 8 艘、公務船 3 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日前再度赴美國談判對等關稅,她今天凌晨搭機返臺,對於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受訪提出美國、臺灣各分擔一半晶片產能的構想,鄭麗君表示「我想這是美方的想法,我方談判團隊從未做出晶片五五分的承諾,這一次我們也沒有討論這項議題,我們也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鄭麗君說明,這次談判團隊到華府,主要是要爭取調降對等關稅且不疊加原來的稅率,以及 232 條款相關的關稅優惠待遇等議題,和美方的貿易代表署以及商務部,都進行了具體的討論也有一定的進展;有關商務部的部分,臺美供應鏈合作還在持續磋商中,232 條款調查下各項的項目也在持續增加中,因此,也希望能就 232 條款相關各項的優惠待遇做更完整的討論,後續會秉持國家利益跟產業利益和美方持續磋商;雙方取得在對等關稅、232 條款相關的關稅優惠待遇,以及供應鏈合作上有完整的共識之後,就會進入總結會議來達成臺美的貿易協議 🔗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受訪時表示,他曾提出美國、臺灣各分擔一半晶片產能的構想,臺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天透過聲明強調,她所率領的貿易談判團隊從來沒有、也絕對不會承諾美國提出的晶片產量各占一半的方案,指這種將晶片產能對半的提議,完全違背目前臺美雙方在供應鏈協作與投資上的共同方向;現階段,臺灣出口美國產品已經被加徵 20% 關稅,而所有在海外製造的晶片還需負擔額外稅率;川普總統已承諾,願意赴美國設廠生產晶片的公司,將可獲得晶片關稅豁免資格,而台積電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已經宣布將在美國設置晶片廠,總投資金額達 1650 億美元,可望讓該公司獲得美國關稅豁免;不過,因為雙方談判情勢仍未明朗,專家普遍認為,眼前的情勢仍很難判斷後續影響 🔗

▍美國國防部新聞網站 DVIDS 發布,美國海軍後備單位在伊利諾州「大湖海軍基地」召開指揮官與高階士官會議,聚焦戰備與動員,海軍中校羅斯洛克(Elliot Rothrock)對印太局勢的急迫性提出警告:「印太地區是全球經濟的心臟。美國人日常使用的產品,幾乎都仰賴這片海域的自由開放」,印太區域擁有全球 60% 的人口,5 個核武國家,掌握了全球貿易的航運命脈,「然而隨著中國加速軍事擴張,對臺灣的企圖更加明顯,印太地區的穩定狀態面臨重大挑戰」,美國國防部戰略規劃官員已不再只是談假設情境,美軍具體規劃,一旦有需要,必須在 30 天內動員 5 萬名海軍後備官兵;羅斯洛克使用投影片呈現,美國對日本、南韓、關島有安全承諾,如果北京採取行動,這些地方都可能發生衝突;美國海軍後備司令部總士官長萊恩斯(Robert W. Lyons)指出,「戴維森窗口」正在壓縮,時間所剩不多,美國誤差空間也逐漸變小,他並拿出一張泛黃的 1941 年陸軍對海軍的美式足球賽門票,提醒與會者,當年美國人還在看球賽的時候,日本航空母艦艦隊已經駛向珍珠港;「戴維森窗口」指的是美軍前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2021 年在國會聽證時警告,中國可能在 2027 年以前對臺灣採取行動 🔗

▍我國外交部長林佳龍出訪波蘭出席「華沙安全論壇」並發表專題演講,引發中國外交部痛批「無論民進黨政府說什麼做什麼!都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撼動不了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格局!更阻擋不了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外交部發言人蕭光偉今天表示,中華民國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等存在、互不隸屬,臺灣與理念相近國家互訪交流,中國無權置喙,更無權干預其他國家的主權行為 🔗

▍新任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謝志偉 9 月 30 日在布魯塞爾主持 114 年國慶酒會,眾多歐洲及各國賓客到場祝賀,謝志偉致詞強調「臺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臺灣不是中國的一省」「每次聽到有人談起『臺灣問題』時(the so called Taiwan-question),我就會皺眉頭,因為臺灣不是『問題』,臺灣是『答案』(Taiwan is the answer!)」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蓋勒(Michael Gahler)致詞強調,聯合國 2758 號決議並未提及臺灣,中國必須停止在臺灣周圍的軍事挑釁,「歐洲必須在強化多邊主義和改革國際社會方面發輝主導作用,在這努力過程中,臺灣也將一直是我們珍貴可靠的夥伴」;比利時國會友台小組共同主席范荷芙(Els Van Hoof)致詞表示,臺灣的力量不只是防禦性的,臺灣在半導體、人工智慧、供應鏈安全等關鍵領域表現傑出,使臺灣成為歐洲尋求多元化的理想夥伴,比利時國會和法蘭德斯議會(Flemish Parliament)都通過決議,強調維護臺灣海峽現狀的必要性,以及聯合國 2758 號決議並未定義臺灣地位,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

▍巴拉圭環境及永續發展部長巴雷多(Rolando De Barros Barreto)夫婦應外交部邀請訪臺,與環境部長彭啓明簽署「在巴黎協定下之合作瞭解備忘錄」(碳權合作備忘錄);彭啓明表示,巴拉圭的森林與土地利用管理是未來碳匯潛力所在,在其最新的國家自定貢獻中,明確提出透過森林保育與造林、提升能源效率、推動電動運具等措施,2030 年將減碳 10~20%,這與臺灣的 NDC 3.0 減碳目標相互呼應,為雙邊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巴拉圭擁有再生能源的天然優勢,並建立符合巴黎協定規範的法規架構,使雙方能夠發揮高度互補性,共同推動碳市場機制、循環經濟與可持續教育等多面向合作 🔗

▍金融時報報導,2025 年上半年,臺灣從俄羅斯進口 190 萬噸「石腦油」總金額達到 13 億美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俄羅斯石腦油買家;報導指出,自從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臺灣持續大幅增加俄羅斯石腦油的進口量,已飆升到 2022 年平均水準的 6 倍,這引發外界擔憂中國可能透過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來切斷這項資源供應,進而威脅臺灣的經濟安全;石腦油是一種碳氫化合物液體,廣泛應用在科技業和半導體產業的製程中;中國一向聲稱對臺灣擁有主權,而且跟俄羅斯維持密切的戰略夥伴關係,持續支持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民進黨立委陳冠廷指出「臺灣絕不能過度依賴任何單一國家或企業,特別是那些不承認臺灣主權、甚至對臺灣抱持敵意的國家。這已經不只是資源問題,更是國家安全與地緣政治的挑戰」;立委沈伯洋也示警「這種高度依賴的狀況,未來恐怕會造成國家安全危機」;另外,臺灣最近也持續進口俄羅斯煤炭,此舉可能導致美國等盟友的批評,認為臺灣間接資助俄羅斯的戰爭經濟;美國總統川普已因印度持續進口俄羅斯石油,針對多數印度進口產品課徵 50% 的關稅;報導指出,俄烏戰爭爆發後,雖然臺灣的中油等大型國營企業已經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產品,但部分民間企業卻反而大幅增加採購量,尤其以「台塑石化」最為明顯,從 2022 年到 2025 年 6 月期間,台塑麥寮煉油廠就佔了全臺灣從俄羅斯進口石腦油總量的 96%,台塑石腦油的俄羅斯來源占比,也從 2021 年的 9%,大幅提升到 2025 年上半年的 90%,這讓「俄羅斯取代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印度,成為臺灣石腦油的最大供應國」;且臺灣業者採購俄羅斯石腦油的單價「非常可能」超過 G7 集團設定的每桶 45 美元上限,恐因此違反 G7 限價政策,面臨罰款或次級制裁的風險;台塑石化聲明表示,該公司採購的石腦油都是透過公開招標進行,「雖然沒有限定貨源的產地,但所有賣方和貨品都必須符合歐盟的制裁規定與相關的貿易分類標準」;分析也顯示,從 2022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臺灣已經累計採購價值達 112 億美元的俄羅斯石化燃料,雖然臺灣國營公司台電從 2022 年起就已經停止進口俄羅斯煤炭,但截至今年 6 月,臺灣在俄烏戰爭期間仍是俄羅斯煤炭的全球第 5 大買家,累計進口總金額達 44 億美元;2025 年上半年,臺灣進口俄羅斯煤炭的數量雖然比 2024 年同期減少 67%,但民間企業在這段期間仍每月持續平均購買約 4100 萬美元的俄羅斯煤炭 🔗

▍有「另類諾貝爾獎」美譽的瑞典「優質民生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今天公布多位獲獎人,其中包括我國無任所大使暨自由軟體程式設計師唐鳳,表彰唐鳳致力推動數位民主的貢獻;評審團在聲明中表示,唐鳳因「推動數位科技的社會應用,以賦能公民、重振民主並彌合分歧」獲得該獎 🔗

▍賑災基金會今天表示「0923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專案募款」9 月 25 日啟動,累計至昨天已募得 22 萬 5998 筆善款、共計 6 億 8816 萬元 🔗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今天進入第 9 天,總計釀 18 死、6 失聯、139 傷,國軍與「鏟子超人」志工的災後復原仍在繼續;國防部長顧立雄今天前往花蓮慰問救災部隊並探視受災官兵,強調將持續全力支援、密切協調地方政府,齊心守護家園國軍;第二作戰區表示,第二(東部)、第三(北部)、第四(南部)、第五(中部)作戰區持續執行花蓮地區災後復原任務,第三、五作戰區及海軍陸戰隊指揮部增援兵力亦加入救災工作行列,累計迄今投入逾 1 萬人次兵力,並依規劃達成預期清淤進度,分秒必爭加速災區重建腳步,力求中秋節前恢復民眾家園;國軍花蓮總醫院與多家國軍醫院及二、三、四作戰區衛勤部隊,在光復、鳳林及瑞穗地區開設醫療救護站,強化災區醫療量能,加速協助地區重建 🔗

▍林保署表示,今天上午無人機航拍顯示,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 1020.3 公尺,湖區面積 12.6 公頃,蓄水量 585 萬噸,自潰決後至今水位已下降 118.7 公尺,湖區面積原 140 公頃,原總蓄水量為 9100 萬立方公尺,蓄水量持續減少,約為原來量體的 6.4%,但考量仍有水量持續匯入湖區,下游土砂狀況尚未穩定,目前仍維持紅色警戒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今天代表行政院長卓榮泰慰問罹難者家屬,並敬致 10 萬元奠儀,表達卓榮泰關懷與哀悼之意,也請家屬保重身體、節哀順變;卓榮泰日前宣布,堰塞湖事件每名罹難者慰問金從 80 萬增加至 100 萬,房屋遭污泥入侵者每戶提供 10 萬元慰助金 🔗

▍監委田秋堇、蔡崇義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政府雖已推動菸害防制及空氣污染管制等措施,以降低民眾罹癌風險,但民眾肺癌發生率仍逐年上升,且近 7 成患者並未吸菸,其中女性更超過 9 成屬於非吸菸者,顯示非吸菸者的肺癌危險因子,已成為肺癌防治應關注重點領域,因此已申請自動調查,將了解主管機關是否有積極調查、提出防治對策 🔗

▍媒體揭露民眾黨主席黃國昌長期指揮狗仔,系統性跟監政敵,把「監控」武器化為政治鬥爭工具;其中狗仔集團包括中央社記者、台北司法記者聯誼會會長謝幸恩,謝幸恩並被揭露以假名「蕭依依」在「民報」發稿;中央社今天聲明「本社前員工謝幸恩女士於 9 月 29 日請辭,惟後續媒體進一步揭發其恐涉及政治狗仔及化名蕭依依採訪發稿之事,可能已違反新聞倫理規範及本社社規,嚴重傷害本社社譽。本社已於今日上午赴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對謝女士提起背信等罪之刑事告訴,後續並將針對其侵害本社名譽一事,提起相關之民事訴訟。至於謝女士在任職期間之行為,是否涉及違反本社相關規定,目前已交由調查委員會處理」🔗

▍無視日本提出抗議,據日本海上保衛廳通報,中國海洋監測船「向陽紅 22 號」今天早上第 3 度駛入鹿兒島縣奄美大島近的日本專屬經濟海域,向海中投入類似管道的物體 🔗

▍今天是中共建政 76 週年,美國國務院今年恢復慣例,在中國國慶前夕發聲明,由國務卿盧比歐代表美國向中國人民表示祝賀,「美國祝願中國人民在未來一年裡健康、快樂、繁榮、和平」🔗

(編按:盧比歐祝願中國人民並不違背他一貫的理念,他自擔任參議員起,即關心維吾爾人、香港人、中國人在中共政權統治下的人權,他反對的是中共,而非中國人民)

▍中共建政 76 週年,中國官媒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在微博發布慶賀文章,多名在中國的臺灣藝人轉發中共建政慶賀文,包括吳慷仁、王力宏、侯佩岑、楊宗緯、吳奇隆、歐陽娣娣、伊能靜等;央視新聞的文章寫道「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祝新中國生日快樂」「我愛你中國」;人民日報的文章寫道「惟願山河錦繡、國泰民安」「祝祖國時和歲豐、繁榮昌盛」等內容;其中楊宗緯、吳奇隆、歐陽娣娣在轉發時還標注「祖國萬歲」標籤 🔗

▍中國每年 9 月、10 月是房地產旺季有「金九銀十」之說,但中國指數研究院今天公布報告指出,9 月份中國 100 大城市中古屋價格較 8 月下跌 0.74%,已是連續 41 個月下跌,較去年同期下跌達 7.38%,今年以來價格累計下跌達 5.79%;新屋價格則較 8 月上漲 0.09%,漲幅較 8 月縮小 0.11 個百分點 🔗

▍中國 7、8 月多項經濟數據超出預期的低,尤其房地產領域持續走下坡,6 月份以來,停繳房貸和信用產品違約問題比往年嚴重很多,但中國 A 股不斷走高,滬指今天逼近 3900 點 🔗

▍中國北京證監局宣稱,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存在「未按規定進行訊息披露」等違規行為,對其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標普中國是美國標普全球公司在北京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是目前唯一擁有全牌照的外商獨資信用評等機構,專注於為中國境內資本市場提供信用評等及相關服務 🔗

▍美國政府日前將 H-1B 工作簽證年費大幅調至 10 萬美元,預計將擋掉大量來自印度、中國的低階工作人才;中國政府今天起,則對外國青年科技人才實施 K 字簽證政策,允許持證外國人在中國停留更長時間,可多次入境,毋須出具企業邀請函,旨在吸引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才;星島日報報導,中國這項政策卻引起民眾擔憂,認為將擠壓本土就業,「不歡迎印度人來」;也有評論指出,擔心大量印度人來中國搶工作是多慮了,中國並非印度人心儀之地 🔗

▍美國貿易代表署代表葛里爾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發表談話,他說「如果諸位問總統『我們跟中國有協議嗎?』他會說『是的,這就是我們的協議,我對中國商品徵收 55% 的關稅,這就叫協議』,所以,這就是一個良好的現狀」,葛里爾說他希望繼續定期與中國官員舉行討論,力求建立更平衡的貿易關係,讓雙方能夠增加「非敏感商品」領域的貿易量,例如美國農產品與中國消費性商品「我希望與對方達成的狀態,是雙方能以稍微更自由、更透明的方式進行貿易」「但目前而言,這就是我們的現狀」;葛里爾透露,中方談判代表因中國在全球稀土礦產和磁鐵供應上掌握更多主導權,而獅子大開口,提出了更多要求,這幾年中國在外交上展現出更強勢的「戰狼風格」態度也逐漸滲入美中經貿關係,使得過往偏重技術性的談判增添了「政治尖銳性」「但我們正在努力克服,雙方也仍經常會面」🔗

▍美國一名高階將領告訴路透社,法國與美國正在計劃進行第 2 次聯合任務,協調衛星在軌道上的機動,這是兩國在中國擴大太空軍事足跡之際,加強盟國情報蒐集能力的一部分;這項行動將是五角大廈與盟國在太空合作的第 3 個已知任務,去年底,美國首度與法國聯手,在軌道上進行兩枚衛星的聯合機動行動,此外,美國太空司令部本月稍早也曾與英國展開聯合任務;路透社報導,太空已成為軍事競爭日益激烈的領域,愈來愈多對通訊、飛彈預警及戰場情報至關重要的衛星,面臨來自全球主要太空強權的威脅,中國、俄羅斯、美國都展示過反衛星武器,並發射具機動能力的太空船,引發各界擔憂若在衝突期間發生攻擊,可能將破壞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導航,或切斷地面部隊仰賴的通訊渠道;更精確地操控太空船並整合國際聯盟,已成為官方所稱新全球太空競賽的關鍵戰場,美國與盟國面臨來自中國與俄羅斯的激烈競爭 🔗

▍菲律賓昨天深夜在宿霧島附近發生規模 6.9 淺層地震,造成菲國中部 26 人不幸喪生、147 人受傷,至少 22 棟建築倒塌或受損;我外交部及駐菲律賓代表處已向菲律賓表達慰問,及願意提供人道救援協助 🔗

▍南韓總統李在明今天表示「全球合作與共享繁榮的勢頭正在減弱,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衝突加劇、各人自掃門前雪的時代」「為了確保大韓民國的和平與繁榮,我們絕不能依賴任何人,而應當增強我們自身的實力」,宣佈南韓明年國防預算將增加 8.2%、達 66.3 兆韓元(1.4 兆台幣),重點投資無人機和機器人等尖端科技;路透社報導,這名正在尋求與北韓接觸的韓國領導人表示,只有在堅實的安全基礎上才能實現和平,他指出韓國國防開支已經是北韓 GDP 的 1.4 倍 🔗

▍泰國、柬浦寨 7 月爆發嚴重邊境衝突,紐約時報以「中國武器如何改變兩鄰國之爭」為題報導,根據取得的泰國情報文件,在衝突爆發前數週,中國向柬埔寨運送了火箭彈與砲彈,之後中國雖積極扮演調停角色,但專家觀察到,柬浦寨在邊境衝突使用的所有彈藥均為中國製造,中國提供的武器確實造成了泰國平民死傷;中國官員則表示,自泰柬局勢升級以來,中國未曾向柬埔寨提供任何用於對抗泰國的軍事裝備 🔗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日本僅是去年就被外國人或外國法人購得了 175.3 公頃的農地,相當於 37 座東京巨蛋那麼多,為 2023 年的 2 倍,其中以中國人居多;報導指出,在日本,不論是外國人個人或法人都可以取得土地,這在世界上是極為罕見的制度,而日本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服務貿易總協定」之際,並未加入限制外國人取得土地的保留條款,日本政府對外資管制的「寬鬆」情形究竟要持續到何時?🔗

▍路透社報導,印尼總統普拉伯沃的 100 億美元免費學餐計畫發生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引起公眾抗議,普拉伯沃則為該計畫辯護,稱受影響者僅占總體些微比例;印尼食品藥物管理局今天表示,政府提供的免費學餐今年已發生 103 起食物中毒案例,影響 9089 名孩童,這一人數高於先前所知;根據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調查,引發食物中毒的原因包含飯菜烹煮好 4 個小時後才配膳、食材存放不當、缺乏食品安全知識 🔗

▍印度政府宣布,為增強與不丹的貿易、旅遊、戰略往來,將斥資 403.3 億盧比(138.48億台幣)修築兩條總長 89 公里的鐵路;印度媒體指出,這是印度繼 2022 年將鐵路延伸到尼泊爾後,再將不丹納入印度總長 7 萬公里的鐵路網中;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貿易夥伴,除了是不丹主要進口來源國,也是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與印度的貿易額占不丹貿易總額近 80%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警告,遭俄羅斯占領的札波羅熱核電廠已連續 7 天脫離電網運作,「由於俄羅斯攻擊,核電廠電力供應和電網已被切斷,目前由柴油發電機供電」,而用於維持核電廠運作的其中一臺備用柴油發電機故障「現在已經 7 天了,過去從未發生過這種情況,狀況危急」,這波斷電對所有人構成威脅;札波羅熱核電廠是歐洲最大的核電廠,共有 6 座反應爐,戰前供應烏克蘭約 1/5 電力,自被俄羅斯佔領接管後,已關閉所有反應爐,但核電廠仍需電力維持冷卻和安全系統,以防反應爐發生熔毀,引發核子事故;俄羅斯和烏克蘭多次互相指控對方攻擊這座核電廠,可能導致毀滅性核災,並就這次斷電事件相互歸咎 🔗

▍烏克蘭發布,俄羅斯昨晚以導引航空炸彈攻擊烏克蘭東北部城市哈爾科夫,造成 6 人受傷,並引發一處市場及多棟住宅建築的火災,消防員通宵滅火;哈爾科夫州位於俄羅斯邊境附近,首府哈爾科夫是烏克蘭第 2 大城市 🔗

▍烏克蘭國家緊急情況服務局今天表示,南部城市敖德薩遭遇嚴重暴風雨,造成至少 9 人喪生,包括 1 名兒童;敖德薩市長說「僅 7 小時內,敖德薩降雨量幾乎達到平常 2 個月的總和,任何雨水下水道系統都無法承受如此負荷」,數百名救難人員連夜撤離受困民眾,截至目前已成功救出 362 人 🔗

▍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到美國總統川普的 20 點和平計畫時說「到目前為止看起來是實際可行的提案」「當中有非常值得關注的地方,我希望哈瑪斯將在既定期限內接受」;教宗今天似乎也對川普的強硬移民政策提出到目前為止最嚴厲的批評,質疑這些政策是否符合天主教會尊重生命的教義,教宗說「如果有人說自己反對墮胎,卻又贊同美國對移民的不人道待遇,我不確定這是否是尊重生命」🔗

▍法新社報導,一名接近哈瑪斯領導階層的巴勒斯坦消息人士稱,哈瑪斯官員希望修改美國總統川普的加薩走廊 20 點和平計畫中的部分條款「例如解除武裝條款,以及有關驅逐哈瑪斯及各派系幹部的條款」,哈瑪斯領導階層還希望「獲得國際保證,確保以色列全面撤出加薩走廊」以及「保證以色列不會在加薩走廊境內或境外對哈瑪斯領導人發動暗殺行動」🔗

▍聯合國安理會今天通過美國的提案,將聯合國支持的海地「多國維安任務支援團」升級為規模更大且擁有軍隊的全面性部隊;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瓦爾茲表示,有 12 個安理會成員國投票同意「將多國維安任務支援團轉型為新的幫派鎮壓部隊,規模為前身的 5 倍」「這項決議為海地帶來希望」;中國和俄羅斯今天投票時選擇棄權,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宣稱「此時訴諸軍事手段以暴制暴不僅難以奏效,反而可能讓海地本就棘手的局勢更加複雜難解」;海地是美洲最貧窮國家,長期以來飽受犯罪集團暴力滋擾,謀殺、強暴、搶劫和綁架事件頻傳,政治長期處於動盪,多國維安任務支援團目前僅包含 1000 名主要來自肯亞的警察,協助已不堪重負的海地警察對抗猖獗的幫派暴力;海地駐聯合國大使皮耶說「這是我國對抗其動盪歷史中最嚴峻挑戰之一的決定性轉折點。多個重裝武裝幫派不斷擴大對大片領土的控制權,尤其是在首都。這些幫派不再只是小型犯罪團體,早已成為強大的犯罪組織,嘲弄並挑戰國家權威,甚至威脅區域穩定」🔗

▍美國聯邦預算今天到期,美國國會兩黨領袖昨天在白宮與總統川普會晤,但未能達成共識避免政府關門;川普今天表示「我們可能會遇到政府關門的情況」「我們不希望政府關門」「目前有大量投資進到美國,最不希望政府關門的人是我們」,並批評民主黨想提供醫療保險給非法移民,但這樣做只會讓非法移民湧入美國,「我們不希望有詐欺、浪費和濫用」,政府一直在減少這些問題,但民主黨卻想讓非法移民進入美國並獲龐大的醫療照護,代價卻由他人承擔,川普並表示若政府關門「我們可以做一些對他們不利、且他們無法逆轉的事情」,例如大量裁員、刪減他們喜歡的計畫 🔗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政府確定關門,多數政府部門因為川普總統與國會民主黨在預算問題上的激烈對立而全面停擺,這是 7 年來首次發生這種情況;雖然郵政服務仍會正常運作,社會安全及聯邦醫療保險的款項也會繼續發放,但其他聯邦政府的多項業務都已經暫停,像是部分超級污染場址的清理工程都被迫停工,協助退伍軍人回歸民間生活的服務中斷,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也不再向大眾發布最新的健康資訊,原定禮拜五要公布的就業報告及其他經濟數據也被迫延後,司法部大部分民事訴訟已經暫停處理,新核准的教育經費也暫停發放;目前部分聯邦政府員工必須在無薪狀態下繼續工作,其餘員工則被迫放無薪假;跟過去幾次政府停擺不同的是,川普這次揚言如果民主黨不做出妥協,他將推動政府進行永久性改革,包括大幅裁減公務人員人數,以及長期刪減民主黨支持的各項計畫;目前還無法預估這次停擺會持續多久,但共和黨與民主黨目前都沒有想要退讓的跡象 🔗

▍在美國總統川普今年稍早宣布對銷美鋼鐵課徵 50% 關稅之後,防範中國大量產能過剩的廉價鋼鐵湧入歐盟市場就成為歐盟當局的優先要務;負責產業政策的法國籍歐盟執行委員塞儒內(Stephane Sejourne)1 日告訴鋼鐵業界人士,歐盟當局下周將公布保護鋼鐵業的新措施,取代將於明年到期的現行「防衛條款」,將削減鋼鐵進口配額,並大幅增加對國外進口鋼鐵徵收的關稅 🔗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宣布,與輝瑞(Pfizer)藥廠達成協議,「輝瑞已同意將部分最受歡迎的現有藥品,以 5 折至全免的優惠價格,提供給我們的消費者」,此外,未來輝瑞推出的新藥,也將對聯邦醫療保險、Medicaid 以及商業保險支付方,保證同樣的最優惠國待遇價格;輝瑞還將投資 700 億美元,在美國重新設置本土藥品製造設施 🔗

▍摩洛哥青年連續 4 天走上多座城市舉行街頭示威,要求政府改善教育與醫療服務,高呼「人民要終結貪腐」等口號,抗議浪潮在今晚升級,與安全部隊爆發暴力衝突;這波抗議是由匿名青年團體「Z 世代 212(GenZ 212)」在網路上發起,主要利用 TikTok、Instagram、Discord 等平臺;今年有多個國家的年輕人以「Z 世代」為名發起抗爭,包括近期的尼泊爾、不丹、印尼、秘魯、馬達加斯加,更早之前還有斯里蘭卡、孟加拉也是以年輕人為主發起「世代抗爭」抗議政府與既得利益者,要求改革 🔗

▍希臘數以千計的勞工今天發動為期一日的總罷工,造成交通及公共服務今天出現停擺狀況,並遊行至位於首都雅典的國會大樓,抗議勞動制度改革,反對政府擬允許雇主延長工時,法案將准許雇主將員工每日工時從現行的 8 小時延長至 13 小時,以及賦予雇主更多彈性聘用短期人力,並修改私部門的特休規定 🔗

▍日本氣象廳今天表示,沖繩地區今年度過有紀錄以來最熱 9 月;日本全國今年已歷經史上最熱夏季,6 月至 8 月平均氣溫較正常值高出攝氏 2.36 度,為 1898 年有紀錄以來最熱夏季,期間因中暑送醫的人數首次超過 10 萬人;專家表示,氣候變暖不僅導致日本備受喜愛的櫻花提早開花,有時由於秋冬季不夠寒冷,也會使櫻花無法完全盛開 🔗

2025 年 10 月 2 日

▍國防部上午公布過去 24 小時偵獲共機 11 架次,其中 8 架次逾越海峽中線進入我北部、西南空域,及共艦 8 艘、公務船 2 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

▍中秋節將至,國防部長顧立雄今天赴澎湖慰勉天弓飛彈連等陸海空軍部隊,除了要求以聯戰為基礎精進決策外,也期許持續深化實戰化訓練,維持高戰備防衛作戰整備水準,戮力守護國土安全 🔗

▍「籌建海巡艦艇前瞻發展計畫」最新成果:國造 600 噸級巡防艦「蘇澳艦」今天交船服役,海委會海巡署艦隊分署指出,此為 600 噸級巡防艦系列的第 10 艘,艦體全長 65 公尺、最高航速可達 40 節,續航力達 2000 浬,能執行長時間海上任務;另一艘新造同型巡防艦則正式命名為「蘭嶼艦」,未來將配置於東部地區機動海巡隊,加強東部海域執法能量 🔗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智庫「國家基本問題研究所(簡稱國基研)」取得衛星圖像顯示,中共為了準備侵略臺灣,在內蒙古自治區內的訓練場所設的「模擬臺灣總統府」一旁新建「模擬臺灣司法院」,並以地道連結的工程已完工,強化演練對臺灣總統的「斬首作戰」;國基研研究員中川真紀說「在習近平體制下,朱日和訓練基地加速整建,正實施實戰化訓練。除了模擬總統府,還增建模擬司法院,甚至建地道進行訓練,目的在於對臺灣施壓,警告臺灣就算建了地道也無路可逃」🔗

▍路透社報導,臺灣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室中將次長謝日升 9 月 30 日受邀赴波蘭出席華沙安全論壇,是臺灣國軍高層罕見訪歐參與安全論壇;謝日升在華沙安全論壇表示,臺灣正密切關注俄烏戰爭「烏克蘭如失敗,將意味著中國可以對臺灣採取更具侵略性的行動」「在俄羅斯加大對烏克蘭的攻勢時,若是中國對臺灣採取行動,世界可能會面臨兩線的地緣政治危機」,呼籲歐洲幫助臺灣對抗中國,「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應對中國的『灰色地帶』行動,我們在反制假訊息方面累積了大量經驗,可以與歐洲分享,這不僅能讓我們受益,也能使歐洲國家受益」「今天的歐洲正為自己的安全而戰。如果你們幫助我們,我們就能預防印太地區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路透社報導指出,自 2022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被中國宣稱為其領土的臺灣,在中歐和東歐部分地區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同情,儘管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只與北京有邦交、與臺灣沒有邦交;與美國不同,因為擔心招致中國的強烈不滿,歐洲已不再向臺灣出售高價防務裝備,同時臺灣軍官公開造訪歐洲也極為罕見;臺灣已加入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行列,並一直在研究烏軍如何以小博大,透過吸取戰爭教訓來應對中國的任何攻擊 🔗

▍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在華府舉行年會,香港學者、媒體人林和立在座談中宣稱,中國同時在無人機和機器人領域領先全球,如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令對臺灣採取重大行動,只需對臺灣發動有效海上封鎖,中國能輕易完成這項行動,只要出動 4、5 艘潛艦就行,而且「根據我與臺灣官員等朋友的對話,我相信臺灣人不會反抗,而是在那種無可避免的情況下選擇默許」,並說按照其中一種想定情境,鑑於臺灣的石油、天然氣、能源與糧食等緊急儲備量有限,北京甚至不需要動用一兵一卒,就能完成「統一」,他還稱,中共統戰部門對臺滲透程度之深,已能直接致電國民黨主要立法委員下達指令;我駐美代表俞大㵢在問答環節回應林和立,反駁 5 艘潛艇就能擊垮臺灣的說法,「你說在過去 3 個月內兩度訪臺,我不知道你和誰交談過,也許正是你所說那些被中國滲透的人,但我認為臺灣人民捍衛自己的決心非常堅定」,並舉例,只要看看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重創花蓮縣光復鄉後,成千上萬的民眾自發地搭火車前往花蓮,幫助當地居民清理瓦礫,完全自願,並非動員,而且是有序進行「顯示臺灣人民決心同舟共濟,不要踐踏我們,臺灣堅決自助、自我防衛。所以,你所說的臺灣很脆弱,只需要統戰部打一通電話就能擊垮臺灣,我不認為這會發生」;俞大㵢並於開場致詞指出,中國對臺灣的侵略遠不止機艦繞臺,還包括持續資訊戰,試圖混淆人心、懷疑美國,在美國也進行同樣操作;臺灣付出巨大努力以強化韌性,使預備役、海巡等更妥善,並擬定更完善的備用方案,以防海底電纜被切斷,以及確保遭封鎖時糧食和能源無虞,藉此讓中國知道臺灣正在為最壞情況做準備,決心守護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 🔗

▍前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在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的對談分析美臺防衛關係,瑞特納說,美國能在印太地區,進而在全球範圍內保護自身利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幫助臺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與韌性,臺灣在這裡扮演關鍵角色,儘管臺灣不可能單獨擊敗解放軍,但在嚇阻及應對潛在危機或突發狀況中,仍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協助強化臺灣防衛至關重要,從兵推、模擬、基本常識都能看出這點,「持續加快提升臺灣自我防衛能力,坦白說,符合全球利益」;對於美國目前對臺政策,瑞特納認為,目前看到川普政府的做法與政策是不太一致的狀況,政府內部確實有人強烈相信美國對《臺灣關係法》的承諾及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角色,但過去幾個月也出現一些令人憂慮的情況,包括有媒體報導指美政府阻止或勸阻臺灣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及總統川普拒絕批准超過 4 億美元的對臺軍事援助,他認為這些跡象顯示川普政府在支持臺灣的態度上舉棋不定,真正的原因尚不清楚,或許和對中政策有關;川普 2.0 才就任 8 個月左右,政策還在發展中,也許之後會更加明確,但到目前為止,美國對臺政策有許多不太一致的訊號,北京可能將此解讀為缺乏承諾,在「灰色地帶」方面對川普政府進行試探;隨著美國將發布「國防戰略」,應該能更清楚了解五角大廈的亞洲戰略、中國戰略、及對臺政策的面貌 🔗

▍中國持續曲解 1971 年聯合國大會第 2758 號決議,將決議與「一中原則」錯誤扣連,企圖藉此壓縮臺灣的國際參與空間,並進一步將「臺灣海峽情勢內政化」;來自巴拿馬、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巴拉圭、烏拉圭總計 19 位國會議員今天發布聯合聲明,預告他們將各自在本國國會推動通過決議,強調聯大 2758 號決議未確立「一中原則」的國際法地位,而主要是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代表中國的權利,以及沒有任何法律細節足以妨礙臺灣參與國際組織,臺灣 2350 萬人未能有效參與聯合國機構,這個問題必須趕緊改正,聯大 2758 號決議也無關各國對臺關係所作的自主選擇;簽署聯合聲明的拉美國家國會議員皆為「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成員,IPAC 目前有來自全球 43 個國家及區域議會的 290 位成員 🔗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與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共同舉行記者會,說明臺美貿易第 5 輪實體磋商進度,對於美國商務部長提出「臺美晶片產能五五分」,鄭麗君重申,臺灣從來沒有承諾過,未來更不會答應這個條件;鄭麗君說明談判進度,除了協商供應鏈合作外,政府在談判過程也希望獲得相關優惠,一、包括對等關稅再調降且不疊加原稅率;二、爭取 232 條款優惠待遇,除半導體以及半導體延伸品,且要連尚未調查完成的品項也要整體納入,期盼能有完整的 232 優惠待遇討論;三、希望美方創造有利於企業投資的條件;雙方談判觸及擴大投資美國,談判還在進行中,擴大投資美國的想法就是「臺灣模式」,此模式經與臺灣產業溝通,有別於日、韓、歐盟等的投資方案,是以產業投資規劃為主,搭配政府金融信保、臺美合作共同開發產業聚落,以及爭取對業者有利的環境與條件;所謂「臺灣模式」第一是產業投資由企業自主規劃,政府負責整合民間布局;二,由政府建立金融信保機制,增加對企業金融支持,鼓勵業者投資;三,園區開發部分,臺灣的科學園區有獨特經驗,不一定完全能在他地複製,但臺灣願意憑藉經驗,透過臺美政府對政府模式合作,創造有利於產業聚落形成的環境,降低企業單打獨鬥的成本與風險;第四,為促產業聚落形成,希望美國能優化投資環境,提供土地、水、電等基礎建設,以及簽證支持、法規環境等,藉以促進企業投資規劃以及打造供應鏈;談判團隊多次向美方說明,臺灣的獨特性是產業生態性,若要在美國成功打造,必須產業、金融、政府協力合作以產生有力環境,不讓企業單打獨鬥,才可能創造臺、美、產業界三贏,此模式已獲美方正面回應 🔗

▍副總統蕭美琴今天第三度到花蓮光復鄉關心災區復原情形,並代表總統賴清德向罹難者家屬表達慰問;感謝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率領中央部會團隊進駐花蓮、國軍加派人力按照賴總統要求,在中秋節前完成家戶清理的目標,目前都有 8 成至 9 成進度,也特別感謝來自全台各地志工投入;目前學校修復進度較慢,希望能在中秋連假後讓學生至少先恢復視訊上課,10 月中能恢復正常上課 🔗

▍為更精準掌握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農業部林保署今天申請空勤總隊直升機,飛抵湖區安裝 3 個小型水位觀測浮標,原計畫是協調 2 名特搜人員,從機上垂降至壩頂探測地表狀況及協助安裝浮標,但特搜人員落地後,雙足隨即陷入泥土 10 餘公分,地表呈現軟爛狀,極為泥濘且鬆軟,行走困難,直升機無法降落,於是改空投浮標;根據無人機航拍顯示,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今天 1020 公尺,湖區面積 12.6 公頃(無變化)、蓄水量 580 萬噸,潰決後至今水位高程已下降 119 公尺,目前壩體持續下刷、蓄水量持續減少,約為原來量體的 6.4% 🔗

▍負責北部地區作戰與救災的第三作戰區今天表示,為確保花蓮受災區域能落實消毒,33 化兵群與民間無人機廠商合作,藉由無人機突破地形限制,進行大範圍的噴灑消毒任務 🔗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呼籲「鏟子超人」不要進入災區,不希望病毒被帶出花蓮;疾管署今天表示,未接獲當地有呼吸道或腹瀉群聚等特殊疫情通報;衛福部次長莊人祥受訪表示,收容所的災民若有疾病,醫療團體都會看診,臺灣現在流行的是流感,目前當地流感情形跟非災區差不多,沒有所謂病毒會帶出來的問題,外界可能以為災區有屍體會比較多病毒,但人死亡後身上的病毒也會跟著死亡,除非有碰到屍體或有特別細菌、病毒,大家可以放心;網路也不斷有不實消息,宣稱已不需要志工、或說交給國軍就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請媒體幫忙澄清,不管網路上或是各種訊息管道說什麼,災區都歡迎有熱忱的志工繼續來幫忙,志工並不一定需要專業,像是開怪手開山貓之類的,我們已經有專業的團隊在執行,但其實還有很多挖掘以外的工作可以做,比方說垃圾清理,此外正如同前面所說,目前道路清理的執行率只有 30%,道路清淤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這部份其實很需要志工投入,任何一點貢獻,即便是幫災民家中鏟一些土,都非常重要,志工的飲食及其他需求我們也會全力支援」,且協調所持續在光復車站前協助志工做報到、分配及接駁工作,並由軍用卡車疏運,歡迎各位志工展現熱忱,無私投入災後復原工作 🔗

▍賑災基金會今天表示「0923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專案募款」統計至 10 月 1 日,已募得 23 萬 7452 筆、總計 7.8 億元,累計已撥款 1 億 625 萬元,用於災民死亡、失蹤賑助,及家園清理等;勸募期限至 10 月 24 日止;另外,花蓮縣府所設的重大災害捐款專戶,截至 1 日已募得 1 億 3300 萬元,未披露是否已撥款給災民 🔗

▍中國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宣稱「9 月 21 日晚間 6 時已決策要擴大撤離,依機制當天就應及時通知並發布紅色警戒通報單,內政部竟然拖到隔天早上 7 點才發布紅色警戒通報,造成 13 個小時的通知應變延遲,行政院長卓榮泰高喊檢討究責,就問你敢不敢自我檢討,敢不敢檢討內政部長劉世芳重大的失職!」對此,內政部長劉世芳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秀出中央應變災害中心通聯記錄,指出「事實和真相只有一個」21 日當天第三次會議,內政部、臺大團隊、花蓮縣府秘書長等官員都有參加,都知道要擴大疏散撤離 1837 戶;民進黨發言人吳崢也說明「謝謝凌濤補充這段內容,讓大家發現原來花蓮縣政府不是只有 32 小時進行撤離,而是有 32 加 13 小時的應變時間」,真相是中央前一晚就與花蓮縣政府進行視訊連線,決定並通知花蓮縣政府要撤離,所有撤離套圖資訊也提供給花蓮縣政府,並跟花蓮縣政府說需要中央支援可以提出,「為什麼最後很多居民根本沒收到通知,釀成悲劇?」待災區復原工作完成,這些都要回頭全盤檢視 🔗

▍林智群律師發文「徐榛蔚縣長帶領花蓮縣政府公務員近 2000人、警察 1500 人,45 小時沒辦法撤離 8000人,還宣布已全部撤離。相同時間內,大馬村長一個人撤離 1600 人。那讓大馬村長當縣長好了。徐榛蔚只會擺拍、假哭,不會當縣長,就不要占著毛坑不拉屎,讓有能力的人來當」🔗

▍美國總統川普發文「我們國家的黃豆農民現在正面臨困境,因為中國用『談判』為理由,刻意暫停購買我們的黃豆。但我們已經靠關稅賺進不少錢,現在我們會拿出一小部分來支援農民,我絕對不會讓我們的農民失望!瞌睡喬拜登並沒有確實執行美中協議,因為原本中國承諾要採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尤其是黃豆。不過事情最後一定會順利解決。我愛我們的愛國同胞,而每一位農民都是真正的愛國人士!4 個禮拜後我將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到時候黃豆會是重要的討論議題。讓黃豆以及其他農產品再次偉大吧!」大豆是美國對中國價值最大的單一出口商品,去年出口額達 126 億美元,佔美國大豆外銷 52%,川普今年 4 月「解放日」對中國課徵高額關稅,中國也回敬對美國大豆加徵 34% 關稅,自 5 月以來中國對美大豆採購降至零 🔗

▍中共央視報導,拉美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安地斯山共同體」在外長理事會議一致表決通過,正式接納中國為該組織觀察員國;「安地斯山共同體」成員國有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哥倫比亞,聯繫國有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智利,觀察員國有西班牙、摩洛哥、土耳其、希臘、巴拿馬 🔗

▍美國新任駐港總領事伊珠麗(Julie Eadeh)日前會晤前香港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前民主黨主席劉慧卿,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今天發出新聞稿,稱中國駐港特派員崔建春 9 月 30 日約見了伊珠麗,就其到任後有關行為提出嚴正交涉!敦促伊珠麗恪守不干涉內政等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同反中亂港分子劃清界限!要求伊珠麗不見不該見的人!不同反中亂港分子串聯勾結!不得煽動、協助、教唆、資助反中亂港活動!不得干預涉港國安案件審理!🔗

▍菲律賓中部宿霧省 9 月 30 日發生規模 6.9 強震,官方今天宣布已結束在當地的搜救工作,地震共造成 72 人不幸罹難、300 多人受傷、2 萬人流離失所;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今天視察受災最嚴重地區,「我們面臨的困難是缺乏可收容流離失所家庭的地點,因為目前還無法確認避難所的建築結構安全性」「我們將確保食品、水跟電力供應無虞,若有需要也會出動發電機。無論民眾需要什麼,我們都會盡力提供」🔗

▍曼谷郵報報導,泰國總理阿努廷宣佈,自 10 月 1 日起,泰國允許緬甸難民在難民營外合法工作,為期一年,此舉既符合人道主義,也能為遵守法規並可貢獻社會的難民創造機會;這項法規適用於 4 府共 9 個邊境難民營的緬甸國民;阿努廷說「對於那些拒絕遵守我們的規定和條件者,相關規定不能鬆動,此舉是向與我們存在問題的國家發出一個訊息:不要認為我們會缺少勞動力或工人」,阿努廷所說存在問題的國家是柬埔寨,泰柬邊境 7 月爆發衝突後引發柬埔寨勞工返鄉潮,兩國關係仍緊張 🔗

▍南韓總統李在明上臺後除了追殺政敵之外,並公然打壓言論自由,今天再度要求嚴厲打擊「反中國示威」集會,「韓國應堅決消除此類有損國家利益和形象的行為!絕不能對那些不文明、有損國格的行為置之不理!」要求有關部門全面管控威脅遊客安全的行動!儘快制定根除歧視性行為的對策!🔗

▍南韓總統李在明今天首度就政府過去批准將十多萬名兒童送往海外收養的醜聞致歉,「近期法院判決及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調查顯示,部分海外收養過程中確實發生不公正的人權侵犯」「在那段時期,國家未能充分履行其責任。我代表大韓民國,向曾經受苦的海外被收養者、其收養家庭及原生家庭,致上誠摯的歉意與慰問」;法新社報導,南韓曾是世界最大兒童出口國之一,在 1953 年韓戰結束後的 1955 年至 1999 年間,共有超過 14 萬名兒童被送往海外收養;今年初,南韓官方調查確認政府為協助收養過程中的舞弊行為負責,包括「孤兒登記造假、身分竄改,以及對領養父母審核不周」等 🔗

▍軍事新聞網站 Defense News 報導,澳洲首度向美國簽約採購的 42 套海馬士系統已在今年 3 月完成首批交付,澳洲隨即又向美方提出增購 48 套海馬士的要求,已在 9 月 30 日獲得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批准,總金額 7.05 億美元;臺灣也已向美方採購 29 套海馬士,首批 11 套則於去年完成交付作業,並正計畫採購另外 28 套 🔗

▍印尼爪哇島東部一所寄宿學校校舍 9 月 29 日突然倒塌,至少 5 人確認罹難、但仍有 59 人被埋失聯,經過多日搜救後,官方今天表示現場已無生命跡象,恐難再有生還者 🔗

▍烏克蘭能源部發布,由於俄羅斯對基輔州能源基礎設施進行砲擊,電力波動導致「車諾比核電廠」新安全圍阻體斷電,這個阻體是為隔離車諾比第 4 號反應爐,防止放射性物質釋放到環境中;車諾比核電廠 4 號反應爐於 1986 年發生爆炸,核災釀成的輻射汙染,人類至今仍無法解決 🔗

▍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財政部長在舉行視訊會議後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將採取聯合行動以擴大對俄羅斯施壓「我們將鎖定那些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仍持續增加購買俄國石油的採購者,以及協助規避制裁的各方」,七國一致認為,採取貿易措施的限制很重要,包括關稅、進出口禁令等,以切斷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所得的資金來源 🔗

▍烏克蘭近期加大對俄羅斯境內煉油設施的攻擊,據報自 8 月以來已有約 10 座俄羅斯煉油廠被迫全面或部分停工,迫使俄方延長汽油出口禁令至今年年底,並限制部分柴油出口,克里米亞多地加油站採配給制,僅供商用車輛加油,莫斯科與聖彼得堡也出現排隊加油情形;烏方示警,若西方制裁趨緩,俄羅斯石油業恐將回穩,對戰事構成威脅 🔗

▍歐盟領導人 1 日齊聚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會議,支持加強歐盟防禦俄羅斯無人機的計畫,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在歐盟峰會後表示「歐洲必須能夠自我防衛」「我希望現在每個人都認識到,這是一場混合戰爭,今天是波蘭,明天是丹麥,下周可能又會是其他地方。只有一個國家會想要威脅我們,那就是俄羅斯,因此我們需要一個非常強硬的回擊」「我們需要強化無人機的生產和反無人機能力,這包括建立一個歐洲反無人機網路,使其可以保護歐洲與阻止外部入侵」;俄羅斯不承認對丹麥上空的無人機事件負有責任,並對俄羅斯戰機進入愛沙尼亞領空的說法提出異議,並強調無意向波蘭派遣無人機;華爾街日報指出,俄羅斯此舉已在意義上使前線延伸到丹麥;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俄羅斯試圖測試我們,但俄羅斯也試圖在我們的社會中散播分裂和焦慮,我們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波蘭、羅馬尼亞、愛沙尼亞、丹麥,相繼遭到來自俄國或是來源不明的無人機、戰機入侵領空,引發北約國家高度警覺,德國也傳出近日北部地區曾有不明無人機,疑似對包括發電廠在內等關鍵基礎建設進行監控,當局已對此展開調查 🔗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官員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決定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不只將提供情報給烏克蘭,以便能更精準打擊俄羅斯內陸的能源基礎設施,還正在考慮是否要進一步提供夠強大的武器,包括射程達 1500 英里的戰斧巡弋飛彈,或射程達 500 英里的梭魚巡弋飛彈,加強烏軍對俄羅斯目標的摧毀力道 🔗

▍法國檢方今天表示,一艘懸掛貝南國旗疑似為俄羅斯「影子船隊」油輪的中國籍船長,上月 30 日在法國外海因拒絕提供船舶國籍證明,且不願與法國當局配合而被扣留,將於明年初在法國法院受審;該油輪日前遭法國海軍登船扣查,據信可能涉及丹麥近期無人機事件 🔗

▍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日前在白宮致電卡達總理,為曾對杜哈發動攻擊試圖獵殺哈瑪斯領導人,導致卡達人員死傷表達遺憾,並承諾不會再這麼做;美國政府今天發布,當天總統川普並簽署行政命令,承諾捍衛卡達的安全,「美國應把對卡達領土、主權或關鍵基礎設施的任何武裝攻擊,視為對美國和平與安全的威脅」「若發生這類攻擊,美國將採取所有合法且適當的措施,包括外交、經濟、必要時甚至是軍事手段,捍衛美國與卡達的利益,並恢復和平與穩定」🔗

▍瑞典著名環保少女「How dare you」童貝里與同情巴勒斯坦人士組織的援助船隊,今天在距離加薩約 70 浬處被以色列軍方攔截,以色列外交部表示「船隊中的幾艘船隻被安全攔下,船上乘客將轉移至以色列港口,童貝里和其同行友人皆安然無恙」;這支「全球堅毅船隊」(Global Sumud Flotilla)由 40 多艘民用船隻組成,載有約 500 名議員、律師及社運人士,他們試圖突破以色列海上封鎖,將醫療物資與食物送進加薩,船隊發布聲明「有多艘船隻在國際水域遭以色列占領軍非法攔截和登船!」以色列則表示,正在和哈瑪斯交戰的期間實施海上封鎖合法合理;這是載有童貝里的援助船隊自 6 月之後第二次被以色列攔截 🔗

▍德國聯邦檢察院宣布拘捕 3 名哈瑪斯外國人間諜,其中包括德國籍和黎巴嫩籍男子,檢方查扣了包括 AK47 自動步槍與各種槍枝在內的多種武器以及大量彈藥,這些武器原本被計畫用來攻擊德國境內與以色列或猶太人相關的設施;德國內政部長杜布林德表示「這些與哈瑪斯有關的恐怖分子,為在德國國內發動攻擊制定了周密計畫,我們必須時刻做好充分的防備」,並強調這次成功地事先防範了恐怖攻擊;哈瑪斯發布聲明否認涉入,宣稱與在德國被拘捕的人士無任何關聯 🔗

▍黎巴嫩發布,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空襲,一家被美國制裁、與黎巴嫩武裝組織真主黨有關的公司旗下 2 名工程師在一輛車內身亡,案發地點距離以色列邊境約 10 公里 🔗

▍英國曼徹斯特一間猶太會堂在猶太曆最神聖的贖罪日被汽車衝撞和持刀攻擊,造成 2 人死亡、3 人受傷,警方已將嫌犯擊斃;事件發生時,信徒正聚集在猶太會堂過贖罪日,這天是猶太曆中最神聖莊嚴的一天;英國反猶太歧視監測組織 Community Security Trust 指出,自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瑪斯攻擊以色列,以色列進入加薩展開軍事行動以來,英國境內的反猶事件大增,僅今年上半年就通報超過 1500 起;首相施凱爾宣布加強全英猶太會堂警力,警方啟動「Plato」行動應對流竄式攻擊;英王查爾斯三世表示,他與王后卡蜜拉得知這起在猶太社群極具重要意義的日子所發生的攻擊,感到極度震驚與哀傷「我們為所有受到這起駭人事件影響的人祈禱」🔗

▍美聯社報導,總部在加拿大的鋰礦巨擘美洲鋰業(Lithium Americas)今天表示,美國能源部已入股美洲鋰業取得 5% 股份,並持有該公司在內華達州薩克帕斯鋰礦項目 5% 股份;該項目是美國儲量最大的鋰礦床,為美洲鋰業與通用汽車的合資計畫;美國能源部長萊特表示,此舉有助於降低美國對外國敵手在關鍵礦產上的依賴,也是制衡中國在鋰資源市場主導地位的必要舉措;鋰被用於製造手機、電動車、及可再生能源所需的高科技電池 🔗

▍美國執法人員日前在聯合國大會開議前夕,在紐約破獲涉及 10 萬張 SIM 卡的複雜電子裝置,被用來針對美國高層政府官員的電信相關威脅;ABC News 報導,聯邦調查局在追查這項陰謀的最終目標時,國土安全調查處在紐澤西州發現更多地點及更多設備,包括搜出另外 20 萬張 SIM 卡,這些設備每分鐘能夠發送 3000 萬條匿名簡訊,能造成通訊超載甚至斷線;美國特勤局指出,這項陰謀與中國有關,可能癱瘓美國最大城市紐約的所有手機訊號臺,干擾 911 報警電話,並引發通訊網路混亂 🔗

▍美國總統川普發文「我在 9 月 27 日就決定出動國民兵進入奧勒岡州,但當地情況不斷惡化,已經陷入混亂。我們優秀的聯邦執法人員在奧勒岡州無法有效的執法,因為 ANTIFA 和激進左派的無政府主義分子持續用暴力攻擊他們,而這些人員只是盡責的保護聯邦財產、執行移民法和維持秩序。我們絕不會容許暴徒佔領街頭、放火燒毀城市或摧毀美國。國民兵已經就定位,他們將全力恢復法治與秩序,結束混亂、死亡與破壞!我們是個講究法治的國家,最後一定會贏。奧勒岡州長一定是活在自己的幻想裡,波特蘭市現在根本就是一場沒完沒了的災難,好多人都因此受傷甚至喪命,整個城市的管理已經亂得像第三世界國家一樣。我們之所以會介入,就是因為身為美國人,我們別無選擇選擇。我們一定要在我們的城市以及所有地方重新建立起法治和秩序!」🔗

▍美國總統川普發文「我今天要跟提出『2025 計畫』的 Russ Vought 開會,討論一下民主黨弄出來的一堆政府機構(這些機構多半都是政治騙局),看看他認為哪些單位應該要被裁撤,也決定一下這些裁撤應該是暫時還是永久的。我真的很難相信,那些激進左派的民主黨竟然會送我這麼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禮。他們也不是笨蛋啊,也許這就是他們偷偷、又悄悄想要幫助我們『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方法吧!」🔗

▍美國副總統范斯出席白宮的例行記者會,指控參議院民主黨人利用政府關門事件作為籌碼,要求共和黨同意民主黨的所有訴求,范斯說「我們希望為美國人民解決這個問題,但我們不會被綁架」「我們可以談判,但我們不會獎勵這種行為」「民主黨人包括歐巴馬、裴洛西都曾宣稱『你們不能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關閉政府』,但昨晚,參議院民主黨極左派關閉了政府,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強調兩黨可以就醫療照護政策進行討論,但必須先讓政府開門 🔗

▍參議院民主黨人否決共和黨一項延長聯邦資金 7 週的法案,共和黨也否決民主黨納入醫療保險補助的法案版本;白宮新聞發言人李威特表示「前總統喬拜登和民主黨人允許數百萬非法移民進入我們的國家,給了這些人一個叫做『臨時保護身份』,讓這些非法移民享受由辛勤工作的美國納稅人資助的醫療福利」「民主黨人提出的臨時撥款決議案,試圖將這一毒丸條款重新納入法律,這就是他們想做的事,完全不可接受」「民主黨人更關心非法移民,而不是自己的選民,這就是他們關閉聯邦政府的原因」「民主黨支持非法移民,但川普總統是為美國公民而服務」🔗

▍特斯拉、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個人淨資產今天突破 5000 億美元(15.2 兆台幣),成為史上首位跨越此門檻的富豪 🔗

▍動物保育人士珍古德(Jane Goodall)離世,享壽 91 歲;珍古德透過研究黑猩猩,徹底改變人類對靈長類動物的認知,包括觀察到黑猩猩會製造並使用工具,顛覆了科學界長久以來認為「只有人類才懂得製作工具」的觀念,也徹底改變人們對人類與動物關係的理解;珍古德曾多次訪問臺灣,包括 2006 年東魯凱族人回到 80 年前的舊部落,重建頭目家屋並舉行傳統招靈入屋儀式,珍古德博士應邀觀禮,並獲魯凱族人送給她魯凱族名「拉娃歐斯」意思是公主 🔗


紀路臺灣【時間軸】單元摘要自新聞媒體、社群網站、相關官網、維基百科等公開資料,所附來源連結可見更多資料,但不僅限於該連結,以關鍵字查詢 Google 可以了解更多。

延伸紀路—

【時間軸】2025 年 9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時間軸】2025 年 9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上)

【時間軸】2025 年 8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時間軸】2025 年 8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上)

【時間軸】2025 年 7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時間軸】2025 年 7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上)

【時間軸】2025 年 6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時間軸】2025 年 6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上)

【時間軸】2025 年 5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時間軸】2025 年 5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上)

【時間軸】2025 年 4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時間軸】2025 年 4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上)

【時間軸】2025 年 3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時間軸】2025 年 3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上)

【時間軸】2025 年 2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時間軸】2025 年 2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上)

【時間軸】2025 年 1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時間軸】2025 年 1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上)

→更多時間軸紀路

→更多紀路臺灣

20252025年10月國際新聞2025年10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台灣主權國際新聞時間軸國際新聞逐日摘要時間軸國際新聞摘要民主紀路台灣紀路臺灣

更多紀路臺灣

2024 ITF 網球巡迴賽土耳其開瑟里站 葛藍喬安...

2023全球網路自由度報告 臺灣排名第6

2024 世界 12 強棒球賽 臺灣 8:2 擊敗美...

臺灣上市公司總市值 2.76 兆美元 排名全球第 9...

2022年國際技能競賽台灣摘42面獎牌總成績排名世界...

2024 亞洲青年舉重錦標賽 陳冠伶再度橫掃 3 金...

2025 東京元旦競走賽 許嘉維、詹泳逵雙破全國紀錄...

妮妃雅獲哈佛大學頒發 HUFPI 年度改革者獎

2024 世界巧克力大賽 臺灣拿下 1 金、14 銀...

  • 2025 年 10 月
  • 2025 年 9 月
  • 2025 年 8 月
  • 2025 年 7 月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2 月
  • 2025 年 1 月
  • 2024 年 12 月
  • 2024 年 11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9 月
  • 2024 年 8 月
  • 2024 年 7 月
  • 2024 年 6 月
  • 2024 年 5 月
  • 2024 年 4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2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10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8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6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4 月
  • 2023 年 3 月
  • 2023 年 2 月
  • 2023 年 1 月
  • 2022 年 12 月
  • 2022 年 11 月
  • 2022 年 10 月
  • 2022 年 9 月
  • 2022 年 8 月
  • 2022 年 7 月
  • 2022 年 6 月
  • 2022 年 5 月
  • 2022 年 4 月
  • 2022 年 3 月
  • 2022 年 2 月
  • 2022 年 1 月
  • 2021 年 12 月
  • 2021 年 11 月
  • 2021 年 10 月
  • 2021 年 9 月
  • 2021 年 8 月
  • 2021 年 7 月
  • 2021 年 6 月
  • 2021 年 5 月
  • 2021 年 4 月
  • 2021 年 3 月
  • 2021 年 2 月
  • 2021 年 1 月
  • 2020 年 12 月

Keep in touch

Facebook Email

Copyright © 2020-2025 TBOTAIWAN.COM

TBO Taiwan | 紀路臺灣
  • 首頁
  • 世界排名
  • 國際榮譽
  • 經濟民生
  • 民主與人權
  • 生態與環保
  • 時間軸
  • 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