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路臺灣】2025 年 8 月 4 日,美國國防科技公司安杜里爾(Anduril Industries)創辦人暨執行長拉奇(Palmer Luckey)接受台灣人工智慧學校、臺灣人工智慧卓越中心邀請,在臺灣大學舉行的專題論壇發表「威懾、科技與防衛臺灣」演說。拉奇說,希望有一天,習近平將被迫放棄他一生的帝國野心,因為他的計畫,被一場他無法預料的技術革命所顛覆,「而這樣的情境,只有在你們所有人,或者至少你們中的一部分人,將你們卓越的技能投入去實現它們時,才有可能發生」「我們將幫助你們抵禦自由世界的敵人」。
Palmer Luckey「威懾、科技與防衛臺灣」(Deterrence, Technology & Defending Taiwan)臺灣大學演說全文:
非常感謝各位來到這裡,也感謝國立臺灣大學接待我。在開始之前,我想提一下,外面一些好意的朋友,他們非常不高興,告訴我不應該向以色列出售武器,「別把武器用來種族滅絕!」但我想他們可能搞錯了,Anduril 其實沒有賣任何東西給以色列,我不是說這麼做是多麼糟糕的事,但我可能真的不是他們該抗議的對象。
我認為這其實很不幸地反映了一個事實,就是有太多人根本沒來過這裡、完全沒來過臺灣,而我是少數幾個來到這裡的人之一,我想這讓我成為了「整個西方軍火製造社群」的化身。
我的名字是帕爾默拉奇(Palmer Luckey),我是 Anduril Industries 的創辦人,這是一家國防產品公司,我們的使命是運用先進科技,徹底轉變美國、及其盟友、夥伴們的軍事能力。
但我並非從國防領域開啟我的職業生涯。
當我 19 歲時,我還住在露營拖車裡,做著最低時薪的兼職工作來養活自己、上學。在我想出如何製造更好、更便宜的虛擬實境(VR)頭戴裝置後,我創辦了一家名為 Oculus VR 的公司,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將虛擬實境帶給了大眾,或者說,我讓它死而復生。2014 年,我將那家公司以數十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臉書(Facebook)。
在臉書領導虛擬實境開發幾年後,我因為捐了九千美元給了錯誤的政治候選人,我被開除了。(編按:捐款給當時總統參選人川普的側翼網站 Nimble America,後來在加州法院的審理下,認定 Meta 違反了不能因政治立場解僱員工的法律,Meta 因此賠償了 Palmer Luckey 1 億美元的和解金)
這讓我在 2017 年面臨一個抉擇。
我可以就此淡出人們的視線,用我的錢買艘遊艇,在義大利、或摩納哥某個地方享樂。
或者,我可以把那些錢投資在有意義的事情上,用我的時間、我的人脈、和我的才華,去做一些能對世界產生影響的事。
一件在我停止工作後,仍能長久持續產生正面影響的事。
當我在 2017 年創辦 Anduril 時,「國防」在矽谷和整個科技產業中是極度不受歡迎的,同時,許多矽谷的高階主管們越來越轉向中國共產黨,來解決他們的商業問題。有些是為了製造,有些是為了投資,還有一些是為了進入他們的媒體市場。
其中一些承諾實現了,但有許多,從長遠來看,都成了空頭支票。這些空洞的承諾,主要目的,都是為了讓美國科技公司不再與美國的軍事社群合作。
那是一個我們國家最優秀的科技專家、許多最頂尖的科技公司,開始將那些讓他們取得巨大成功的自由視為理所當然的時代,矽谷的員工走上街頭抗議美國軍方。
我們正在進行一個極其危險的實驗,一個我們國家從未做過的實驗:「一場國家級離婚」,我們最具創新精神的科技工作者、與我們的國家安全社群之間分道揚鑣。
這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美國一直以來在這兩個群體之間都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
與此同時,情況變得越來越明顯,那些讓我們得以成功的自由,正受到某些國家的威脅。
這些國家研究了美國的作戰方式,並設計出專門用來對付我們的傳統武器系統、作戰方式、盟友的軍隊。
我知道,如果科技界最聰明的人才,和國防產業最大的玩家們都放棄了創新,放棄了我們的國家,那麼美國將永遠失去保護我們生活方式的能力,也無法再對世界安全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特別是那些數十年前就決定仰賴美國、信任美國作為安全夥伴來保護他們的國家。
我知道,如果沒有其他人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這正是我想要投入解決的問題。
於是我創辦了 Anduril。我們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在這個不穩定的時代,打造出能作為終極嚇阻力量的能力。
這是一個崇高的目標,但卻至關重要。而且這件事總得有人去做,無論它是否受歡迎,無論媒體是否喜歡你做這件事,就算他們稱你為「矽谷最壞的人」或「科技界最具爭議的公司」。
我認為,Anduril 與許多存在已久的國防公司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不將自己視為「國防合約商」,也就是由納稅人付錢,我們依約辦事。
相反地,我們將自己視為「國防產品公司」,這意味著我們用自己的錢來打造產品,我們決定要做什麼、什麼時候完成、以及如何打造。
然後,我們帶著實際可運作的技術、實際可運作的產品去見我們的客戶,而不是一份簡報。我們大多時候是用自己的錢來開發,當我們在摸索試錯時,我們不會要求納稅人買單,我們是自己承擔後果。
這樣的結果是,我們能比傳統國防合約商更快、成本更低。
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有強烈的動機去有效率地製造東西,因為我們有動機去減少零件數量,有動機用最小的工廠製造出最多的產品,並且有動機重複使用過去開發的技術,而不是每次都從零開始重新打造。
Anduril 的目標伴隨著這些誘因,非常直接:我們要快速行動,打造真正管用的東西,並將它交到需要的人手中。
這種方法在當時的國家安全領域,至少在近幾十年來,從來不是這個樣子。
但近年來,我們已經在真實的戰場上看到,速度和對現實情況的適應能力是多麼關鍵。
2022 年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僅僅幾週,我親自前往前線,協助訓練烏克蘭士兵,如何使用我們在戰爭開始不到兩週就捐贈的 Anduril 技術。
我所見到的景象令人讚嘆,烏克蘭以一種毀滅性的方式對敵人運用科技,其方式超乎所有人的預期,他們的做法顛覆了數十年來關於戰爭如何打、如何贏的傳統觀念,包括來自我的國家——美國的傳統觀念。
美國曾認為烏克蘭沒有戰鬥意志、沒有戰鬥能力,更沒有能力抵擋俄羅斯,烏克蘭如今的紀錄,說明了一切。
成本僅數千美元的第一人稱視角(FPV)四軸無人機,讓烏克蘭得以將攜帶炸藥的飛行器深入俄羅斯境內數千英里。
這個例子及其他許多例子都證明了,即使面對一個壓倒性強大的對手,戰場上的主導地位,最好是透過創造能回應真實戰況的先進技術來實現。
這些創新所帶來的成果,讓烏克蘭的防禦持續了超過三年。
再次強調,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所有人都認為會在幾週內取得壓倒性勝利的敵人,連普丁自己都認為這場「特別軍事行動」幾天內就會結束。
我稍微脫稿一下,提一件我在烏克蘭看到的事。
當時有人帶我們去看那些俄羅斯戰俘,他們以為自己只會待上很短的時間,一些俄軍坦克被炸毀、直升機墜毀,人們在他們的行囊裡發現只帶了兩三天的換洗衣物,在安托諾夫機場(Antonov)外,有一架墜毀的俄羅斯 Ka-52 攻擊直升機,飛行員的飛行包裡,只有兩天的衣服,一套準備在勝利遊行時穿的禮服,還有大約 50 個保險套。
這些傢伙真的以為這是一場 3 天的戰鬥,以為他們只需要 3 天的衣服和 50 個保險套。
事實上,普丁被迫付出了相當於俄羅斯一個大城市人口的傷亡,才佔領了不到 20% 的烏克蘭領土。
我不需要向在座的各位說更多戰爭的其餘部分、或我所見到的事物,但我確實認為,我們應該從這些事件中認真吸取幾個教訓。
第一個教訓是:獨裁者通常說到做到。
那些話不是空話,當他們開口時,我們應該相信他們。普丁是個前 KGB 探員,過去二十年來,他無論在公開還是私下場合,都在談論他生命中最大的歷史悲劇——舊蘇聯的解體,以及他必須重建它。我們當時應該更注意,更認真看待他說的話。
第二個教訓是:優越的武器和武器技術,往往是唯一能在一開始就阻止戰爭的東西。
像烏克蘭那樣,庫存著數十年前、在倉庫裡積滿灰塵的彈藥,並不足以阻止一個有能力的敵人採取行動。
現代軍隊越來越需要現代戰爭的工具:能追蹤威脅和攻擊資產的人工智慧、能精準打擊數百英里外目標的自主系統、能抵擋複雜飛彈齊射和干擾攻擊的防空系統。這些東西沒有一樣是能一蹴可幾的,它們需要時間、金錢,還需要那些非常、非常聰明的人投入心力——老實說,這些人本可以去做其他更能賺錢、又不必應付別人對他們大吼大叫的事情。
民主國家不能解除武裝,這是有原因的。
我們必須發展出壓倒性的力量,這樣當那些獨裁者看向我們時,當他們看著我們時,他們會去計算,或者至少會派人去計算,然後他們會知道自己贏不了,他們會知道最好不要攻擊,這就是威懾。
那麼,這些在烏克蘭的教訓,為何與數千英里外的聽眾有關係呢?
我認為,這些教訓,在世界上可能沒有比在座各位更重要的人了。
去年,前總統蔡英文指出「臺灣和烏克蘭都處於對抗威權擴張的前線」,這不只是針對這個國家,而是針對「獨裁者可以侵略民主國家,並讓全世界圍觀」的這個觀念。其他人也直言不諱:今天在烏克蘭發生的事,明天就可能輕易地、甚至更容易地在太平洋發生。
將這兩個教訓重新應用於臺灣持續的未來是值得的。
首先,如我先前所說,當獨裁者開口時,我們要相信他們。
幸運的是,習近平說了很多話。以下是他在過去十年間說過的一些話:「中國軍隊要為打仗而建」、「與臺灣的統一是不可避免的」、「將會與西方進行一場偉大的鬥爭」。我個人最看重中國官媒所說,如果日本派出一艘軍艦援助臺灣,他們將用核武摧毀東京。
真的很有趣,有些人會說出這樣的話,然後又回過頭來,用制裁來對付像 Anduril 這樣的公司,說我們在助長侵略性的不穩定。
但我們所做的,只是試圖為一個想要安分守己的民主國家提供防禦工具而已。但顯然,北京不這麼認為。
這些言論代表了習近平的真實信念,我不認為這只是說說,這是他畢生的抱負。
這是他在說他願意以武力奪取臺灣的方式,而且他正在建立一支足夠強大、足以做到這件事的軍隊。
他想要一個屬於中國的世紀、和一個屬於中國的千年,他決定不擇手段地實現他的帝國野心,他認為這將是他的歷史遺產,一個在他離開這個星球後仍能長久存在的遺產。
我們可以將第二個教訓,重新應用於臺灣現在面臨的處境:真正的高科技威懾,是阻止這類事情所必需。
習近平說的話是一回事,但我們也必須考慮他為了將這些話付諸行動,實際上做了些什麼。
以艦艇數量計算,中國已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軍,這點沒有爭議。
美國國防情報局最近一份非機密的評估顯示,北京將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再建造數千枚增程型超音速飛彈和巡弋飛彈,習近平正全力推動他的造船業,甚至讓他的商業造船廠越來越符合軍事需求以備未來使用,同時要求從這些商業造船廠出廠的船隻必須能用於軍事應用,無論是通訊系統、電力系統,甚至是能承載軍事相關平臺的甲板承重能力。
今年,中國戰機侵入臺灣空域的次數和演訓的規模也創下歷史新高。
去年底,中國在臺灣沿海進行了名為「聯合利劍」的戰爭演習——這名字或許有些不言而喻,一把劍若不揮舞,又有何用?
忘掉那個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民主兵工廠」吧,習近平正在為世界共產主義打造一部戰爭機器。
那麼,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臺灣正處於一場國防領域的「科技工業復興」的浪尖上。
這場復興建立在臺灣已有的消費性電子、工業電子的科技工業復興之上,那曾讓臺灣成為世界羨慕的對象。
人才、技術、資本和政府的支持,在臺灣這裡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匯集。
我必須說,我正在談論的這些策略,關於基於高階半導體來打造大規模智慧武器和人工智慧,這些事我不會去鼓勵義大利人做。我這麼說不是因為我跟義大利有什麼過節,而是我們都知道他們短期內沒辦法做出高階半導體。
賴總統曾說,防衛臺灣不僅僅是軍方的責任,它必須反映全體人民的意志,的確如此,他說得對。
臺灣不只需要卓越的商業科技,它還需要由機器人技術人員、焊接工、軟體程式設計師、工程師以及建立強大國防工業生態系所需的一切,所打造和維持的硬實力。
而且它現在就需要這些。或者說,理想情況是一兩年前,甚至是十年前,但現在也還不遲。
我無法保證這份工作總是有趣或輕鬆。事實上,我可以保證兩者都不是。
從事武器和國家安全的工作,老實說,是一份會腐蝕心靈的工作。我曾從事娛樂、遊戲,在我職業生涯的前半段,基本上是高科技玩具。我職業生涯的後半段,我從事的是利害關係高得多的工作。當事情出錯,有人會死。當事情做對了,也有人會死。有時候那是好事,但這份工作不適合心理脆弱的人。
但我確實認為,在這裡把工作做好是充滿意義的。
我認為,主張讓那些不那麼有道德、能力較差,或者可能不那麼情願去做這項工作的人來做,這在道德上站不住腳。
如果你真的相信主權國家的理念,如果你相信這是需要被捍衛的東西,那這應該是你願意投入的工作。
我認為這正是臺灣的秘密武器:那些懂得自由選擇未來、運用技能維護國家安全的人們,才是長遠保障自身安全的關鍵。
而這場國防復興,需要來自各個領域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你們每個人都能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如何貢獻是你們的選擇,但希望無論如何,你們都會做出貢獻的選擇。
在我結束前,我希望你們思考一個情境。
2029 年,習近平下令入侵臺灣,但臺灣在經過多年的準備,以及相信臺灣自主權的盟友與夥伴的支持下,臺灣已經準備好了。
數千架由臺灣半導體驅動的 AI 無人機,撲向來犯的中國艦隊,自主水下系統和水面載具湧現,保護這座島嶼,大量生產的飛彈在空中巡弋,攔截來犯的戰機和無人系統。
這一天,我們贏了。
中國共產黨的軍隊,那支他們花費數十年為了入侵、佔領、和「統一」臺灣這個唯一目的而發展的軍隊,被摧毀了,或者說至少被摧毀了一個世代,而習近平所謂的「中國夢」也隨之破滅,而且他年紀也大了,不會活太久。
或者,想想另一個更好的情境,一個我真心希望我們能共同創造的情境。
習近平要求他的高階將領,分析入侵臺灣會是什麼樣子,這件事是定期、持續在做的,不只每年一次,而是每月一次。
而這一次,他們計算了數字,然後向他報告,一個新的結果出現了,與之前 4 次兵棋推演的結果都不同。
臺灣獲勝,而且是決定性的勝利。
他第一次可能不會相信,他可能會清洗所有持反對意見的軍事領導,然後在身邊安插新人,但最終,你會得到一個任何人都看得到的數字,一個所有人都將被迫同意的數字,所有人都必須同意。
習近平想要的東西代價太高,因為臺灣的防禦力量太強大了,他要做的事根本做不到,中國必須不戰而降。
習近平將被迫放棄他一生的帝國野心,因為他的計畫,特別是現在的計畫,被一場他無法預料的技術革命所顛覆。
一場由相信那場技術革命的自由人民所驅動的革命。
這些情境只有在你們所有人,或者至少你們中的一部分人,將你們卓越的技能投入去實現它們時,才有可能發生。
就像我將我的職業生涯奉獻於此一樣。
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這不會容易。但就像台積電一樣,你們可以創立新的公司、新的平臺、新的基金會,並創造出十年前人們無法夢想的新創新。
像我一樣,你們可以主動選擇,將你們的科技才華投入到保護你們的國家、建立一個更穩定世界的使命中。
臺灣並不孤單。
1995 年,臺灣的總統來到美國尋求支持,他說「臺灣會一直存在,在國際大家庭中,在貿易、科技、和文化中」,他想與世界分享臺灣的禮物。
這件事發展得如此之好,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同樣地,Anduril 也會一直在臺灣,持續投資,這不僅象徵我個人的信念,也代表我們公司以及我國許多相信臺灣的活力與自由的人的信念。
我們將幫助你們抵禦自由世界的敵人。
我們相信,我們與臺灣的關係在未來幾年將會深化和茁壯。
所以,如果我能給你們留下任何東西,那就是這個:你們是你們國家最優秀的工程師、科技專家、和研究人員。
沒有什麼秘密的科技武器庫在等著拯救我們任何人。
美國沒有,這裡也沒有,沒有其他人了。
只有你們,只有我。
所以,響應這個召喚吧。
勇於創造,並在捍衛你們的國家及其自由的事業上,永不屈服。
謝謝。
資料來源:
▍狐說八道—Palmer Luckey 台灣大學演講全文:威懾、科技與防衛台灣
▍中央社—顧立雄:Altius-600M交運陸軍 獲關鍵即戰力
▍中央社—Anduril創辦人:台灣正處於國防科技工業復興浪尖上
▍變革成長指南—當 AI 改變戰爭的未來:Anduril 與 Palmer Luckey 的國防科技革命
紀路編輯 / 王子嘉
延伸紀路—
【紀路】蔡英文受邀在英國國會發表演說:臺灣位處捍衛民主第一線
【紀路】蔡英文受邀 2025 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發表演說:建立韌性是我們生存的關鍵
【紀路】總統賴清德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中國是臺灣境外敵對勢力(致詞、答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