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2 月 16 日,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發佈科研成果指出,因應近年全球蜜蜂數量驟減、衝擊人類糧食供應,臺灣國輻中心陳俊榮研究員與陳乃齊博士研究團隊,耗時近 5 年破解全球第一個「西奈湖蜜蜂病毒」殼體蛋白質結構,對開發蜜蜂抗病毒天然藥物具重大意義,研究成果登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蜜蜂、鳥類和蝙蝠等授粉媒介關係到全球大約 1/3 農作物生產。但過去數十年來世界各地蜜蜂因棲地大量消失而數量驟減,影響農作物授粉,衝擊人類糧食供應。美國在 2006 年把蜂群神秘失蹤事件之謎,稱為「蜂群崩壞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除了人為因素與環境變遷之外,過去的研究發現,蜜蜂遭受病毒感染也是蜂群崩壞症候群的重要原因之一,染病蜜蜂的腦部、中樞神經與翅膀,會發生嚴重損害,影響了牠們採食或歸巢的能力,甚至死亡。
其中,「西奈湖蜜蜂病毒」(Lake Sinai virus)是近期新發現的蜜蜂病毒,極具傳染力,短時間會造成大量蜜蜂死亡,目前尚無治療藥物,現行控制疫情擴散的方式,除了大規模燒毀染疫蜂巢,造成養蜂業的巨大損失;另一種方法是使用殺蟲劑撲殺染疫蜂群,但卻破壞了環境,也讓食用蜂蜜受化學藥劑汙染,延伸食安問題。為了提高蜜蜂的存活率,科學家極欲暸解該病毒之真實樣貌與感染機制,進而開發抗病毒藥物,以阻斷該病毒的傳播和損害。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指出,在國科會的長期支持下,陳俊榮研究員與陳乃齊博士的研究團隊,耗時近 5 年,成功解析出全球第一個「西奈湖蜜蜂病毒」殼體蛋白質結構與功能,以及病毒顆粒形成的動態組裝過程。
團隊運用國輻中心與日本 SPring-8 同步加速器光源高亮度 X 光實驗站的「蛋白質結晶學」與「小角度散射技術」,結合美國史丹福大學 SLAC 國家加速器實驗室(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與中研院何孟樵博士、王俊雄博士負責協助的「冷凍電子顯微鏡設施」,對西奈湖蜜蜂病毒的殼體蛋白結構進行詳細分析,解析度達 0.25 奈米,首度一窺該病毒的廬山真面目。
研究結果可以讓科學家更深入暸解西奈湖蜜蜂病毒的感染途徑與致病機制,有助於發展新型抗病毒藥物,混於食物中餵食提高蜜蜂群體的抗病毒能力,同時也能減少使用殺蟲劑,維護大自然生態平衡,有助解決養蜂業的困境,也為農業帶來新契機。
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自 2006 年以來,美國蜂群年年減少。2023 年 1 月,美國批准使用世上第一款供蜜蜂接種的疫苗,以預防蜜蜂感染美洲幼蟲病(American foulbrood disease)致死。
資料來源: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人類三分之一食物靠蜜蜂! 國輻中心破解蜜蜂病毒結構,保護蜂群急先鋒
(編輯:王子嘉)
最新收錄:
- 臺股 28334 點再創收盤新高 總開戶數破 1366 萬人(2025/11/03)
- 2025 海洛羽球公開賽 王齊麟 / 邱相榤勇奪男雙冠軍
- 2025 亞洲盃女子棒球錦標賽 臺灣連 4 屆收獲亞軍
- 【時間軸】2025 年 11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上)
- 2025 年第 3 季臺灣經濟成長率 7.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