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1 月 28 日,中央氣象署舉行冬季展望記者會表示,今年秋季西太平洋僅有 4 個颱風生成,創 1958 年以來秋季最少颱風生成紀錄;今年秋季平均氣溫攝氏 25.7 度,較歷年秋季平均值 25.1 度高 0.6 度,是臺灣有紀錄以來第 4 暖的秋季,11 月雨量目前僅 35.2 毫米,創歷年同期第 5 少雨量。氣象署預期「聖嬰事件」將持續影響到明年春、夏季才會趨緩,這個冬季將是氣溫偏暖,雨量正常至偏多的一季。
創65年來秋季最少颱風生成紀錄
中央氣象署舉行冬季展望記者會,預報中心代理主任陳怡良指出,今年秋季(9 月到 11 月)西太平洋僅有 4 個颱風生成,有 2 個颱風海葵、小犬侵襲臺灣,颱風生成數跟同期氣候平均值 10.87 個相比明顯偏少,是 1958 年颱風資料庫比較完整以來,最少秋颱生成的紀錄。
雨量方面,今年秋季環境水氣偏少,整體近 550 毫米雨量,略低於氣候平均值的 562.85 毫米,但 11 月雨量偏少,目前僅 35.2 毫米,較歷年平均 110.6 毫米明顯偏少,是 1951 年以來第 5 少的 11 月份雨量,而且雨量南北不平均,北部正常偏少,中南部則是正常偏多,其中海葵與小犬颱風就在中南部降下大量雨水。
溫度方面,今年秋季平均氣溫為攝氏 25.7 度,比氣候平均值 25.1 度高 0.6 度,是臺灣有紀錄以來並列第 4 暖的秋季,歷年秋季最高溫是 2017 年 26.2 度。
臺北創28年來入秋最晚跌破20度紀錄
臺灣今年明顯感覺氣溫遲遲沒有要變冷,11 月 12 日臺北站測得 19.9 度,創 1995 年以來臺北站入秋最晚跌破 20 度的紀錄。
氣象署氣候預報科長羅資婷向中央社指出,臺灣最暖的一年發生在 2020 年,當年年均溫為 24.56 度,其次為 2019 年的 24.53 度,臺灣年均溫在過去 10 年就有 7 年可以排在前 10 高溫,只有 2022 年、2014 年、2013 年不在前 10 名。
若與上個世紀的平均溫度 22.98 度相比,前 10 名皆高出百年均溫 1 度以上,第 1、2 名更高出約 1.5 至 1.6 度,顯示氣候變遷有相當影響。
羅資婷表示,就長期預報而言,聖嬰現象成立,臺灣附近的氣候會有東北風相對較弱的現象,也就代表冬季臺灣會相對偏暖。
展望今年冬季,陳怡良表示,目前聖嬰事件仍持續當中,赤道中太平洋東太平洋都偏暖,預計冬季會達到最強,以過去類似的聖嬰年個案來看,冬季預估溫度偏暖機率很高,降雨因為有部分地區降雨訊號偏多,預估冬季是以正常至偏多。
雖然預測溫度有機會偏暖,不過冬季是冷氣團最活躍季節,時常有北方冷空氣影響臺灣,所以仍可能有冷氣團甚至是寒流會影響臺灣。
資料來源:
▍中央社—台北11/12跌破20度 彭啟明:1995年以來入秋最晚
紀路編輯 / 王子嘉
- 【時間軸】2025 年 1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 臺灣 2024 年稅收 3.73 兆刷新歷史紀錄
- 2025 GFP 全球軍力排行榜 臺灣排名第 22
- 2025 鳳凰杯國際軟式飛鏢錦標賽 臺灣選手抱回 2 座亞軍、2 座季軍
- 詩人零雨獲 2025 年第 9 屆紐曼華語文學獎
❤️💛 贊助紀路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