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6 月 20 日,全球航太產業最大的盛事之一巴黎航展傳來捷報,為臺灣研製勇鷹高教機、以及為 F-16 戰機進行構改升級的漢翔公司,拿下歐洲航空大廠續約 6 年、約 30 億臺幣訂單,也與國際知名發動機大廠、客機製造商等再次簽訂長期合約,包括發動機零組件及客機零組件、複材件等業務,歐洲訂單整體規模總計超過 100 億元。
全球航太產業界盛事巴黎航展(The Paris Air Show)暌違近 4 年再度盛大舉行,第二天即傳來好消息,臺灣漢翔公司由胡開宏董事長、馬萬鈞總經理親自率領公司業務主管前往參展,拿下與歐洲航空大廠續約 6 年的單走道客機的零組件案約 30 億臺幣訂單。
漢翔透過新聞稿表示,除了巴黎參展取得大單,漢翔近期也陸續與國際發動機大廠、客機製造商再次簽訂長期合約,項目包含壓縮段軸承部件、燃燒段結構件、渦輪段支撐部件、客機零組件、複材件等,估計歐洲訂單整體規模可望挹注漢翔營收逾 100 億元。
漢翔表示,在日本、韓國市場方面漢翔亦有斬獲。胡開宏董事長在巴黎航展之前,先率領業務團隊至日本與客機大廠,針對複材件簽訂為期 5 年的合作備忘錄;韓國航空大廠高階主管赴臺灣漢翔勘查後,對漢翔的複材能量與技術優勢也表示認同,雙方將就商務客機的複材零件案,進一步展開合作。
根據漢翔公司 4 月新聞稿,胡開宏董事長率領公司高階管理團隊赴美國俄亥俄州,與全球發動機製造大廠 GE Aerospace 公司簽下 LEAP 系列發動機核心零組件 10 年長期合約,合約效期自 2026 年至 2035 年,金額逾 350 億元臺幣。
漢翔表示,漢翔去年全年營收達新臺幣 302 億元創歷史新高,在景氣復甦、民用航空業務、國防業務及科技服務持續穩定成長下,預期今年可望有不錯表現。
經國號戰機、勇鷹高級教練機
漢翔公司前身為國防部「空軍航空工業發展中心」,扮演臺灣國防自主關鍵角色。1980 年代,臺灣受迫於中共在國際的打壓,難以對外採購先進戰機,蔣經國總統決定自行研發,在美國技術協助下展開「自製防禦戰機」(Indigenous Defense Fighter, IDF)研製計畫,1988 年首架 IDF 原型機出廠,李登輝總統為紀念逝世的蔣經國總統,將 IDF 命名為「經國號」,1994 年 IDF 第一個戰鬥中隊在清泉崗基地成軍,1999 年 130 架戰機完成量產,為我國國機國造代表作。
時隔 30 多年,2016 年,蔡英文當選總統,將「國機國造」列為重要國防政策以留住國內航太人才與能量;2020 年 6 月,在空軍、漢翔、中山科學研究院以及上下游廠商通力合作下,完成新式「勇鷹高教機」首飛,國防部採購 66 架並自 2022 年陸續完成量產交機。
除了軍用飛機訂單來自國防部,漢翔在民用航太訂單方面,主要客戶有 Boeing(波音)、Airbus(空中巴士)、GE Aerospace(奇異)、Rolls-Royce Group(勞斯萊斯)、Pratt & Whitney(普惠)等。
國機國造 助臺灣發展航太產業與人才
2020 年 6 月,蔡英文總統出席「新式高教機委製協議書及合作備忘錄簽署啟動典禮」致詞全文:
今天是國防自主的重要里程碑。國防部已經和中科院簽訂「新式高級教練機」的委製協議書。中科院也和漢翔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高教機的「自研自製」,今天就要開始正式啟動。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要特別提一個人。這個人是不久之前過世的華錫鈞將軍。在到這裡之前,我剛剛先到他的靈前,代表國家,表達我們最深的感謝。
華將軍是 IDF 之父。因為有他,還有很多前輩的努力,我們完成了 IDF、國機國造的研發製造任務。
不過,自從 IDF 之後,國機國造已經原地踏步將近三十年。我國的航太產業不只被其他後進國家趕上,也面臨人才流失及斷層的嚴重問題。
我們沒有另外的三十年可以浪費。現在,政府一定要堅定地帶領國人,重新發展我們的國防產業。我相信,這就是對華將軍致敬最好的方式。
今天的簽約儀式,代表國防自主不再是「只聞樓梯響」。除了要求各位要如期、如質,完成新式高教機的「自研自製」任務外,我也期許各位,能夠同時完成另外兩項核心任務。
第一個任務,是要重新厚植臺灣的航太工業人才鏈。
過去一段時間,國內航太產業欠缺發展空間,有經驗的人才,不是遭到他國挖角,就是即將屆齡退休。但是,航太發展的能量一旦中斷,這將是國家安全和產業發展的重大災難。
而高教機「自研自製」的最大戰略意涵,就是把臺灣的航太人才鏈,重新建立起來。 經驗及技術的傳承,雖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但是,我們必須從現在就開始做起。
為了落實國防自主,中科院已經進用了將近九百位的專業人士,如果從去年五二○開始算起,光是中科院的航空研究所,就延聘了超過兩百位同仁。這次高教機「自研自製」的任務,就是我們培養航太人才,讓大家發揮所長最好的機會。
你們在中科院的工作,不只是一個高度專業的職業,各位代表的,就是臺灣國家安全跟產業發展的未來,請各位不要讓國人失望。
另外,我要交付大家的第二個任務,就是要加強產業的連結。
我說過,國防建設一定要跟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國防的經費,不只是單純的支出。國防設備的製造、採購、維護、升級、更新,每一項都是重要的內需市場,每一項都可以結合周邊的產業,創造最大效益。
今天上午,我剛參加完臺中的行政院智慧機械辦公室啟動儀式,而現在我們所在的中科院,不僅跟漢翔公司是地理上的鄰居,也是產業發展上的合作夥伴。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整個航太、機械、電機產業,已經在大臺中地區,形成一個完整的聚落,再加上桃園、臺南和高雄等地產業的支援,我們的航太產業,絕對不是從零開始,而是有深厚的技術基礎。
另外,我們也非常重視技術跟研發,新政府上任之後,中科院的科研預算成長了百分之二十一。我希望接下來,能夠讓中科院過去的科研成果,外溢到民間產業,加強軍民產業的連結,促進民間產業的升級。
我們的航太產業,也不只是國機國造。請各位看看你們的左後方,中科院已經把新一代戰機所需要的先進雷達,呈現在大家眼前。
日前,中科院也展示了他們最耀眼的 5G 通信設備。這些成果,如果能夠轉為商用,將會使臺灣在通信和數位經濟的領域,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投資在新式高教機的這 680 多億,不僅要為發展未來制空戰力打下基礎,也要讓我國航太產業持續發展,進而擴大連結,支持機械、材料、資通訊等等相關產業的轉型和升級。
無論是已經籌組起來的「A-Team 4.0」聯盟,或是航太工業跟智慧機械的相加相乘,這些產業間的創新和合作,都會是臺灣未來經濟發展當中,非常重要的動能。在這個過程中,我高度期待,中科院和漢翔公司要扮演更關鍵的角色。
國機國造不是夢想,而是一個行動。我們不只要讓戰機起飛,更要讓產業升級、讓產業起飛。
最後,我要再提一個華將軍的故事。當年他結束在黑貓中隊的傳奇生涯,到美國取得博士學位之後,美國公司以高薪延聘他。但是他接到空軍總司令的一封信,請他回國,為建立航空工業出力,他二話不說,就回到臺灣努力,投入航發中心,因為他的付出,才有後來的 AT-3 跟 IDF。
今天,我們跨出這歷史性的一步,我相信華將軍在天之靈,一定在看著我們的努力。國防自主沒有捷徑,只有努力再努力、堅持再堅持。我跟各位在一起,現在,我們就要開始工作。
【紀路】巾幗不讓中共 臺灣女性飛官登英媒《The Telegraph》
【紀路】國防自主國艦國造 萬噸級兩棲運輸艦「玉山軍艦」正式交艦
資料來源:
▍漢翔 AIDC—後疫情時期,航空業復甦,漢翔與GE簽定發動機零組件10年長約
紀路編輯 / 王子嘉
❤️💛💚 贊助紀路臺灣
最新收錄
- 【時間軸】2025 年 3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 2025 全英羽球公開賽 李佳豪勇奪男單亞軍
- 2025 ITF 巡迴賽索拉里諾站 TERRANOVA CUP 葛藍喬安娜摘本季第 3 冠
- 總統賴清德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中國是臺灣境外敵對勢力(致詞、答問全文)
- 2025 法國奧爾良羽球大師賽 林俊易奪男單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