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路臺灣】2024 年 12 月 11 日,美國《時代雜誌》評選人工智慧晶片大廠超微(AMD)臺裔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為全球年度最佳首席執行長(TIME CEO OF THE YEAR)。報導指出,在蘇姿丰的領導下,AMD 從一家無法實現盈利的公司,轉變成市值超過英特爾的公司,哈佛商學院今年並開始將蘇姿丰的 AMD 管理學作為案例教學;報導指出,蘇姿丰正帶領 AMD 瞄準人工智慧產業,與輝達競爭下一代計算技術的晶片,儘管她眼前仍有許多困難要克服,但超微 88 歲的創始人 Jerry Sanders 說:「蘇能夠勝任這項任務」「找不到比她更適合這份工作的人了」,至於蘇是否有一天能擊敗輝達?「在我看來這不成問題」。
《時代雜誌》報導,蘇姿丰出生於臺灣,3 歲時隨家人移民到美國,以便她的父親可以在美國攻讀碩士。她在紐約長大,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對 STEM 學科的熱愛,並逐漸著迷於編寫基本的電腦程式,她選擇了她認為最具挑戰性的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系,最終並取得麻省理工電機工程博士學位。
她職業生涯的最初幾年是在第一波科技巨頭德州儀器和 IBM 這兩家公司,這教會了她如何經營企業和管理團隊。 「在我職業生涯的早期,我真的很幸運」「每兩年,我都會做不同的事情」。她於 2012 年接受 AMD 副總裁職位,並於 2014 年升任執行長,「我感覺我的經歷,就是被訓練來要在半導體行業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而 AMD 就是我的機會」。
蘇姿丰接管的是一家負債累累的公司,AMD 當時已解雇了 25% 的員工,並切割了其昂貴的晶片工廠,股價在3 美元左右徘徊,大家在談論的是該公司還能撐多久。對於科技業來說,這是一個明顯的變革時刻。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方興未艾,AMD 的主要市場個人電腦正在下滑,晶片產業分析師 Stacy Rasgon 說,蘇姿丰當年面臨艱難的處境,她的轉型計畫分為三個步驟:打造優秀的產品、專注於客戶關係、簡化業務。一些 AMD 的董事會成員希望轉向生產用於手機的低功耗處理器,蘇拒絕了,她說: 「我們需要把賭注押在我們擅長的事情上」。
AMD 擅長打造強大的處理器。 蘇姿丰為她的工程師設定了一個目標:打造一款比上一代快 40% 的 CPU 晶片。她組建了一個團隊,致力於一個更雄心勃勃的項目:探索如何為世界上第一臺百億億次超級電腦開發晶片,該電腦每秒能夠執行 1 兆次運算。這些決定揭示了蘇姿丰領導哲學的核心原則:「人們會被雄心勃勃的目標所激勵(People are really motivated by ambitious goals)」「之前的策略則是,嘿,讓我們在這裡或那裡做得更好一點,但這缺乏動力」。
問題是蘇姿丰的計劃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實現。與此同時,AMD 仍陷入困境,「作為 CEO,我的工作就是給工程師時間來完成工作」,她與遊戲機製造商簽署了協議,為 AMD 贏得了維持生存所需的收入。2016 年,她與中國公司財團簽署了另一份協議,授權 AMD 的部分設計,以便他們可以為中國市場生產處理器。這筆交易帶來了 2.93 億美元的收入,儘管後來它又困擾著 AMD。
到了 2017 年,AMD 的財務基礎更加穩固,新的旗艦晶片終於準備就緒。工程師們從頭開始重新設計了 CPU,採用了一種新的架構,該公司將其稱為「小晶片」(chiplets)。在此之前,晶片產業主要將處理器的不同部分蝕刻到一塊矽上。AMD 的創新是將不同的電路放置在各個矽片上,然後將它們融合在一起,這使得製造更加可靠和可擴展。工程師向蘇建議,他們將新晶片稱為「Zen」,因為它的設計考慮到了能源效率和高性能之間的平衡。就決定叫做 Zen 了。
同一時間,AMD 的主要競爭對手英特爾開始陷入困境,它的新雲端處理器出現了問題。當 AMD 的新晶片上市時,它們成為市場上最好的晶片,並且隨著每一代 Zen 的推出,AMD 在雲端 CPU 市場的佔有率都在成長,蘇姿丰成功帶領 AMD 在雲端運算和資料中心市場站穩了腳步。如今,AMD 的市佔率為 34%。
當 AMD 的整體估值在 2022 年超過英特爾時,這是這個行業裡的任何人,在幾年前都難以想像的事。
如今,AMD 正在努力應對可能重塑半導體產業的地緣政治挑戰。現在的晶片,擁有數十億個電晶體和用於管理電流的微小閘極,製程非常複雜、脆弱且昂貴,目前全球只有一家公司能夠大規模製造 AMD 和 Nvidia 等公司設計的最尖端晶片—台積電。這些最先進的晶片可能是在矽谷構思設計,但它們的製造,幾乎完全外包給臺灣西海岸的少數工廠。
而中國距離臺灣僅 80 英里,並宣稱這個自治島嶼是其領土。根據美國去年公佈的情報評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指示軍隊要做好 2027 年入侵臺灣的準備。習近平讓中國走上了一條透過生產自己的強大晶片,來減少對美國技術依賴的道路。
如果沒有臺灣製造,半導體產業將被翻天覆地,全球先進晶片的供應將大幅下降。如果北京成為世界先進半導體生產商的努力成功,中國的軍事和人工智慧產業將趕上、超越美國,這讓華盛頓的許多人認為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從這個角度來看,蘇在 2016 年做出與中國國企開展業務的決定是個失誤。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五角大廈官員當時試圖阻止這筆交易,但未能成功。 AMD 否認了有關其試圖逃避對該交易的監管審查的說法,稱其已正確向五角大樓和其他機構通報情況,沒有收到任何反對意見,指《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包含了一些事實錯誤和遺漏。當時,幾乎沒有禁止向中國轉移技術的法律,許多人認為兩個大國之間更深層的經濟整合是自然而然的。
蘇姿丰說,「那是一個與現在非常不同的時代」。但旋律很快就改變。2019 年,川普政府將 AMD 的中國合資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因存在安全風險而限制向外國對手出口關鍵技術。2022 年,拜登政府通過更廣泛的出口管制,使得 AMD 和 Nvidia 等公司向中國公司出售最先進晶片成為非法。
由於對人工智慧晶片的需求很大,供應方卻很有限,到目前為止,這些出口管制對晶片製造商的利潤影響甚微。
但預計川普政府將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關稅和制裁,這可能很快就會給晶片公司帶來痛苦。
AMD 2023 年營收的約 15%(34 億美元)來自向中國和香港合法銷售功能較弱的晶片。AMD 在 10 月警告投資者,其業務可能會受到關稅以及外國政府實施的報復產生不利的影響。如果要說這對 AMD 的市場地位有什麼安慰,那就是它的競爭對手面臨的風險更大,2023 年,中國和香港佔輝達收入的 17%,中國佔英特爾收入的 27%。
蘇姿丰說:「我們希望用我們的晶片為全世界服務」「但我也希望我們成為最先進的半導體國家」。
儘管如此,AMD 仍有動力遊說反對擴大晶片出口管制,即使官員認為更多制裁將符合國家安全利益。
據監管機構 OpenSecrets 表示,由 AMD 等美國晶片公司組成的貿易組織半導體行業協會反對出口管制,自 2022 年以來已花費超過 450 萬美元遊說華盛頓的立法者。「你必須跑得更快」,蘇談到她對美國與中國競爭的看法時說道。她表示,她進行遊說的主要目標,是幫助立法者確保「任何期望的政策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並補充說:「我們當然希望成為一家好的公民企業(We certainly want to be a good corporate citizen.)」。
AMD 一直致力於打造遊戲 GPU,但在 2022 年 ChatGPT 發佈後,該公司迅速推出了一條針對資料中心市場的更強大產品線。2023 年,AMD 的專業 AI 晶片銷售收入已從 0 元躍升至 50 億美元,約佔該市場的 5%。在 2024 年第三季全球銷售的 320 億美元人工智慧資料中心 GPU 中,Nvidia 的銷量約佔 95%。
AMD 仍處於努力打入市場的前期階段。這主要是因為 Nvidia 控制著世界領先的 GPU 最佳化軟體,而且它只適用於 Nvidia 晶片,已經使用它的大量開發人員為 Nvidia 提供了持續的優勢。
AMD 前高管 Moorhead 表示,AMD 正在開發自己的軟體,但它「絕對落後於 Nvidia 的軟體」。蘇表示 AMD 正在迎頭趕上。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與包括 Meta 在內的科技公司的非正式聯盟,這些公司希望避免讓 Nvidia 完全壟斷。
Meta 正在購買 AMD 晶片,為 AMD 的程式碼資料庫做出貢獻,並在其資料中心使用其軟體。這是一種共生關係,如果沒有 AMD,Nvidia 的價格可能會翻倍。但為了減少對輝達的依賴,這些投入人工智慧的公司也開始自行設計晶片,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威脅到 AMD,但蘇不這麼看。蘇說:「沒有人願意被鎖定在一個專有的生態系中。我們的策略是:投資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然後最好的晶片會獲勝」。
2024 年 11 月,一臺運行 AMD 晶片的超級電腦取代了另一臺基於 AMD 的電腦,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電腦。這臺機器被稱為 El Capitan,以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巨大花崗岩岩層命名。其核心是超過 44,000 個稱為加速處理單元(APU)的 AMD 晶片,它們將 CPU 和 GPU 的元素組合在同一晶片中。當蘇聽到 El Capitan 正式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電腦時,她欣喜若狂:「我就是為此而活(These are the days I live for)」。這項成就意味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兩臺超級電腦,現在都由 AMD 的晶片提供支援。
AMD 股價目前約 140 美元,自蘇姿丰接任以來上漲了近 50 倍。AMD 2024 年第三季的銷售額為 68 億美元,而其 2014 年的全年營收為 55 億美元, 這意味著該公司最近一個季度的收入超過了 2014 年一整年的收入。
今年秋天,哈佛商學院開始將蘇姿丰的 AMD 管理作為案例研究進行教學。半導體產業歷史學家、《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說:「這確實是現代美國商業史上最偉大的轉型故事之一。」
蘇姿丰預期,到了 2028 年,光是專業人工智慧晶片市場就將成長到 5000 億美元,超過十年前整個半導體產業的規模。而佔據該市場第 2 大的 AMD 也會成為龐然大物。AMD 不會很快超越 Nvidia,但蘇姿丰以幾十年來衡量她的計劃:「當你投資一個新領域時,需要 5 到 10 年的時間才能真正建造所有各個部分」「我們這一行的特點是,一切都需要時間」。
2024 年 11 月,AMD 宣布將在全球裁員 4%,以重組專注於人工智慧帶來的機會。同時,微軟、Meta 和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客戶現在正在設計自己的專用 AI 晶片,這將減少他們對 AMD 產品的依賴。
AMD 的持續成長依賴於一系列其無法控制的因素:人工智慧的持續進步;臺灣的安全,絕大多數頂級晶片都是臺灣製造的;以及眾所周知的不可預測的美國總統的行動。
這一切很大程度取決於蘇姿丰帶領公司克服這些障礙的能力。
「蘇能夠勝任這項任務」,超微 88 歲的創始人兼首任執行長 Jerry Sanders 說,「找不到比她更適合這份工作的人了」,至於蘇是否有一天能擊敗輝達?「在我看來這不成問題」,他說。
資料來源:
紀路編輯 / 王子嘉
延伸紀路—
【紀路】金融時報 2024 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 超微臺裔執行長蘇姿丰入選
【紀路】魏哲家、黃仁勳、蘇姿丰入選時代雜誌 2024 全球人工智慧百大影響力人物
【紀路】《富比世》2023全球百大最有權勢女性 蔡英文總統再度登榜排名第30
【紀路】吳怡農入選美國時代雜誌 2022 TIME 100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