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0 月 4 日,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發布 2023 年「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包括「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2)」、「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全球最多科學家上榜的國家前三名依序為美國、英國、德國,臺灣以 1669 位科學家上榜排名全球第 19,其中應用科學入榜人數最多,共 937 位,最多科學家上榜的領域依序是工程、資訊與通訊技術、臨床醫學。
臺灣科學家上榜領域以應用科學占比最多
本次發布的 2023 年版本,分析團隊依據 Scopus 的作者檔案篩選出具有研究發表產出的學者,全球研究者人數從去年的 900 萬名科學家增至 960 萬,入榜人數從 19 萬增至 20 多萬人,成長約 5%。全球擁有最多具影響力科學家的國家前三名為美國 81,155 位、英國 18,694 位、德國 10,989 位,亞洲國家方面,中國 9,013 位排名第 4、日本 8,126 位第 6、印度 2,578 位第 14、南韓 2,120 位第 17、臺灣 1,669 位排名第 19。
榜單整體學科領域涵蓋應用科學、健康科學、自然科學、經濟與社會科學、人文與藝術等五大領域,共有 22 個主學科及 174 個子學科。今年臺灣共有 1669 位學者上榜,數量較去年增加 5%,以應用科學入榜人數最多,共 937 位,占比 56%,其次為自然科學(21%)、健康科學(20%)、經濟與社會科學(3%)、人文與藝術(0.1%)。
臺灣去年進榜學科人數前三名為資訊與通訊技術、致能與策略技術、臨床醫學,今年第一名由工程學科取代,從去年的 252 人增加到 345 人,成為上榜最多的學科,資訊與通訊技術退至第二,臨床醫學維持第三。
今年進榜人數超過百位學者的學科依序為,工程、資訊與通訊技術、臨床醫學、致能與策略技術、物理天文及化學,共占臺灣入榜的 87%,隸屬於應用科學、健康科學及自然科學領域。
在今年的終身影響力榜單,臺灣入榜學科維持 17 個,但去年有傳播與文本研究學科的學者進榜,今年則無,新增歷史研究學科的學者上榜。
榜單資料來源與擷取時間為 Scopus 資料庫 2023 年 10 月,引用次數採計至 2022 年底,統計數據時間範圍為 1960 – 2022 年。評分依據沿用六種關鍵指標形成綜合分數,著重於學者的整體引用影響力及作者貢獻度:
- 總引用次數
- Hirsch h-index
- 共同作者修正的 Schreiber Hm-index
- 單獨作者
- 單獨或者第一作者
- 單獨、第一或者最後作者的文章引用次數
資料來源:
▍ELSEVIER—2023「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最新發布 臺灣排名維持 19,增至 1,600 多位學者入榜
紀路編輯 / 王子嘉
延伸紀路—
【紀路】熊怡、洪明奇、陳建仁獲Research.com最佳科學家殊榮
【紀路】施景中「王蟲縫合法」助疤痕外孕產婦順產成果登國際期刊
最新收錄—
- 左萱《芭蕉的芽》獲第 18 屆日本國際漫畫獎「優秀賞」
- 【時間軸】2025 年 1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 臺灣 2024 年稅收 3.73 兆刷新歷史紀錄
- 2025 GFP 全球軍力排行榜 臺灣排名第 22
- 2025 鳳凰杯國際軟式飛鏢錦標賽 臺灣選手抱回 2 座亞軍、2 座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