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0 月 20 日,「稅收超徵」再次被特定人士扭曲成負面認知,稱超徵「不是笨就是壞」,財政部對此表示,每年的稅收預期從推估編列到執行完畢有兩年時間差,稅收超出預期既不是笨也不是壞,是臺灣經濟表現讚!防疫有成經濟表現比預期好!還債的部分則是每年都有在做,去年編列 960 億債務還本,因稅收超出預期,實際還本達 1500 億元創歷年新高,近 7 年合計債務還本達 6700 億元。
每年8月提出明年度稅收預期
財政部 10 月 13 日公布今年 1 至 9 月實徵稅收淨額達 2 兆 7905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6.3%,今年前三季稅收實徵數已達全年預算數九成,預計今年實徵數將再度超過預期數。10 月 20 日,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再次企圖以認知戰將「稅收超過預期」洗成負面印象,稱「政府近年持續性稅收超徵,卻用話術包裝成是經濟好,其實是稅收預測失準使租稅正義蒙羞,未來他當總統超徵的稅收將優先用於還債」。
在稅目與稅率都沒增加的情況下,人民、企業多賺錢因此多繳稅造成稅收超徵,怎會變成負面的「蒙羞」?行政院依預算法規定,每年將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於下個會計年度開始的「四個月前」提出送立法院審議,那表示預算的編列包括來年稅收的預期,是在今年只過一半時就要提出推估,但無論是證交稅、奢侈稅、贈與稅、遺產稅、綜所稅、營業稅等各種稅目,要如何先世界之先,提早半年「準確」推估出明年世界局勢景氣好壞到什麼程度?如果說稅收低於一年半前的預估,可以推斷是景氣經濟不如官員預期,那麼稅收高於一年半前的預估,就應該是景氣經濟高於預期,理應是正面的結果,怎能用「稅收超徵是預測失準使租稅正義蒙羞」來當作結論?
準確預期一年後的股市成交量?
以證交税為例,2022 年 9 月臺灣股市日均成交量為 2450 億元,證交稅實徵 126 億元,在行政院 8 月將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報告到立法院審議之時,就算預期明年景氣將恢復、成長百分之 10,那將是預期明年 9 月的股市日成交量 2695 億元、實徵約 138 億元,但實際到了 2023 年 9 月,臺灣股市的日均成交量達 3127 億元、證交稅實徵 157 億元,實徵數超出預期數了,那就是「超徵」,請問研究股市的厲害名嘴名師何其多,哪一位準確預測了?哪一位在 AI 類股起飛的 12 個月之前逢低買進了?
「稅收預測失準」+「租稅正義」+「蒙羞」這三個詞合起來到底是什麼意思?只能說就是「胡亂拼湊符號字眼」的「認知戰」,稅收短徵時痛罵經濟不好民不聊生政府沒有超前部署,稅收超徵時痛批政府預測失準是租稅不正義,哪裡不正義?政府沒有為了稅收調高稅率或增加稅目,不正義在哪裡?
稅改:個人所得稅降低 營利事業所得稅提高
事實上 2022 年實徵稅收超過預期時輿論已澄清過一輪,「超徵不是政府多收你的錢,是政府沒想到大家有辦法賺這麼多錢」;2022 年全年稅收 3 兆 2191 億元創歷年新高,其中營利事業所得稅首度跨越兆元大關達 1 兆 243 億元,佔所有稅收的 31.8%,較上年增加 3225 億元,年增 45.9%,政府因此有辦法徵用其中的 1400 億元,以現金的方式發放給全民,每人 6000 元。
而根據 2021 年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統計,申報 646 萬戶當中就有 305 萬戶中低所得者不用繳稅,達全國申報戶的 47%。
需要繳稅的人變少,但稅收變多,這得益於 2018 年 1 月立法院通過前行政院長林全主導規劃的稅改方案,刪除個人綜所稅 45% 最高稅率、股利所得選擇直接依 28% 稅率分離課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自 2018 年起分 3 年由 17% 調升至 20%,加上 2016 年起實施的房地合一稅、2017 年推動反避稅制度、調高遺產及贈與稅率,稅改方案逐漸展現成效,營利事業所得稅自 2020 年起全面適用 20% 稅率。
根據台積電 2021 年財報,全年合併營收 1.58 兆元,年增 18.85%,年度營所稅申報金額為 550 億元;繳稅第二名為陽明海運,2021 全年合併營收 3344.75 億元,年增 120.22%,年度營所稅申報金額為 270 億元;第三名萬海,2021 年合併營收 2280.14 億元,年增 178.47%,年度營所稅申報金額為 150 億元;第四名是長榮,繳 120 億元營所稅,第五名國泰金,繳 75 億元營所稅;前 5 名營所稅公司合計貢獻 1165 億元稅收。
近 7 年債務增加最少、還本最多
而且近 5 年總預算原編列舉借的債務合計 4825 億元,因為稅收優於預期,全數未舉借;還債的部分,每年都有還,每一任政府都一樣,因為「公共債務法」規定中央政府應以當年度稅課收入至少 5%-6% 編列債務還本預算,此外,可視歲入歲出執行情形有能力多還債時,增加還本,減緩債務累積。其中 2019 年原編列債務還本 835 億,實際多還了 50 億,決算債務還本 885 億元;2020 年疫情年,編列債務還本 850 億元,決算實際還本 850 億元一毛也沒少;2021 年,編列債務還本 850 億元,決算實際還本 1200 億元;2022 年,編列債務還本 960 億元,決算實際還本 1500 億元,總計自 2016 年到 2022 年債務還本達 6700 億元。
歷年國債國還,2010 年~2022 年實際債務還本:
- 2010年 650 億元
- 2011年 660 億元
- 2012年 940 億元
- 2013年 770 億元
- 2014年 640 億元
- 2015年 660 億元
- 2016年 730 億元
- 2017年 743 億元
- 2018年 792 億元
- 2019年 885 億元
- 2020年 850 億元
- 2021年 1200 億元
- 2022年 1500 億元
蔡英文政府截至 2023 年 9 月底,債務相較於 2016 年 5 月底淨增加 4350 億元,很多嗎?非常之低,如果扣除肺炎特別預算舉債 6365 億元,實際債務減少 2015 億元;馬英九政府任內則是債務淨增加 1 兆 7344 億元,陳水扁政府任內債務淨增加 1 兆 4923 億元。
資料來源:
紀路編輯 / 王子嘉
【紀路】2023年1-9月稅收創歷年同期新高 達全年預算數九成
【紀路】2022年全國稅收3兆2191億元創歷史新高 營所稅首破兆元大關
【紀路】2021國家稅收年增18.6%達2兆8450億台幣創有史以來新高紀錄
【紀路】2022年中央政府總決算歲入歲出賸餘4964億元創歷史新高
❤️💛💚 贊助紀路臺灣
- 2025 NUMBEO 全球最佳醫療照護城市 高雄、臺北包辦前兩名
- 2025 亞洲柔道錦標賽 楊勇緯拿下銀牌
- 2025 THE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 臺灣 6 所大學排名前 100
- 2025 歐洲女子數學奧林匹亞競賽 臺灣隊拿下 1 金 2 銀 1 銅
- 【時間軸】2025 年 4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