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時間軸整理紀錄 2024 年 1 月臺灣國防及國際政治的重要新聞摘要。
2023 年 12 月 27 日
▍國防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10 架次、共艦 5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逾越中線飛入臺灣空域 3 架次:1 架「TB-001 無人機」進入我西南空域、1 架「運 8 反潛機」進入我西南空域、1 架「BZK-005 無人機」越過海峽中線北段進入我北部空域 🔗
▍「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發佈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利用特定臺灣名嘴的言論打造「偏頗的臺灣形象」以符合中共「世界觀」,最常被中國媒體及抖音影片引用的名嘴依序是:介文汲、賴岳謙、郭正亮、蔡正元、帥化民、謝寒冰、唐湘龍、趙少康、栗正傑、王鴻薇;最常被引用的言論主題包括「疑美論」、「美國是世界亂源論」、「美軍相對於共軍不再有優勢」、「美軍已無法保護臺灣」、「反日本排放福島核處理水」、「讚揚中國華為」等 🔗
▍配合義務役期將恢復為一年,憲兵 202 指揮部將在臺北市南區增設「關鍵基礎設施營」強化首都衛戍區戰力 🔗
▍經濟部公告擴大「輸往俄羅斯及白俄羅斯貨品出口管制」範圍,新增電子零組件、家電類晶片等 45 項貨品,防止高科技晶片被作為俄烏戰爭武器用途 🔗
▍臺股今以 17891.5 點作收,再創今年收盤最高點,成交值 2947.54 億元,累計今年以來已上漲 3753.81 點 🔗
▍中國「第一財經」報導,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今年中國上市房地產企業市值平均縮水 27.75% 🔗
▍香港股市低迷,過去 3 年來超過 100 家券商停業,持牌經紀行減至 555 家 🔗
▍中國國安部要求民眾勿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唱衰中國經濟的言論,已有多名中國財經學者遭禁言,包括知名評論家水皮、經濟學者馬光遠、財經作家吳曉波、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但斌、財經博主洪榕、投資研究機構格隆匯創辦人陳守紅、原中金財富證券資深投資顧問徐曉宇,在社交平臺上已無法上傳新貼文或獲得新追蹤者 🔗
▍對於美國總統拜登簽署「2024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包括協助臺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中國外交部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 26 日在毛澤東 130 週年冥誕再度宣稱「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決防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被問及停止臺灣 12 項石化產品的 ECFA 關稅減讓是否會再擴大,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稱:「如果民進黨當局一意孤行,繼續頑固堅持臺獨立場拒不悔改,我們支持有關部門依據規定採取進一步措施」🔗
▍對於有臺灣一貫道信徒赴中國卻遭拘留,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回應稱「不清楚」,但「陸方一貫支持正常的兩岸宗教交流」🔗
▍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稱「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香港回歸祖國開啟了香港歷史新紀元」「臺灣面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但只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兩岸關係就能重回和平發展正軌,兩岸協商談判就可以恢復,什麼事情都可以談、都好商量」🔗
▍中國全國政協會議撤銷三名具軍工背景的政協委員資格,分別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燕生、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石泉、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長青,外界預測三人可能已被採取強制措施 🔗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造勢場合說,若支持賴清德的臺獨就會造成兩岸對抗戰爭,要和平安定一定要支持侯友宜 🔗
▍中國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稱,以兩岸目前的情況能夠恢復溝通就是很大突破,兩岸現在的制度差很遠,沒有條件談統一,如他當選在他任內絕對不會也不可能談統一 🔗
▍菲律賓 2021 年即獲美國批准出售 12 架 F-16 戰鬥機,但菲律賓至今仍未籌獲這筆軍購案的財源。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亞太安全事務主任克羅寧認為,中國已是美國最大的長期競爭者,美國應將「外國軍事融資」援助轉向印太;根據總統拜登提出的 2024 年度預算,FMF 資金將近 90% 都將提供中東國家包括以色列 🔗
▍根據以色列國防軍資料,自 10 月 7 日開戰以來,以軍已擊殺約 9000 名哈瑪斯人員;哈瑪斯治下的加薩衛生部表示,自開戰以來,加薩走廊已有 2 萬 1110 人死於戰火 🔗
▍土耳其總統艾多根再次批評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他說納坦雅胡與二戰時的納粹德國希特勒沒什麼兩樣,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都是「戰爭罪共犯」🔗
▍俄羅斯因為入侵烏克蘭被歐盟制裁,改將石油出口至中國與印度,其中出口中國占比超過 45%、印度約 40%,合計約佔九成 🔗
▍非洲國家尚比亞外交部長卡庫博(Stanley Kakubo)被指控收受中國企業資金今請辭獲准 🔗
▍澳洲東部遭暴雨襲擊造成至少 6 人喪生、3 人失蹤,8 萬 6000 戶家庭停電,需數天時間才能逐漸恢復供電 🔗
2023 年 12 月 28 日
▍國防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9 架次、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守備臺南、高屏的陸軍裝甲第 564 旅聯兵 3 營舉行為期 5 天 4 夜的「聯合作戰計畫演練」鑑測,出動 CM11 勇虎戰車、雲豹八輪甲車、無人機等實施日夜間機動任務 🔗
▍陸軍十軍團首次於大甲溪北岸海灘進行實彈射擊模擬作戰場景,提升官兵野戰射擊能力 🔗
▍軍事粉專 Taiwan Adiz 指美軍電偵機現蹤臺灣西南空域,「疑似從屏東基地起飛飛往西南空域後,繞回嘉手納基地」🔗
▍總統大選第三場電視政見發表會,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抨擊,兩大黨堅持的立場都與國際社會所期待的「維持現狀」相違背,賴清德只有選舉時不主張臺獨,國民黨只有選舉時不主張統一,他說兩大黨都鼓吹群眾互相仇視 🔗
▍對於柯文哲說國民黨不曾修正「統一黨章」,侯友宜甚至接受缺乏民意的「九二共識」,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回應稱,國民黨的「統一黨章」是按照中華民國憲法,他強調國民黨反對臺獨、也反對一國兩制,他主張臺灣跟「大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臺灣未來由 2300 萬人決定,他說「請不要連我們中華民國的中間路線,你都把它視為我們是統一的路線」🔗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強調,在總統蔡英文領導下,臺灣已成功走進世界,臺灣是要自信的在信賴臺灣這條路上持續壯大,還是要走回頭路?去接受九二共識、去接受兩岸一家親、甚至推動服貿,背後都是「一個中國」框架,真的對臺灣比較好嗎?這次總統大選,除了是選總統、副總統,更是在選擇國家方向 🔗
▍針對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指國軍「屢屢傳出採購弊案」、「應制定有效率的訓練」等言論,國防部表示,國軍戮力建軍備戰,我國國防廉能施政近年也獲國際肯定,國際透明組織發布的「政府國防廉潔指數」,我國在全球 86 個國家中,三度榮獲低度貪腐風險等級,排名與德國同為世界第 6 🔗
▍中國福建省公布「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意見書」,包括制定金門、馬祖居民「享受廈門、福州同城待遇」的政策舉措、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先行區域」、「優化福建臺灣民眾子女申請就讀中小學和公立幼兒園流程」🔗
▍《路透社》 報導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要求臺灣樂團「五月天」在選前公開表態支持北京「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的說法,如不配合將「付出代價」🔗
▍中央社羅列 1996 年以來臺灣 7 次總統大選中國都企圖介入干擾,手段包括文攻武嚇、訴求經濟利益、假訊息、經貿報復等 🔗
▍俄羅斯前國會議員波諾馬留夫(Ilya Ponomarev)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他有注意到北京正在複製莫斯科在俄烏戰爭爆發前對付烏克蘭的「混合戰」手段用以對付臺灣,包括培養「第五縱隊」(潛伏在內部、與敵方裡應外合的個人或團體),臺灣應留意 🔗
▍曾經兩次參選總統都以敗選收場,憤而前往中國展開「和平之旅」,甚至還參加中國閱兵的前副總統連戰,今天發佈聲明呼籲選民支持國民黨「侯康配」,不要投給「抗中謀獨」的民進黨,他說民進黨只會讓年輕人的兵役又延長 🔗
▍蔡英文總統到中和為民進黨立委參選人吳崢拉票,她說,今天的臺灣,已經是世界的臺灣,直接接軌國際,不需要經過中國,從 2016 年到現在,臺灣出口貿易對歐洲成長 5 成、對新南向國家成長超過 6 成、對日本成長超過 7 成,對美國成長超過 120% 🔗
▍降低投資租稅障礙,「臺韓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協定」明年 1 月 1 日起適用 🔗
▍臺股今天收在 17910.37 點,續創今年收盤新高,盤中一度達 17928.14 點創今年新高點,成交值達 2846.8 億元 🔗
▍《CNN》 以「中國經濟今年經歷悲慘的一年,2024 可能還會更糟」為題,分析中國經濟原本預期在 2023 年快速復甦,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推動力,但事實卻跟預期相反,中國經濟反而停滯不前,以至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稱「中國對世界經濟成長造成拖累」🔗
▍《金融時報》報導,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正在減弱,2023 年流入中國股市的外資有近九成已撤離 🔗
▍中國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25 日在《第一財經周刊》發表文章,引述資料指中國人民月收入不到人民幣 2000 元的有 9.64 億人,引來中國網友熱議貧富懸殊問題,但沒多久文章即被下架 🔗
▍陸委會發布第 53 次諮詢委員會議內容摘錄,指出中國為突破西方國家的經貿圍堵,加大在東南亞地區的投資,已成為臺商在東南亞地區難以忽略的競爭對手 🔗
▍朝鮮官媒報導,金正恩下令軍隊、軍火工業、核武部門加速作戰準備,擴大與「反帝國主義獨立國家」的戰略合作,反擊美國「前所未有的對抗性舉動」🔗
▍美國國務院宣布提供烏克蘭價值 2.5 億美元軍援,為目前國會所授權的最後一筆。美國共和黨對於是否支持拜登再向烏克蘭提供 610 億美元援助意見分歧。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國會已批准向烏克蘭提供超過 1100 億美元軍援 🔗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抨擊烏克蘭無意展開和談、不願終結長達 22 個月的軍事衝突,並稱「西方統治集團在數千公里之外挑起危機,犧牲他國人民的利益來解決自身問題,試圖捍衛其正逐漸式微的統治地位」🔗
▍黎巴嫩官媒報導,黎巴嫩南部有 3 人死於以色列的空襲。以色列戰時內閣成員甘茨(Benny Gantz)今警告黎巴嫩政府「管好真主黨」停止針對以色列北部社區的攻擊,否則以色列就會出兵,將真主黨徹底驅離北部邊境。真主黨有伊朗支持,大本營位於以色列黎巴嫩邊境附近,目標與哈瑪斯相同,都是要消滅以色列 🔗
2023 年 12 月 29 日
▍國防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22 架次、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12 架次逾越海峽中線及延伸線進入臺灣北部、中部、西南空域:2 架「蘇愷 30 戰機」、2 架「殲 11 戰機」、6 架「殲 10 戰機」兵分多路越過臺灣海峽中線,1 架「BZK-005 無人機」、1 架「運 8 遠干機」進入臺灣防空識別西南空域 🔗
▍前美軍海豹部隊(SEAL)軍官普林斯(Erik Prince)向英國《GB News》表示,他認為美國總統拜登的外交政策導致美國的信譽損失,他舉近期的紅海為例,美國海軍艦艇頻遭葉門叛軍「青年運動」攻擊,但對方卻「沒有遭致任何後果」,他認為中國可能在今年攻擊臺灣,「如果中國不在拜登政府領導下嘗試一些事情,我會感到驚訝」🔗
▍臺股今天封關,盤中 17945.7 點及收盤 17930.81 點均創今年最高點,累計 2023 年指數上漲 3793 點,漲幅達 26.7%,市值增加 12.7 兆元,推估股民平均獲利 101.99 萬元 🔗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臺灣今年前 11 個月對中國投資額年減 33.91%,占對外投資總額比例僅 12%,寫下 30 年來新低記錄;臺灣投資美國為去年同期的 9 倍,占總額比例達 37% 🔗
▍全球消費緊縮,越南統計總局發布報告預估 2023 年經濟成長為 5.05%,低於 6.5% 的目標,也低於 2022 年的 8.02% 🔗
▍脫口秀演員曾博恩拍攝影片描述「因軍方墜機跳傘逃過一劫的中校飛官退伍後為養家餬口成為 Foodpanda 外送員,博恩大方給 5 萬元小費」,經軍方證實查無此人此事,博恩發文稱「故事有瑕疵」下架影片 🔗
▍菲律賓考慮在菲律賓經濟海域仁愛暗沙建立燈塔或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等永久性民用建築,中國外交部稱「此舉將嚴重侵犯中國主權!中方將堅決應對任何侵權挑釁!堅定維護自身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告,罷免前火箭軍中將司令員李玉超、火箭軍裝備部少將部長呂宏、火箭軍中將副司令員李傳廣、前火箭軍上將司令員周亞寧等 9 名共軍將領的全國人大代表資格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駐外使節要「敢於善於鬥爭,做國家利益的捍衛者,以箭在弦上的備戰姿態和不畏強權的堅定意志,堅決維護好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告任命前海軍司令員董軍為新任中國國防部長,接替前任的李尚福,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生效 🔗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解釋令,稱凡是國際條約和慣例「損害中國主權、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者,法院不予適用」🔗
▍中國全國人大近日表示,犯罪者「近親連坐」規定應停止執行,違法犯罪行為人罪責應自擔,不能株連或及於他人「這是現代法治的一項基本原則」🔗
▍中國疾控局稱,受國外 COVID-19 病毒變異株 JN.1 持續輸入影響,加上春節前後大規模人群流動,JN.1 變異株可能發展成為優勢流行毒株推升疫情 🔗
▍前香港眾志成員周庭本月初宣布流亡加拿大,香港警方指周庭未依警方指明時間在 28 日向警署報到,違反保釋條件,港警將全力追捕 🔗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飛彈攻擊,數量達 110 枚,烏克蘭表示這場攻擊擊中基輔、烏國南部及西部的民宅,導致 18 名平民死亡、逾 130人 受傷。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表示:「今日,數百萬烏克蘭人在巨大爆炸聲中醒來,我希望全世界都能聽到這些在烏克蘭的爆炸聲」🔗
▍葉門叛軍「青年運動」繼續攻擊行駛於紅海的船隻,美國驅逐艦「梅森號」今擊落一架青年運動發射的無人機和一枚「反艦彈道飛彈」,這已是青年運動自以哈開戰以來第 22 次襲擊國際航運船隻 🔗
2023 年 12 月 30 日
▍國防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7 架次、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國防部掌握中共於甘肅以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飛行路徑朝東海及西太平洋方向,經過我東北空域上空,高度位於大氣層外 🔗
▍2024 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賴清德說侯友宜如果反對一國兩制,就不應該接受九二共識;侯友宜說賴清德不放棄臺獨,是謀害臺灣、忘恩負義;柯文哲說面對中國,應該既合作又對抗 🔗
▍對於記者提問是否認同憲法固有疆域及於中國,臺灣與中國同屬中華民國,以及兩岸為憲法之下的一國兩制,賴清德表示:「中國認定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兩岸同屬一中、唯一合法代表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今天在國內,把中華民國當作是兩岸的護國神山,這到底是要促進和平,還是要給臺灣帶來災難?」會後賴表示他口誤把「中華民國憲法」講成中華民國,他要表達的是,接受九二共識的侯友宜說中華民國憲法是「護國神山」,但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沒有給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是要如何用中華民國憲法守護中華民國?🔗
▍在房地產爭議上,對於申請 99 個門牌號碼還對學生收高額租金,以及在新莊的地皮還讓新北市府放寬容積率等爭議,侯友宜說他與家人的所有地產都是合法建築、合法納稅,絕非炒地皮或炒房,反指賴清德的萬里老家是「違建」是要如何做公益信託;柯文哲則稱賴清德處理萬里老家議題「一再說謊」已經人格破產,對於買農地卻鋪柏油作為停車場養地等爭議,他則數度咳嗽甚至哽咽,說買地並沒有罪,並指他父親最大願望是希望他當新竹醫院院長;賴清德則說,他是三組候選人當中唯一沒有炒房炒地的 🔗
▍阿根廷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致函金磚五國(BRICS)領袖,正式婉拒加入金磚國家的邀請 🔗
▍「武漢封城」紀錄片全球公映,紀錄片策劃、中國民運人士王丹受訪表示,中共當局想盡辦法試圖抹煞武漢封城的歷史記憶,不僅是當局抹煞,全世界隨著疫情過去也有逐漸淡忘的跡象,期盼民眾關注中國言論和人權問題,希望武漢封城的悲劇不再發生 🔗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表示,兩韓不再是同一民族關係,而是「敵對」或「交戰」的兩個國家關係,北韓不再尋求與南韓統一 🔗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大規模飛彈攻擊造成至少 39 人死亡,逾百人受傷。美國總統拜登說,「這波殘酷的攻擊還包括使用極音速飛彈,這提醒了全世界,普丁的目標沒有改變,他意圖要徹底毀滅烏克蘭並使其人民屈服,他的行為必須被停止」,他呼籲美國國會加快並克服在援烏方面的意見分歧 🔗
▍英國國防部宣布對烏增援 200 枚防空飛彈,英國國防大臣夏普斯(Grant Shapps)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丁原期待 3 天拿下烏克蘭,如今戰事即將進入第 3 年,這對普丁是奇恥大辱,因此不顧一切對烏克蘭發動殘暴空襲企圖重拾贏戰動能,但這只會是徒勞無功 🔗
▍烏克蘭對俄國西部邊境城市貝爾哥羅德(Belgorod)發動攻擊,俄羅斯指已造成 14 人死亡、逾百人受傷 🔗
▍丹麥國防部長波爾森(Troels Lund Poulsen)表示將派遣護衛艦加入以美國為首的紅海(Red Sea)護航行動,「我們對紅海正在發生的嚴重局勢感到關切,那裡針對民用船隻的無端襲擊仍在持續」 🔗
2023 年 12 月 31 日
▍國防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3 架次、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1 架「運 8 反潛機」進入我西南空域 🔗
▍臺灣向美國購買的 66架 F-16V(blk70)戰機按規劃將於 2024 年開始交付,空軍預計派遣 65 名官兵赴美接受戰術專精訓練 🔗
▍對於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說「九二共識」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甚至是「護國神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強調,中華民國憲法裡面沒有「九二共識」,何況九二共識已被中國詮釋為一國兩制,若把九二共識跟中華民國憲法混為一談,對臺灣非常危險,去接受九二共識並無法守護中華民國 🔗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表示,追求和平不能有幻想,要靠自己努力,不能寄託在侵略者的善意,有主權才有國家,有臺灣才有中華民國,願在對等、尊嚴下與中國交流 🔗
▍2023 年最後一天太陽光電一度達 600 萬瓩、風電達 180 萬瓩,風電滲透率 35.45% 創歷史新高,每 3 度電就有 1 度來自再生能源 🔗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 2024 新年賀詞說,他稱中國在疫情平穩之後「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又說「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企業面臨經營壓力,群眾就業生活遇到困難,地方發生洪澇、颱風、地震等自然災害,這些我都牽掛在心」並稱「祖國統一是歷史必然,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
▍中國發佈 12 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 PMI 指數繼續下探至 49,連續第 3 個月低於 50 榮枯線 🔗
▍中國上海外灘今年不舉辦跨年燈光秀、倒數活動,「進行安全管控」;上海迪士尼宣布因空氣污染嚴重,園內活動不放煙火 🔗
▍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欲透過減產石油拉高國際油價的企圖,被美國等其他國家增產石油抵銷,目前美國一天生產約 1320 萬桶原油,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 🔗
▍丹麥船運巨擘馬士基集團(Maersk)旗下掛新加坡國旗的一艘貨櫃船「杭州號」在航經連接紅海和亞丁灣的曼德海峽時,被葉門叛軍「青年運動」以飛彈襲撃,美軍回應呼救撃沉 3 艘「青年運動」船隻 🔗
▍「TikTok」近日要求 iPhone 用戶必須輸入手機密碼才能使用該程式,引發資安疑慮,TikTok 發言人表示,此為系統更新中出現的「差錯」,這項錯誤使少部分使用者受到影響,但 TikTok 已解決相關問題,並強調 TikTok 沒有蒐集使用者的 iOS 密碼 🔗
2024 年 01 月 01 日
▍國防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4 架次、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1 架「運 8 反潛機」進入我西南空域 🔗
▍總統蔡英文發表元旦談話,蔡總統指出,「我們的 GDP 從 8 年前的 17.5 兆大幅成長到去年超過 23 兆;臺股指數,從我 2016 年上任那天的 8131 點,到 2023 年封關日達到 1 萬 7930 點;2350萬人口的臺灣,已經是全球第 21 大經濟體;國家的總體競爭力,進步到全球第 6 名」🔗
▍「過去幾年,我們啟動稅改,提高免稅額和扣除額,讓全臺灣現在有 305 萬戶、大約百分之 47 的國人不用繳綜合所得稅;我們的長照預算,從我上任時的 54 億,今年將超過 876 億;我們 0 到 6 歲國家一起養政策,從 2016 年的 150 億預算,今年將超過 1100 億;我們也連續 8 年調漲基本工資,從 2 萬 08 元,調漲到今年的 2 萬 7470 元今天正式上路,最低工資法也在今天正式施行;現在的兩岸經貿關係,變得更為健康有序,中國對臺灣高科技產品進口的依賴,遠超過臺灣傳統產業對中國市場出口的依賴」🔗
▍總統:「各位國人同胞,今天,是蔡英文擔任中華民國總統,8 年任期的最後一次元旦。無論你是支持蔡英文,還是批判蔡英文,我都要謝謝每一位臺灣人民。即使一路起起伏伏,但是,我們風雨同行,一路走到今天,一起讓國家走到這裡。」🔗
▍對於國際關係,蔡英文總統表示,我們不挑釁、不屈服,以無比堅定的信用,贏得國際社會的信任,深化和民主夥伴的合作,讓我們既能夠自信堅定面向世界,也能自信沉穩的面對中國。期盼兩岸儘速恢復健康有序的交流,也期盼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共同尋求兩岸之間長遠穩定的和平共存之道 🔗
▍媒體提問,習近平 5 年前將「九二共識」定義為「一國兩制」,直到現在臺灣社會中還是有支持「九二共識」的論述,總統對此回應表示,中國領導人定調「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而且要推動兩岸的政治協商、實踐「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所以「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國兩制」就是三位一體的對臺方案,其中以接受「九二共識」為起點,如果去附和「九二共識」,會對中華民國臺灣的主權造成很大的風險,而如果把「九二共識」跟憲法混為一談,會連帶讓中華民國憲法落入「九二共識化」的風險,這是真正令人憂慮的地方,中華民國憲法不是風險,但是被「九二共識」連結在一起是風險,中國國民黨持續以「九二共識」為通關密語,向臺灣人民表達可以與中國「溝通」,總統說,溝通固然重要,但是要以主權來交換,代價未免太沈重 🔗
▍2024 大選副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表示,「民進黨就是比國民黨更會治國,更會照顧人民,更會拚經濟,對的路就是要繼續走」,她說這場選舉也關係著臺灣是否持續在正確道路和國際合作壯大,或是從世界脫隊成為風險來源。對於趙少康指民進黨是兩岸最大風險,蕭美琴說這違反全世界的認知,全世界都知道現在造成兩岸緊張的不是民進黨,而是中國共產黨 🔗
▍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稱「九二共識」講的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他跟侯友宜從頭到尾反對一國兩制,賴清德說中華民國或是中華民國的憲法是災難,這才是憲政危機 🔗
▍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說,臺灣服務業的薪水不漲,就是 ECFA 的服貿部份被綠營擋下「綠營擋住臺灣賺錢的機會」,她是唯一有實務財經背景的候選人,希望政府能與民間一起攜手「走回亞洲四小龍的路」;對於兩岸政策,她說民眾黨主張維持現狀、兩岸和平,「可以合作就合作、需要競爭就競爭」🔗
▍2023 年臺灣新車掛牌數 47 萬 6987 輛,創 18 年新高 🔗
▍勞動基金截至 11 月底止收益數達 6067 億元,收益率10.82%,其中勞保基金 938 億元,收益率 12.31%,雙創歷年新高紀錄 🔗
▍中國國臺辦稱,「所謂蔡英文路線就是臺獨路線、對抗路線、害臺路線,是導致臺灣兵凶戰危、民眾利益受損、危及地區穩定的最大亂源;延續蔡英文路線,走謀獨挑釁的邪路,走兩岸對抗的老路,只會讓臺灣離和平、繁榮越來越遠;離戰爭、衰退越來越近」🔗
▍日本石川縣能登發生規模 7.5 的大地震並引發海嘯,蔡英文總統向日本表達關切及慰問,臺灣願意提供必要協助,盼日本當地人民平安 🔗
▍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消防署第一時間完成搜救人員、醫師、搜救犬及各式裝備器材的人道救援準備,如日方通知有需求可即刻啟動專案包機馳援 🔗
▍中國百大房企 2023 銷售年減 16.5%,近 3 成跌幅超過 30%,千億規模的企業剩 16 間🔗
▍中國開始施行「愛國主義教育法」,涵蓋思想政治、歷史文化、國家象徵標誌、憲法和法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英烈和模範人物事蹟等,並制訂各別規範向公職人員、企業事業單位員工、村居民、港澳臺「同胞」等不同對象落實「愛國主義」教育 🔗
2024 年 01 月 02 日
▍國防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4 架次、共艦 3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1 架「空警 500」進入我西南空域;偵獲空飄氣球 2 枚逾越海峽中線,分別於嘉義西北方約 55 浬及基隆西北方約 71 浬向東北飄行 🔗
▍中國 2 艘拖船「寧海拖 5001」、「遠辰」拖 1 艘平臺船以躲避風浪為由,前天侵入我國屏東縣鵝鑾鼻限制海域,被海巡署「旗津艦」驅離,期間還以無線電嗆「什麼你國我國,臺灣就是個省!」今天凌晨再度侵入鵝鑾鼻東方不到 3 浬,岸上目視可見,再被我海巡署驅逐 🔗
▍資訊戰專家沈伯洋指出,中國從 2021 年開始在臺灣洗說中國的威脅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一開始並不成功,因為當時還有香港做慘痛的示範,但後來國民黨、民眾黨等國內政黨也故意去弱化中國因素,污名化『抗中保臺』,加上認知戰去講『你看美國也很爛啊』等等,讓大家覺得政治很骯髒,大家都很爛,也造成很多人不特別感覺中國是個威脅,不覺得臺灣需要特別保護 🔗
▍日本能登半島 7.6 強震已造成 48 人罹難 🔗
▍日本羽田機場發生重大事故,一架日本航空班機降落時擦撞一架準備運送物資前往能登半島災區的海上保安廳運輸機,日本航空班機 379 人從燃燒的飛機上全員逃出,保安廳運輸機則是 5 人罹難、1 人重傷 🔗
▍日本發生強烈地震,竟有為數不少的中國民眾幸災樂禍額手稱慶,甚至有新聞主播說是「報應來了」 🔗
▍能登半島強震造成輪島市的觀測點往西移動了 1.3 公尺、「穴水」向西移動 1 公尺、「珠洲」向西移動 80 公分、「能登島」向西北移動 60 公分 🔗
▍中國媒體財新網刊出歲末回顧「2023終有一別」緬懷離世的中外知名人物,將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照片安排在首位,刊出不久後文章即被刪除,財新傳媒社長胡舒立的微博內容遭清空 🔗
▍香港檢方控訴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涉嫌犯下兩項「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及「串謀刊印複製煽動刊物罪」,黎智英在庭上否認所有控罪,向法官回答「Not Guilty」🔗
▍世界最大的晶片設備製造商荷蘭艾司摩爾(ASML)宣布撤銷部分出口中國的晶片製造設備許可 🔗
▍南韓最大在野黨黨魁李在明在公開活動時被攻擊傷及頸部,送醫急救後已無生命危險 🔗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包括 99 枚飛彈與無人機的攻擊,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呼籲西方國家加速軍援防空系統、戰鬥無人機和長程飛彈 🔗
▍烏克蘭發布消息表示,美國提供的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將俄羅斯發射的 10 枚「匕首彈道飛彈」(Kinzhal)全數擊落 ,普丁曾宣稱「匕首彈道飛彈」不會被世界上任何防空系統攔截 🔗
▍以色列軍方宣布將從加薩走廊撤離部分士兵「以提振經濟」,最多 4000 人 🔗
▍英國政府公布數據,2023 年有將近 3 萬外國民眾搭乘小艇從歐洲大陸橫渡英吉利海峽偷渡到英國尋求移民,2022 年則有超過 4 萬 5000人 🔗
▍巴拿馬政府表示 2023 年從哥倫比亞邊境的茂密雨林區「達連隘口」(Darien Gap)穿越而來的偷渡移民人數破紀錄達 52 萬人,其中多數人來自委內瑞拉,次多的是厄瓜多人和海地人,另有超過 2 萬 5000 人來自中國,他們抵達巴拿馬後會轉往哥斯大黎加,然後經由尼加拉瓜、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和墨西哥,最後抵達美國邊境 🔗
▍泰國宣布與中國自 3 月起互相實施永久免簽,期望更多中國遊客到泰國旅遊,泰國總理賽塔(Srettha Thavisin)疫情後即寄望更多中國遊客以刺激經濟,但去年中國旅客只 342 萬人次未達泰國官方目標 🔗
2024 年 01 月 03 日
▍國防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9 架次、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1 架「殲轟 7 戰轟機」逾越中線進入我北部空域,1 架「BZK-005 無人機」進入我西南空域;偵獲空飄氣球 4 枚逾越海峽中線,於清泉崗西南方 105 浬、160 浬、159 浬及基隆西北方 78 浬向東北飄行,其中 1 枚飛越臺灣上空 🔗
▍菲律賓與美國第 2 次海上合作行動在南海登場,美軍印太司令部表示已派出第一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戰鬥群在南海進行海上安全行動;中國共軍南部戰區則通報將組織海空兵力在南海海域進行「例行巡航」🔗
▍日本能登半島元旦強震罹難人數增至 62 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災情因應會議向官員表示:「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請各位盡職權範圍內一切所能,盡可能拯救人民」🔗
▍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在央視曝光最新照片,清晰顯示飛行甲板有 3 條電磁彈射軌道,專家指出「福建號」已進入建造尾聲,不久將進行海試 🔗
▍中國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香港的 6 家上市公司申報馬雲的權益已「清零」,馬雲正式失去「螞蟻集團」包括旗下「支付寶」公司的實控權 🔗
▍路透社報導,全球多頭基金加速離開中國,2023 年 12 月拋售中國與香港股票淨值達 38 億美元;中國和香港股市在 2023 年的表現為世界主要股指最差,主要因素是地緣政治風險、經濟復甦疲軟和政策的不確定性 🔗
▍美國之音報導,過去幾年來中共在教育系統極力排除西方因素,元旦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更是以法律明文限制學校教育內容,外籍教師正離開中國,有能力離開中國的家庭也是 🔗
▍中國官方加強控制網路直播,抖音今公布首波「健康分」評分結果,處罰近 5000 名直播主 🔗
▍中國法拍房創新高,2022 年掛拍 60.6 萬套、年增 35.7%,2023 年前 11 個月掛拍 70.9 萬套、年增 33% 🔗
▍中國平價汽車品牌「比亞迪」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廠,2023 年交出 302 萬輛車,遠高過原本的電動車霸主「特斯拉」的 180 萬輛 🔗
▍黎智英「國安案」審訊第四天,一位到法庭旁聽的香港市民向媒體表示,他覺得這次的審訊像是對每一個支持新聞及言論自由的香港人的審訊,「審他就等如審整個香港人,即是很不公平,將香港已經變成中國的一個城市,將民主踐踏」🔗
▍媒體披露在《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遭港府收押,《壹傳媒》香港母公司也遭港府清算之際,臺灣媒體「毅傳媒」2022 年改名為「壹傳媒」對外,目前大股東是宣明智的兒子宣昶有,總編是璩美鳳 🔗
▍哈瑪斯和黎巴嫩安全官員證實,哈瑪斯第二號人物艾魯里(Saleh al-Aruri)死於貝魯特郊區,這是以色列與哈瑪斯爆發戰爭以來,以色列首次針對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動攻擊 🔗
▍CNN 報導,美國與卡達達成協議,美軍部署在中東最大的卡達烏代德空軍基地(Al Udeid Air Base)將再續約 10 年 🔗
2024 年 01 月 04 日
▍國防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6 架次、共艦 6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1 架「運 8 反潛機」逾越中線進入我西南空域;偵獲空飄氣球 3 枚逾越海峽中線,分別於馬公西方約 48 浬、新竹西北方約 45 浬、馬公西方約 44 浬向東北飄行 🔗
▍對於中國空飄氣球 3 日越過海峽中線飄入臺灣上空,中國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稱「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
▍韓國警方指韓商「大宇造船海洋公司」前員工涉嫌將內部潛艦技術外流,應用於臺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上,而韓國防衛事業廳未曾許可向臺灣輸出潛艦相關技術。「韓國經濟新聞」報導,法院去年對 B 社的判決未能證實涉及技術流出,這次調查進一步確認設計圖流出等嫌疑,報導提到,設計圖外流是透過臺灣親中傾向的立法委員舉報得知 🔗
▍日本能登半島元旦強震罹難數來到 84 人,失聯數增至 179 人,全毀和半毀建築物超過 200 棟,大約 3 萬 4000 人在 360 個臨時安置點避難,雖然已發生超過 72 小時,警消人員仍持續搜救 🔗
▍對於臺灣救援隊向日本表達願進入災區馳援遭拒,日本民眾質疑「是在揣測中國想法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記者會表示,「地震發生後,從美國、其他 G7 會員國、中國、臺灣在內等數十個國家、地區、組織和團體方面收到慰問,他們都表示願意提供援助。但考慮到接受援助後必須做各種準備以及當地目前的作業狀況,現階段不接受任何人力與物力支援」🔗
▍中國外交部表示,近幾個月來每月均有數十名包括留學生在內的中方赴美人員被強制遣返,痛批美方做法是典型的「歧視性、政治性」執法,中方對此表達強烈不滿 🔗
▍中國稱為落實中美元首會晤成果,今年將推進中美直航航班大幅增加,並擴大與「一帶一路」國家航權安排推動優化簽證和出入境政策,力爭達成國際旅客運輸量 6.9 億人次目標 🔗
▍中國繼續打壓民間補習業者,中國教育部表示寒假期間要嚴厲打擊以「家政服務」、「眾籌私教」、「遊學研學」、「冬令營」等名義,變相「違規補習培訓」 🔗
▍緬甸北部爆發武裝衝突以來,首度有炮彈落入中國境內,中共雲南省鎮康縣委宣傳部證實,來自境外的炮彈落入南傘鎮造成人員受傷 🔗
▍伊拉克民兵組織人民動員(Hashed al-Shaabi)發佈消息指美國空襲巴格達,造成「人民動員」一名軍事指揮官喪命,「巴格達軍事行動副指揮官塞迪(Mushtaq Talib al-Saidi)在美國攻擊中壯烈成仁」。自爆發以哈戰爭以來,駐伊拉克和敘利亞的美軍頻遭攻擊,一般認為此為美國的報復反擊 🔗
▍伊朗記念已故伊朗革命衛隊聖城部隊指揮官蘇雷曼尼(Qasem Soleimani)去世 4 週年之際於克爾曼市發生連環爆炸案,造成至少 103 人喪生,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矢言要對血腥爆炸事件進行報復 🔗
▍對於伊朗懷疑是美國或以色列發動這場恐攻,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並未以任何方式參與此事。美國也沒有理由相信以色列參與這次爆炸事件」,以色列國防軍對指控表示:「我們關注的是與哈瑪斯的戰鬥」 🔗
▍烏克蘭和俄羅斯進行烏俄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換俘行動,烏克蘭交出 248 名俄羅斯軍事人員,帶回 230 人包括 224 名士兵和 6 名平民 🔗
▍美國 COVID-19 及流感升溫,COVID-19 住院人數超過 2 萬 9000 人,流感住院超過 1 萬 4700 人,紐約、加州、伊利諾州和麻薩諸塞州等四州的醫療機構要求病人和醫護人員必須戴口罩 🔗
2024 年 01 月 05 日
▍國防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8 架次、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1 架「運 8 反潛機」、1 架「運 8 技術偵察機」逾越中線進入我西南空域;於新竹西北方 88 海浬偵獲空飄氣球 1 枚逾越海峽中線向東北方向飄行 🔗
▍英國金融時報以「Becoming Taiwan: in China’s shadow, an island asserts its identity」為題報導臺灣在中國的陰影下堅持自己的身份,隨著大選的到來,各代臺灣人正以他們的過去和未來形成新的願景 🔗
▍前民眾黨桃園市黨部發言人馬治薇,涉嫌接受中共指示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立委,收受美金與虛擬貨幣泰達幣等上百萬元作為選舉經費,並傳送臺灣調查情治人員資料、選舉相關訊息給對方,遭檢方羈押禁見,成為本次大選首位因中國介選而羈押的候選人 🔗
▍菲律賓指控菲美進行的南海聯合巡邏遭 2 艘中國解放軍海軍艦艇尾隨,「我們希望中國和其他國家尊重我們的主權和權利,遵循國際法進行這項活動」🔗
▍北韓今天向兩韓海上軍事緩衝區發射 200 多發砲彈,官媒稱「這是針對南韓演習作出的本能反應和應對措施」,南韓軍方以海軍陸戰隊實彈演習回應,北韓再指這是「南韓挑釁」並稱「我們的認知中已經刪除民族、同族這種概念」將採取前所未有的強力應對 🔗
▍美國白宮指俄羅斯最近襲擊烏克蘭的彈道飛彈部分由北韓提供,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表示這違反了聯合國對北韓的制裁「這是重大且令人擔憂的局勢惡化」,他並指出俄羅斯也有意向伊朗採購飛彈 🔗
▍黎智英律師表示,一名黎案關鍵證人在提供定罪證據前遭到酷刑對待,已為此向聯合國酷刑專家提出申訴,「有可靠證據顯示,李宇軒是在中國的監獄中遭受酷刑後,才承認涉嫌和黎智英合謀勾結外國實體」🔗
▍美國富國銀行多位經濟學家發表經濟預測,對中國經濟展望悲觀,認為中國面臨人口和勞動力減少、房地產危機、通貨緊縮、債務增加、消費者需求疲軟、地緣政治緊張等挑戰,2022 年初時預測中國 2032 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現在預估 2042 年才辦得到 🔗
▍金管會表示 2023 年外資累計淨匯入臺灣達 294.8 億美元,創近 13 年新高,淨匯入餘額達 2454.95 億美元 🔗
▍彭博報導,研究公司 TechInsights 拆解中國華為最新款筆記型電腦擎雲 L540,發現採用的是台積電 2020 年生產的 5 奈米晶片,時間點大約是美國對華為祭出制裁、切斷台積電向華為供貨的 917 大限之前,也就是晶片並不來自華為現有的晶片供應商中芯國際,沒有證據顯示中芯出現重大技術進展 🔗
▍中國最大的財富管理公司「中植集團」宣布破產申請清算獲法院受理,中植去年承認嚴重資不抵債逾人民幣 2200 億元,理財產品中有大量房地產、地方債曝險 🔗
▍中國宣布對產自歐盟的進口「蒸餾葡萄酒製得的烈性酒」(白蘭地)實施「反傾銷」調查 🔗
▍中國人社部宣布針對全國「農民工」展開「大規模、廣覆蓋、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以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 🔗
▍中國網信辦要求「鞏固壯大網上主流思想輿論」,防範化解網路「意識形態風險挑戰」🔗
▍伊朗紀念蘇雷曼尼儀式發生的爆炸案造成 100 人死亡,遜尼派穆斯林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今宣稱犯案,旗下兩名成員在群眾當中引爆爆炸腰帶。伊朗此前第一時間懷疑是美國和以色列,國營電視臺並報導有十來座城市民眾聚集高喊「以色列去死」、「美國去死」🔗
▍孟加拉將於 7 日舉行國會大選,反對黨「孟加拉民族主義黨」指控中國介入大選,「中國利用其資金,或透過軍隊與民政部門的影響力,在孟加拉選舉中發揮重要作用」🔗
▍印度對一艘在阿拉伯海上遭劫持、掛賴比瑞亞旗幟的貨船派出驅逐艦馳援,「印度海軍繼續致力與國際夥伴和友好國家一同確保商船在這個區域的安全」 🔗
▍鐵腕統治白俄羅斯近 30 年的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簽署一項新法案,賦予他終身免受刑事起訴的豁免權,並阻止居住在國外的反對派領導人參加未來的總統選舉 🔗
▍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及財政部長呼籲巴勒斯坦人遷出加薩,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表達強烈譴責 🔗
▍以色列國防部長葛朗特(Yoav Gallant)發佈聲明說明以色列接下來的行動,包括在加薩北部持續進行突擊、拆除地道、空中和地面打擊以及特種部隊行動;在加薩南部殲滅哈瑪斯領導層並營救人質。葛朗特表示,戰後哈瑪斯將不再控制加薩,只要以色列不再受到威脅,這塊飛地將由巴勒斯坦機構治理 🔗
2024 年 01 月 06 日
▍國防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13 架次、共艦 5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1 架無人偵察機逾越中線進入我西南空域;偵獲 2 枚空飄氣球逾越海峽中線,分別於新竹西北方約 33 浬及西方約 51 浬向東北方向飄行 🔗
▍美國「新聞周刊」引述智庫資料指出,2023 年中共派出 1709 架次軍機侵擾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雖然略少於 2022 年的 1738 架次,但仍比 2021 年的 972 架次增加近 76% 🔗
▍華府智庫 CSIS 研究員賀博然(Brian Hart)分析,若民進黨史無前例連續第 3 次贏得總統大選,將是中國對臺政策失敗的象徵。甘思德(Scott Kennedy)指出,儘管臺海仍有衝突的可能,但不論誰勝出,戰爭的可能性仍然很低 🔗
▍彭博報導,美國情報顯示中國火箭軍內部和整體國防工業貪腐嚴重,令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必須大力整頓解放軍人事,中國未來幾年採取重大軍事行動的可能性比原先降低 🔗
▍2023 年中國上市房企市值前一百強有近 9 成市值縮水,其中暴雷的恆大物業市值從年初的 222 億跌到年末只剩 48 億,縮水 78.61%,碧桂園市值從 659 億元跌至 198 億元,縮水 69.99% 🔗
▍美國商用衛星拍攝到,中國在新疆南部的塔克拉馬干沙漠有一座以 1:1 尺寸仿照美軍「福特號」航空母艦甲板和艦島的模型作為靶艦,還有被飛彈炸過的痕跡 🔗
▍中國海南電視主持人肖程皓日前稱日本能登半島大地震是「報應來了」被停職卻引來中國民眾抱不平,海南電視臺電話被抗議者打爆、留言功能被灌爆,肖程皓的抖音追蹤從 69 萬人一夜暴漲到 820 萬粉絲 🔗
▍中國國企出現降薪達 30% 甚至不發年終績效獎金的情況,稱依規定執行工資考核 🔗
▍俄羅斯政府表示將在 2030 年之前每年生產超過 3 萬架無人機,目前俄羅斯大量使用伊朗製造的「見證者」(Shahed)無人機空襲烏克蘭東部和南部戰線後方的基礎設施 🔗
▍日本能登半島元旦強震造成百餘人罹難,失蹤人數超過 200 人,石川縣今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搜尋生還者的行動仍在繼續 🔗
▍北韓繼昨天朝延坪島和白翎島附近發射 200 多枚砲彈,今再向延坪島附近發射 60 多枚砲彈,這兩個人口稀少的島嶼位於兩韓實際海上邊界南韓一側,兩韓軍事緩衝區內。這個緩衝區為雙方於 2018 年為緩和緊張簽訂的「919軍事協議」劃設,南韓合同參謀本部:「北韓單方面宣稱 919 軍事協議完全無效後,藉由持續在敵對行為禁區發射火砲不斷威脅我國公民。我軍將採取適當措施作為回應,以保衛國家」🔗
▍伊朗撐腰的黎巴嫩什葉派民兵組織真主黨(Hezbollah)發布聲明表示,為回應哈瑪斯二號人物艾魯里日前於黎國首都貝魯特遭擊殺,他們今天朝以色列北部一處軍事基地發射逾 60 枚火箭 🔗
▍The Daily Telegraph 報導,以色列國防軍在加薩的調查顯示,哈瑪斯握有大量的中國製武器和裝備,包括 95 式突擊步槍、87 式自動榴彈發射器、軍用通訊設備等。一名以色列情報單位消息人士表示,這個發現令人驚訝,因為在以哈戰爭爆發前,以色列與中國的關係非常好 🔗
2024 年 01 月 07 日
▍國防部公布中共空飄氣球、軍機艦擾臺路徑,偵獲共機 8 架次、共艦 6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空飄氣球 1 枚逾越海峽中線,位於基隆西方約 90 浬向東飄行 🔗
▍蔡英文總統接受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專訪表示,臺灣在地緣政治、經濟、民主、全球供應鏈等各方面已成為國際上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存在,這讓國際願與臺灣一起來管理兩岸可能會有的風險,而當其他國家思考是否要一起守護臺灣時,會先問的是「你自己有沒有守護自己國家的強烈的決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防衛做好,別人可以幫助我們,但最重要的責任還是在我們自己身上🔗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在今年全球各大選舉中,臺灣的大選是最早登場、也可能是對國際安全最具關鍵意義的一場。北京試圖以空飄氣球、網路錯假訊息等「空戰」手法影響臺灣大選結果,並恫嚇臺灣此次選舉是在「戰爭與和平」之間作抉擇,意圖動搖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支持基礎 🔗
▍獲得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親自站臺,並稱讚為非常優秀、刺客等級的馬治薇,成為本次大選首位因收受中國資金而遭羈押的候選人,被民眾黨火速開除黨籍。柯文哲改口稱,馬治薇原本報名參選民眾黨區域立委,結果黨內投票沒過,不只不讓馬當區域立委,甚至連桃園市黨部發言人的資格都把她拔掉,「這件事顯示眾人智慧贏過個人智慧」,因為他個人容易有偏聽 🔗
▍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第一名韓國瑜在造勢時說,一個礦工的小孩,如果不是政府的照顧,怎麼能當上中華民國的副總統?現在還要來參選中華民國總統 🔗
▍中國外交部宣布對美國軍售臺灣及美國制裁中國作出反制,對 5 家美國軍工企業實施制裁,並譴責美國「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嚴重侵犯中方企業和個人正當合法權益!」🔗
▍國防安全研究院發布「2023 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評估中共現役潛艦數量約 70 艘,其中新型 095、096 核潛艦性能可能直追美俄 🔗
▍元旦日本能登強震罹難人數增至 128 人、560 人輕重傷、195 人失聯,首相岸田文雄將把這次強震指定為「特定非常災害」,災民持續面對缺水及嚴寒天氣考驗 🔗
▍南韓軍方表示,北韓今天在西海沿岸一帶發射砲彈,這已是北韓軍隊連續第 3 天於兩韓邊境發射炮彈 🔗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胞妹金與正今天發表談話,主張北韓 6 日並未射擊砲彈,只是以炸藥模擬砲聲使南韓軍方上當,金與正稱南韓軍方誤判狀況還編造假消息,但「我軍連一發砲彈都沒發射」,並警告「我軍的板機已解除保險,對任何一點細微的挑釁都會立即以砲火回應」🔗
▍中國官媒央視播出反腐專題片,稱遼寧省連續 3 任公安廳長總計收賄超過人民幣 12 億元,其中某任廳長一次收 22 箱現金,壓得汽車爬不上坡 🔗
▍指控黎智英違反國安法案的檢方稱,黎智英指示香港蘋果日報刊登煽動性文章引起民眾仇恨港府及北京,構成「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黎智英聯繫海外政治人物推動制裁中國與香港,構成「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
▍中國財新網發表呼籲「重返實事求是」的社論遭刪除後,第一財經發布題為「最好的承諾是放手和放權」社論引關注 🔗
▍以色列軍隊表示已瓦解哈瑪斯在加薩走廊北部的指揮結構,作戰重點將轉至加薩中部和南部;以色列軍方與真主黨(Hezbollah)隔著黎巴嫩邊界交火,真主黨發射 62 枚火箭彈攻擊以色列的一個重要觀察哨,以色列回應以無人機攻擊;同一時間,由伊朗撐腰的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持續威脅紅海航運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出訪會見土耳其與希臘領袖,他說為確保加薩衝突獲得控制並避免「永無止境的暴力循環」,中東各國需要對區域有關各方運用自身影響力,「其中一項很實際的關切是以色列和黎巴嫩邊境,我們希望盡可能確保局勢不會升溫」🔗
▍烏克蘭東部城鎮再遭俄羅斯飛彈攻擊造成 11 人喪生。丹麥國防部今天宣布,丹麥預計於 2024 年第 2 季向烏克蘭移交 19 架美國 F-16 戰機 🔗
2024 年 01 月 08 日
▍國防部公布中共軍機艦、空飄氣球擾臺路徑,偵獲共機 9 架次、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1 架「運 8 反潛機」逾越中線進入我西南空域;空飄氣球 3 枚逾越海峽中線,分別於基隆西方 103 浬、基隆西北方 85 浬及屏東西方 114 浬向東飄行 🔗
▍美國媒體人 Ian Ellis 發文指出,過去一個月總計有 23 個中國空飄氣球飛越臺海中線或飛越臺灣領空,不管你認為這是氣象氣球還是間諜氣球,這些氣球都蒐集大量數據,應該要被視為「中國對臺灣發動的第一擊」🔗
▍總統蔡英文披露臺灣將要開始研製下一代戰機(ADF),漢翔公司今宣布啟動初級教練機二階段細部設計,預計 2028 年首飛,並表示下一代戰機(ADF)自製率有機會達 95%,此前 IDF 經國戰機時期為 48%、勇鷹高教機為 55%、新式初級教練機 75% 🔗
▍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在國政報告時提及臺灣,他說「時代正在劇變,現在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升高。在臺灣正式登錄的日本人就有 2 萬 400 人,另外還有許多人居留,臺灣若發生事情或爆發戰爭的話,我們必須救出在臺灣的日本人。當然,這種狀況是由海上自衛隊救出」「這種狀況下,臺灣會與中國作戰嗎?會投降嗎?或是被侵略嗎?在臺灣不作戰的情況下,平安救出日本僑民是很困難的」「現在的情況與以往不同,我們將在臺灣海峽戰鬥,使用潛艇、軍艦。若臺灣有事,無疑是存立危機事態」🔗
▍空軍雷達站共諜案,2 名士官涉嫌涉洩密給遭中國滲透的錢莊業者,橋頭地院今裁定胡姓士官、許姓、黃姓業者羈押禁見 🔗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造勢時表示,如果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院過半,會增加很多像馬文君這樣的立委阻擋國防預算,請選民讓民進黨在立法院過半,守護臺灣主權 🔗
▍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到南投幫馬文君掃街,他說「他敢要求、呼籲共機在選前一週別擾臺,其他人敢嗎?」🔗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投書經濟學人,稱臺灣就像一名進入加護病房的病人,亟需他這個外科醫師為臺灣開立處方箋 🔗
▍前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包道格(Douglas H. Paal)向日媒表示,無論誰贏得臺灣大選,華府對臺立場與政策都不太可能大幅改變,擴大支持臺灣的自衛能力是美國兩大黨的共識,包括更多軍方對軍方訓練及低調的顧問團 🔗
▍日本能登半島 7.6 強震,已造成 168 人罹難、323 人失聯,臺灣民眾捐款三天破 8 千萬 🔗
▍路透社報導,中國證券監管機構解除了 2023 年底用來提振股市的「股票淨賣出禁令」,容許共同基金管理公司每天淨賣出股票,今天滬深 300 指數收在 3286 點接近 5 年來低點,上證綜指收在 2887.54 點,再度失守 2900 點 🔗
▍中國恆大汽車執行董事劉永灼因涉嫌違法犯罪被捕,這是中國房地產商恆大集團 2022 年出現債務危機之後,繼集團主席許家印被強制拘留,旗下金融公司多人被捕之後,再有領導層入監 🔗
▍中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四個一線城市的房租,連續 6 個月出現年減,顯示人口正從一線城市流向其他城市 🔗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稱「經過 10 年強力反腐,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但形勢仍嚴峻複雜,將深化整治金融、國企、能源、醫藥和基建工程等領域的腐敗 🔗
▍中國官媒央視播出「反腐年度片」第二集,官方稱前貴州省六盤水市委書記李再勇,為地方形象政績工程盲目舉債、勞民傷財、破壞生態環境,李再勇向鏡頭坦承「如果當時我借的這筆錢要由我來還,我肯定不會去借,但是由政府來還我就去借了。反正過幾年一換崗位,一拍屁股走人,後邊繼任者誰來接,誰承擔責任」🔗
▍路透社報導,以色列攻擊黎巴嫩南部造成真主黨拉德萬部隊高級指揮官塔威爾(Wissam al-Tawil)喪生。真主黨領袖納斯拉勒(Sayyed Hassan Nasrallah)上週在電視演說警告以色列,不要對黎巴嫩發動全面戰爭,威脅「無論誰想和我們開戰,都將後悔」🔗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卡達並召開記者會指出:「現在是這地區極度緊張時刻,這場衝突很容易轉移,造成更大不安全感和更多苦難」,並強調「一旦情勢允許,巴勒斯坦平民必須能夠回家。他們不可以、絕不能讓他們被迫離開加薩」🔗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訪問耶路撒冷,敦促以色列減緩對加薩走廊的軍事行動,採取更多措施保護加薩平民 🔗
▍烏克蘭表示俄羅斯今天一早對烏克蘭數個住宅區及商場發射 51 枚飛彈,防空系統只摧毀了當中的 18 枚,攻擊造成至少 4 位平民身亡、38 人受傷 🔗
▍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訪問基輔「日本堅定支持烏克蘭,以便烏克蘭可恢復和平」,並宣布提撥 3700 萬美元提供無人機偵測系統 🔗
2024 年 01 月 09 日
▍國防部公布偵獲共機 10 架次、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2 架「殲 16 戰機」逾越中線進入我西南空域;偵獲 4 枚中國空飄氣球逾越海峽中線向東飄行,分別位於基隆西方 117 浬、屏東西北方 155 浬、基隆西南方 170 浬、基隆西南方 172 浬,其中 2 枚飄越臺灣上空 🔗
▍國防部發布「即時防空警報通知」提醒全體國民,中國於下午 3 點 4 分發設搭載衛星火箭飛越臺灣南部上空,請民眾注意安全,若發現不明物體掉落應通報警消人員處理 🔗
▍國防部說明,美方預測中國衛星火箭路徑原非經過臺灣,但國防部下午 3 時 3 分偵獲中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長征運載火箭,並發現軌跡異常,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並經臺南、臺東上空,由空作部依專業及權責下達警報;針對英譯版本將衛星誤寫成 missile(飛彈),國防部承認疏忽致歉 🔗
▍對於有媒體第一時間指衛星未通過臺灣本島上空,國防部也公布路徑圖表示,火箭確實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並由臺南經臺東後,脫離防空識別區,高度為 500 公里以上,該火箭確實通過臺灣上空,資訊無誤 🔗
▍蔡英文總統表示,國家級警報響起時她在長照中心向長者報告施政,她向現場的大家說:「沒關係,總統在這裡,總統都跟你在一起」。總統指出,中國的衛星發射路徑飛越臺灣南部上空,雖然高度在大氣層外,但為了提醒大家最新的狀況,降低安全風險,所以國防部發布國家級警報,民主社會就是要公開透明 🔗
▍第一時間稱衛星未通過臺灣本島上空的是「壹蘋新聞網」,標題「國防部連出兩大包!軍方證實:衛星沒經過台灣本島上空」,並上傳 PTT 引起嘲諷國防部的討論,壹蘋新聞網獨家報導稱「有網友在社群平台公布中國發射衛星軌道,從圖像中顯示,火箭似乎沒有飛越本島上空,而是經過台灣島鵝鑾鼻南部海域。《壹蘋》私下向軍方詢問,證實初步了解,沒有經過本島上空,而是經過西南空域,至於為何發出國家級警報,目前尚在確認中」🔗
▍網友「紫大大」以一張韓國發射衛星的圖解釋為什麼「發射衛星」通過臺灣上空需要發佈防空警報,是因為火箭載具會被拋棄墜落,一級火箭掉落的時間大概是在發射後 15 分鐘後,今天中國發射火箭的時間是 15:04,飛越臺灣上空的時間是 15:16,差不多剛好介於一級火箭墜落的區間,發警報很合理,跟火箭載具有關,跟是否衛星無關 🔗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第一次聽到發射衛星需要發國家級警報,政府試圖誤導民眾,國防部應做完整說明;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質疑上次中共射飛彈時怎麼沒發布國家級警報;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質疑距離選舉剩下 3、4天,國防部發布訊息嚇臺灣選民,不是老共介選,是民進黨介選;臺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表示,從 1996 年到現在,中共每次都扮演豬隊友角色 🔗
▍中國發佈消息指「中國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從西昌將「愛因斯坦探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並稱 2024 年發射任務取得「開門紅」🔗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與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召開國際記者會,吸引 28 國、128 家外媒與會。賴清德表示,過去 8 年國際社會對蔡總統穩健、務實且一致的兩岸政策表達支持,他當選將延續這些政策,符合臺灣及國際社會的最佳利益維持兩岸現狀,以中華民國臺灣為架構團結社會;對於臺獨議題,賴清德表示中華民國臺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沒有另行宣布獨立的必要;對於兩岸關係,賴清德認為和平無價、戰爭沒贏家,和平是唯一的選項,只要對等尊嚴,臺灣的門永遠敞開,願意與中國交流合作促進人民福祉,穩定臺海和平;對於國防安全,賴清德表示,沒有主權的和平是假和平,追求和平需要靠實力,不能靠侵略者的善意,西藏、新疆、香港都是前例,臺灣樂意與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發揮威懾力量 🔗
▍中國商務部稱,「自中止臺灣 12 項石化產品適用 ECFA 稅率以來,民進黨當局未採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貿易限制。有關部門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 ECFA 早收清單中的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的關稅減讓」🔗
▍財政部公布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2023 全年出口 4324.8 億美元,寫下史上第 3 高紀錄,年減 9.8%;2023 年進口值 3519.2 億美元、年減 17.8%,進出口互抵後,全年出超 805.6 億美元,創史上新高紀錄;出口中國比重從 2022 年的 38.8%,再降至 35.2% 寫 21 年新低點;出口美國比重增至 17.6%,創 21 年歷史新高 🔗
▍西班牙「世界報」(El Mundo)以「臺灣,戰爭與和平之間的豪豬」為標題,報導在中國恫嚇威脅下的臺灣選情,「如果你住在一個島嶼上,距離你 180 公里的鄰國是世界軍事強國,聲稱你居住的領土是屬於他的,並且不斷以戰鬥機、海軍艦艇、恐嚇言論及間諜氣球威脅,你會怎麼選?」「你會盡一切可能確保你的統治者與對岸架起橋梁,並且擱置捍衛獨立的地位,以免激怒巨人歌利亞?」「還是你願意與充滿高度風險的戰爭脅迫氣氛共存,但不放棄你的國家現狀?」🔗
▍瑞士 SWI 報導「為什麼臺灣對世界如此重要?」指出臺灣在科技半導體、地緣戰略地位、民主自由價值觀上對世界的重要性 🔗
▍韓國「未來資產證券」發布報告指出,臺灣總統大選結果不只影響美中關係,也可能影響半導體產業態勢,如果中國國民黨當選,可能對台積電產生負面影響,將有利於韓國半導體大廠三星電子與台積電的競爭 🔗
▍「彭博經濟研究」估計,臺海若爆發戰爭世界將付出慘重代價,對全球 GDP 造成的損失高於烏俄戰爭、COVID-19 疫情、及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 🔗
▍美聯社報導,許多移民到臺灣的香港人希望臺灣不要步上香港後塵,「我無法支持任何親近中國的政黨」🔗
▍為報復一名指揮官及哈瑪斯二號人物遭殺害,黎巴嫩民兵組織「真主黨」表示對以色列一處指揮基地以數架無人機進行攻擊,以色列軍方證實,有一架「敵對飛機」朝以軍一個北部基地逼近,但未接獲任何人受傷或造成任何損害的通報 🔗
▍CNN 報導,有愈來愈多中國人踏上前往南美洲再赴美國的偷渡路徑,2023 年 1 月至 11 月,美國執法機關抓到超過 3 萬 1000 名中國公民非法從墨西哥入境美國,過去 10 年平均每年為 1500 名中國人 🔗
▍韓國三星電子 2023 年受半導體景氣不振影響,全年獲利僅 6.5 兆韓元(約新臺幣 1585 億元)創 15 年新低,年減 84.92%,也是 2008 年以來獲利首次未達 10 兆韓元 🔗
▍美國司法部表示,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承認向中國提供敏感軍事訊息的美國海軍華裔士官趙文恆(Wenheng Zhao)被判處 27 個月的有期徒刑 🔗
▍美國地質調查所指出今天清晨菲律賓南方外海發生規模 6.7 地震,未引發海嘯警報 🔗
▍西班牙由於流感疫情嚴重,全國各地醫院和醫療照護機構再次強制佩戴口罩 🔗
2024 年 01 月 10 日
▍國防部公布偵獲共機 8 架次、共艦 5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1 架「BZK-005 無人機」逾越中線進入我西南空域;偵獲 1 枚中國空飄氣球逾越海峽中線,於屏東西北方 147 浬向東飄行 🔗
▍軍事專家王臻明指出,國防部對中共火箭衛星發布全國示警展現出早期預警雷達的「持續追蹤」能力,中共官媒報導稱 3 點 3 分點火發射,國防部 3 點 4 分就發布,而不論是「射偏」或是「中途變軌」導致飛越臺灣上空,國防部都向國人展示了掌握中共軍事威脅動態的能力。王臻明也表示,包括我國向美採購的「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PAVE PAWS),這些軍事投資平時看似沒什麼功用,但一旦危機來臨價值便顯現,國家安全無價,唯有繼續投資國防建設,才是確保我國長治久安的唯一方法 🔗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會晤我新任駐美代表俞大㵢,強生議長表示「保衛臺灣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希望阻止中共的任何軍事挑釁,美國國會與我們的朋友站在一起,支持你們努力推進的民主和原則」🔗
▍世界經濟論壇 WEF 示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即將舉行大選之際,人工智慧(AI)生成的錯誤訊息和惡意假訊息是最大風險 🔗
▍加拿大前駐華外交官柏頓(Charles Burton)投書加拿大多倫多星報,指北京不斷干擾臺灣選舉,並使用 AI 操弄虛假資訊矇騙選民,而北京也曾干預 2019 年和 2021 年的加拿大聯邦大選,這些干擾臺灣選舉的新方法可能會複製在加拿大明年的選舉中 🔗
▍國家安全人士透露,近日網路出現大量 AI 生成的偽造影音攻擊蔡總統,包括以虛擬主播講述「蔡英文秘史」、透過數百組假帳號上傳到 YouTube、再以臉書粉專分享,研判與「中國國安部」高度關聯,這是短時間內對國家元首進行大規模網軍練兵的首例,過去中國曾以類似手法在加拿大選舉時用來針對加拿大政治人物 🔗
▍BBC 報導,在臺灣「你認為自己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這個問題的答案與北京的想望越來越背道而馳,無論臺灣大選結果如何,對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期盼而言,臺灣的自由是一大威脅,中國想要的臺灣正在消失 🔗
▍先總統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他說中國武力太強大,臺灣毫無對抗的可能,他去中國都對中國官員說兩岸只有在「和平、民主」的路徑上才有統一的可能,馬英九並稱臺灣在兩岸關係上「必須相信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並說賴清德副總統姓「Lai」,暗指賴不值得信任、擅長說謊 🔗
▍賴清德表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稱「九二共識」為「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並且要讓臺灣走向「一國兩制方案」(習近平原話為: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並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請問臺灣人是要如何相信習近平?🔗
▍日本石川縣元旦地震已造成 206 人罹難、輕重傷至少 567 人、受災建物近 5000 棟,臺灣民眾愛心捐款破兩億 🔗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造訪美國,他否認中國有過任何形式的「戰狼外交」,並稱「亞洲人民有自己的相處之道,就是和平高於一切,並尋求和平解決所有爭端」,「當前各國都寄望於中國和美國帶頭解決全球性問題,中國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
▍美中第 17 次國防部工作會晤在華盛頓舉行,中方代表在會議上再稱「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絕不會絲毫妥協退讓,要求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確實將有關承諾落到實處,停止武裝臺灣,反對臺灣獨立」🔗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紀念中美建交 45 週年研討會」上稱,「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沒有人比中方更珍視臺海和平穩定,但臺獨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那些數典忘祖、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臺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餘地」🔗
▍中國上海復旦大學的報告顯示,去年復旦的應屆大學畢業生直接就業率只有 18.07%,超過七成的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上海財經大學校長、經濟學者劉元春說,「(中國)青年失業問題不單是一個週期性的問題,而是系統性的問題、趨勢性的問題」🔗
▍加拿大移民部以「未來可能從事損害加拿大利益的間諜活動」拒絕一名中國留學生入境,加拿大聯邦法院判決支持移民部官員意見,該位中國學生因「潛在的間諜危險」不得入境 🔗
▍中國去年出口到美國金額年減超過 20%,17 年來首次不再是美國最大進口國,由墨西哥取代。分析指因素包括中美貿易戰、疫情後美國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全球供應鏈調整、美國將採購地由中國改為其他友好國家 🔗
▍英國外相卡麥隆接受國會質詢,針對「黎智英案」他重申黎智英遭遇的是「政治審判」,中國應廢止國家安全法,停止起訴並釋放黎智英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向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表示「加薩每日的平民死傷人數,尤其是孩童方面,實在是太高」,美國敦促以色列減輕加薩平民苦難,美國否決任何將巴勒斯坦人重新安置在加薩以外地區的提議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向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表示,華府支持以具體步驟朝「巴勒斯坦建國」邁進,並重申巴勒斯坦國必須與以色列國「並存」,且雙方都生活在和平和安全之中 🔗
▍世界銀行(World Bank)預測 2024 年全球經濟成長為 2.4%,連續 3 年放緩,世銀認為全球經濟正步入 30 年來最疲軟的 5 年,2020 至 2024 年這段期間的經濟成長,比 2008 到 2009 年的金融海嘯危機、1990 年代末期亞洲金融風暴、乃至 2000 年代初衰退的時期更加疲軟 🔗
▍北韓官媒報導,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視察武器工廠時稱,南韓是北韓的主要敵人,他無意避免戰爭,並將毫不猶豫地消滅南韓 🔗
▍中國媒體報導有「中國網遊教父」之稱的盛大集團創辦人陳天橋在美國擁有逾 8 萬公頃土地,成為全美第二大外籍地主 🔗
2024 年 01 月 11 日
▍國防部公布偵獲共機 15 架次、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1 架「運 8 反潛機」、 1 架「運 9 通信對抗機」逾越海峽中線進入我西南空域;偵獲 3 枚中國空飄氣球逾越海峽中線,分別於基隆西方 84 浬、基隆西北方 74 浬、基隆西北方 65 浬向東飄行 🔗
▍國防部發布新聞稿指出,中共今天實施 2 次火箭搭載衛星發射,分別於上午 11 時 50 分由甘肅酒泉朝印度洋方向,及下午 1 時 30 分由山東海域朝東海及西太平洋方向,高度皆位於大氣層外,對臺灣無危害 🔗
▍對於在野黨批評國防部 9 日發布國家級警報是介入選舉,國防部表示,中國發射酬載衛星的火箭升空彈道與公布的路徑偏離非常大,必須從嚴認定發布警報,國防部絕對是行政中立沒有介選,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表示:「國軍永遠是站在中立的,如何介選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如何守護國家安全,這是我們的職責」🔗
▍總統蔡英文今天在凱道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造勢,她以深深的一鞠躬感謝人民給民進黨 8 年的機會為臺灣做事,她說「臺灣人,我們要再一次向世界證明,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一定會勝利」🔗
▍美國聯邦參眾兩院提出決議案,關切中國介入臺灣大選,並承諾不論結果如何,都將致力於與臺灣在外交、資訊、軍事、經濟與文化領域深化夥伴關係,力挺美國進行有效嚇阻,支持臺灣自衛與人民自由 🔗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訪問美國,他引用「破窗理論」警告,烏克蘭與加薩的衝突有可能助長更多混亂與惡行,甚至危及臺灣,不能允許中國武統臺灣破壞國際秩序,他支持臺灣與中國對話,也認為有必要堅定發揮國際嚇阻力 🔗
▍對於中國國臺辦稱「蔡英文路線就是臺獨路線,只會讓臺灣與戰爭、衰退越來越近」,外交部表示,北京當局再次公然恐嚇臺灣人民和國際社會,介選意圖昭然若揭,外交部呼籲北京當局深切自我檢討,懸崖勒馬,停止任何挑釁言行 🔗
▍對於前總統馬英九說「在兩岸關係上,臺灣必須相信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表示,中國國民黨跑來臺灣後說「反攻大陸、全民皆兵」在臺灣實施戒嚴、白色恐怖、鎮壓臺灣獨立,等到中共壯大起來後,忽然又不反共了,要與對方做朋友,反而回過頭來壓制臺灣人、反對臺灣獨立,以前喊反共,現在反過來壓制臺灣人,「非常虛偽的一群人,尤以馬英九為代表」🔗
▍曹興誠指出,臺灣持續面對來自中共的認知作戰,香港 4 年前的反送中運動,也在社群平臺的操控下被淡化、被遺忘。他說,臺灣必須盡量地經濟脫鉤、斷鏈中國,才能擺脫「以商逼政」局勢,「這次大選如果能守住本土政權,對於中共的陰謀會是大挫敗」🔗
▍對於前總統馬英九向外媒表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的兩岸政策承襲自他,侯友宜今召開國際記者會表示,他任內不會觸及「統一」問題,無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什麼樣的狀況,他會做好萬全的準備,他對中共的意圖沒有不切實際的想法 🔗
▍對於媒體詢問「服貿協議」在馬政府時期引發太陽花學運,為何還主張重啟?侯友宜說,民進黨擺了 8 年不動怎麼談下去?服貿與貨貿協議一定會在他就職一年內,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讓監督透明化,他絕對會站在國家立場,為臺灣爭取最大經濟貿易利益 🔗
▍網傳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以公開信挺「侯康」,郭台銘競辦否認有發出此信,表示已交由律師處理。宣明智坦承公開信是他以郭台銘老朋友身分、很多朋友一起擬的,把郭台銘心中想講的話講出來 🔗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報導,臺灣的總統大選可能改變世界,中國領導層正密切關注這場大選結果,並以軍事演習展示武力、暫停與臺灣的貿易等威嚇臺灣民眾,臺灣絕大多數人不想被中國統治,但習近平在除夕演說中向臺灣發出新的警告,宣稱「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中國並將這次選舉定義為「戰爭與和平、繁榮與衰落」之間的選擇。屆時中共如何回應臺灣選民在這週末的選擇,將考驗北京和華府能否控制緊張局勢,或是走向進一步對抗 🔗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擬派遣由前任官員組成的高階代表團在臺灣大選後訪臺,白宮規劃由民主黨籍前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共和黨籍國家安全顧問海德里(Stephen Hadley)率領跨黨派代表團訪臺 🔗
▍美國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與共和黨籍眾議員巴爾(Andy Barr)先後表示,不論臺灣大選結果如何,會與臺灣人民以及臺灣充滿活力的民主站在一起,也期待與臺灣人民選出的總統持續合作,協助臺灣自衛 🔗
▍法國 France 24 電視以「臺灣海防的一課:法國 1884 年失敗入侵之回憶」為題,說明 140 年前的一場戰役至今仍可供臺灣國防借鏡,報導指出臺灣地形崎嶇,茂密叢林和高聳山脈被軍事規劃者形容為「入侵部隊的惡夢」,但「追根究柢,戰爭始終是意志的較量。如果一個民族不願意抵抗,那麼他們就已經輸了」🔗
▍中國 4 艘海警船進入釣魚台「領海」進行「維權巡航」,日本海上保安廳要求其「離開我們的領海」🔗
▍日本神戶市議員上畠寬弘來臺觀察中國的假訊息作戰,並感謝臺灣民眾在日本震災時的支持 🔗
▍印度國防部長辛赫(Rajnath Singh)在倫敦發表致詞時提及,中共官媒環球時報日前刊文讚揚印度「印度和 4 年前相比,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取得突出成就,大國戰略從夢想走向現實」,他說這顯示中國對印度的看法已經改觀。辛赫說印中關係目前正陷於緊繃,而印度希望與所有鄰居和睦相處,印度並沒有把任何國家視為敵人 🔗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2023 年 12 月全球有將近 1 萬人死於 COVID-19,這種病毒仍然是一大威脅 🔗
▍北京「科興」疫苗證實該公司的 COVID-19 疫苗已停產,1 月起停發疫情績效獎金。科興生產的滅活型 COVID-19 疫苗曾是中國最廣泛使用的疫苗,並獲世界衛生組織認證,但其保護效力備受質疑 🔗
2024 年 01 月 12 日
▍國防部公布偵獲中共派出共機 10 架次、共艦 6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1 架中共「蘇愷 30 戰機」逾越海峽中線進入我北部空域、 1 架「運 8 反潛機」逾越海峽中線進入我西南空域;偵獲 5 枚中國空飄氣球逾越海峽中線向東飄行,其中 1 枚飛越臺灣本島 🔗
▍美軍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戰鬥群由南海航經巴士海峽駛向臺灣東部海域 🔗
▍選前之夜,蔡英文總統:再過不到 24 小時,臺灣人民要再一次為國家做出決定。我希望大家,相信民主自由的路,相信我們走在對的路上。這條路上,會有更多理念相同的朋友作伴,會有世界與臺灣同行 🔗
▍外交部長吳釗燮以總統特使身分,代表臺灣前往友邦瓜地馬拉祝賀新任正副總統就職 🔗
▍路透社報導,韓國海洋科技公司 SI Innotec 因參與臺灣軍方新造潛艦計畫,被檢方指控在未經政府批准的情況下向臺灣供應潛艦製造設備違反貿易法遭定罪,最新判決結果顯示,韓國的上訴法院已推翻原本的有罪判決,「僅有檢方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本案指涉的設備相當於專為潛艦製造而設計的生產設備」🔗
▍華盛頓郵報報導,中國企圖干預臺灣選舉的手法,包括製造資訊混亂、拉攏地方官員、經濟上軟硬兼施、強化軍事恐嚇,若這些策略證明有效,中國將可能用在其他國家的選舉 🔗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導以「自己的生命自己救」為題,指出臺灣大選前幾個月,中國透過國營媒體、假的網路帳號和臺灣政論名嘴交互散布假訊息,而且手法越來越熟練,研究美國及臺灣假訊息的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助理教授王宏恩(Austin Wang)指出,「他們想要放大的是臺灣真實存在的問題,他們的策略變得更加熟練而且時間拉得更長」🔗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高壓措施和武力恫嚇加劇了臺灣與中國的分歧。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表示,這次選舉無法改變的基本事實是,如果「兩岸統一」是一家公司,它正在失去市場並處於破產邊緣。臺灣致力於持續融入西方,這項過程不利於中國的利益 🔗
▍華盛頓郵報社論指出,中共一直宣稱「華人不在意西方式民主,寧願支持有效率、以國家為中心的獨裁政體」,但臺灣成功舉行選舉讓中共主張自身合法性的謊言不攻自破,臺灣大選無論結果由誰獲勝,臺灣已是贏家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南韓新任外交部長趙兌烈通話,重申鋼鐵般堅定(ironclad)的美韓同盟對促進世界和平、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並支持臺海與南海和平穩定 🔗
▍對於臺灣即將舉行大選,日本防衛大臣木原稔表示將密切關注中國軍隊在臺灣周邊的動向,並保持警戒監視 🔗
▍美國國務院重申反對外部勢力對臺灣選舉進行干涉或惡意影響 🔗
▍英國首相蘇納克抵達基輔,將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簽署安全合作協議,英國軍援烏克蘭金額將在下個財政年度提高至 25 億英鎊(約新臺幣 993 億元),為烏俄戰爭以來英國最大筆軍援 🔗
▍以哈戰爭爆發後,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uthi, 胡塞武裝組織)屢次攻擊航行在紅海的商船,美國與英國今對此祭出軍事回應,聯手空襲「青年運動」的雷達、飛彈和無人機戰力目標,並與澳洲、巴林、加拿大、丹麥、德國、荷蘭、紐西蘭、韓國發表聯合聲明,目標讓重要的紅海航道恢復穩定 🔗
▍阿根廷公布 2023 年通貨膨脹年增達 211.4%,新任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大砍開支因應 🔗
2024 年 01 月 13 日 全民投票選總統的那天
▍國防部公布偵獲中共 1 架「運 8 反潛機」逾越海峽中線延伸線進入我西南空域,2 枚中共空飄氣球逾越海峽中線向東飄行,其中 1 枚飛越臺灣本島 🔗
▍中華民國第 16 任正副總統選舉,民主進步黨賴清德、蕭美琴以 5,586,019 票、40.05% 得票率當選正、副總統,締造 1996 年臺灣總統直選以來,執政黨成功三連任紀錄 🔗
▍中國國民黨侯友宜、趙少康以 4,671,021 票、33.49% 得票率居第二,民眾黨柯文哲、吳欣盈 3,690,466 票、26.46% 得票率居第三 🔗
▍不分區立法委員政黨票,民主進步黨獲得 4,981,060 票、36.16%;中國國民黨 4,764,293 票、34.58%;民眾黨 3,040,334 票、22.07% 🔗
▍立法委員選舉結果,民主進步黨從 62 席下降至 51 席;中國國民黨由 38 席成長至 52 席,若加上曾加入黨團運作的無黨籍陳超明、高金素梅,將有 54 席;民眾黨從 5 席成長為 8 席 🔗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國際記者會表示,選舉結果有 3 個重大意義,第一、臺灣告訴世界,民主與威權之間,臺灣選擇站在民主這邊,中華民國臺灣會與國際民主盟友並肩同行;第二、民眾用行動抵禦外部勢力的介入,因為大家相信「自己的總統自己選」;第三、賴蕭配在三組候選人的三種種路線中得到最多支持,代表國家會走在正確的路上,不會轉向、也不會走回頭路 🔗
▍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宣布敗選,他說非常遺憾未能完成政黨輪替,特別感謝趙少康、朱立倫、馬英九、連戰、吳伯雄、蕭萬長、王金平、金溥聰,並希望賴清德別辜負人民 🔗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承認敗選,但民眾黨將成為關鍵力量,今晚很難過,但不會因為挫折就放棄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我國總統大選結果發表祝賀聲明,「我們祝賀賴清德先生於臺灣的總統選舉中獲得勝利,我們也恭喜臺灣人民參與了自由而公平的選舉,展現了臺灣民主體制的力量」🔗
▍美國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恭賀賴清德總統當選人,欣見臺灣人民展現的蓬勃民主,並強調美國期待在蔡總統奠定的穩固基礎上,與賴總統當選人持續合作,推進雙方強勁的夥伴關係 🔗
▍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恭賀賴清德總統當選人及臺灣人民取得這場歷史性勝利,展現自由公正的選舉力量,她說臺灣對和平、自由和民主活力的堅定承諾持續鼓舞全世界 🔗
▍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祝賀我國順利完成民主選舉,她說日本與臺灣共享基本價值,彼此互為極重要夥伴、珍貴友人,日本政府將致力進一步深化日臺交流與合作 🔗
▍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發文祝賀臺灣舉行了自由選舉,「這提醒我們民主和共產極權之間的根本區別。衷心祝賀賴清德,並期待與我們親密的合作夥伴進一步深化合作」🔗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發佈他訪問臺灣時與賴清德的合照,他說:我一直對臺灣人民愛護自己的美麗島嶼、自由和民主的勇氣和精神感到敬佩。祝福臺灣在新領導人的帶領下繼續成功發展,並維持繁榮的民主 🔗
▍立陶宛議長希米利特(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發文:臺灣發聲了!臺灣大選產生跨越國界的共鳴,全球一同慶賀民主選舉。我衷心祝賀新當選的臺灣總統賴清德!我期待進一步加強我們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 🔗
▍烏克蘭國會議員克尼茨基(Mykola Kniazhytskyi)發文祝賀臺灣:「臺灣已做出選擇!烏克蘭恭喜賴清德和蕭美琴贏得總統大選。堅毅之島仍是自由和民主的堡壘,依舊挺立在對抗威權主義的前線。我們會一起變得更加堅強」🔗
▍印度上議院議員蘇吉庫瑪(Sujeet Kumar)發文對賴清德的當選致以最溫暖的祝賀「勝選實至名歸」🔗
▍《路透社》在頭版以標題「臺灣選民斷然拒絕中國,給予執政黨第三任任期」報導指出,臺灣選民明確拒絕了中國關於不要在選舉中投票給賴清德的警告,賴清德主張致力於維護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現狀,並加強臺灣的防禦 🔗
▍《衛報》頭版報導,賴清德的民進黨史無前例地贏得第三個任期,標誌著一個推動臺灣主權和不同於中國國家認同的政府的延續 🔗
▍《紐約時報》頭版報導,強調臺灣主權的臺灣副總統擊敗了主張恢復與中國接觸的反對黨,成為臺灣新任總統,這一結果可能促使北京加大對臺灣的壓力,從而加劇與華盛頓的緊張關係 🔗
▍《華盛頓郵報》報導,臺灣選民選出賴清德為總統,將其政黨的八年執政延長至前所未有的第三個任期;他曾經是臺灣獨立的倡導者,現在是主張與北京保持和平、抵禦中國侵略的支持者;他的總統任期很可能取決於他如何管理日益好戰的北京,以及他能否避免該地區的重大危機 🔗
▍日本《產經新聞》頭版報導,對中國統一壓力說不的賴清德當選臺灣總統,主張與中國和解的國民黨票數第二,對中國政策溫和的民眾黨第三 🔗
▍法國《世界報》頭版報導,臺灣在中國的恫嚇之下選出賴清德為新任總統,他說「我們將尋求與中國的交流與合作,以造福臺灣海峽的兩岸人民」「但我們也決心保護臺灣,免受中國持續的威脅和恐嚇」🔗
▍對於臺灣總統大選,中國外交部稱「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不會改變,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分裂、反對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的立場不會改變」,並稱「一個中國原則是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相信國際社會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中國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對臺灣總統選舉結果稱,「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這次選舉改變不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更阻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的大勢」🔗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向中央社表示,無論臺灣哪一黨候選人當選正副總統,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軍備競賽都將繼續,甚至進一步加劇,因為中美兩國都在為臺灣及其他地方「可能發生的戰爭」做準備;面對民進黨進入第 3 個 4 年執政期,中國可能對民進黨執政的臺灣進行更多且近乎全面的擠壓 🔗
▍俄羅斯外交部對臺灣大選結果稱「臺海兩岸關係純屬中國內部事務、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長劉建超訪問美國並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見面,是「不同尋常的」,可能原因是劉建超將出任中國外交部長 🔗
▍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臺灣保護法案》要求若臺灣安全受到中國行動威脅,美國應全力排除中國於國際金融體制與組織之外,以及通過《不歧視臺灣法案》推動臺灣參與國際貨幣基金 🔗
▍俄羅斯出動 3 架無人機、發射 37 枚飛彈攻擊烏克蘭,並引發波蘭啟動防空系統 🔗
▍芬蘭 79 名現任外交官發聯署信給芬蘭外交部長瓦爾通寧(Elina Valtonen),表達他們不贊同芬蘭目前的以巴政策,要求芬蘭外交部應要求以色列停火,指以色列使用不符合比例原則的武力,可能觸犯了國際法 🔗
▍支持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s)的伊朗政府譴責美國和英國發動空襲,警告此舉將加劇該區域的「不安全和不穩定」,伊朗外交部長艾密拉多拉安(Hossein Amirabdollahian)表示青年運動「嚴守海上安全」,並讚揚他們對與以色列有關船隻所採取的行動 🔗
▍回應美英 11 日的聯合空襲,「青年運動」再對紅海商船發射反艦彈道飛彈,美軍再以空襲「青年運動」的雷達設施作為回應,美國總統拜登表示,青年運動如繼續攻擊船隻,將下令更多空襲 🔗
2024 年 01 月 14 日
▍國防部公布偵獲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空飄氣球 1 枚逾越海峽中線,位於基隆西方 75 浬,高度約 2 萬 7000 呎向東飄行 🔗
▍北韓從平壤向東海試射飛彈,南韓合同參謀本部推測為一枚中程彈道飛彈,可能使用北韓當局不久前聲稱完成測試的固態燃料引擎;飛彈掉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EEZ)外海域,日本政府向北韓提出嚴重抗議並強烈譴責 🔗
▍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被問到對此次臺灣大選看法簡短表示「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
▍蔡英文總統在總統府接見前來觀選的日本「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眾議員古屋圭司一行,蔡總統表示,感謝日本支持臺海和平穩定,未來臺灣會延續沉著穩健的路線,持續以國際信賴的角色,守護民主自由的價值,繼續走向世界 🔗
▍民進黨正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蕭美琴接見日華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古屋圭司祝賀賴清德與蕭美琴獲得臺灣選民的支持,他說,這次不僅是臺灣民主的勝利,對相同理念國家來說也是勝利 🔗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一行向賴清德表達當選祝福,賴清德表示臺日具有深厚情誼,雙方常在患難見真情,並向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大地震表達哀悼與慰問之意 🔗
▍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David Cameron)發布聲明:「今天舉行的大選是臺灣充滿活力民主體制的明證。恭喜臺灣民眾順利舉行總統和副總統以及立法委員選舉,並祝賀賴清德當選」,卡麥隆並表示,他期待臺灣海峽兩岸在「沒有武力威脅,或者動用武力或脅迫」的情況下,重新努力透過建設性對話,和平解決分歧 🔗
▍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克恩斯(Alicia Kearns)發文祝賀副總統賴清德勝選,並對現任總統蔡英文穩健的領導及致力保衛臺灣所有民眾的自決權表示肯定,「臺灣是我們的朋友與盟友,致力於民主,堪稱區域典範」🔗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參眾兩院關鍵委員會領袖、兩院「國會臺灣連線」共同主席等超過百位國會兩院跨黨派重量級議員祝賀我國順利完成大選 🔗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Stephen J. Hadley)、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抵達臺灣,美國在台協會發佈新聞稿表示,代表團明天將與臺灣各界政治領袖會面,傳遞美國民眾對臺灣順利舉行選舉的恭賀,表達對臺灣維持繁榮、持續成長的支持,並重申美方長久以來對臺海和平穩定的關切 🔗
▍德國外交部發布官方聲明,讚揚臺灣自由、和平的選舉展現民主價值,並表示德國政府盼進一步加強對臺關係 🔗
▍德國朝野議員對賴清德當選總統表示祝賀之意,指出中國介入選舉沒有成功,臺灣人民再次展現對自由民主的承諾,呼籲中共覺悟,臺灣的意志沒這麼容易受挫 🔗
▍捷克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祝賀我國順利完成民主選舉,他說捷克與臺灣的關係正在許多不同的領域成功發展,這一趨勢將在臺灣新領導團隊的帶領下繼續前進 🔗
▍捷克副總理瓦雷克(Vlastimil Válek)發文肯定我國民主成就,恭喜賴清德副總統贏得自由民主的選舉,他說這次選舉結果尤其令人欣慰,因為展現出臺灣的民主再次戰勝了來自中國的威脅 🔗
▍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發文祝賀賴清德勝選,立陶宛與展現自由公平民主力量的臺灣民眾同在 🔗
▍法國國民議會議長布勞恩皮維(Yael Braun-Pivet)恭賀臺灣新任總統,讚許臺灣民主的成功,並表示將與臺灣共同捍衛臺海和平 🔗
▍法國漢學家侯芷明指出,「臺灣從未威脅過任何人,從未參與任何戰爭,一直都是和平的島嶼」,「臺灣模式不僅是華人的,也是全球的希望燈塔」,但中國對臺灣的外交與軍事施壓與威脅將會持續,「這主要是中國的內政問題,習近平某種程度利用臺灣做生涯目標,想讓自己名留青史,這對他來說是很重要的口號」🔗
▍瓜地馬拉新任總統阿雷巴洛(Bernardo Arévalo)及副總統艾雷拉(Karin Herrera)向代表總統蔡英文在當地出席瓜國總統及副總統就職典禮的外交部長吳釗燮當面致賀,並盼與臺灣繼續加強合作 🔗
▍外交部感謝我國印太地區友邦及友好國家祝賀我國順利完成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包括帛琉、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吐瓦魯、諾魯、東協國家 8 國政要、澳洲、紐西蘭 🔗
▍新加坡外交部祝賀我國總統大選成功,「新加坡政府對臺灣在 13 日成功完成選舉表示歡迎,並祝賀賴清德總統候選人代表所屬政黨取得勝利。新加坡與臺灣及臺灣人民有著長期密切的友誼,將持續發展這樣的友好關係」🔗
▍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發出賀信,恭喜賴清德當選總統,體現了臺灣人民對於民進黨的信心和信任,是亞洲民主的偉大勝利,臺灣人民選出了不會被中國嚇倒的領導人,「我們讚揚他們對民主原則的奉獻以及致力於引導臺灣走向進步和繁榮的未來」🔗
▍達賴喇嘛致函賴清德表達祝賀,「觀察臺灣剛剛發生的民主實踐,對我們所有渴望自由和尊嚴生活的人來說都是一種鼓勵」,祝福賴清德在應對未來挑戰、實現臺灣人民的希望和願望方面圓滿成功 🔗
▍法國上下兩院議員道賀賴清德當選,歐洲議會安全與國防小組委員會主席洛瓦索(Nathalie Loiseau):「他的當選顯示了面對北京威嚇與干涉企圖之下,臺灣人民主選擇的力量」🔗
▍對於歐盟對外事務部、日本外相上川陽子、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祝賀賴清德當選總統,中國駐歐、日、英使館分別表態,聲稱祝賀舉動是「干涉中國內政」,違反「一個中國」原則 🔗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表示,國際社會已形成以美國為中心的「對中包圍網」,但前提是臺灣存在擁有「不屈服中國武力威脅」強烈意志的政府,被視為繼承蔡政府路線的賴清德如果能確保政策延續,對國際社會來說是有利的 🔗
▍澳洲金融評論報 AFR 報導指臺灣大選結果對中國來說是重大打擊,中國將過去 4 年擔任副總統的賴清德視為麻煩製造者,預計將進一步加劇臺海緊張局勢 🔗
▍《紐約時報》分析,北京愈是以經濟、軍事手段壓迫臺灣,愈是強化臺灣維護實際獨立、走出中國巨大陰影的渴望。強調臺灣主體性的民進黨連續 3 次贏得總統大選,顯示出臺灣選民無視中國揚言票投民進黨就是選擇戰爭的威脅,確認臺灣更加遠離中國及其實現兩岸統一的夢想 🔗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北京把賴清德和蕭美琴列為「分離主義」二人組,賴清德勝選會令北京失望,但不會讓他們意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太可能重啟與臺灣政府中斷 8 年的官方接觸,如果他希望美中之間的脆弱穩定關係不致惡化,可能不會對臺灣採取極其嚴厲措施,至少 2024 年是如此 🔗
▍加拿大廣播公司 CBC 報導「臺灣選民拒絕北京警告,選出了被北京視為麻煩製造者的總統」,但賴清德在勝選演說中謹慎誓言維持臺海現狀,報導稱中國國臺辦在賴當選後,回應語氣較以往溫和,指選舉結果顯示民進黨「不能代表臺灣主流民意」🔗
▍來臺觀選的美國學者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分析,執政黨要贏得第三任期非常困難,但民進黨做到了,賴清德和蕭美琴當選新任正副總統打破所謂 8 年執政魔咒,但此次得票率僅 40.05%,國會三黨不過半,這意味許多選民的不滿情緒;國際媒體報導很大程度將這次選舉描述成攸關臺灣存亡之戰,這個解讀框架與他在現地觀察到的狀況有所出入,臺灣選民普遍並不過於激情或擔憂 🔗
▍駐臺德國記者白德瀚(Klaus Bardenhagen)表示臺灣選舉獨特的人工唱票文化「能確保計票透明、不被操弄」,「這是我在臺灣見證的第 5 場總統選舉,但每次都讓我莫名激動。我能感受到,對大多數人而言,能投下手中的一票,意義重大」🔗
▍美國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來臺觀選指出,臺灣再次向世界證明,臺灣是 1970 年第三波民主化以來,得以鞏固民主自由的國家之一,是民主的典範;他特別讚揚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謙卑的態度,與兩位對手立即發布敗選感言的氣度;他也表示美國兩黨對幫助臺灣自衛有很強共識,但如果臺灣不更有韌性、更有準備,那麼美國對臺灣的幫助將會有限,臺灣在國防現代化與重新定位,將是新任執政者的巨大挑戰 🔗
▍在 TikTok 等社群媒體出現部分開票所開票過程剪輯影片指中選會作票,中選會表示投開票過程都是公開透明,電腦統計結果與全國各地投開票所的開票結果相符,影片旨在煽動對立情緒,請民眾勿聽信及散布謠言 🔗
▍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Queen Margrethe II)今天退位,由長子、王儲佛瑞德里克十世(Frederik X)繼任成為丹麥國王 🔗
▍以色列與哈瑪斯交戰進入第 100 天,以色列軍方發佈消息有 4 名從黎巴嫩跨越邊境進入以色列的槍手被以軍擊斃 🔗
2024 年 01 月 15 日
▍國防部公布偵獲共機 6 架次、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一架「BZK-005 無人機」逾越海峽中線進入我西南空域;偵獲空飄氣球 1 枚逾越海峽中線,位於基隆西南方 159 浬向東北飄行 🔗
▍總統蔡英文接見美國跨黨派資深代表團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Stephen J.Hadley)、前副國務卿史坦伯格(James B.Steinberg)、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一行,總統表示,臺灣剛完成總統及立委大選,美方立即發表祝賀聲明並派遣重量級跨黨派代表團訪問臺灣意義重大,展現美國對臺灣民主的支持,更凸顯臺美緊密堅實的夥伴關係 🔗
▍臺灣民主運動先驅、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凌晨病逝,享壽 83 歲 🔗
▍邦交國諾魯宣布以「聯合國 2758 號決議」以及「一中原則」為理由與中華民國斷交,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邦交;中國外交部表示,對諾魯政府的決定「讚賞和歡迎」,並稱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外交部表示,獲悉邦交國諾魯將以「一中原則」等理由與中華民國斷交,為維護國家尊嚴與主權,即日起終止與諾魯共和國的外交關係;這已經是諾魯第二次被中國引誘與中華民國斷交,目前全世界剩下 12 個邦交國承認中華民國 🔗
▍外交部表示,諾魯向臺灣索求鉅額經濟援助未果,昧於中國利誘,罔顧臺灣長年協助和情誼,與中國進行建交談判,政府至感痛心遺憾;中國意圖打擊臺灣引以為傲的民主自由,對民主臺灣的強權霸凌,及其傲慢輾壓自由民主的作為,政府表達最嚴厲譴責 🔗
▍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表示,北京當局在全球祝福臺灣順利完成大選的此刻,進行這樣的外交打壓,是對民主價值的報復,更是對國際穩定秩序的公然挑戰 🔗
▍中國國民黨表示,無法認同、也無法接受諾魯與中華民國斷交,由中國國民黨一手創建的中華民國是亞洲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不容抹煞;中國國民黨呼籲「大陸」當局,中華民國的存在應是兩岸和平的資產而非「負債」,此舉無助兩岸對話;中國國民黨呼籲民主進步黨儘速凍結臺獨黨綱,才是維護中華民國主權,維護臺灣不受傷害的正確做法 🔗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發文祝賀臺灣「我代表菲律賓人民,祝賀賴清德當選臺灣下屆總統」,無論是祝賀或「總統」用詞皆為為菲律賓自 1975 年與中華民國斷交後首見,「我們期待在未來幾年內密切合作,強化共同利益,促進和平,確保我們人民的繁榮昌盛」🔗
▍丹麥最大報「政治報」(Politiken)頭版刊登臺灣總統大選短評,指出臺灣人民透過這次選舉向世界表達,即使在中國壓迫下,臺灣人民對民主仍有堅定信念,「臺灣值得丹麥支持,臺灣是民主的前哨站,若中國成功用武力併吞臺灣,對亞洲跟世界都會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臺灣向世界展現其勇氣,在此向臺灣人民致敬,也呼籲丹麥人一起捍衛臺灣的自由」🔗
▍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發佈聲明指出,儘管北京透過網路大規模介入、並用軍事和經濟手段威脅,臺灣人民仍為這個自信島嶼的歷史寫下驕傲的新頁,14 日的選舉是臺灣民主的一大勝利,全球民主國家應向臺灣表達聲援,要求北京尊重選舉結果,並團結對抗中國可能採取的脅迫措施 🔗
▍英國「泰晤士報」以社論指出,西方民主國家絕不應忽視臺灣民眾反抗北京威脅的勇氣,美國及盟友也應清楚表明捍衛以規則為基礎國際秩序的決心,如未能明確傳達捍衛秩序的決心,恐付出代價 🔗
▍支持柯文哲的網紅愛莉莎莎發布多段監票影片稱「因為作票才輸我真的無法」指控選舉舞弊,之後又刪文稱她沒轉發;柯文哲的媽媽也向媒體稱「很奇怪!明明別的地方都很多人全部支持柯文哲,為什麼票會那麼少!」中選會今召開「中選會駁斥選務錯假訊息」記者會,中選會主委李進勇表示,遺憾有人散播錯假訊息,若候選人陣營不能接受選舉結果,應依法提起訴訟,只要法院認定有任何一名選務工作人員違法舞弊、作票,他立刻辭職 🔗
▍韓國對中國貿易出現 31 年來的首次全年逆差,截至 11 月,韓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達 180 億美元。韓國央行報告指出,由於中國在全球市場與韓國形成的競爭益增,韓國有必要提升出口產品的對外競爭力,並多元化出口市場,以改善當前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出口結構 🔗
▍韓國總統尹錫悅表示,政府正打造全球最大規模半導體超級產業聚落,預計投資總額將達 622 兆韓元(新臺幣 14 兆元),並將延長對國內半導體業投資的稅收抵免,政府將投入一切可用資源,以贏得「晶片戰爭」🔗
▍中國金融界重量級人物、光大集團前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唐雙寧因涉嫌貪污受賄被開除黨籍今被收押;中共官方曾指控他「利用職權大肆宣傳個人書法作品、私自攜帶有嚴重政治問題的書刊入境、對抗組織審查」🔗
▍中國北京證券交易所公司(企業)債券市場開市,北交所表示,以政府公債發行為切入點的政府公債已累計發行 5 兆 300 億元,接下來要推動債券市場,包括短期公司債、可續期公司債、可交換公司債、綠色公司債、低碳轉型公司債、科技創新公司債、鄉村振興公司債、一帶一路公司債、紓困公司債、中小微型企業支持債券 🔗
▍在中國屢次阻撓菲律賓運補仁愛礁之後,菲律賓參謀總長布勞納(Romeo Brawner)表示,菲國將在南海其他 8 個島礁進行開發使這些島礁更適合軍隊進駐,他說隨著菲律賓將重點從內部防衛轉向領土防禦,軍事現代化計畫還包括採購更多艦艇、雷達和飛機 🔗
▍烏克蘭發布捷報,在亞速海地區摧毀一架俄羅斯 A-50 預警機和一架作為空中指揮所的伊留申 Il-22 型轟炸機,打擊俄國在烏克蘭南部被占領土的軍事行動 🔗
▍英國情報機構發布消息指 1 艘美國貨船在葉門外海被飛彈擊中。美國與英國向「青年運動」控制的葉門西部港口城市荷岱達(Hodeida)展開攻擊,這是美軍連續第三天以攻擊回應「青年運動」對行經紅海船隻的攻擊,青年運動稱,發動這些攻擊是要展現與哈瑪斯團結一致 🔗
▍以色列人質被綁百日,被哈瑪斯擄走的人質仍有 132 人被扣留在加薩,據信有 25 人已經身亡;以色列軍方表示,以軍在加薩戰爭殲滅約 9000 名哈瑪斯恐怖份子,以色列有 189 名士兵陣亡;哈瑪斯控制的加薩衛生部表示,加薩死亡人數達 2 萬 3968 人、逾 6 萬人受傷 🔗
▍美國、英國、澳洲舉行「紅旗奈里斯 24-1」(Red Flag Nellis 24-1)聯合空中演習 🔗
▍國際貨幣基金(IMF)分析人工智慧(AI)在全球勞動市場的潛在衝擊,結果顯示全球會有近 40% 的職場招聘受 AI 衝擊,一些工作類型可能消失 🔗
2024 年 01 月 16 日
▍國防部偵獲來自中國晉江等機場起飛的共機 15 架次、共艦 3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1 架無人機、1 架「運 8 反潛機」進入我西南空域;偵獲 1 枚中共空飄氣球逾越海峽中線,於屏東西北方 125 浬向東飄行 🔗
▍國造「反潛」輕型巡防艦開工,將配備拖曳聲納與垂直發射系統,搭載中程防空飛彈(海劍二)、增程超音速反艦飛彈(雄三)🔗
▍臺灣駐美軍事代表團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就「飛彈系統技術支援服務」簽約,內容包括「愛國者飛彈」原廠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派遣教官來臺技術維修與指導 🔗
▍美國國務院以發言人米勒發布聲明表示,儘管諾魯政府作出斷絕與臺灣的外交關係是諾魯的主權,但這仍是個令人失望的決定。美國將持續深化擴大與臺灣在許多共同利益及價值上的往來,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社會,並深化美臺經濟關係,這符合美國長期的一個中國政策 🔗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表示,很失望看到有人引用「2758 號決議」當作與臺灣斷交的理由,不符合國際期待。她強調「聯大 2758 號決議」並沒有決定臺灣地位,沒有排除任何國家與臺灣建立外交關係,也沒有排除臺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臺灣國際團結法案》 的背景就是「聯大 2758 號決議」不涉及臺灣,美國將致力對抗中國試圖在國際組織扭曲關乎臺灣事宜的行徑 🔗
▍對於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祝賀賴清德當選臺灣總統,中國外交部今天回應指「菲方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還要小馬可仕「多讀書」🔗
▍美國之音報導,儘管北京對臺灣大選結果進行了強硬的表態,稱民進黨不代表臺灣主流民意,但中國網路上的民族主義者對此並不滿意,他們批評北京在「自欺欺人」,「武力統一臺灣才是唯一選擇!」🔗
▍德國知名中國研究專家瓦克爾(Gudrun Wacker)說,預計大選之後中國將繼續透過網攻、資訊戰、軍演等向臺灣施壓,臺灣海峽是全球貿易主要路線,呼籲各國努力確保臺海和平 🔗
▍印尼英文報「雅加達郵報」(Jakarta Post)社論以「臺灣人用選票拒絕」為題指出,即使面對中國恐嚇,臺灣選舉結果仍表明,臺灣人更想向兩岸及世界傳達對自由的渴望 🔗
▍前美國職籃 NBA 球星坎特(Enes Kanter Freedom)發文祝賀賴清德當選臺灣新任總統,並為臺灣發聲「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永遠不會是」(Taiwan is NOT a part of China and NEVER will be!)🔗
▍北韓官媒報導,北韓將正式廢除負責促進南北韓合作與統一的幾個關鍵政府機構。金正恩日前將南韓稱作「主要敵人」,宣稱努力與北韓的競爭對手「重新和解與重新統一,是我們不應再犯的錯誤」。目前在兩韓的憲法裡,雙方各自主張擁有整個朝鮮半島的主權 🔗
▍中國媒體網易新聞、第一財經日前披露中國底層農民工面臨生存困境,被中共當局立刻刪除報導,中國媒體改推出「外賣三年 102 萬」、「95 後小夥幹瓦工日薪兩千」、「00 後撿破爛年入 20 萬」等正能量報導 🔗
▍中國河南省發行規模約人民幣 247 億元地方債,並有多個地方政府著手準備發行,今年第一季總發債規模預計達 1.6 兆人民幣,分析指全年地方債規模預計上看人民幣 9 兆 🔗
▍中國鋼琴銷量大跌,「目前還能維持以前 30% 的銷量就已經算是特別優秀的賣家,平均水平大概是 15%,慘一點就直接關門了」🔗
▍中國總理李強在瑞士達沃斯向世界喊話,「中國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國真心歡迎各國企業繼續投資中國」,並稱中國將盡力改善中國的營商環境,他說「中國是重信守諾的國家!始終以最大的誠意,付出最大的努力,以實實在在的成果,向世人證明中國是最值得信任的!」🔗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稱,中國逐步走出一條具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就是「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具有符合中國國情的鮮明特色!🔗
▍香港股市持續低迷,恒生指數今下跌 350 點收在 15865 點創近年新低,成交額 844 億港幣 🔗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中國正面臨短期和長期挑戰,需要推行結構性改革,若不進行改革,經濟增長將降至 4% 以下 🔗
▍香港樂施會發布報告,指香港貧富懸殊問題惡化,貧富差距由 2019 年的 34.3 倍擴大至 57.7 倍,超過 136 萬人處於貧窮狀態 🔗
▍英國國防大臣夏普斯(Grant Shapps)指出,冷戰後的「和平紅利」時代已結束,五年內英國可能要同時面對涉及俄羅斯、中國、伊朗和朝鮮的多個戰場 🔗
▍美國媒體《POLITICO》報導,曾來臺訪問的英國前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參與了旨在促進英國對中國的國防設備出口的遊說活動受抨擊 🔗
▍法新社報導「世衛歐洲區域」涵蓋 53 個國家迄今通報逾 2 億 7770 萬起 COVID-19 感染病例,220 萬死亡病例 🔗
▍受伊朗資助的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表示將擴大在紅海地區的目標船隻,「不一定是要前往以色列的船我們才能瞄準,是美國的船就夠了,美國正處於失去海上安全的邊緣」🔗
▍伊朗國營媒體報導,伊朗軍隊針對敘利亞和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發動飛彈攻擊,摧毀了「以色列間諜總部」和「反伊朗恐怖組織集會地」🔗
▍美軍表示在阿拉伯海扣押了伊朗製造、預計供應給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的飛彈零件,「這是首批遭扣押的致命性、由伊朗供應給青年運動的先進傳統武器」,美國海軍海豹部隊亦成功攔截「彈道飛彈及巡弋飛彈零組件」等武器 🔗
2024 年 01 月 17 日
▍國防部偵獲來自中國晉江等機場起飛的共機 7 架次、共艦 3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另有 1 架無人機及 1 架輔戰機進入我西南空域 🔗
▍「華爾街日報」報導,臺灣訂購了約 190 億美元的美國飛彈、火箭發射器等武器以抵禦來自北京的威脅,但美國對其中許多訂單的交付拖到好幾年後成為大問題 🔗
▍南韓表示,為提升遏制北韓核彈道飛彈和潛艦威脅的能力,美國、日本、韓國 15 日起在濟州島以南公海展開 3 天聯合軍演,包括美國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USS Carl Carl Vinson)、南韓神盾驅逐艦「世宗大王」、日本海上自衛隊金剛級驅逐艦等參演,規模之大近年罕見 🔗
▍中選會表示,總統大選後,網路上仍不斷散布選務作票的不實影音、訊息,誣指中選會作票或刻意汙衊選務人員,已彙整相關事證移送檢警司法機關查辦;質疑政府做票的網紅愛莉莎莎 PO 出限動顯示為正搭機飛往韓國 🔗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分析,去年一年至少有 73 萬個「協同帳號」在社群平臺進行議題操作,例如在總統蔡英文的臉書貼文中,每 3 則留言就有 1 則來自協同團體,估計臺灣大概有 300 萬人被影響;「短影音」的影響很明確,會將類似的內容不斷創作出看起來不一樣的影片,在網路中不停傳播,導致民眾只看到某一方的說法,而產生錯誤印象;很多來自境外的操作不是為了讓誰當選或為任何政黨服務,而是要製造紛爭、激化討論,造成無法理性討論一件事;由於社群平臺的演算法會決定人民看到什麼,「演算法」對民主國家影響非常大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瑞士達沃斯(Davos)世界經濟論壇,形容臺灣的選舉是「對民主的有力肯定」,並指出通過臺灣海峽的貿易量龐大,若中斷將影響整個地球,臺灣是先進半導體的主要生產方,臺灣在世界上扮演重大角色,「這就是為何有這麼多國家重視維持臺海和平穩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受媒體訪問時,再度表示美國祝賀臺灣總統當選人,也祝賀臺灣人民充滿活力的民主,不僅為區域也為全世界樹立榜樣。美國與全球各國都關切臺海和平穩定,不支持改變現狀,期望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中國近年來採取的對臺措施,與中國利益背道而馳 🔗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祝賀賴清德當選臺灣總統,中國外交部嗆小馬可仕「要多讀讀書」,菲律賓國防部長鐵歐多洛(Gilbert Teodoro)發布聲明回應:「讓人遺憾的是,這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竟然發表如此低級下流的言論,不惜侮辱我們的總統和菲律賓人,並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貶低她自己和她所代表的外交部以及政黨。不過話說回來,對於一個跟我們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經常散佈國家認可的大外宣和假訊息的政黨和政府體系代理人會做得如此過份又低劣,我們身為一個享有民主社會特權、權利和自由的國家和人民一點也不需要感到驚訝。這很不幸,但我自己對此並不感到意外。發言人的聲明是攸關『品牌形象』,我們和全世界都不應該對他們有太多的期望。」🔗
▍中國國臺辦稱,「臺灣選舉結果充分表明,民進黨代表不了臺灣,代表不了全體臺灣同胞」、「下架民進黨,反對臺獨,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離是島內主流民意」、「陸方堅定不移反對臺獨、維護和平、擴大交流、促進合作、深化融合、推進統一」、「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臺灣任何政黨與大陸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礙。民進黨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是其與大陸交往的根本障礙」🔗
▍中國國安部稱,面對選後的臺海局勢「國安機關將深入開展涉臺反顛覆、反間諜、反分裂鬥爭」、「依法防範、制止和懲治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在放鬆對一些規模較小的共同基金和券商的限制後,監管機構近日重新要求部分機構投資者不要出售股票 🔗
▍時隔半年,中國首度公布青年失業率數字,2023 年 12 月 16 到 24 歲青年失業率 14.9%,低於 6 月的 21.3%,並稱本次統計剔除約 6200 萬在校生,為真正需要工作的青年失業情況 🔗
▍中國媒體報導,中國 2022 年畢業大學生平均年薪約 7 萬 1900 元人民幣,合臺幣約 32 萬元 🔗
▍中國發佈 2023 年經濟成長率 5.2% 符合預期;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 2023 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 3 萬 3036 元人民幣,平均每個月 2753 元,約合臺幣 1 萬 2195 元 🔗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俄羅斯正在「所有領域」跟北韓加強發展關係包括「敏感」領域 🔗
▍伊朗空襲巴基斯坦造成兩名兒童死亡,巴基斯坦召見德黑蘭駐伊斯蘭馬巴德最高外交官,抗議伊朗無端侵犯空域「這種侵犯巴基斯坦主權的行為完全不可接受」 🔗
▍加拿大政府公布 85 所中國、12 所伊朗、6 所俄羅斯大學與可能危害安全國家的國防與安全實體有關係,限制加拿大研究人員獲得聯邦資金與他們合作 🔗
2024 年 01 月 18 日
▍國防部偵獲共機 24 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西南、北部空域 11 架次,距離臺灣最近到離基隆約 42 浬、離鵝鑾鼻約 85 浬,以及共艦 5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偵獲中共於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火箭,飛向西太平洋,未經過我國防空識別區 🔗
▍軍事網站「全球火力」(Global Fire Power, GFP)公布 2024 年全球 145 個國家的軍力排名,前三名依序是美國、俄羅斯、中國,臺灣名列第 24,較去年退步 1 名 🔗
▍前海軍顧問郭璽到高檢署按鈴告發國民黨立委馬文君,他表示韓國法院對「韓國造船公司前員工涉外流內部技術」撤銷有罪判決,可見臺灣海鯤號是自行研發,韓國媒體也報導涉洩密韓國造船公司的是臺灣一名親中立委,馬文君應該說清楚她是否將潛艦國造資料交給中國國臺辦 🔗
▍日本與美國簽約購買 400 枚「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及相關設備,將可用於破壞位在他國境內飛彈基地等設施的「反擊能力」(敵基地攻擊能力)🔗
▍中國發佈消息表示中國與菲律賓舉行「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BCM)第八次會議,雙方同意管控好仁愛礁局勢 🔗
▍菲律賓國防部長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代表團會面,就資訊共享、軟硬體支援及技術援助等合作達成共識,日方將透過軍事與非軍事領域援助提升菲國海域意識能力 🔗
▍美國駐日本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讚許臺灣選民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選出代表自己的政府,並指臺灣舉行總統大選這天,對民主主義而言是一個好日子;他也提到,歷屆美國兩黨政府都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但對臺灣也有「六項保證」和「臺灣關係法」,他認為美日合作能進一步確保美國政府強調的臺海和平穩定、不改變現狀,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
▍易曼紐說,過去中國對 COVID-19 的出現隱匿不報,他們禁止國內旅遊,卻讓中國人繼續前往海外,如果未來發生超越國境的危機,「你會希望發生事情的國家採取中國在武漢採行的政策嗎?不告訴任何人、否認有事發生、拒絕分享任何資訊?」「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超級強權,中國也已經是了,那麼你在某種程度上有責任對全世界保持透明以及誠實。但他們很多次都沒有做到」🔗
▍歐洲議會 17 日壓倒性多數通過「中國對歐盟關鍵基礎設施影響之安全及國防意涵」報告,其中關切中國持續升高對臺灣及南海區域的威脅,並重申歐洲議會一貫支持臺歐盟深化經貿及投資合作的立場,外交部表達歡迎感謝 🔗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人口連續 2 年負成長, 2023 年中國出生人口 902 萬人,創 1762 年(清乾隆 27 年)以來最低紀錄,為印度出生人口的 1/3 🔗
▍中國滬指跌破 2800 點創 45 個月新低 🔗
▍陸委會表示來臺就讀學位的中國學生將於 2 月 1 日納入健保,已完成造冊 🔗
▍報復伊朗 16 日向巴基斯坦以飛彈與無人機攻擊導致 2 名兒童死亡,巴基斯坦今天對伊朗發動空襲,在伊朗東南部邊境地區造成 9 人喪生 🔗
▍美國宣布重新將葉門叛軍組織「青年運動」(Houthi, 胡塞)列入恐怖組織名單,並對「青年運動」施以第 4 次空襲,摧毀了他們準備發射的 14 枚飛彈 🔗
▍伊朗支持哈瑪斯對以色列的戰爭,讓以色列幾乎摧毀了加薩,伊朗外長艾密拉多拉安(Hossein Amirabdollahian)今稱,「紅海的安全與加薩情勢的發展息息相關,如果以色列不停止在加薩的罪行,每個人都將受苦。所有的『抵抗陣線』將持續採取行動」🔗
▍伊拉克總理蘇達尼(Mohammed Shia al-Sudani)表示,雖仍盼與美國維持堅定關係,但他們「已不再需要美國及聯軍續留當地」;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 2014 年伊斯蘭國攻奪伊拉克北部與西部大片土地後,就在伊拉克支援、訓練伊拉克軍隊,目前維持 20 多國的 900 名部隊及 2500 名美軍;蘇達尼譴責伊朗支持的民兵頻繁襲擊伊拉克的美軍,也痛批美軍以無人機空襲巴格達狙殺一名民兵領袖是「公然侵犯伊拉克主權」🔗
▍阿根廷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出警告,「西方世界正處於危險之中,因為那些本應捍衛西方價值觀的人被一種不可避免通向社會主義的世界觀所收買,從而導致貧窮」「某些人出自善意助人的動機,以及其他人渴望加入特權階級的動機,西方世界的主要領導人放棄了自由模式,轉而走向集體主義」「我在這裡告訴你們,集體主義實驗永遠不是困擾世界公民問題的解決方案,而是根源」🔗
2024 年 01 月 19 日
▍國軍偵獲中國 12 架次軍機、4 艘次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進入西南空域 1 架次 🔗
▍中華民國第 16 任正副總統賴清德、蕭美琴接下當選證書,賴清德表示,未來跟蕭美琴一定會全力以赴,落實民進黨「清廉、勤政、愛鄉土」的精神,以及「愛、非暴力、和平」的核心價值,推動國家進步、團結臺灣、造福人民 🔗
▍台積電營收超出預期,ADR 在美股飆漲 9.79%,在臺股漲 6.46%,帶動臺股大盤上漲 453 點,收在 17681 點,外資回補臺股 801 億臺幣,創史上第二高 🔗
▍美國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報告指,北京在民進黨贏得臺灣總統大選後可能加強灰色地帶行動;臺灣地緣政治及半導體製造重要性日增,美國等西方國家將持續關切臺海的穩定 🔗
▍中國研究團隊本月初發表論文,研發出讓實驗鼠 100% 致死率的新型冠狀病毒。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所長巴盧(Francois Balloux)表示,這項研究太可怕,而且在科學領域毫無意義可言;New York Psot 評論指出「敦促北京遏止這種瘋狂行為,應是全球各衛生當局,乃至所有政府的首要任務」 🔗
▍中國在房地產拖累經濟、投資和消費者信心之際,全力發展綠色產業,寄希望於「新三樣:電動車、電池、可再生能源設備」,希望藉此擺脫通縮和日本式停滯的陰影 🔗
▍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時指出,基於多國對中國的現行出口政策,加上中國未能與半導體產業互相連接,這使得中國的晶片製程落後 10 年,而且這個差距還會持續下去 🔗
▍菲律賓與加拿大簽署國防合作諒解備忘錄,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Gilberto Teodoro)表示,這是菲加深化關係的第一步,雙方後續還可能簽訂訪問部隊協議(VFA)🔗
▍北韓表示已測試一套「水下核武系統」回應美國、南韓和日本的聯合海軍演習 🔗
▍伊朗支持的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 胡塞)的高階官員表示,將持續攻擊「與以色列有任何關聯」的船隻,但俄羅斯和中國的船隻在這個區域不會受到威脅 🔗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美方將繼續打擊行動,直到這個獲伊朗撐腰的叛軍團體停止攻擊紅海船隻為止 🔗
▍伊朗襲擊巴基斯坦境內的武裝分子,巴基斯坦以空襲回應,雙方緊張加劇,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表示,美國正密切關注情勢發展:「巴、伊是兩個武力強大的國家,我們不希望該地區任何武裝衝突升級,尤其是這兩個國家間的衝突」🔗
▍北韓 2 名青少年因爲看韓劇,遭判刑 12 年勞改 🔗
▍泰國一名男子在臉書發表數十則被認定為批評泰國王室的貼文,被判合計 50 年徒刑 🔗
2024 年 01 月 20 日
▍國軍偵獲中國 10 架次軍機、4 艘次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進入我西南空域 2 架次 🔗
▍「台灣民主實驗室」發佈「境外資訊影響觀測報告初步分析」指出,中國將繼續模糊「境外資訊操作」及臺灣「內部輿論」的界線,持續利用臺灣內部衝突進行操作,以提升對臺灣公民資訊操作的成效,中國官媒與中國行動者將繼續扮演臺灣內部衝突的放大者;內容將更符合臺灣在地文化及用語,並利用在地代理人及意識形態一致的行動者來進行操作;散播內容及行為的多元分殊化,不再採用複製貼上相同內容的方式,而是利用生成式 AI 以極低的成本大量製造內容多元但主旨類似的觀看內容,並排定隨機的發文、留言或分享時間,使協同不實帳號難以從行為或內容歸為同一操作集團所為 🔗
▍對於外媒報導,中國國民黨若要贏得執政,需改變「親中」態度,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對此表示,中國國民黨從來沒有親中國,這是民進黨與部分錯誤訊息的渲染,中國國民黨的路線非常清楚是「親美和中」,也是全體黨員大家共同的想法,親美路線從未改變!和中的路線是希望兩岸和平!🔗
▍美國聯邦眾議院歲計委員會今天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包裹性稅收協議,其中包括「美臺避免雙重課稅」🔗
▍中國國務院加大力度處理 13 兆美元的地方債務,要求債務嚴重的地方政府停止或延後完工少於一半的基礎建設項目,並盡一切努力將債務風險減至低至中等水準 🔗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要求政協委員把握好經濟運行規律和「輿論傳播規律」,宣傳闡釋好中共中央的經濟政策,「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巴西,巴西外交部長維艾拉(Mauro Vieira)重申巴西「一貫和明確支持一個中國原則」,所謂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意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泰國北部空氣污染問題備受關注,清邁行政法院昨天做出判決,要求總理和國家環境委員會在 90 天內提出解決泰北空污的緊急計畫,並提出長期計畫解決泰國空污問題 🔗
▍伊朗媒體報導,以色列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發動襲擊,造成伊朗革命衛隊駐敘利亞的情報首領、其副手及另 2 名革命衛隊成員死亡 🔗
▍美國對「青年運動」(Huthi, 胡塞)進行一週以來的第 4 波攻擊,摧毀部分準備攻擊紅海船隻的飛彈發射器 🔗
▍美國總統拜登與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通話,拜登表示尼坦雅胡仍有可能同意某種形式的巴勒斯坦國;尼坦雅胡先前表示,他反對任何不能保證以色列安全的巴勒斯坦獨立國家地位,「以色列必須對約旦河以西的整片領土擁有安全控制權,這是必要條件」;拜登說,美國希望在以色列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達成兩國方案,而並非所有國家都擁有自己的軍隊 🔗
2024 年 01 月 21 日
▍國軍偵獲中國 3 架次軍機、4 艘次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偵獲中共 2 枚空飄氣球分別距離基隆西方 163、124 海浬向、東北方向飄移 🔗
▍《紐約時報》報導,臺灣民調顯示,多數臺灣人希望與美國建立更堅定的關係、支持美國近來增加對臺軍售,也相信美國總統拜登將致力保護臺灣。但臺灣人也看見華府對烏克蘭與以色列的軍援陷入僵局,華府的意向使得臺灣人充滿矛盾和懷疑,而對美國的不信任將可能使臺灣更容易被中國併吞 🔗
▍華府中國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 X 發文,對於《彭博》以標題「冒著惹怒中國的風險,美國國會議員幾近達成與臺灣的稅務協議」報導「臺美避免雙重課稅法案」,她表示「美臺稅務協議對雙方企業都有益,請你們不要在寫到美國與臺灣的每篇文章中,都提到『冒著惹怒中國的風險』好嗎!」🔗
▍葛來儀並張貼去年《Fox News》專訪川普的影片,川普當時稱「臺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美國早該阻止他們,並應該向臺灣徵收關稅」,葛來儀對此表示「很抱歉,川普,臺灣並沒有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
▍北韓日前表示已測試一套「水下核武系統」,南韓總統辦公室官員今天表示,就目前分析結果看來,北韓的說法很可能誇大或作假,北韓也未曾開發過小型核反應爐。但無論北韓主張是否真實,南韓與韓美聯合情報偵察體系都正密切監視北韓核魚雷、潛射彈道飛彈(SLBM)等水中武器體系的開發動向 🔗
▍對於俄羅斯總統普丁說「將儘早訪問北韓」,北韓外交部長助理辦公室發表聲明表示,北韓政府「熱烈歡迎普丁總統訪問平壤,並準備以最大的誠意迎接北韓人民最親密的朋友」🔗
▍菲律賓海巡隊西菲律賓海發言人塔瑞耶拉(Jay Tarriela)表示,菲律賓漁民 12 日在南海黃岩島附近捕撈海貝時,遭中國海警驅趕,並要求漁民將海貝扔回海裡才得以離開,「希望中方懂得承諾和誠意的涵義,在談判桌上所做的承諾和商定的事情應該落實。就我們而言,若他們加劇西菲律賓海緊張局勢的侵略和挑釁行為仍然存在,我們將毫不猶豫繼續揭露」🔗
▍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爆發政治獻金風暴,黨內 5 個派閥當中的 3 個派閥決定解散,日本時事通信社最新民調顯示,排除在野時期,自民黨支持率 14.6% 創 1960 年來新低 🔗
▍美軍對伊朗撐腰的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uthi, 胡塞)發動第 5 波攻擊,摧毀位在亞丁灣準備發射的反艦飛彈 🔗
▍法新社報導,美國駐伊拉克西部的阿薩德空軍基地(Al-Assad Airbase)遭到 15 枚來自安巴省發射的火箭彈攻擊,13 枚被防空系統擊落,但其中 2 枚擊中空軍基地,初步報告顯示伊拉克安全部隊的 1 名成員受到重傷 🔗
2024 年 01 月 22 日
▍國軍偵獲中國 4 架次軍機、4 艘次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偵獲中共 6 枚空飄氣球分別在基隆與屏東西邊空域活動,其中 1 枚距離基隆西方僅 57 浬 🔗
▍對於菲律賓漁民在黃岩島附近捕撈海貝遭中國海警驅趕,總統小馬可仕指示菲國公務船加強黃岩島附近巡邏,並鼓勵菲國漁民到此捕魚 🔗
▍中國發布去年的經濟成長率為 5.2%,但換算美元計價為 -0.5%,為自 1994 年以來首次負成長 🔗
▍香港恆生指數跌破 15000 點心理關卡,收在 14961 點,創 15 個月新低,總市值 4 兆 2900 億美元被印度股市 4 兆 3300 億美元超越,失去全球第 4 大股市地位 🔗
▍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2023 年各類型法拍屋掛拍數年增 36.7% 達 79.6 萬間,創有紀錄以來新高,成交僅 14.9 萬間 🔗
▍中國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發生土石流,已知有 47 人不幸被埋 🔗
▍美國軍方表示,伊朗支持的好戰分子昨天深夜對美國駐伊拉克西部的阿薩德空軍基地(Al-Assad Airbase)發射 「多枚彈道飛彈和火箭」,造成一名伊拉克人死亡及多名美國人傷亡。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范納(Jon Finer)表示:「這是非常嚴重的攻擊,運用彈道飛彈的軍力,構成真正的威脅,我們將作出回應」🔗
▍對於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表示,他已與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商討巴勒斯坦人建國的可能方案,其中一項作法為讓巴勒斯坦建立成為沒有軍隊的國家。尼坦雅胡今天說:「多年以來,我堅持阻止建立會對以色列構成生存威脅的巴勒斯坦國」,他並表示拒絕哈瑪斯所提的釋放人質條件,他說:「哈瑪斯要求結束這場戰爭、要我們從加薩撤軍、並釋放所有殺人凶手,以換取我們人質獲釋…如果我們接受,我們軍人就徒勞無功。如果我們接受,我們就無法保證我們公民安全…對於窮凶極惡的哈瑪斯所提的投降條件,我予以完全拒絕」🔗
2024 年 01 月 23 日
▍國軍偵獲中國 7 架次軍機、5 艘次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 1 架次逾越臺海中線;偵獲中共 1 枚空飄氣球在基隆西方 88 浬處向東漂移 🔗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對臺灣捐款能登震災 5 億 4158 萬元(逾 25 億日圓)表示「對獲得臺灣民眾提供的巨大支援,表達深深的感謝。日本和臺灣在自然災害及 COVID-19 疫情發生時都相互提供協助。這是臺灣對日本友情的明證」🔗
▍前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與「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率團訪問臺灣,蔡英文總統接見訪團時表示,樂見美國眾議院通過《美臺快速雙重稅收減免法》,也樂見美國透過「印太經濟架構」強化與區域各國的合作,臺灣會持續表達參與意願;柯拉克恭喜賴清德、蕭美琴當選正副總統,他說,他們的勝選代表著臺灣人民的民意,也代表著臺美的強健關係持續延續,臺灣與美國之間的情誼發展將持續推進並達到新高,他也要特別感謝蔡總統讓這一切的發展成真 🔗
▍澳洲學者魏斯魏斯(Grant Wyeth)撰文指出,臺灣獲准參加國際組織及體育賽事時,常不得不以「中華臺北」的名義參與,中國的影響力存在這些荒謬之中,北京在臺灣領土上毫無權限,卻逼國際社會接受和認可有關臺灣的中國官方謊言,「這不是中國對臺灣的影響力,實際上是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我們為了安撫北京而將臺灣排除在正常國家之外,這是我們自己的恥辱。我們不願把中國視為成年人,擔心它跺腳、抓狂」「我們還要對自己和中國撒謊多久?這是個能讓中國對世上其他國家說謊的現狀,如果我們放任這種現狀繼續下去,屈服於其他謊言或許也將成為現狀」🔗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報告,最新調查顯示,多數美國及臺灣專家認為,中國缺乏對臺發動有效兩棲入侵的能力,但有能力對臺灣實施軍事封鎖或商業隔離 🔗
▍外傳吐瓦魯在大選後可能與中華民國斷交,中央社報導,知情人士表示此訊息來自諾魯,諾魯建交中國後配合中共認知作戰對臺灣施壓,但吐瓦魯朝野都相當支持臺灣,兩國邦誼穩固 🔗
▍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以總統特使身分,出席友邦馬紹爾群島新任總統海妮(Hilda Heine)就職儀式,海妮總統表示,感謝臺灣一路相挺,兩國情同手足,新政府珍視兩國情誼,將持續堅定支持臺馬邦誼 🔗
▍中國前央視記者王志安來臺在網路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嘲諷臺灣造勢場合像作秀,「不是政治競選舞臺,而是演唱會現場,有歌星、有前面鋪墊的,還有把殘疾人士推上去煽情的」,並擺出顫抖手勢模仿身障人士、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律師陳俊翰 🔗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受訪表示,祝賀賴清德當選臺灣總統是基本禮節,不希望區域發生衝突,重申菲律賓遵循自己的一中政策「我們不支持臺獨,臺灣是中國的一省」🔗
▍越南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阮明武(Nguyen Minh Vu)訪問菲律賓海巡隊總部,菲國海巡隊表示,雙方官員討論兩國計劃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強化兩國海巡隊的戰略夥伴關係與合作,以促進、維護並保護雙方在東南亞地區的共同利益」🔗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全國統戰部長會議時表示,今年要著力做好「港澳臺海外統戰工作」,並著力做好「民營經濟統戰工作」,著力增強做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本領,並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貫徹到統戰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
▍中國上證綜指昨跌破 2800 點,彭博報導,中國當局正考慮一系列措施來救市,包括透過中國國營企業的離岸戶口以人民幣 2 兆元的規模設立平準基金來買境內股票。自 2021 年高峰以來,至今為止中港股市市值已蒸發逾 6 兆美元 🔗
▍中國在聯合國接受人權紀錄審查,代表團宣稱北京當局在改善人民生活、消除貧窮和人權保護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中國堅持把尊重保障人權當作一項重要任務」,但被各國外交官批評中國打壓公民自由,2020 年更在香港全面實施國安法,在親民主抗議浪潮後鎮壓異議人士,在新疆地區鎮壓並企圖消滅西藏文化和宗教認同,愛爾蘭大使懷特(Noel White)表示,都柏林當局對「中國繼續以騷擾人權捍衛者、限制言論自由等方式打壓公民社會,以及包括新疆和西藏在內民族和宗教團體的處境,深感憂慮」🔗
▍聯合國 4 位專家呼籲香港政府撤銷對黎智英的所有指控,認為港府應立即釋放他,「我們在國安法頒布前就已表達疑慮並將持續關切,因為我們認為它不符合國際法律義務」「黎智英的言論、和平集會和結社自由以及獲得公平審判的權利均遭多次嚴重侵害,包括與他自己選擇的律師會面遭拒,還有法官是由當局親自挑選,我們對這些情況感到震驚」🔗
▍中國政府發表「反恐白皮書」,當中提到「要挽救大多數受極端思想蠱惑,但行為尚未產生嚴重後果的人員」🔗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什縣發生規模 7.1 強震,震源深度僅 22 公里 🔗
▍俄羅斯對烏克蘭首都基輔和東北部哈爾科夫(Kharkiv)發動大規模空襲,造成至少 4 人死亡、超過 60 人受傷 🔗
▍為遏止伊朗撐腰的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s, 胡塞武裝)攻擊紅海商船,美軍第 8 次、美英聯手第 2 次對青年運動實施打擊,「針對 8 個青年運動在葉門的目標,以回應這個叛軍組織對通過紅海的國際商運和海軍船隻的持續攻擊行為」🔗
2024 年 01 月 24 日
▍國防部偵獲中共 7 架次軍機、3 艘次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偵獲中共 2 枚空飄氣球分別在基隆西方 90 浬處、屏東西方 113 浬處向東漂移 🔗
▍美軍勃克級驅逐艦芬恩號(USS John Finn)通過臺灣海峽,美國海軍發佈聲明表示,芬恩號通過臺灣海峽,展現美國致力於維護所有國家航行自由的原則,國際社會的成員都不應受到恐嚇或脅迫,而放棄其權利和自由 🔗
▍美國國會臺灣連線共同主席、聯邦眾議員貝拉(Ami Bera)與狄亞士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訪問臺灣,表達對臺灣成功舉行民主選舉的支持,並將尋求進一步強化美臺經濟與防務關係機會 🔗
▍對於中國人士王志安在「賀瓏夜夜秀」引發的爭議,陳俊翰回應表示:王志安對身心障礙者的蔑視跟訕笑的態度,好像障礙者不能夠憑自己的能力,或是透過參政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跟抱負。可能跟他的成長環境有關係,或許他不懂得什麼是民主自由,或是人權這類的價值,所以才會有這些言論。他真正要道歉的對象應該是臺灣的障礙者,我希望他可以檢討反省自己過去對於障礙者的刻板印象,這樣比較有意義。這次透過我的參選,我也想要提醒社會大眾,臺灣的社會不管是在民主或自由人權價值,都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了,我們應該要讓不同族群,都有平等發揮能力的機會 🔗
▍對於諾魯與中國再次建交,外交部表達高度遺憾,諾魯政府昧於金援利誘、扈從中國操弄,罔顧臺灣長年提供發展援助與情誼,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反對中國圖謀改變兩岸互不隸屬現狀的惡劣行徑,並呼籲各國持續支持民主臺灣,維護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外交部重申,中國政府對外誆稱的「一中原則」並非事實,臺灣的主權地位也絲毫不受該聯合公報而改變。臺灣順利完成總統大選的民主成就,已清楚向世界證明,中華民國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面對中國的惡意打壓,政府絕不會屈服,只會更加堅定意志,捍衛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 🔗
▍立陶宛國會友臺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率領立陶宛國會議員訪問團訪問臺灣,人權會主委陳菊表示,感謝訪團在臺灣總統大選後訪臺,以行動支持臺灣民主,期盼雙方在人權事務推動、國際人權組織交流,能有更廣泛密切合作 🔗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頒贈「終身貢獻獎章」給即將退休的駐美代表處主任彭光理(Michael J. Fonte),表彰其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為臺灣民主的奉獻 🔗
▍丹麥「民主聯盟基金會」總監普萊斯納(Jonas Parello-Plesner)投書「歐盟觀察家」,讚賞臺灣人對民主的熱愛與面對中國威脅時展現的勇氣,他並表示歐洲不能再繼續置身事外、對賴清德的當選不做評論,或是不承認這是「總統」大選,呼籲歐洲各國向立陶宛和捷克看齊,把價值放在利益之前 🔗
▍美國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專文剖析中國在臺灣大選時大舉對臺灣進行認知戰,並可能採行與俄羅斯類似的手段干預全球各國的選舉 🔗
▍《報導者》報導,儘管國貿署針對俄羅斯擴大出口管制,但臺灣工具機仍流入俄羅斯軍工業和核子物理研究所 🔗
▍南韓發佈消息指北韓今天上午又朝黃海發射多枚巡弋飛彈,南韓國防部長申源湜譴責北韓此舉是對南韓的嚴重威脅 🔗
▍日本公布 2023 年貿易統計,全年出口額至首度突破 100 兆日圓新歷史新高,年增 2.8%,其中汽車出口額達 17 兆 2652 億日圓,年增 32.7%,對美國出口額成長 11% 達 20 兆 2668 億日圓,睽違 4 年再度超越中國成為日本最大出口國 🔗
▍中國官員稱 2023 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 1244 萬人,12 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 5.1%,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但 2024 年中國經濟運行不確定因素增多,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穩就業」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
▍為改善失業率,中國官員宣布即日起展開「2024 年春風行動」,將提供 3000 萬個就業職位,以引導農村務工人員「有序外出,促進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
▍中國官員稱 2023 年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全年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達 3396.9 萬人,超過年度目標 377.7 萬人,且脫貧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 🔗
▍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稱,中國是全球大國當中唯一沒有發生金融危機的經濟體,雖然目前面臨困難挑戰「但風險可控」,將以更大力道吸引外資,「中國金融業大門將越開越大」。專家估計中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在 4000 億到 8000 多億美元 🔗
▍中國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精簡中央機關人員 5%,並已有 10 餘個省市展開組織瘦身「自然減員」🔗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宣布將於 2 月 5 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0.5 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 1 兆人民幣 🔗
▍歐盟發布「外國勢力操弄資訊」年度報告,對歐盟操弄資訊最大宗的境外勢力為俄羅斯,主要在「洗白其全面入侵烏克蘭的戰爭正當性」,另外包括中國也是操弄歐洲輿論的來源國之一,「企圖以貶損民主機構的可信度和促進分化、極化歐洲社會,來達成本身的政治及經濟目標」🔗
▍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執行長馬杜斯(Bronwen Maddox)指以色列已落入哈瑪斯的圈套,對哈瑪斯恐怖攻擊行動的軍事回應讓以色列持續流失國際支持,歐美應向以色列明確表達,儘管有充分正當理由亟欲根除哈瑪斯,但以色列目前採取的軍事策略恐無助達成此目標,同時卻已造成令人難以接受的大量平民傷亡。歐美應敦促以色列承認巴勒斯坦的權利、接受其國家地位 🔗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美軍今空襲伊朗支持的武裝分子在伊拉克使用的 3 處設施,「這些精準打擊是針對獲伊朗支持的民兵,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對美國及聯軍人員一系列升級攻擊,所做出的直接回應」。伊拉克方面確認有 2 人在攻擊中死亡 🔗
▍美軍再度對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 胡塞)進行攻擊,摧毀兩枚瞄準紅海並準備發射的反艦飛彈。美國五角大廈表示,自 1 月 11 日以來,已破壞青年運動的 25 個飛彈發射和部署設施、20 多枚飛彈,以及無人機、沿海雷達、空中偵察能力及武器儲存區 🔗
▍俄羅斯國防部指控烏克蘭擊落一架載運 65 名烏克蘭戰俘的軍用運輸機,造成機上 74 人全數罹難 🔗
▍土耳其國會通過瑞典加入北約,目前北約成員國僅剩匈牙利尚未批准瑞典加入。瑞典和芬蘭都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尋求加入美國領導的北約組織,芬蘭已在 2023 年 4 月被接納成為北約第 31 個成員國 🔗
2024 年 01 月 25 日
▍國防部偵獲中共軍機 18 架次、6 艘次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逾越臺海中線進入我西南空域 4 架次;偵獲中共 3 枚空飄氣球分別在基隆西方 72 浬處、屏東西方 124 浬、132 浬處向東漂移 🔗
▍相隔 702 天,臺灣加權指數重新站上萬八,以 18002.62 點作收,大漲 126.79 點,其中台積電市值日增 4200 億元。臺股上次站上萬八是 2022 年 2 月 23 日收在 18055.73 點 🔗
▍蔡英文總統接見來訪的立陶宛國會友臺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等 11 名立陶宛國會議員,馬爾德基斯表示,當中國對立陶宛祭出貿易制裁時,臺灣政府挺身而出對立陶宛伸出援手,印證彼此珍視的民主、自由、獨立自主的價值。立陶宛與臺灣都是熱愛和平與民主的國家,也同樣面臨不友善的外部壓力,這樣的盟友可以讓世界理解,夥伴之間的合作是基於信念,而非地理距離 🔗
▍賴清德副總統接見來訪的美國眾議院「國會臺灣連線」訪團狄亞士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眾議員及貝拉(Ami Bera)眾議員一行,賴副總統表示,今年是《臺灣關係法》立法 45 週年,該法是推動臺美關係及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的重要基石,期待未來能持續深化與美國的各項合作,相信在美國國會的支持下,臺美夥伴關係將更進一步,也期盼美方持續支持臺灣充實自我防衛力量,共同守護臺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
▍愛爾蘭參議院通過決議,對南海緊張局勢持續升高表示關切,支持臺灣民眾免於受威脅及享有和平的權利,愛爾蘭副總理暨外交與國防部長馬丁(Micheál Martin)表示,臺海情勢不穩足以導致廣泛且破壞力極強的安全、政治和經濟後果,愛爾蘭關切臺灣海峽緊張情勢上升,任何試圖以武力改變臺海現狀的舉措都無法被接受 🔗
▍愛爾蘭參議院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共同主席柏恩(Malcolm Byrne)提出動議,呼籲中國克盡人權責任,關切並反對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被強加國家安全法罪名長時間關押,中共迫害香港民主倡議人士、迫害西藏、新疆維吾爾人、基督徒和法輪功等宗教團體,濫用新科技廣泛監控公民 🔗
▍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Shavkat Mirziyoyev)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24 日發布聯合聲明指烏國支持一中原則、臺灣是中國領土;外交部表示,中共威權政府威脅利誘相關國家發表貶損臺灣主權的不實論述,烏茲別克昧於現實盲目扈從中國,外交部表達強烈抗議及譴責 🔗
▍海基會公布 2023 年業務處理統計數據資料,去年協處滯陸國人 102 案,年增 22.9%,案例背景多與在中國經商失敗有關 🔗
▍北韓官媒報導稱昨天試射新型巡弋飛彈 Pulhwasal-3-31 對鄰國安全沒有影響,也與地區局勢無關 🔗
▍日本經濟代表團訪問中國,敦促中方撤銷對日本水產品的進口禁令,並希望中方提高修訂「反間諜法」之後的司法透明度;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歡迎日企繼續投資中國,希望日方為中企提供「開放、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北約(NATO)展開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2024 堅定捍衛者」(Steadfast Defender 2024)將有來自美國和北約盟國的 9 萬名軍事人員參與 🔗
▍美國駐土耳其大使佛雷克(Jeff Flake)表示,他預計土耳其總統艾爾段將在數天內批准瑞典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美國國會隨後也將採取行動,同意向安卡拉出售 F-16 戰機 🔗
▍土耳其央行將政策利率從去年 6 月時的 8.5% 一路升到 45% 以對抗通膨,土耳其 2023 年 12 月的通膨率為 65% 🔗
▍美國商務部公布 2023 年第 4 季美國經濟成長率達到 3.3% 優於預期,歸功於就業市場及消費者支出強健,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達 2.5% 🔗
▍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表示,若沒有貿易壁壘,中國電動車企將摧毀大多數競爭對手,特斯拉現有的產品線已經達到成本下降的自然極限 🔗
▍丹麥馬士基航運公司(Maersk)旗下兩艘貨輪,在通過曼德海峽(Bab al-Mandab)時被葉門武裝團體「 青年運動」(Houthi, 胡塞)發射彈道飛彈攻擊,在美國海軍攔截多枚飛彈及護航之下返回亞丁灣 🔗
2024 年 01 月 26 日
▍國防部偵獲中共軍機 10 架次、4 艘次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逾越臺海中線進入我西南空域 2 架次;偵獲中共 4 枚空飄氣球分別在臺中西北方 57 浬、基隆西北方 80 浬、臺中西北方 51 浬、屏東西北方 112 浬處向東漂移 🔗
▍《經濟學人》報導, 中國正開闢新的外交戰線,積極鼓勵各國認同北京對臺灣的觀點,即臺灣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可能讓中國擁有更好的法理藉口侵略臺灣 🔗
▍歐盟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氣候會議上指出,「2024 年將是決定性的一年,從紅海到臺灣海峽,預計將出現更多地緣經濟緊張局勢,這也意味著更頻繁的供應鏈中斷和能源市場更劇烈波動」,加上更頻繁的極端氣候事件增添混亂,意味著歐洲必須以前所未有的團結共同面對挑戰 🔗
▍世界市長會議(World Conference of Mayors, WCM)今舉行大會,會中無異議通過決議,祝賀臺灣順利完成總統大選,選出副總統賴清德與前駐美代表蕭美琴為下任總統、副總統,展現臺灣人民無懼中國干涉,捍衛民主的堅定意志 🔗
▍中國前央視記者王志安以旅遊名義來臺在網路節目「賀瓏夜夜秀」嘲諷臺灣民主及身障律師陳俊翰,他今天開直播「給所有人道歉」,他說「我真的對不起民進黨,我到臺灣之後就應該歌頌民進黨。整個臺灣民主制度不但是華人之光,還是世界之光、還是亞洲之光、還是宇宙之光,我怎麼能批評臺灣呢,怎麼能批評民進黨呢」🔗
▍彭博報導,儘管西方國家出手阻止俄羅斯軍方獲得可用於烏克蘭戰爭的技術,這些晶片仍透過經中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途徑流入俄羅斯 🔗
▍美國陸軍退役將軍馬克斯(James Marks)撰文指出,電子間諜活動的範圍比大多數人認為的更廣泛,美國政府辦公室中大量中國製造的聯想電腦有如飄來美國的間諜氣球,這些電腦可能向中共發送數據,應立法禁止 🔗
▍華爾街日報報導,英國商人史東斯(Ian J. Stones)在中國工作 40 年後被中國當局關押,經詢問中國外交部才知史東斯因非法向海外出售情報被判刑 5 年,報導指有更多外國商人被中國關押但公眾並不知情,自去年中國修訂「反間諜法」,外國人在中國經營的企業面臨更多的不確定風險 🔗
▍中國留學生吳曉磊向一名張貼支持中國民主自由海報的同學發送威脅和騷擾訊息,稱如果對方繼續張貼海報就要剁掉她的手,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裁定 2 項控罪成立,兩罪合計面臨最長 10 年徒刑 🔗
▍北韓官媒報導,北韓外交部長崔善姬在平壤會見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雙方同意維護共同核心利益 🔗
▍路透報導,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證實再多一款光刻機不能出口中國 🔗
▍中國媒體中房網報導,2023 年中國有 233 家房企申請破產 🔗
▍中國去年公布嚴格限制網路遊戲消費的「網絡遊戲管理辦法」草案造成相關類股暴跌,今凌晨發布遊戲獲批名單有多達 115 款遊戲獲審批通過,創單月新高紀錄,被認為是官方試圖挽回市場信心信號 🔗
▍中國江西省新余市 24 日發生造成 39 人死亡的火災,中國國務院宣布「為貫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重要指示精神,按國務院總理李強等中央領導批示要求」,將成立特別重大火災事故調查小組 🔗
▍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 胡塞)發射飛彈攻擊亞丁灣葉門港口東南方,致一艘英國油輪中彈起火 🔗
▍自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 胡塞)在紅海攻擊商船,兩個月以來行經蘇伊士運河的商業交通量下滑 40% 以上影響全球貿易,聯合國對此表示擔憂 🔗
▍南非控告以色列在加薩犯下「種族滅絕」罪行,國際法院裁定,以色列必須確保部隊不會犯下種族滅絕罪,並且採取措施改善加薩巴勒斯坦平民的人道處境 🔗
2024 年 01 月 27 日
▍國防部偵獲中共軍機 33 架次、6 艘次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逾越臺海中線進入我西南、北部空域 13 架次;偵獲中共 2 枚空飄氣球分別在基隆西南方 101 浬處、屏東西方 132 浬處向東漂移 🔗
▍對於中國頻繁對臺灣施以空飄氣球,美國白宮表示中國應說明目的為何 🔗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泰國曼谷會晤,王毅稱,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是臺獨,中美關係最大的挑戰也是臺獨,美方必須將不支持臺獨承諾落實到行動上 🔗
▍立陶宛友臺議員薩卡利埃內(Dovile Sakaliene):「1 月 24 日中國駐立陶宛代辦處對立國公民停止發放簽證;1 月 25 日依據歐盟請求,世貿組織無限期中止對中國的訴訟程序……下一步會是什麼呢?立陶宛會因愛臺灣而成為祭品嗎?」🔗
▍路透社報導,人口約 1 萬 1200 人的吐瓦魯大選結果顯示親臺總理拿塔諾(Kausea Natano)失去議席,有意角逐總理的財長潘恩紐(Seve Paeniu)表示,新政府應討論承認臺北或北京的外交路線 🔗
▍英國「軍情六處」(MI6)前行動與情報總監殷克斯特(Nigel Inkster)指出,雖然中國的個別情報活動可能殺傷力不及俄羅斯,但中方活動的累積效應,在戰略層次比俄羅斯更值得英國擔憂,對英國構成的長期風險比俄羅斯相關活動造成的要大;他並認為英國政府終究得面對現實: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得下決定如何應對「臺海有事」🔗
▍菲律賓軍方清剿控制南部南蘭佬省首府馬拉韋市(Marawi)的親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組織「蘭佬伊斯蘭國」(Daulah Islamiyah),擊斃 9 名成員 🔗
▍前香港南華早報總編輯王向偉受訪表示,香港官員都在躺平,國安法實施後北京全面管治香港,就只聽從北京;政治精英只顧討好北京令香港優勢盡失 🔗
▍美軍再發現並摧毀一枚「青年運動」(Houthi, 胡塞)準備射向紅海的反艦飛彈 🔗
▍以色列指控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救濟機構(UNRWA)有 12 名職員參與哈瑪斯去年 10 月 7 日突襲以色列的行動,UNRWA 表示已解僱數名被控涉案職員,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爾登(Gilad Erdan)表示,這證實了長期以來的傳聞,也就是「該署職員是恐怖組織哈瑪斯的合作對象」。美國、澳洲、加拿大、義大利決定暫停對該機構提供資金,美國 2022 年資助 UNRWA 達 3.4 億美元,為該機構的最大捐助者 🔗
▍華盛頓郵報報導稱,自去年夏天烏克蘭大反攻踢到鐵板後,拜登政府挺烏克蘭的方略已變更:擋下俄羅斯的新攻勢、不求收復失土、助烏克蘭積存實力 🔗
▍英國鋼琴家暱稱「K博士」(Dr K)的卡瓦納(Brendan Kavanagh)日前在倫敦火車站直播演奏時,遭手持中國五星旗的人要求停止拍攝,甚至企圖抹黑他性騷擾、種族歧視,卡瓦納今帶著小熊維尼布偶回到火車站,繼續他身為一個擁有言論自由公民的日常,「今天彈鋼琴時沒有中國共產黨」(No CCP at the piano today),獲十幾萬網友聲援 🔗
2024 年 01 月 28 日
▍國防部偵獲中共軍機 9 架次、6 艘次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其中逾越臺海中線進入我西南空域 2 架次;偵獲中共 2 枚空飄氣球分別在基隆西南方 101 浬處、屏東西方 132 浬處向東漂移 🔗
▍北韓今天再於新浦(Sinpo)附近海域發射數枚巡弋飛彈 🔗
▍菲律賓以小型飛機空投補給擱淺於仁愛暗沙軍艦「馬德雷山號」,中國海警局痛批菲律賓「挑釁炒作」,並稱中國海警將加強仁愛礁及其鄰近海域維權執法,「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
▍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 27 日中國海警局 2 艘船隻相繼駛入尖閣諸島(釣魚臺)周邊的日本領海,尾隨 1 艘日本漁船航行,海保巡邏船發現後要求中國海警局離開,中國則稱海警局驅逐非法進入中國領海的日本船隻 🔗
▍日媒報導,中國在包含釣魚臺列嶼(尖閣諸島)的東海上空單方面劃設「防空識別區」(ADIZ),並在其邊界附近海域常態部署至少 3 艘軍艦,對日本政府來說,因應中國藉由軍事力量嘗試改變現狀已成當務之急 🔗
▍中國外長王毅訪問泰國並簽署兩國民眾「互免簽證」協議,王毅稱中國與泰國都應「堅決反對零和博弈、你輸我贏的政治遊戲」🔗
▍韓國海關官員逮捕一家公司高階主管,涉嫌將美國製造的半導體晶片走私到中國,3 年時間以空運向中國運送 144 次 🔗
▍德國官方發布報告,2023 年德中貿易額 2540 億歐元、年減 15.2%,德美貿易額 2522 億歐元、年增 1.1%,根據中國德國商會(AHK China)報告,「如趨勢不變,美國今年可望取代中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宣布強化「賣壓監管」措施,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 🔗
▍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表示 COVID-19 確診病例已連 9 週增加,專家指傳染力強的新變異株正擴散,呼籲民眾勿輕忽疫情,應持續做好防疫措施 🔗
▍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解僱數名遭控參與去年 10 月 7 日對以色列攻擊行動的工作人員,以色列外交部長卡茲(Israel Katz)發佈聲明將禁止 UNRWA 參與加薩重建:「在加薩走廊的重建過程中,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必須由致力於真正和平與發展的機構取代」🔗
▍自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俄羅斯總統普丁一直將這場戰爭比作「對抗納粹的戰鬥」以凝聚國家團結,普丁今演講又稱烏克蘭政權「推崇希特勒(Hitler)的納粹親衛隊(SS)」、「在波羅的海國家,數以萬計的人民被宣告為次等公民,基本權利被剝奪並受到迫害」 並斥責部分歐洲國家以政策提倡「反俄情緒」🔗
2024 年 01 月 29 日
▍國防部發佈消息指昨晚 7 時 27 分偵獲 1 枚中共空飄氣球位於臺中西南方 68 浬、高度 2 萬 2000 呎,逾越臺灣海峽中線並穿越臺灣上空 🔗
▍南沙太平島港側浚深及碼頭整修工程驗收通過,海巡署表示未來將派遣 100 噸級巡防艇進駐太平島 🔗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共軍在臺灣周邊海域 4 個端點常態部署 4 艘軍艦,分別在沖繩縣與那國島周邊、與那國島與菲律賓間、臺灣西南方與臺灣北方海域,分析指此舉除偵蒐臺灣東部電子訊號,對巴士海峽潛艦走廊進行戰場經營,也藉此營造「控制這些海域的既定事實」🔗
▍對於菲律賓以空投方式向擱淺於仁愛礁上的菲國軍艦人員進行補給,中國稱這是與馬尼拉達成的「臨時性特殊安排」,馬尼拉當局指「這是中國海警的憑空想像」「我們透過任何方式運補物資,無論是船舶或空投,都不需要得到任何人許可,包括中國海警」🔗
▍北韓國營媒體報導,領導人金正恩視導從一艘潛艦進行兩枚巡弋飛彈試射,「這些巡弋飛彈在東海上空飛行,擊中島嶼目標」🔗
▍對於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工作人員被控以 UNRWA 器械參與去年 10 月 7 日哈瑪斯(Hamas)對以色列的跨境襲擊,英國、德國、美國、澳洲、加拿大、日本、奧地利等國相繼宣布暫停資助該機構 🔗
▍美國軍方表示,一處約旦基地今天遭無人機攻擊造成 3 名美軍喪生、25 人受傷。美國總統拜登指兇手為「獲伊朗撐腰、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活動的激進武裝組織」「毋庸置疑,我們將會以我們選擇的時間點和方式,對所有應負責任者追究責任」,德黑蘭否認指控 🔗
▍佈局 2028,開始有媒體讓臺北市長蔣萬安就國際與兩岸問題的意見佔據媒體版面,他說「我一直強調維持兩岸之間和平穩定的發展是大家共同期待」,並表示如蔡英文總統在卸任前登上太平島維護南海主權將很有意義 🔗
▍儘管臺灣幾乎被「認知戰」攻陷,美聯社仍報導稱,臺灣今年總統大選期間「成功」打擊部分選舉相關的假消息,為今年全球許多將舉行大選的民主國家樹立了榜樣 🔗
▍法國世界報(Le Monde)刊出調查報導,中國正以 AI 大量快速生成 YouTube 影片對法語觀眾進行認知作戰,包括散播中國強大、反美論 🔗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發布報告指出,2022 年中至 2023 年底,YouTube 出現至少 30 個活躍的英語頻道,散佈 4500 多部親中和反美的影片,已有 73 萬訂閱、1.2 億次觀看 🔗
▍國民黨立法院院長候選人韓國瑜赴民眾黨團進行閉門交流,黃國昌說雙方交流非常良性友善,絕對沒有外界所形容的私設刑堂,或是密室協商交換,那都太離譜太離譜了 🔗
▍中國著名航太火箭專家,曾擔任過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總指揮、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被中共撤銷全國政協委員資格 🔗
▍中國繼面向高淨值人士的中植集團申請破產後,以中產投資人為目標的理財公司鼎益豐出現「返利延期」、「合約到期未退款」、「難以兌付」 🔗
▍中國大型房企「恆大集團」被香港高等法院要求強制清盤,將清算分配恆大的海外資產給海外債權人 🔗
▍中國官媒上海證券報指,開年以來中國股市震盪走低,投資者情緒低迷,但關鍵時刻,「勇氣才是最重要」,鼓吹投資大眾「買在無人問津處」 🔗
▍媒體報導中國不只青年就業難,中年人因「35 歲門檻」成為被裁員對象、再找工作也難 🔗
▍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及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當前香港很多產業都面臨困難甚至消失、死亡」,他建議啟動一場大辯論,分析香港自身的優勢及弱勢,為未來重新定位 🔗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香港變得愈來愈不像是國際城市」,人才外流,由大批中國人填補,令香港生活及工作環境改變,加上實施國安法,香港變得愈來愈不像是國際城市,而是變得中國化 🔗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表示,有多名中國留學生近期入境美國時遭邊境執法人員盤查、注銷簽證遣返回中國,中方已對此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
▍加拿大驅逐一名涉嫌在加拿大從事間諜活動、干預加拿大事務的中國女子張靜,她曾在中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工作 11 年,協助組織向海外華人施壓 🔗
▍韓國一家半導體清洗設備業者因向中國非法洩漏相關技術與設備遭起訴,犯罪金額超過 34 億韓元 🔗
▍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太平洋艦隊(Pacific Fleet)編隊在包括亞太地區的海域進行「長途航行」,其中包括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Marshall Shaposhnikov)巡防艦在南海進行反潛演習 🔗
▍非洲阿貝地區(Abyei)發生武裝襲擊慘案,來自南蘇丹的武裝人員襲擊該地導致 54 人喪生,阿貝地區石油資源豐富,南蘇丹與蘇丹皆聲稱掌有該地主權 🔗
2024 年 01 月 30 日
▍國防部偵獲中共軍機 9 架次、4 艘次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1 枚中共空飄氣球進入基隆西北方 75 浬處應變區 🔗
▍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報導,臺灣大選後,中國間諜氣球幾乎每天都會入侵臺灣領空,雖然在臺灣克制應對的情況下,不至於引發衝突或危機,但此舉有意模糊臺灣和中國之間的具體界線,也讓臺灣對外來威脅變得更加麻木 🔗
▍蔡英文總統赴澎湖勗勉戰備部隊,代表全體人民感謝國軍堅守崗位,總統表示,今年度國防總預算達到歷史新高的 6007 億元,代表政府對國軍的重視,也是對國軍照顧的承諾,未來政府將持續擴大對國軍的支持 🔗
▍中國今片面宣布 M503 民航航路由北向南飛航不再偏西飛航將逼近海峽中線,並將啟用連接 M503 航線的 W122、W123 航線由西向東飛行,將增加臺灣空防預警複雜度,交通部民航局表達遺憾、嚴正抗議 🔗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訪問華府說服美國國會增援烏克蘭,他在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聯合記者會中提及「今日烏克蘭,明日可能是臺灣」,呼籲各國嚴肅看待中國軍力快速發展,以及俄烏戰爭拉近中俄兩國距離,對北約安全可能造成的後果 🔗
▍賴清德副總統接見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訪問團,他說,面對劇烈變化的國際情勢,以及中國在外交、軍事、經濟等層面的不斷脅迫,臺灣將持續沉著因應,努力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現狀並堅定守護民主、捍衛和平,與美國及其他理念相近國家攜手合作,持續扮演世界良善的力量 🔗
▍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專訪,他說,不論北京對這次選舉感受有多強烈,這是臺灣人民的事,中國對臺灣沒有管轄權,「我們有經由民主程序選出的總統」。臺灣致力維護現狀,新當選的賴清德是「溫和派」,也希望維持現狀,但中國卻以軍事威脅升高臺海緊張,「我們需要民主國家同伴,一起確保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
▍彭博專欄作家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表示,雖然目前為止美國對臺灣的「戰略模糊」雖然在外交層面上奏效,嚇阻了中國侵臺,也阻止臺灣宣布獨立,但損失最大的終究還是臺灣人,因為臺灣不僅缺乏國際承認,還得忍受中國威脅,如果「中國認為美國的戰略模糊是弱點,沒膽說就不會有膽行動」,美國就應重新檢視「戰略模糊」政策 🔗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到訪越南,兩國簽署海事合作備忘錄、成立聯合海岸巡防委員會、設立通訊熱線 🔗
▍北韓今天再朝西部海域發射多枚巡弋飛彈,為北韓繼 28 日後時隔兩天再次發射飛彈 🔗
▍日本與德國強化安全保障領域合作,簽署「物品勞務相互提供協定」(ACSA),日本自衛隊將可與德軍相互提供燃料等物資,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表示「這將使兩國為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全做出貢獻」🔗
▍中國「一帶一路」指標工程印尼雅萬高鐵通車後首年營運面臨赤字 3.15 兆印尼盾(約新臺幣 62 億),分析指赤字可能會持續數十年。雅萬高鐵每公里造價約 5200 萬美元,遠高於中國與法國的高鐵每公里成本 1700 萬至 3000萬美元 🔗
▍中國 31 個省召開地方兩會,其中 28 個省下調公共收入預期 🔗
▍紐約時報中文版報導中國青年面臨就業困難,「他們知道就業市場很艱難。但沒有人想到竟會如此艱難」🔗
▍為挽救股市信心,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宣布,「要認真解決上市公司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推動上市公司業績改善和投資意願修復」🔗
▍香港基本法 23 條立法今展開諮詢,新增「危害國家安全的破壞活動」罪、「叛亂」罪及「境外干預」罪,相關罪行涉及範圍比國安法更廣,重點在切斷香港與境外聯繫。香港特首李家超稱,這項法案將確保中國領土的穩定並防止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升溫,「這些對國家安全的威脅都是真實存在,現在是時候解決這個困擾香港長達 26 年的問題了,這樣我們才能全力拼經濟!」🔗
▍中國國家安全部列舉 10 種情形,包括危害國安犯罪、實施間諜行為或幫助行為、非法獲取或持有國家秘密、實施間諜行為以外的危害國安行為等,就會被國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聽勸,別讓國家安全機關請你喝這十杯茶」🔗
▍中國多名官員因為「閱看有嚴重政治問題的電子書刊」被問罪拔官 🔗
▍南太平洋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表示可能拒絕中國有意提供的警務援助 🔗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公布 2023 年仿冒和盜版惡名市場(Notorious Markets)名單,點名中國、越南、印度、菲律賓在內的 18 國 33 個實體市場,及中國淘寶、微信、拼多多、新加坡蝦皮等 39 個網路市場參與或協助大量商標仿冒或版權盜版 🔗
▍對於美軍於約旦的軍事基地遇襲導致 3 士兵喪生,40 多人受傷,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美國會採取一切必要行動保衛美軍;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表示:我們不尋求與伊朗發生戰爭,但這次襲擊毫無疑問是局勢升級,美國將做出回應 🔗
▍路透報導,以色列情報檔案指出有 190 名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員工同時也有哈瑪斯或「伊斯蘭聖戰組織」(Islamic Jihad)武裝分子的身分,其中多人參與哈瑪斯去年突襲以色列的綁架與殺戮,該聯合國附屬組織主要由西方國家資助營運,目前已有十多國中止提供資金 🔗
▍歐洲聯盟綠黨議員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歐盟每年將需投資 1 兆 5000 億歐元(約新臺幣 50 兆 5400 億),才能實現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所需資金主要將來自民間,但用於綠色轉型的公共支出也應翻倍達每年 4900 億歐元 🔗
2024 年 01 月 31 日
▍國防部偵獲中共軍機 7 架次、4 艘次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1 枚中共空飄氣球進入基隆西北方 64 浬處應變區 🔗
▍國防部在臺東指揮部出動 CM21 甲車、M60A3 戰車舉行重要目標防護反滲透、反特攻操演 🔗
▍海軍陸戰隊在左營港水域執行「聯合火力打擊」戰備操演,演練防禦性布雷及 M109 突擊艇海上戒護、濱海打擊群作戰等任務 🔗
▍國防部發布消息,中午開始陸續偵獲中共「殲-10」等各型戰機 22 架次出海活動,其中 11 架次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北、中部及西南空域,配合共艦執行聯合戰備警巡,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嚴密警戒 🔗
▍中國今年一月份有超過 300 架次軍機、135 艘次軍艦在防空識別區內被偵測到逼近臺灣,超過 30 次越過海峽中線侵犯臺灣空中領域,在海峽中線附近施放 57 個間諜氣球,至少 17 個直接飛越臺灣主要城市上空偵察 🔗
▍中國擅改 M503 航路與 W122、W123 銜接航路線運行方式,陸委會表示抗議,指該舉破壞兩岸關係、威脅區域飛安及區域和平穩定,要求對岸盡速透過既有機制協商 🔗
▍對於中國擅改 M503 航路與 W122、W123 銜接航路線運行方式,中國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稱,「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設立和啟用這一航線是陸方民航空域管理的常規工作,無需與臺方協商」🔗
▍對於中共多次以空飄氣球飄越臺灣上空,中國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聲稱,「空飄氣球多是民間企業的自主行為,多用於氣象監測等民生用途,由來已久,不是什麼新鮮事!」🔗
▍媒體問及臺灣立法院正副院長明天將改選,中國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稱「有 6 成選民把票投給國民黨及民眾黨,充分表明民進黨 8 年施政濫權已大失人心」,他並對國民黨與民眾黨作出「指示」,「兩大在野黨應以民意為依歸,加強合作對民進黨形成有效監督、有力制衡,才不負民意期待」🔗
▍民主進步黨發布新聞稿對中國擅改 M503 航路表達嚴正抗議,民主進步黨表示,總統蔡英文就任與黨主席賴清德當選總統以來,多次重申對兩岸關係「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並希望能在「對等、尊嚴」基礎上進行對話、共同促進雙方人民福祉,但中共相關作為,不僅忽視雙方曾經的溝通結果,更是不斷在片面改變、破壞現狀、衝擊區域穩定。民主進步黨呼籲中共當局早日回到正常、對等的兩岸溝通機制,以負責任的態度務實處理攸關生命安危的飛安議題,把相關飛航與人民安全的影響降到最低,而非一意孤行、拒絕溝通,一再以片面措施破壞臺海現狀 🔗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美國智庫舉辦的活動表示,美中關係中最重大的風險,是臺海爆發危機,特別是北京在臺海周邊增強的軍事活動,對此必須努力加強外交與嚇阻,如果中國持續在南海、東海與臺海挑釁,美國將與盟友和夥伴合作予以反擊。對於日前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泰國會晤,蘇利文說美中已達真正進行戰略對話的程度,雙方也有機會深入探討臺海議題,並陳述各自立場 🔗
▍蔡英文總統接見「哈德遜研究所」訪問團,總統致詞表示,面對威權主義擴張及極端氣候等全球性挑戰,臺灣持續強化國力、穩定供應鏈,也推動國防改革,展現守護民主、自由的決心,未來臺灣將努力加深與民主夥伴在全球性議題的合作 🔗
▍「哈德遜研究所」董事會主席史登(Sarah May Stern)表示,蔡總統是臺灣第一位女總統,對國家和世界都做出許多貢獻,蔡總統對女性而言是一個典範,對男性亦然。蔡總統在這個可能是全世界最困難的政治局勢當中,帶領臺灣向前邁進,除了鞏固臺灣在國際上作為科技領先國家及全球經濟參與的重要地位,也勇於守護包括香港與烏克蘭的自由和民主,期待蔡總統分享未來的計畫,哈德遜研究所未來永遠會是蔡總統的家,也會有支持她的好朋友們 🔗
▍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來臺發表演講,他指出中國對臺灣與周邊國家有用武力解決事情的訴求,有打破國際現有秩序、挑戰美國領先地位的戰略意圖,中國對美國是頭號威脅,對於全世界也是頭號威脅,對付中共,需要建立全球結盟系統。臺灣政府過去幾年沒有將臺灣相關議題框限於區域性,非常成功地將自己納為國際社會成員,他對於臺灣在應對中共的施壓充滿信心 🔗
▍余茂春指出,儘管中共持續打壓臺灣國際空間,但臺灣一定要知道「你不是孤立的」,美國、歐盟都關注臺海局勢,臺灣絕對不要孤立自己,誤以為自己沒有援助,從全球角度來看,臺灣是世界和平安全重大關鍵。余茂春認為,倘若川普重返白宮,對於現有臺美關係不會構成影響,「兩個總統處事方式不一樣,不過中國是美國頭號威脅,這是完全一致的」,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執政,美國將持續強調臺海穩定和平的重要 🔗
▍美國網路媒體 Vox 報導,中國如果以武力侵犯臺灣,美國以何種形式介入保臺將取決於重要盟友日本,而日本的答案將形塑全球樣貌。日本慶應大學國際關係名譽教授添谷芳秀(Yoshihide Soeya)表示:「如果中國成功拿下臺灣,代表美國出局,中國霸權在這個區域擴張」「日本就必須思考,在中國影響力之下的國家生存戰略。若出現這種情況,我不知道美日同盟是否依舊存在?也許不會存在了,而之後世界將是完全不同的樣貌」🔗
▍日本沖繩舉行以「遭受海外武力攻擊」作為想定進行疏散的模擬演練,這是繼 2023 年後第 2 次基於遭受海外武力攻擊想定進行的模擬演練 🔗
▍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登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勃恩斯(William Burns)文章,勃恩斯表示,普丁正在重振俄羅斯的國防工業,他們的關鍵零件來自中國,武器裝備和彈藥來自伊朗和北韓,普丁繼續賭時間站在他那邊,他繼續賭自己絕對能擊垮烏克蘭,擊垮支援烏克蘭的西方盟友,如果美國在此關鍵時刻切斷對烏克蘭的援助退,那將是歷史性的自取滅亡
▍勃恩斯表示,沒有人比中國領導人更密切關注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如果美國放棄對烏援助,將燃起中國對美國軟弱無能的想法,並激起中國對臺灣的侵略性,但美國繼續為烏克蘭提供物質支援,並不會以犧牲臺灣為代價,美國應傳遞如此決心 🔗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預期,臺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執政後不會挑釁中國,但北京仍會在外交、軍事、經濟等層面加強施壓,他建議臺灣加強防衛、嚇阻準備之餘,尤其要延續分散經濟風險的政策 🔗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實力計畫主任林碧瑩表示,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充分聚焦中國,目前有 3 艘航空母艦部署在印太地區,就算支援烏克蘭、密切關注中東局勢,也沒有忽視印太地區。部分人士憂心中國可能趁美國分心侵略臺灣,林碧瑩認為機率低,中國擬定對臺政策必須考量很多因素,不只是美國分心、美國軍事實力,也包括武力犯臺將伴隨「龐大代價」🔗
▍前總統馬英九透過臉書表示,他支持蔡總統登臨太平島,「在南海風雲日亟的今天,政府一定要做好準備,積極、有力地維護國家主權與利益」,他就曾在 2016 年卸任前登島並發表「南海和平倡議」,提出「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今全面下跌,開年首月以慘跌作收,三大指數月線 6 連黑創歷史紀錄。滬指本月跌逾 6% 今收在 2788 點,深成指本月跌逾 13% 今報 8212 點,創業板指本月跌逾 16% 今報 1573 點,科創 50 指數本月跌近 20%,北證 50 指數跌 22% 🔗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於自己發動的全黨學習貫徹「習思想」主題教育表示肯定,並要求「增強鬥爭意識,提高鬥爭本領」,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使全黨保持統一的思想及強大的戰鬥力 🔗
▍中國國務委員兼公安部長王小洪在北京會見美國禁毒聯合代表團,宣布啟動「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組」,禁毒合作是美中去年 11 月舊金山「拜習會」達成的為數不多的共識之一 🔗
▍中國大規模投資生產電動車,全年汽車出口量首度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 🔗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警告,中國製電動車構成重大國家安全風險,「電動和自動駕駛車蒐集有關駕駛、車輛位置、車輛周圍環境的大量資訊,我們希望這些資料流向北京嗎?」🔗
▍美國司法部發布聲明起訴 4 名中國人,他們涉嫌將被列為美國出口管制、具有軍事用途的美製電子零件,經中國和香港,輸往伊斯蘭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 IRGC)和伊朗國防部遭制裁的附屬實體 🔗
▍伊朗支持的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 胡塞)稱,在紅海對美國海軍驅逐艦葛瑞夫里號(USS Gravely)發射數枚飛彈,並表示將「基於自衛」理由,繼續攻擊紅海上的美國和英國軍艦;美軍中央司令部聲明:「伊朗支持的青年運動武裝分子從其控制的葉門領土往紅海發射一枚反艦巡弋飛彈。這枚飛彈遭葛瑞夫里號擊落。目前沒有傷亡或毀損通報」🔗
▍以色列軍隊證實,正在把地中海海水引入加薩地道,以摧毀哈瑪斯龐大的地下網絡 🔗
《紀路臺灣》整理、記下臺灣人面對困難仍然驕傲勇敢、努力不屈的具體事實。【時間軸】單元摘要自新聞媒體、社群網站、相關官網、維基百科等公開資料,所附相關連結可見更多資料或來源,但不僅限於該連結,以關鍵字查詢 Google 可以了解更多,如有錯誤請務必告訴我們,有重要遺漏也請不吝來信:wtbotaiwan@gmail.com 。《紀路臺灣》由民間發起、營運,您的贊助,可以幫助我們記下更多、走向更遠 贊助紀路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