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時間軸整理紀錄 2024 年 4 月臺灣相關及國際政治新聞摘要。
2024 年 4 月 01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艦 7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總統蔡英文接見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總統致詞表示,羅森柏格主席上任剛滿一年,已是第 5 次訪問臺灣,感謝美國政府與國會為提升臺美安全合作所做的努力,臺灣將繼續與美國及其他民主國家攜手合作,確保區域和平穩定並促進全球繁榮發展,包括與美國持續發展全方位夥伴關係;羅森柏格主席表示,感謝蔡總統過去 8 年來的努力,期待未來臺美夥伴關係持續發展,臺海的和平及穩定攸關美國與臺灣的共享利益,期待臺灣持續維持現狀 🔗
▍副總統賴清德與來訪的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會面,羅森柏格表示,臺灣在今年總統大選後收到許多國際友人的祝賀,代表國際社會高度肯定臺灣的民主,也認同維持臺海和平穩定對全球安全及繁榮至關重要;美國對臺灣的承諾堅若磐石、有原則且跨黨派、不會改變,美國將持續確保臺灣擁有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也肯定臺灣在國防改革方面付出的努力,未來將繼續給予支持;感謝賴副總統致力於美臺夥伴關係,相信在賴副總統領導下,美臺關係將越來越緊密,並期待與其就職後的執政團隊攜手合作,面對各項挑戰,並把握機會共榮發展 🔗
▍民主進步黨立委王定宇關切中國近年大量製造可載運人員、戰甲車的「滾裝貨輪」,其外觀如民間商用船隻可能「由演轉戰」,國防部長邱國正回應表示必將此敵情變化納入漢光演習科目設想依據 🔗
▍對於金門二膽島駐軍被中國空拍機攝錄運補過程,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不管民用或軍用無人機,只要無人機逾越中華民國上空就代表侵犯,「應處無人機規定、程序都已明定,但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沒有落實」,將要求國軍訓練周延。網友質疑「沒有偵監設備、沒有反制設備,是要基層士兵如何應對?」🔗
▍前總統馬英九訪問中國,在深圳與中國國臺辦主任宋濤會面,宋濤稱「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要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與外部勢力干涉」「一家人就應該常來往多聯繫」「兩岸同胞家和萬事興」「我們兩岸都是中國人,是中國人就應該攜手打拚,共同承擔起振興民族的責任!」,他並要來訪的學生「用心感悟歷史的變遷和民族的進步,用心體會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用心去感受做一個中國人和民族復興的自豪感!」。馬英九則稱「兩岸有共同的歷史文化血脈」「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兩岸關係要和平穩定,才能確保兩岸人民的福祉,達到中華民族的最大利益!」「2008 年到 2016 年,世界上沒有人認為兩岸會有戰爭,這就是九二共識功能的最佳體現!」🔗
▍馬英九在中國被安排參訪遭美國財政部、商務部與國防部列入黑名單和實體清單的「大疆無人機公司」,以及曾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列入「惡名市場」實體名單的「騰訊」🔗
▍新華社報導,印尼候任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訪問中國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談,習近平說「雅萬高鐵」是兩國「高質量合作的金字招牌」,中方願與印尼深入推進「兩國雙園」和「區域綜合經濟走廊」項目,持續深化「海上合作」🔗
▍法國外交部長塞儒內(Stephane Sejourne)訪問中國與外長王毅會談,對於中國廉價電動車湧入歐洲打亂歐洲汽車生產並衝擊就業,塞儒內強調「重新平衡我們的經濟夥伴關係是當務之急,對我們的歐洲夥伴來說也是如此」,王毅表示「中國對歐洲而言是機會而非風險,雙方是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他承諾中國願意進口更多高品質的法國產品及服務,努力解決歐洲企業的擔憂 🔗
▍中國製造業在 5 個月的下滑之後重回擴張區間,3 月 PMI 指數月升 1.7 個百分點達 50.8 🔗
▍中國 3 月前 100 大房企銷售額較 2023 年同期下降 45.8%,銷售規模為 2019 年以來同期最低 🔗
▍中國小米汽車入門車型售價比蔚來、小鵬、理想汽車更低,掀搶購熱潮 🔗
▍中國外交部宣布寮國、越南、東帝汶外長將於 2 至 5 日輪番訪問中國 🔗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公布「2024 對外貿易障礙報告」,指中國存在非市場經濟和貿易障礙,中國政府主導產業政策並為中國企業提供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包括大規模的財政支持、監管和其他優惠,以及旨在使外國競爭對手處於不利地位的正式和非正式政策和做法。中國政府的支持措施,使得許多領域出現嚴重且持續的產能過剩,例如鋼鐵、鋁和太陽能,這種行為嚴重扭曲和擾亂市場。中國的「數據政策」被利用來推進「國家的侵入行為」,包括利用數據在地化政策來監視人民、干涉勞工權利,或以其他方式損害公民和政治自由 🔗
▍對於美國政府近日修訂半導體出口限制,讓中國取得美國人工智慧(AI)晶片更加困難,中國商務部表示「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肆意修改規則,對中美經貿合作設置更多障礙,還給全球半導體產業造成巨大的不確定性!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科技業巨擘基於去風險和擺脫依賴中國考量,敦促臺灣合作夥伴在墨西哥設廠投產,包括生產與人工智慧相關的硬體,「電子 6 哥」富士康、和碩、緯創、廣達、仁寶、英業達等已陸續在當地設廠 🔗
▍紐約時報報導,有中國網軍的社群帳號偽裝成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支持者,散布陰謀論、製造社會分化、攻擊現任總統拜登,與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前,俄羅斯在美國的干預活動如出一轍 🔗
▍日經亞洲報導,儘管柬埔寨稱其憲法不允許外國軍隊在領土內擁有基地,但獲得北京財政援助升級改造的柬埔寨雲壤海軍基地(Ream Naval Base)仍持續有中國軍艦進入停泊 🔗
▍日本政府今敲定首波位於 7 道縣的 16 處設施作為平日可供自衛隊及海上保安廳使用的「特定利用機場及港灣」,包括北九州機場及那霸機場等 4 縣的 5 座機場,及釧路港、苫小牧港、博多港、石垣港等 5 道縣的 11 座港口 🔗
▍對於韓國醫界反對增招醫學生,總統尹錫悅表示,雖然 9 成民意都贊成增加醫師人力,但歷任政府在醫界反對下皆未能實現,「歷任政府奮戰了 9 次,9 次都輸了,醫師的職業壟斷也愈加鞏固」,他重申若要在 20 年後達到增加 2 萬名醫師人力的目標,今年至少增招 2000 人是底線,醫界如主張減少,應提出具體且統一的合理方案 🔗
▍俄羅斯外交部再度宣稱音樂廳恐攻與烏克蘭有關,並指控基輔為諸多攻擊和暗殺事件的幕後藏鏡人,「俄方要求基輔政權立刻停止對恐怖主義活動的任何支持,引渡應被咎責人士,並就對被害人造成的損害進行賠償!」烏克蘭安全局駁斥俄方說法,「來自恐怖主義國家的所謂恐怖主義說法令人嗤之以鼻」🔗
▍以色列軍方表示已在黎巴嫩擊殺真主黨(Hezbollah)拉德萬部隊(Radwan Force)反坦克飛彈部隊指揮官艾辛(Ismail Al-Zin),有數十起針對以色列平民、社區和安全部隊的反坦克飛彈攻擊行動都是他所為 🔗
▍以色列耶路撒冷連兩天有抗議活動,要求以色列政府讓遭挾持至加薩的以色列人質回家,並指責尼坦雅胡未能保護國家免受哈瑪斯侵害,應該下臺負責,警方出動高壓水砲對付抗議民眾 🔗
▍德國成為娛樂用大麻合法化的最大歐盟國家,18 歲以上的成年人可攜帶 25 克乾大麻,並在家中種植最多 3 株大麻植株 🔗
▍投資人對美國聯準會(Fed)今年將降息的信心增強,金價今天再度創下歷史新高,一度漲至每盎司 2265.73 🔗
2024 年 4 月 02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6 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 2 架次,共艦 7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蔡英文總統接見「英國工黨國會議員訪團」梁辛尼勛爵(Lord Leong)一行,感謝英國國會關切臺海和平對全球的重要性,期盼臺英持續深化合作 🔗
▍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今天起在金門本島、烈嶼、猛虎嶼、后嶼等地進行地面武器對海實彈射擊,但今天原定在后嶼及烈嶼實施的對海實彈射擊訓練「考量海面有霧」干擾戒護安全,調整至陸上靶場進行 🔗
▍正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在國防部長陪同下前往衡山指揮所聽取簡報,了解國軍建軍備戰及軍事部署,賴副總統表示「持續強化國防戰力,與民主友盟國家緊密合作,共同維護臺海及印太區域的安全穩定,至關重要、刻不容緩」🔗
▍北韓時隔 15 天又進行軍事挑釁,向日本海發射一枚疑似「極音速」彈道飛彈,外交部對此破壞區域和平穩定行徑表示嚴正譴責,「臺灣將持續關注北韓各種挑釁行徑,並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遏止威權主義擴張侵略」🔗
▍前總統馬英九在中國參訪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在敬獻花籃上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自稱,與上一次克制提及「國父創建民國」「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不同,這次已隻字不提「中華民國」🔗
▍中國國臺辦主任宋濤陪馬英九先生參訪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並到深圳灣觀賞無人機表演 🔗
▍對於美、英等國制裁中國駭客,中國國家安全部要求「立即停止對中國的污衊抹黑和網路攻擊!」並宣稱中國才是全球網攻的最大受害者 🔗
▍中國多家房企寧願被港交所罰暫停交易也不願公布年度財報,繼碧桂園之後,融信中國、上坤地產、當代置業、億達中國等房企都有樣學樣選擇延遲公布年度財報 🔗
▍穆斯林齋戒月,中國地方政府發佈禁令「關於對黨員、未成年人參與封齋等宗教活動情況開展排查的緊急通知」嚴禁各級學校、校外培訓機構為未成年人參加封齋等宗教活動提供便利 🔗
▍英國國會上議院前議長德蘇莎女爵(Baroness D’Souza)在「選後臺灣:變動中的世界與新執政者們」論壇發表線上演說,她說中國試圖重塑區域的政經局勢,民主價值受到威權主義擴張的挑戰,尤其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各界亦應嚴密關注威權政權採取的「灰色攻勢」,對於正面臨威權體制政權威脅的國家給予強力承諾 🔗
▍美國聯邦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chael Gallagher)與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呼籲拜登政府針對 7 家中國生物技術公司採取緊急行動,指出中國可能「製造合成病原體」以獲得軍事優勢的風險 🔗
▍伊朗指以色列在敘利亞轟炸伊朗大使館,造成 7 名軍事顧問身亡,包括 3 名高階指揮官;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警告,以色列將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高階官員喪命付出代價 🔗
▍對於中國最近將喜馬拉雅一帶 30 個由印度實質治理的地方「重新命名以宣示主權」,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對此表示「如果我改了你家的名字,你家就變我的了嗎?」他說阿魯納查省是印度「不可分割」的領土,中國更名不會改變這個現實 🔗
▍新加坡智庫「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發佈一份調查,指若要東協民眾在美中之間選邊,有 50.5% 的受訪者選擇中國,49.5% 傾向美國,選擇中國者首度超越美國,其中馬來西亞受訪者選擇與中國結盟的比例最高,為 75.1%,其次是印尼 73.2%、寮國 70.6% 🔗
▍俄羅斯官員表示,俄國中部韃靼自治共和國 2 處工業區今晨遭無人機攻擊。當地距俄國和烏克蘭邊界約 1100 公里遠,可能是俄烏開戰以來烏軍最深入俄國領土的無人機攻擊之一 🔗
▍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指自今年以來俄羅斯已將 400 多平方公里的烏克蘭領土納於控制之下 🔗
▍由名廚安德瑞斯(Jose Andres)創辦的非政府組織「世界中央廚房」表示,7 名工作人員今天在以色列對加薩走廊中部的空襲中喪命,並表示他們已事先與以軍協調行動,但援助車隊仍在離開加薩中部的倉庫時遇襲 🔗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齋藤健宣布,將加碼補助日本政府與 8 家民間企業合資的晶圓代工廠 Rapidus 最多 5900 億日圓,讓補助總額達將近 1 兆日圓,齋藤健表示「Rapidus 著力的次世代半導體影響日本產業的未來,是將來經濟成長的重要技術,經產省將為計畫竭盡全力」🔗
▍日本民眾服用「小林製藥」含紅麴成分保健食品後出現腎臟疾病問題,已有 157 人住院、就醫案例達 786 人 🔗
2024 年 4 月 03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30 架次,其中進入我北部、中線、西南空域 20 架次,最近距離基隆僅 38 海浬,距離鵝鑾鼻僅 48 海浬;共艦 9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上午 7 點 58 分,花蓮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 7.2 地震,為 921 地震之後最大,深度僅 15.5 公里,已造成 9 人罹難、1038 人受傷、93 人受困、52 人失聯;由於蘇花公路多處中斷,特搜隊第一時間搭直升機馳援花蓮 🔗
▍臺灣發生強震,多國領袖第一時間表達慰問、與臺灣同在,包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David Cameron)、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克恩斯(Alicia Kearns)、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Bongbong Marcos)、泰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班普里(Parnpree Bahiddha-nukara)、巴拉圭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 Palacios)、瓜地馬拉總統總統阿雷瓦洛(Bernardo Arevalo)、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紐西蘭外交部長皮特斯(Winston Peters)、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加拿大卑詩省長尹大衛(David Eby)、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瑪竇(Matas Maldeikis)、日本自民黨國防議連事務局長佐藤正久、波蘭國會友台小組成員穆拉杰克(Arkadiusz Mularczyk)🔗
▍日本首相岸田透過 X 發文:「致 台灣朋友們 今早在台灣東部發生了大規模地震,據報導災情不輕,我深感痛心。在此對受害者表達誠摯慰問,也由衷希望所有在台灣的朋友們都能夠平安。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時來自台灣的溫暖援手記憶猶新,今年年初的能登半島地震時也再次感受到台灣的溫暖。台灣,我們的重要朋友,我們真心感謝一次又一次的幫助。現在,我們的海島鄰居面臨困境,日本願協助台灣任何必要的支援。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 岸田文雄」🔗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貼文向罹難者家屬及所有受地震影響的臺灣人致上誠摯慰問,「立陶宛祝福傷者儘快康復」;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祝福臺灣人堅強克服悲劇,並正與其他國會議員討論如何協助臺灣 🔗
▍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表示與臺灣同在,英國已準備好盡己所能提供支援 🔗
▍烏克蘭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梅列日(Oleksandr Merezhko)發文祝願臺灣救災和重建工作順利、希望臺灣保持堅強 🔗
▍愛沙尼亞國會外委會主席米克爾森(Marko Mihkelson)、拉脫維亞國會外委會主席柯理和(Rihards Kols)發文向臺灣民眾致以誠摯慰問 🔗
▍多名印度國會上議院議員、政商界人士表示慰問,印度國會上議院議員庫瑪(Sujeet Kumar):「我向受災家庭表達衷心哀悼,並為偉大國家臺灣現在的艱難處境祈禱。我們與臺灣人民站在一起。」🔗
▍藏人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致函總統蔡英文表達慰問,為這場自然災害中喪命和受傷的人祈禱 🔗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發文:「我們向失去親友的家庭表達衷心慰問,也祝福傷者早日康復。在堅韌的臺灣人忍受災情及重建之際,我們與他們同在」🔗
▍法國外交部:「法國對發生在臺灣外海地震的罹難者家屬表達哀悼,地震造成多人喪生、上百人受傷。在這個艱困的考驗之下,我們表達對臺灣人民的團結之情,並向其保證我們的支援。」🔗
▍美國白宮發表聲明表示正密切關注臺灣地震的報導,及這起地震對日本可能的影響,美國已經準備好提供任何必要協助,為所有受影響的人禱告 🔗
▍總統府感謝 47 國政要慰問花蓮震災 🔗
▍對於中國國臺辦發佈新聞稿「大陸有關方面高度關注臺灣地震災情」並稱願意協助救災,陸委會回應表示感謝,沒有需要中國協助救災的需求 🔗
▍國防部偵獲中共自四川發射搭載衛星火箭,飛行路徑經臺灣南部防空識別區朝西太平洋方向,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對臺灣無危害 🔗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白宮表示拜登在會中強調維持臺海和平穩定、保持南海法治與航行自由的重要性 🔗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向拜登表示「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對於台獨勢力分裂活動與外部縱容支持,我們不會聽之任之!」報導並稱拜登不支持臺獨,美方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
▍前總統馬英九在中國參訪黃花崗 72 烈士墓園,致詞時一度哽咽說期盼黃花崗精神能夠傳承給「兩岸的中國人」,馬英九雖然提及國父孫中山「推翻清朝政府創建民國」,但對捍衛中華民國主權仍隻字不提 🔗
▍馬英九先生到中國黃埔軍校舊址參訪,以黃埔軍校的「裝潢配色」趁機向解說員透露說他當過總統:「我在總統府做總統,我當了 8 年了嘛,都是深咖啡色!」🔗
▍對於金門大膽、二膽島近期被中國無人機拍攝,陸軍司令部參謀長陳建義中將說這不是突發狀況,而是灰色地帶侵擾、認知作戰複合等多重威脅,只要無人機在國軍射程內就是射下來 🔗
▍國軍抗彈板是否足以保護軍人備受矚目,軍備局表示新式抗彈板預計今年底量產,每批在生產前必須經實彈測試合格後才撥交 🔗
▍前美國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偕學者投書「國會山莊報」(The Hill)以「A new strategic concept could be useful in the US military’s defense of Taiwan」為題指出,中國近期對臺灣航運交通的干擾日益頻繁,可見中國最有可能以封鎖或孤立對臺灣施加軍事壓力,而美國艦隊已在因應中東威脅方面捉襟見肘,呼籲五角大廈跳脫傳統思維,仿效烏克蘭打擊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戰術,部署專門部隊以無人機、艇,阻止中國侵臺 🔗
▍立法院長韓國瑜向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表示,這屆立法院 113 席三黨立委雖然內部時常有爭辯甚至爭吵,但對外的國防和外交,基本上三黨都能達成共識 🔗
▍對於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在位時的發言人羅奎(Harry Roque)稱,馬尼拉和北京在杜特蒂任內曾達成協議「不在仁愛暗沙建設或補強擱淺的菲律賓軍艦」,菲律賓國防部長鐵歐多洛(Gilbert Teodoro)發布公開信表示:「我們菲律賓人絕不能忘記這個事實:對我們在西菲律賓海權利的主要威脅,是中國政府的非法活動」,呼籲不要落入中國宣傳設下的陷阱,不能允許他們繼續在菲律賓專屬經濟海域進行非法活動 🔗
▍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稱 23 條立法讓香港有更安全和穩定的教育環境,將更新學校的相關教學內容和學校指引,並定期了解各校落實「國安教育」情況 🔗
▍中國多家銀行向員工討回績效獎金,包括中國招商銀行兩年來合計向旗下員工討回超過 1 億人民幣的獎金 🔗
▍俄羅斯國防部發布宣傳稱今年初以來有超過 10 萬人與軍方簽約入伍,尤其音樂廳恐攻事件之後愛國人士激增搶著入伍 🔗
2024 年 4 月 04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3 架次,共艦 7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中國媒體報導,廣東汕頭籍漁船「粵南澳漁 36062」在南海碰撞巴拿馬籍貨櫃輪「海豐峴港」(SITC DANANG)後沉沒,船上 8 人落海下落不明,海南省海上搜救中心正協調各方展開搜救 🔗
▍對於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副代表耿爽在聯合國安理會發言,稱「感謝國際社會對臺灣地震的同情關懷」,外交部表示,譴責中國利用臺灣震災,在國際上進行認知作戰的無恥行徑,凸顯中國對臺灣只有政治算計、毫無善意的威權本質 🔗
▍前總統馬英九到中國陝西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試圖混淆臺灣人與中國人,他稱「這次親自來到這裡,就是希望藉此表達臺灣人對傳統中華文化尊宗敬祖的重視,也讓更多人了解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大部分的臺灣人對中華文化與民族認同,都有極其堅定的信念。即使過去臺灣曾被日本殖民統治 50 年,仍堅持身為黃帝子孫!保有臺灣人民族的主體性和尊嚴!」🔗
▍部分中國網民對臺灣震災「幸災樂禍」,中國微博官方稱已刪除調侃災難相關貼文 340 則、封禁帳號 20 多個 🔗
▍心繫臺灣震災,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眾議員柯林斯(Mike Collins)、參議員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眾議員匡希恆(John Curtis)、眾議員普弗留格(August Pfluger)、眾議員克勞基特(Jasmine Crockett)、眾議員麥卡倫(Betty McCollum)、眾議員劉雲平(Ted Lieu)、眾議員趙美心(Judy Chu)、眾議員金映玉(Young Kim)、參議員戴恩斯(Steve Daines)分別發文表示與臺灣同在、為臺灣祈福 🔗
▍美國國務院表示,代表美國向死傷者家屬及所有受影響的人表達最深切的慰問,「我們隨時準備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支持臺灣人民」🔗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加拿大已準備隨時提供必要協助,並已與臺灣官員取得聯繫,政府將致力確保受影響的公民獲得必要協助」,加拿大外交部長趙美蘭(Melanie Joly)和國際發展部部長霍森(Ahmed Hussen)表示「深切掛念歷經昨日地震之臺灣人民,心與所有受災情影響及失去摯愛者同在。」🔗
▍韓國外交部對臺灣震災罹難者表示哀悼,如有需要願意提供救援及災後重建等相關支援 🔗
▍泰國總理賽塔(Srettha Thavisin)表示,泰國已經準備好提供任何與救災和救難相關的協助工作,並向罹難者家屬和受影響的民眾致上哀悼之意 🔗
▍英國工黨影子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影子外交副大臣韋斯特(Catherine West)、商業暨貿易事務影子發言人上議院議員梁辛尼(Sonny Leong)男爵、下議院議員康明斯(Judith Cummins)等人對臺灣震災表達關心,「臺灣民眾韌性十足,將重新站起」🔗
▍總統府感謝友邦及理念相近國家等 88 國政要陸續對花蓮震災表達慰問與支持 🔗
▍日本各界感念臺灣在日本 311 大地震、能登半島強震時慷慨捐助,發起募款幫助臺灣,包括日本全家便利商店在日本 1 萬 6300 家分店展開募款 🔗
▍美國參議員韋克爾(Roger Wicker)留意到 NBC 電視臺節目「今日」(Today)報導臺灣災情時的示意地圖將臺灣劃入中國,韋克爾發文質疑:「這是 NBC 的一中政策嗎?!」🔗
▍法國媒體討論「地震規模如此大,為何臺灣重大災情這麼少?」法國國際緊急救災協會(PUI)創始人與主席貝松(Philippe Besson)指出,「臺灣已成功減少傷害。臺灣已習慣面對地震,幾乎所有建物都是耐震的。若非如此,死亡人數和災情損失將會更嚴重。」🔗
▍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地震學家高尚行(Stephen Gao)指出,臺灣抗震準備「名列國際前茅」「針對建物有嚴格規範,且擁有世界級地震觀測體系,同時普遍推行地震安全的公眾教育」「這些措施明顯增強臺灣的抗震能力,有助減輕災難損害和人員傷亡」🔗
▍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丹麥「貝林時報」(Berlingske)專訪,針對近期丹麥政府將臺灣人居留證上的出生地註記改為「中國」一事,吳釗燮表示臺灣人民非常敬佩丹麥及許多歐洲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但如同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中國也正試圖併吞臺灣,如果丹麥認為臺灣應視為中國一部分,就是被中國利用,提供中國妄稱對臺擁有主權的法律論述,使中國更能合理化對臺動武的企圖,將臺灣標註為中國的一部分對國際社會有深遠的影響,希望歐洲人民支持臺灣對抗威權脅迫,希望丹麥作為民主國家的典範,能尊重臺灣人民的自主意志,讓臺灣人民自由選擇如何被稱呼,而非將民主臺灣列為威權中國的一部分,並正視國際公認兩岸互不隸屬的事實 🔗
▍美國副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在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發表談話,他說 AUKUS 的潛艦能力在各種情況下都具有重大影響力,包括臺灣海峽,「我認為,與其他國家密切合作,不僅在外交方面,還包括國防領域,結果將能更廣泛促進和平與穩定」🔗
▍法新社報導,澳州軍艦瓦拉門加號(HMAS Warramunga)本週稍早抵達菲律賓,7 日美、菲、日、澳海軍將在南海舉行聯合演習 🔗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美國、日本和菲律賓將建立聯合網路防護架構,在中國、俄羅斯及北韓網攻加劇之際,保護政府機構及重要基礎建設 🔗
▍巴西登革熱疫情嚴重,今年前 3 個月已有 1020 例登革熱死亡病例,高於去年同期的 388 例,創 2000 年以來最高紀錄 🔗
2024 年 4 月 05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3 架次,共艦 7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表示「對於災民的救援與災區的早日復興,只要臺灣方面有需求,日本將積極提供支援」,並宣布日本政府將捐贈 100 萬美元協助臺灣地震災後重建工作 🔗
▍美國聯邦眾議院跨黨派「國會臺灣連線」共同主席康諾里(Gerry Connolly)、狄亞士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貝拉(Ami Bera)、巴爾(Andy Barr)發布聲明心繫遭受震災的臺灣人民,「向我們在該區域的堅定夥伴提供全力支持」🔗
▍已有超過 100 個國家政要慰問臺灣震災,總統府表示感謝 🔗
▍「華盛頓郵報」報導,臺灣最高摩天大樓臺北 101 因為有一顆重達 660 公噸重的鋼球「調諧質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吸收震動能量,幫助減少地震危害,也是民眾參觀 101 時的亮點 🔗
▍微軟發布最新的網路安全研究報告,指中國散播假訊息的行動在過去 6 個月變得更加活躍,反映與北京相關的網路攻擊活動增加,其中 1 月時針對臺灣總統選舉,以人工智慧(AI)編造的內容遽增,包括出現一個 AI 創造的假音訊片段顯示候選人郭台銘聲稱自己支持另一名參選人,這是微軟的網路威脅研究首次發現國家行為者利用 AI 試圖影響外國選舉。「華爾街日報」報導,這些與中國有關聯的網路活動透過社群媒體平臺的假帳號散播假訊息,試圖找出有爭議的國內政治議題,從而可能影響選舉 🔗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呼籲歐盟共同因應中國經濟模式對美歐經濟開放體系帶來的挑戰,「這是需要政府干涉的事」🔗
▍以色列軍本月 1 日在加薩的空襲導致慈善組織「世界中央廚房」的 7 名志工喪命,美國總統拜登與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通話,拜登表明「以色列必須宣布並執行一系列明確、具體、顯著的措施,著手處理平民受傷、人道苦難和援助人員的安全問題」🔗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決議,要求停止對以色列的所有軍售,同時要求以色列對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可能犯下的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承擔責任 🔗
▍以色列本週稍早在敘利亞擊斃數名伊朗將領和軍事顧問。總理尼坦雅胡說:「伊朗多年來一向直接或透過代理人和我們作對,因此以色列要在攻守兩方面對抗伊朗及其代理人」「以色列將回擊任何傷害或打算傷害我們的人」🔗
▍伊朗國營媒體報導,遜尼派團體「正義之軍」(Jaish al-Adl)攻擊東南部希斯坦-俾路支省的伊朗革命衛隊總部,造成至少 11 名伊朗維安部隊人員陣亡,16 名激進分子喪命 🔗
▍中共當局在網路全面封殺所有在清明節悼念李克強的訊息 🔗
▍中國媒體報導,中國近年來「零工經濟」發展迅速,有 2 億人民為「日結工」、「小時工」、「實習生」等「靈活就業人口」,中國一線城市「靈活用工」占比達 25.6% 🔗
2024 年 4 月 06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1 架次進入我東部空域,共艦 7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土耳其無人機救災專家團一行 7 人傍晚抵臺,將配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進行救災工作、分享救災實務經驗,外交部表達誠摯歡迎與感謝 🔗
▍賑災基金會公布花蓮強震最新募款 6 萬 3967 筆、總金額逾 8746 萬元 🔗
▍賴清德副總統出席民主鬥士鄭南榕特展開幕,賴副總統指出,臺灣從專制獨裁的黑暗年代到今天有言論自由,過程中有千千萬萬人的犧牲奉獻,鄭南榕絕對是其中值得敬重的一員。未來他就任總統後,將繼續推動讓過去受難、受迫害的人被平反,得到國家的道歉,恢復他們的名譽 🔗
▍海軍司令唐華獲邀至美國印太司令部所在地夏威夷出席太平洋艦隊指揮官交接典禮,印太司令阿基里諾(John C. Aquilino)致詞時表示「歡迎來自日本、馬來西亞、臺灣、墨西哥、韓國、及菲律賓的重要夥伴,他們的出席見證了與美國的友誼、及與美國夥伴、盟友關係的重要性」「我們團結起來會更強大」🔗
▍捷克媒體報導,我國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 3 月中旬訪問布拉格時遭中國軍事外交人員跟車尾隨,捷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費雪(Pavel Fischer)表示,中方人員行為違反「維也納公約」(Vienna Convention)應驅逐出境,「我認為中方有人以外交身分作掩護,在此危害道路交通及我們外賓的安全,這令人無法接受」🔗
▍睽違兩年,美國印太司令部、太平洋艦隊及太平洋空軍官員本週與中國解放軍於夏威夷舉行實體會談,聚焦區域侵略性機、艦事件 🔗
▍中國國防部稱「艦機安全與國家安全密不可分,中方堅決反對任何以航行和飛越自由為名危害中國主權和安全!」並稱中國軍隊將繼續依法依規回應一切危險挑釁行動,堅定維護自身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約外長會議期間,示警中國正深化對俄羅斯軍工業的支持,且規模已達「令人憂心」的程度 🔗
▍對於中國產能過剩以及補貼產業造成不公平優勢,對其他國家經濟構成威脅,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稱,從全球範圍來看,「優質」產能不是過剩,反而是嚴重不足,尤其「發展中國家」能否從發展優質產能受益,是人類良知與能力的考驗!🔗
▍中國 2022 年有 35 家百貨公司停業、2023 年 21 家,今年至今至少已 10 間歇業,包括上海梅龍鎮伊勢丹百貨 🔗
▍中國 2023 年進口葡萄酒總價值僅剩 12 億美元,低於 2019 年的 24 億美元,進口量較 2017 年高峰縮減 2/3 🔗
▍俄羅斯再度以卑劣的「時差攻擊」向烏克蘭發射飛彈,先以兩枚飛彈攻擊烏克蘭札波羅熱市,在 40 分鐘後趁救難人員和警方開始救援時,再對同一地點發射飛彈,造成至少 4 人死亡、20 人受傷包含 2 名記者 🔗
▍俄羅斯以無人機夜襲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市(Kharkiv)住宅區,造成 6 名平民喪生、10 人受傷 🔗
▍厄瓜多警方闖入墨西哥駐厄瓜多大使館,逮捕因貪污遭厄瓜多通緝、躲在使館內受墨西哥政治庇護的厄瓜多前副總統葛拉斯(Jorge Glas),墨西哥總統羅培茲歐布拉多(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指控厄瓜多政府的行為是「公然違反國際法與墨西哥主權」下令中止與厄瓜多的外交關係 🔗
2024 年 4 月 07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艦 6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蔡英文總統發文感謝超過 100 個國家及國際組織政要慰問臺灣震災,包括日本政府和民間發起捐款行動,以及來自土耳其的特搜隊抵臺投入救援,「誠摯感謝國際間良善力量的支持,相信善的循環將持續擴散,成為臺灣進行災後復原工作的重要力量」🔗
▍國防部軍聞社發布「攜手向前重建家園」影片紀錄國軍馳援花蓮震災,包括派出 C-130H 運輸機載運臺南、高雄、屏東特搜隊員及搜救犬與裝備馳援花蓮,以及特戰兵力挺進砂卡礑步道救援 🔗
▍蔡英文總統出席「鄭南榕殉道 35 週年追思紀念會」,蔡總統致詞表示,民主自由的價值已經是臺灣人內建的基因,臺灣將持續和民主陣營站在一起,貢獻良善力量,向世界證明「我們就是好國好民的臺灣」🔗
▍馬英九先生到中國陝西歷史博物館參觀,他稱「大九學堂」的年輕人此行都很有收穫,到陝西見識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對將來的人生一定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以行動力挺菲律賓,美國、日本、澳洲軍方齊聚菲律賓在南海的專屬經濟海域,出動軍艦和軍機與菲律賓舉行「多邊海上合作行動」(MMCA)聯合演習,菲律賓軍方表示聯合演習表達「依國際法確保航行自由的集體決心、共同支持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對於美、澳、日、菲在菲律賓巴拉望島西北近海南海水域舉行聯合軍演,中國人民解放軍稱也在南海海域組織「聯合海空戰巡」,並宣稱「一切攪局南海、製造熱點的軍事活動盡在掌握!」🔗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到訪北京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李強稱「中方真誠希望兩國要做夥伴而不是做對手」「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葉倫表示,過去一年的「艱難對話」有助兩國關係更加穩定,並關切中國電動車、太陽能板等清潔能源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 🔗
▍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佛林(Charles Flynn)向韓國媒體表示,美軍將在亞太地區部署「標準六型防空飛彈」及「戰斧巡弋飛彈」(射程約 1600 公里);他並指出加強「韓、美、日聯合軍演」有其必要,希望南韓陸軍和日本陸上自衛隊有機會在夏威夷或阿拉斯加參加聯演,有助韓美日加強合作 🔗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英國和澳洲將開始討論「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引入新成員事宜,華盛頓將敦促日本參與「第二支柱」(pillar two),共同研發量子運算、海下技術、極音速、人工智慧、網路科技 🔗
▍中國房市疲軟,有建商祭出「買一送一」促銷,凡購買該公司在北京通州的新屋,就贈送該公司在山東煙台的新屋、外加 8 天 7 夜郵輪旅遊 🔗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通知,宣布全黨展開「黨紀學習教育」,要求推動黨紀條例「入腦入心」,執行時要防止「低級紅」及「高級黑」,弄明白「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
▍在香港政府努力推動觀光之際,香港海關關長何珮珊表示,為防範及堵截「危害國安」的物品流入香港,若前線人員懷疑旅客攜帶具煽動意圖的「可疑刊物」入境將交警方調查 🔗
▍以色列軍空襲黎巴嫩東部城市巴貝克(Baalbek)隸屬真主黨(Hezbollah)的一處軍事設施,及另外 3 個基礎設施所在地 🔗
▍對於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館區 1 日被以色列空襲導致 7 名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身亡,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一名顧問警告「以色列在各國的大使館將不再安全」「我們等著瞧」。以色列國防部長葛朗特(Yoav Gallant)表示,「對於任何可能直面伊朗的事態,國防機構已做好應對準備」🔗
▍以色列國防軍證實在加薩南部減少兵力,以色列和哈瑪斯都證實正派遣代表團赴埃及準備新一輪協商 🔗
▍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表示以色列已準備好達成協議,但不打算讓步,在哈瑪斯釋放所有以國人質之前,不可能對加薩休戰,「交還人質才有停火,事情就是如此」「國際社會針對以色列施壓,只會讓哈瑪斯的立場變得更強硬。國際社會應該針對哈瑪斯施壓,才能促使人質獲釋」🔗
▍斯洛伐克總統決選出爐,民族主義左派政府推派的候選人、親俄派國會議長佩拉格利尼(Peter Pellegrini)勝出,他主張烏克蘭應與俄羅斯展開和平談判,並暗示對手若當選恐將斯洛伐克軍隊送進烏國戰場 🔗
2024 年 4 月 08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海軍司令唐華出席在美國馬里蘭州舉行的「海、空暨太空研討會」(Sea-Air-Space conference),他表示將利用機會與各界人士交流,建立臺灣更好的作戰能力 🔗
▍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發布消息,二膽、猛虎嶼守備隊各偵獲 1 架民用型空拍機,守軍以信號彈示警也以干擾槍反制迫空拍機循原路徑飛回 🔗
▍蔡英文總統接見澳洲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問團「外交國防暨貿易聯席委員會」主席紐曼(Shayne Neumann)眾議員、「情報暨安全聯席委員會」副主席華勒斯(Andrew Wallace)眾議員一行,總統感謝澳洲這幾年來多次在國際場域重申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期待澳洲支持臺澳洽簽「經濟合作協定」深化經貿連結,並支持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共同促進區域的繁榮發展 🔗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公布花蓮強震最新募款金額達 2.9 億元,總捐贈筆數超過 10 萬筆 🔗
▍美國商務部宣布提供 66 億美元的資金與 50 億美元的貸款支持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增建第 3 期晶圓廠 🔗
▍日本海上自衛隊大型護衛艦加賀號「航母化」第一階段改造工程完工,可供航空自衛隊的 F-35B 匿蹤戰機起降 🔗
▍繼北韓去年 11 月發射第 1 枚軍事衛星後,南韓也再次發射偵察衛星,由 SpaceX 的火箭運載,從美國成功將第 2 枚國產偵察衛星送入軌道 🔗
▍對於美國將在亞太部署新型防空飛彈與「戰斧」巡弋飛彈阻止中國侵犯臺灣,中國外交部稱「沒有興趣和任何國家比拼軍力」「堅決反對美國為謀求單方面軍事優勢,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在中國家門口強化前沿部署!」🔗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法國的電動車企業圓桌會稱「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快速發展是依靠技術創新!而非補貼,歐美關於中國產能過剩的指責毫無依據!」🔗
▍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在北京總結此次訪中之行表示,10 多年前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讓中國鋼鐵價格低於成本,大量湧入全球市場,重創了世界各地和美國的工業,「我們見過這故事」,美國不會接受新興產業再次被中國補貼重創 🔗
▍華爾街日報以「中國衝擊 2.0 來了」為題報導,指中國企業在政府引導的廉價貸款支撐下,為海量過剩商品尋找海外買家,這是繼 20 多年前中國衝擊全球製造業之後,又一次規模達數兆美元的考驗,但這次美國、歐盟為此設立貿易壁壘,巴西、印度、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也開始加入反擊行列 🔗
▍中國媒體報導,2023 年中國銀行管理層平均降薪 13%,其中平安銀行高管降薪超過 40%,招商銀行、民生銀行高管降薪超過 30%,重慶銀行、渝農商行、郵儲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銀行高管也都降薪 10% 以上 🔗
▍中國武漢大學學者調查發現,有地方政府欠債不還「地方治理信用透支已成常態,政府成當地最大老賴」,縣政府失信於銀行、企業和鄉鎮政府,接著鄉鎮政府再失信於鄉鎮幹部、村幹部和工程隊,然後村幹部失信於工程隊、村民,村民也對基層幹部失去信任,這種信用透支的治理「無賴化」,正撕裂維繫社會治理秩序的基本信任體系 🔗
▍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針對中國房企世茂集團 15.795 億港幣(約新台幣 64 億元)的債務提出清算呈請 🔗
▍馬英九參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說「中國人必須自立自強,才不會任人宰割」;與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尹力見面時強調唯有「九二共識」才能共創雙贏,並稱「在我任內,兩岸簽署了23個協議,實現三通直航,讓兩岸人民都受惠」;北京故宮說「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都不會成功!因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已經深植炎黃子孫血脈中」🔗
▍越南國會主席王廷惠(Vuong Dinh Hue)訪問中國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時表示,發展與中國的關係是越南多邊化、多樣化對外路線的戰略選擇和首要優先,重申越南一貫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
▍駐中國外媒「外國駐華記者協會」(FCCC)發佈 2023 年度中國媒體環境報告,指中國當局以科技方式監控、干擾外媒採訪,甚至用無人機監控行蹤,大多數駐中國的外國記者認為,有理由相信中國政府「可能」或「肯定有」侵入他們的微信帳號與手機,超過半數認為中國政府在記者住家或辦公室放置竊聽器 🔗
▍俄軍加強對烏東城市查西夫雅爾(Chasiv Yar)的攻勢,烏軍承認戰況艱難正奮力抵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如果美國國會不批准援烏計畫,烏克蘭將輸掉與俄羅斯的戰爭,如果烏克蘭輸掉戰爭,其他國家將受到攻擊 🔗
▍自 2022 年 2 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有超過 600 萬烏克蘭人逃到國外,波蘭有超過 160 萬烏克蘭難民 🔗
▍俄羅斯邊境城市奧爾斯克(Orsk)日前因烏拉河暴漲導致一座水壩潰堤引發洪災,俄國當局表示有有超過 1 萬 400 間住宅遭淹沒 🔗
▍一名取得瑞典居留權的中國籍記者被瑞典當局指控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將其驅逐出境 🔗
▍非洲東南沿海國家莫三比克一艘超載的臨時渡輪在外海沉沒,造成至少 91 人喪生,這艘漁船改裝的渡輪當時搭載約 130 人 🔗
2024 年 4 月 09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7 架次,其中進入我西南、東部空域 4 架次,共艦 5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對於中國近期屢以空拍機侵入金門,以「灰色地帶」戰術擾臺,美國國務院一名發言人以背景說明的方式回覆中央社表示,正密切關注北京的行動,美方持續敦促各方保持克制,勿單方面改變現狀 🔗
▍蔡英文總統接見美國海外作戰退伍軍人協會總會長沙勉托(Duane Sarmiento)訪團,沙勉托表示今年協會將再次通過相關決議,繼續推動美國國會支持臺灣,也期盼未來能看到臺灣退輔會官員到訪華府進行更多交流 🔗
▍美國明尼蘇達州參議會今通過友臺決議,呼籲企業與臺灣往來時避免使用矮化稱呼,力挺臺美洽簽雙邊貿易協定,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攸關人民衛生、安全及福祉的國際組織,重申深化明尼蘇達與臺灣締結 40 年的姊妹州關係 🔗
▍美軍印太司令海軍上將阿基里諾(Admiral John Aquilino)演說指出,中國針對菲律賓在仁愛暗沙的行動危險且非法,中國也在日本和馬來西亞進行類似的行動,「這並非單一事件,而是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圖單方面使用武力來謀取領土空間」🔗
▍繼美、日、澳、菲在南海聯合軍演,菲美陸軍舉行「堅盾」(Salaknib)、菲美空軍舉行「雷霆對抗」(Cope Thunder)、菲美陸戰隊舉行 MAREX24 聯合演習,在菲律賓北中南多個基地強化菲美兩國共同戰備能力 🔗
▍馬尼拉民眾在中國駐馬尼拉大使館前示威,「我們向中國政府傳達的訊息是:撤出西菲律賓海、拆除其非法建築、承認常設仲裁法院 2016 年的裁決、停止騷擾菲律賓漁民和菲律賓補給任務」🔗
▍馬英九先生遊覽北京八達嶺長城,與學生一起高唱 90 年前的抗日歌曲「長城謠」,馬英九強調他小學時就會唱,並數度演出哽咽、以手帕拭淚 🔗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港府新成立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將負責提議舉辦各種「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並強調香港人有需要「了解自己的根」、國家文化歷史及當代中國發展 🔗
▍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撰文指香港的動力、活力和政治獨立性都迅速消退,香港的特殊韌性不復存在,由於中國不太可能恢復曾經強勁的經濟勢頭,未來幾年香港經濟將進一步下行 🔗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宣稱中方對歐盟白蘭地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是應國內產業申請,與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調查無關 🔗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即將訪問中國與習近平見面,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蕭茲有必要與中方討論中國產能過剩與不公平競爭的問題 🔗
▍歐盟執委會執行副主席維斯塔哲(Margrethe Vestager)演說指出,中國對綠能和傳統晶片透過「招商、取得技術、大量補貼、出口過剩產能」等步驟,危及歐美經濟安全,預告將對中國在歐盟的風電案展開反補貼調查 🔗
▍中國水泥業產能過剩,「天瑞水泥」股價單日暴跌 99%,從 5.1 元崩跌至 0.048 元,單日市值蒸發 145.48 億港幣,總市值只剩 1.4 億 🔗
▍美國法院頒令禁止全球第二大對講機廠商深圳「海能達」產品在全球銷售,並每天罰款百萬美元直到海能達完全遵守禁令,海能達表示已暫停銷售相關產品,但爭取最短時間解禁 🔗
▍俄羅斯外交部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訪問中國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面:「習近平是第一批向當選總統的普丁表達祝賀的人之一,對於中國友人這樣的支持,我們全體都十分感激」「在我們領導人的努力下,俄中全面夥伴關係和戰略協作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表示,無論是中國的銀行、中國的企業、或北京領導階層,「凡是協助俄軍對烏克蘭野蠻作戰的一切,我們都無法接受,而且我們有能力予以制裁」🔗
▍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在今天舉行的官方調查聽證會上做出結論「證據顯示中國干預了加拿大最近的兩次大選」「主要側重於支持那些在與中國政府有利害關係問題上被視為親中或中立者」🔗
▍烏克蘭能源部指出,俄羅斯軍隊最近幾週對烏克蘭能源系統展開最大規模攻擊攻擊,襲擊了烏克蘭 80% 的燃煤及燃氣發電廠與超過一半的水力發電廠 🔗
▍德國去年稱鑒於與俄羅斯的緊張局勢升高,將在北約東側成員國立陶宛設立常駐基地並部署 4800 名士兵,首波 20 名士兵今天才抵達立陶宛,德國大使齊默曼(Cornelius Zimmermann)向媒體稱:「立陶宛的安全就是我們的安全」🔗
▍法國外交部長塞儒內(Stephane Sejourne)表示,有鑒於法國與俄羅斯國防部長就反恐合作通話,但俄方的通話紀錄卻暗指法國和烏克蘭是恐攻背後主使,「如今與俄國領袖對話已不再符合我們利益」「和俄羅斯在打擊恐怖主義上的長久合作傳統已在死亡邊緣」🔗
▍哈瑪斯指控以色列在談判期間沒有回應他們的任何要求,「儘管如此,組織領導階層正在研究當中所提出的提案」🔗
▍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表示已收到開羅會談的詳細報告,「我們一直在致力達成目標,首先且最重要的是釋放所有我們的人質,並徹底戰勝哈瑪斯」,並重申戰勝哈瑪斯武裝分子「需要進入拉法,並殲滅在那裡的恐怖分子部隊」「這件事情會發生,已經敲定日期」🔗
2024 年 4 月 10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10 架次,其中進入我西南空域 6 架次,最近距離臺中僅 54 浬;共艦 7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1 枚空飄氣球自基隆西北 62 浬進入我應變區 🔗
▍財政部公布 3 月出口 418.2 億美元、年增 18.9%,累計前 3 個月出口 1103.3 億美元、年增 12.9%,創歷年同期次高,出超 189.5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 99.8 億美元 🔗
▍蔡英文總統視察花蓮前進指揮所感謝救災人員付出,並表示中央將持續與地方密切合作,以最快速度執行災後復原與振興計畫 🔗
▍蔡英文總統接見美國智庫「2049 計畫研究所」主席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訪團一行,總統表示今天是《臺灣關係法》立法滿 45 年的日子,感謝美國政府、國會與民間持續與臺灣一起努力,深化雙邊合作與情誼,未來臺灣將繼續和美國攜手合作,守護區域和平穩定。薛瑞福肯定《臺灣關係法》是臺美進行經貿、安全及軍事等必要合作的重要平臺與機制,讓臺美雙方能共同完成困難且重要的工作,並得以達成今日的成就;蔡總統即將卸任,他要感謝蔡總統的執政、對臺美關係的貢獻及在許多重要議題的領導力,包括蔡總統在疫情期間的領導作為,帶給世人啟發及寶貴經驗 🔗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召開記者會公布內閣名單,邀請卓榮泰擔任行政院長,卓榮泰宣布組成「AI 行動內閣」首波內閣成員包括副院長鄭麗君、秘書長龔明鑫、發言人陳世凱 🔗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前總統馬英九,習近平稱「馬先生素有民族情懷,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致力振興中華,我對此高度評價!」「中華民族 5000 多年的漫長歷史記載著歷代先民遷居臺灣繁衍生息,記載著兩岸同胞共禦外侮,光復臺灣,書寫海峽兩岸不可分割的歷史,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兩岸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我們有能力帶領 14 億多大陸同胞過上好日子,也完全有能力同臺灣同胞一起共創美好未來!」「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就是讓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過上更好的日子,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馬英九稱「中華民族過去經歷了百年屈辱,最近 30 年在兩岸中國人的努力之下,一步一步邁向共同振興中華之路」「雖然兩岸在不同的體制下發展,但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互助合作,致力振興中華」「未來兩岸應該以確保人民福祉為最大目標,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共同追求和平發展」🔗
▍「沃草」指出,除中國官媒之外,臺灣只有 5 間「親中媒體」獲得許可拍攝「習馬二會」,分別是:中視、聯合報、東森、中天、TVBS,並且在馬英九談及「九二共識原汁原味」時遭中國官方驅趕 🔗
▍中共官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接見馬英九時強調「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始終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命運所繫!」「兩岸同胞要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美好未來,把中華民族的命運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兩岸民眾都盼望家園和平安寧、家人和諧相處,為此就必須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關鍵是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核心是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有共同的認知!」🔗
▍外交部表示,臺灣民眾在意的,是中國近年來持續升高對臺軍事恫嚇、外交打壓、經濟脅迫,並以法律戰和認知戰等手段不斷片面改變臺海現狀。北京當局藉著此次會晤大肆宣傳其對臺主張,無法掩蓋中國企圖以所謂「九二共識」體現「一中原則」和消滅臺灣主權的野心。如果中國真心要對臺灣展現善意,就應該立即停止對臺灣的各項脅迫行徑,在對等的前提下與臺灣民選政府重啟對話,化解分歧解決問題 🔗
▍陸委會表示,習近平將「九二共識」定義為「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企圖抹煞我國家主權地位,片面設定兩岸終局的政治框架,完全沒有中華民國生存的空間,臺灣主流民意早已堅定拒絕。兩岸差異不在於語言或文化,而是政治體制與生活方式,「馬英九未能在與習近平會晤時,公開傳達臺灣人民對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及民主自由體制的堅持,有違臺灣社會期待,深感遺憾」🔗
▍對於臺海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以及美國將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美國副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表示,中國增加軍事活動、部署之舉令人關切。美國持續負責任地傳達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決心,做法包含溝通、部署、清楚傳遞訊息,國際上也愈來愈多人跟進,表達維護和平穩定、確保溝通管道暢通、建立一定程度信任與信心的願望。臺海和平穩定驅動區域向上發展、科技進步,「包括台積電取得斐然成就,我們對與臺灣在眾多領域的非官方夥伴關係懷抱感激」。美國決心堅定不移,一如臺灣關係法所述,美國扮演臺海和平穩定「關鍵保證者」的重要角色 🔗
▍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與余茂春投書「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發表「經過 45 年,《臺灣關係法》不再夠用」文章表示,美國低估了臺灣的戰略重要性,也未充分考量中共的野心及其將美國視為長期對手的觀點,對中國政府內部動態和戰略意圖表現出明顯的天真,並嚴重高估中國對美國的戰略和經濟不可或缺性。45 年前制定的《臺灣關係法》是美臺關係基石,但如今已不足以因應現今美中臺關係的複雜性,美國必須重新評估對中和對臺策略,汲取 1979 年美中建交後相關發展的教訓,確保過去的誤判不會束縛美國,而是以清楚理解當前戰略環境為指引,並堅守美方道義上的義務,在外交上承認臺灣是一個自由、獨立的國家,擁有引以為榮的人民、自 45 年前《臺灣關係法》立法以來新誕生的主權和國家地位 🔗
▍英國外相卡麥隆訪問美國與國務卿布林肯會談,會後就支援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侵略表示,伊朗、北韓、北京正密切觀察英美如何協助盟友、如何終止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無端非法侵略,並藉此研判英美是否能貫徹始終、信守承諾;英美必須向中國等國家傳達明確訊息:英美將堅定支持盟友、不會讓侵略行為獲得回報,且會協助對抗侵略的人 🔗
▍對於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考慮將日本納入「第二支柱」合作人工智慧、極音速武器等高科技領域研發,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表示「這勢必加大核擴散風險,加劇亞太軍備競賽,破壞地區和平穩定,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堅決反對!」🔗
▍面對大量中國漁船闖入韓國專屬經濟海域非法捕撈螃蟹,韓國總統尹錫悅親自登上海警艦視察,要求韓國海警將國民利益和安全放在首位,堅決應對中國漁船的非法捕撈行徑 🔗
▍美國海軍部長戴杜羅(Carlos Del Toro)表示,美軍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與 76 特遣支隊的兩棲作戰艦艇和濱海戰鬥艦正在南海巡航,表達對亞洲盟友的支持。中國在南海持續透過各種脅迫性的行動,包括利用海軍、海警以及海上民兵,過度主張海洋主權,是印太地區二次戰後國際局勢的最大挑戰,美國將與日本、菲律賓加強合作,應對中國的過度海權主張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問美國,微軟總裁史密斯宣布將在未來兩年內在日本投資 29 億美元(930 億臺幣)建置人工智慧日本資料中心,創微軟在日本的最大投資金額 🔗
▍繼穆迪(Moody’s)之後,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也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等展望下調為「負面」。中國財政部稱惠譽評等未能有效反映中國財政政策的正面作用 🔗
▍路透社報導,越南計畫投資部表示計劃於 2030 年前開始興建 2 條連結越南首都河內和中國雲南、廣西的高速鐵路 🔗
▍俄羅斯官方媒體塔斯社 5 日報導,俄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Khabarovsk)地區發現「放射源」,當地政府已宣布該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中媒對相關消息低調處理,黑龍江政府部門表示邊境輻射監測顯示正常 🔗
▍法新社報導,冰雪快速融化造成哈薩克和俄羅斯邊界地區的河川水位暴漲,歐洲第 3 長河流烏拉河(Ural River)潰堤,哈薩克西北部和俄羅斯的奧倫堡州(Orenburg)、秋門州(Tyumen)和庫爾干州(Kurgan)等州遭到水患侵襲,逾 10 萬人被迫撤離家園 🔗
▍對於世界中央廚房志工在加薩被以色列無人機攻擊喪命,美國總統拜登說他不認同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的作為,「我的呼籲就是由以色列喊出停火,允許所有食物和醫藥於接下來 6 個、8 個星期進入該國」「沒有理由不提供醫療和糧食需求給這些人,這應該現在就做」🔗
▍以色列表示,人道援助正加速進入加薩,包括今天有 468 輛援助卡車、昨天有 419 輛;聯合國表示,由於以色列的檢查規定,許多卡車只裝了一半的物資,遠低於滿足人道主義所需的最低限度 🔗
▍以色列官員向路透社透露,在埃及開羅舉行的加薩走廊休戰談判中,以方已同意就巴勒斯坦人返回加薩北部一事做出讓步,允許 15 萬名巴勒斯坦人在不用進行安全檢查的情況下返回加薩北部,作為交換,哈瑪斯需提供 1 份人質清單,列出目前仍活著的女性、老病人質,但以方評估認為哈瑪斯無意達成協議 🔗
▍美國副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向媒體表示,美方已跟中國說清楚,如果俄羅斯繼續在烏克蘭占領更多領土,就會對美中關係產生負面影響。對此中國外交部表示,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國一貫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中國和俄羅斯有權展開正常的經貿合作,中方不接受指責和施壓 🔗
▍中國網易與美國暴雪娛樂發布共同聲明,協議從今年夏季開始,暴雪的「魔獸爭霸」、「爐石戰記」、「鬥陣特攻」、「暗黑破壞神」和「星海爭霸」等系列遊戲將陸續重返中國市場 🔗
2024 年 4 月 11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14 架次,其中進入我西南、東部空域 6 架次,最近距離臺中僅 64 浬;共艦 6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美國總統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宣布高達 70 項軍事、科技合作案與計畫強化美日兩國聯盟,拜登表示:「這是我們結盟以來最重大的升級」;岸田表示:「片面企圖透過武力或脅迫來改變現狀,無論是哪裡,都是絕對無法接受的事」「今天的烏克蘭,可能會是明天的東亞」「美國和日本將持續因應這類行為,包括來自中國的挑戰」🔗
▍中國外交部指控美國、日本不顧中方的嚴重關切,在臺灣、涉海等議題上對中方抹黑攻擊!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向有關方面提出嚴正交涉 🔗
▍美國商務部新增 11 家公司至實體清單,包括 4 家試圖為中國軍方取得人工智慧晶片的中國公司、2 家幫助俄國軍方的中國公司、1 家幫助伊朗無人機的中國公司 🔗
▍副總統賴清德接見美國智庫 2049 計畫研究所訪問團主席薛瑞福,賴副總統說,他與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未來將致力於臺灣的安全、兩岸的穩定、印太的和平,為世界的民主、和平與繁榮做出貢獻,也期盼美國可以持續支持臺灣 🔗
▍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接見美國智庫 2049 計畫研究所訪問團,關於兩岸,蕭美琴表示對話有助降低風險及誤判,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已多次表示對於兩岸對話抱持開放的態度,數度重申願意在對等、尊嚴、不設政治前提的狀況下願意與中國進行對話展開交流 🔗
▍金門胡姓軍人 3 月 17 日海釣迷航被中國救起卻扣留至今,陸委會表示,金廈海域時有民眾落海事件,胡姓軍人案例單純,希望中國盡速放人 🔗
▍臺灣關係法 45 週年紀念日,美國愛荷華州眾議會再度通過友臺決議,重申支持臺灣關係法,力挺臺美洽簽雙邊貿易協定及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承諾深化與臺灣締結 35 年的姊妹州關係 🔗
▍對於前總統馬英九在馬習二會提「九二共識、各表一中」,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表示曾與馬英九一起經歷 1992 年,「當時我們的版本不是這樣」,當年雙方「沒有辦法獲得共識」,於是雙方決定擱置爭議、向前走。詹志宏表示,兩岸應繼續對話,而這個對話不應預設任何前提(指九二共識),這個前提目前是眾說紛紜,導致雙方都沒有辦法再往前進一步。如果可以回到當初擱置爭議、向前進,這樣對兩岸溝通對話才有真正助益,不要在「詮釋」上僵持 🔗
▍中國外交部宣布制裁對臺灣軍售的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凍結其在中國境內財產!不准其高層人員入境中國!」🔗
▍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與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在美國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聯名撰文表示,總統拜登不應只是「管理」與中國的競爭,而是「要贏得與中國的競爭」;文章指出拜登政府在阿富汗、烏克蘭及中東等區域屢屢嚇阻失敗,對中政策因此成為相對亮點,不但強化美國在亞洲的聯盟,也限制中國獲取美國關鍵科技,然而美國政府卻未能趁勝追擊,反而再次「中招」,也就是著重在與中國領導人的短期和解,而忽視要對北京的惡意戰略取得長期勝利;中國領導人已經對美國發動「冷戰」,華府不應視而不見,假裝冷戰不存在的言論反而會引發熱戰;美國需要接受這樣的事實:要贏中國,美中關係就必須出現更大的摩擦,美國需要採取可能讓人感到不愉快的對抗性言論及政策,要重建北京及其追隨者所侵犯的邊界,這些言行有其必要;按照北京目前的發展軌跡,美國可能無法阻止這場可能導致美軍死傷慘重的戰爭。唯一可避免的方法是美國立即建立及增強足夠的硬實力,以阻止習近平入侵臺灣 🔗
▍韓國第 22 屆國會選舉結果出爐,執政黨國民力量及其衛星政黨僅拿下 108 席,較現任席次減少 6 席,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獲得壓倒性勝利,連同衛星政黨共同民主聯合,在國會 300 席中拿下 175 席 🔗
▍哈瑪斯領袖哈尼雅(Ismail Haniyeh)的 3 個兒子和 4 名孫子今天在以色列對加薩的空襲中喪命,哈尼雅的長子發文:「感謝真主,我的弟弟哈齊姆、艾密爾和穆罕默德以及他們孩子的殉難,為我們帶來榮耀」🔗
2024 年 4 月 12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14 架次,其中逾越中線及進入我西南空域 9 架次,最近距離鵝鑾鼻僅 40 浬;共艦 8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賑災基金會公布最新震災募款共 13.8 萬筆、近 8.6 億元 🔗
▍美、日、菲 3 國領袖召開歷史性峰會,宣布 3 國為和平安全而結為夥伴,將致力深化 3 國近來「為支持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所進行的合作」;聲明並強調臺灣海峽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呼籲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
▍美國總統拜登:「美國對日本及對菲律賓的防禦承諾如鋼鐵般堅定」「如同我之前說過的,任何在南海對菲律賓機艦或武裝部隊的攻擊,都將觸發我們的共同防禦條約」🔗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我們今天在此相見,我發現一些美國人對自己在全球應扮演的角色潛藏著自我懷疑」「中國的軍事舉措帶來前所未見的最大安全挑戰,中國的行動不僅對日本的和平安全,也對國際社會整體和平穩定構成挑戰」「今天的烏克蘭,或許就是明日的東亞」,他向「單槍匹馬維護國際秩序的美國人」喊話:日本已經準備好與美國一同承擔國際責任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接受日本富士新聞網(FNN)專訪表示「臺灣的安定很重要,我們確認兩岸關係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未來像這樣直接向中國傳達日美的想法相當重要,與同盟國、理念相同的國家一起把這種想法傳達出去也非常重要」🔗
▍彭博評論員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發表專欄文章指出,自民主進步黨總統蔡英文 2016 年取得壓倒性勝利後,中國即切斷兩岸接觸,此後兩岸關係惡化;「馬習二會」上習近平表示「沒有什麼可阻止兩岸家人團聚」,但絕大多數臺灣人拒絕統一,對習近平要求回歸祖國的呼聲充耳不聞;臺灣雖尊崇中國文化,然而對中國政治體制的抗拒使他們不願統一,臺灣自 1996 年舉行首次總統直選以來,選民享有自由選舉的果實,這是他們永遠不會放棄之事,這是作為臺灣人的核心 🔗
▍美國、日本、南韓在韓日之間的國際水域展開聯合軍演包括美國的航空母艦,南韓海軍表示,美日韓實施反潛作戰演習,以提升對北韓水下威脅的反應,包括來自潛艦和潛射彈道飛彈的威脅 🔗
▍美國與南韓國防部在華府舉行「防禦一體化」對話會議,會後聯合聲明再次強調,維持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
▍中國媒體報導,有民眾投訴購屋補貼未及時核發,有人苦等半年、8 個月、甚至一年,有關單位回覆:「要等財務撥款,沒有具體時間,只能等」🔗
▍中國商務部等 14 個部門聯合發布「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將透過地方財政補貼引導消費者汰換汽車、家電 🔗
▍嚴管股市,中國相隔 10 年發佈「國九條」強調堅持加強黨對資本市場工作的全面領導 🔗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 3 月份出口 5008.1 億美元、年減 7.5%,第 1 季出口 5.74 兆人民幣、增長 4.9%,稱「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外貿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俄羅斯發射 82 枚飛彈和無人機空襲烏克蘭基輔地區最大的發電廠,烏克蘭能源公司 Centrenergo 表示「這是公司史上黑暗的一天。遭破壞的規模駭人,金額難以估計,是公司史上遭遇的最大挑戰」🔗
▍以色列本月 1 日轟炸敘利亞一棟伊朗大使館建築物,造成伊朗精銳革命衛隊 7 名成員死亡,伊朗揚言報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要求中國約束伊朗,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要求美方發揮建設性作用 🔗
▍對於伊朗揚言報復以色列,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發布聲明:「不管誰傷害我們,我們都會反擊。我們準備在攻守兩方達到以色列國家的所有安全需求」🔗
2024 年 4 月 13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16 架次,其中逾越中線及進入我西南空域 12 架次,最近距離鵝鑾鼻僅 48 浬;共艦 8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出席「臺灣關係法 45 週年福和會論壇」致詞表示,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提出和平四大支柱主張,形塑國際對臺灣未來穩定性可以放心、信任的環境,包括一、強化國防嚇阻能力、國防實力;二、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建構更強經濟韌性;三、深化與民主國家的夥伴關係;四、則是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領導能力。她相信賴清德有使命感、也有能力讓臺灣在變動國際秩序中,持續作為印太地區穩定負責任,貢獻區域繁榮的一份子 🔗
▍6 場鄉鎮市長、議員補選今投票,中國國民黨支持的候選人贏得其中 5 場補選。中國國民黨組發會主委許宇甄稱,今天的選舉結果,是給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就職前,再一次提醒人民對於民進黨的不滿仍在持續中,提醒民進黨面對新的民意,應該更加謙卑 🔗
▍英國廣播公司第 4 電臺(BBC Radio 4)專訪駐英國代表姚金祥,呼籲英國政府持續向中國傳達強烈訊號、警告中國勿對臺灣採取任何趨近「臨戰邊緣」的舉措 🔗
▍美國羅德島州參、眾議會分別無異議通過友臺決議,重申羅州與臺灣友誼、支持強化雙邊關係及臺灣參與國際社會,提前祝賀 5 月 20 日臺灣正副總統就職,眾議會議場並懸掛中華民國國旗 🔗
▍美國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表示,中共侵臺的可能性有 4 方面,分別為動機、能力、機會、代價。從動機和能力來看,中共侵略臺灣的可能性很高,但是機會和代價卻是中共無法自己掌握,臺灣要想辦法不給中共機會,並讓中共知道若侵臺將付出最大代價。他也指出,《臺灣關係法》是美國法律,具有約束性和義務性,但其中對於臺灣的安全承諾只有臺灣本島與澎湖,沒有包含金門、馬祖、東沙島與太平島等外島,應設法完善改進 🔗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表示,菲律賓、美國、日本 3 國領袖都對中國在南海「危險、具侵略性的行為」表達「深切擔憂」,此次達成的合作協議將改變南海及區域動態,但這場峰會「不是要對抗任何國家」,而是聚焦在深化 3 國之間的經濟和安全關係 🔗
▍日本共同社報導,德國海軍巡防艦預計今年 8 月下半月靠泊日本東京港口,著眼持續在臺灣海峽及東海、南海嘗試改變現狀的中國,希望透過跟共享民主及法治等價值觀的日本合作,嚇阻中國威迫行動 🔗
▍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在平壤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面,強調在「新形勢」下,中方願推動雙邊關係取得更大發展 🔗
▍俄羅斯通報 4 月 11 日至 17 日除俄羅斯籍船舶外,其他船舶不得航行日本「北方領土」周邊海域,日本向俄羅斯提出抗議 🔗
▍對於美國指中國在俄烏戰爭關鍵階段幫助俄羅斯恢復軍工生產,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反駁稱,中國沒有向衝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中俄的正常貿易不應受到限制,中國不站在任何一邊,要求美方不要干擾北京和莫斯科之間的正常關係 🔗
▍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訪問義大利時稱,「歐委會近期採取了一系列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光電板、渦輪風機等優質綠色產品的消極動作,一邊高舉綠色發展的大旗,一邊卻揮舞保護主義的大棒,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和雙重標準,可以說這是一種雙標主義」,呼籲實現中歐綠色產業融合發展 🔗
▍中國政府機關的 App 越來越排擠 iOS,許多新推出或改版的 App 表明不支持 iOS,華為 1 月 18 日發表 HarmonyOS NEXT 鴻蒙星河版,力圖今年超越 iOS 成為中國第二大行動作業系統 🔗
▍中國媒體報導,自 2019 年開始,市面上出現為「預付制店家」提供「閉店服務」的行業人士,協助店家在短期內處理閉店事宜,並付錢給偏遠地區老人當職業背債人,為原企業主扛法律責任,形成一條涉嫌非法經營、合約詐騙的「閉店產業鏈」 🔗
▍繼香港全面取消各項額外徵收的購房稅後,澳門也公布取消特別印花稅、額外印花稅及取得印花稅,並將非澳門居民抵押貸款上限改為於澳門居民一致,都設為 70%,中國居民到澳門置產將更容易 🔗
▍美國總統拜登警告伊朗不要攻擊以色列:「我們致力捍衛以色列,我們將力挺以色列。我們會協助保衛以色列,伊朗不會得逞」,拜登說他不能洩露國安情資,但他預期攻擊可能很快會發生 🔗
▍伊朗革命衛隊在波斯灣扣押一艘和以色列有關的貨櫃船,以色列軍方表示:「伊朗選擇讓情勢有任何升溫,將承受後果」🔗
2024 年 4 月 14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6 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 4 架次,最近距離澎湖 47 浬;共艦 5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印度英語電視臺「寰宇一家」(WION)專訪外交部長吳釗燮:「臺灣 8 成民眾支持維持臺海現狀,因此中國妄稱兩岸終將統一,並不符合臺灣主流民意,多數民意不接受共產中國統治臺灣。」報導引起中國駐印度大使館不滿,發布新聞稿強烈譴責,還將副本寄給 WION 記者,WION 出具報導指出,中國大使館的做法反映出中國武斷和咄咄逼人的「戰狼外交」風格,這類策略雖然意在維護中國利益,但只是造成反效果 🔗
▍華爾街日報報導,儘管兩岸緊張局勢升溫,但許多金門民眾表示,「中國沒有什麼動機對與中國關係最密切的金門動武」,畢竟攻擊金門只會強化臺灣抵抗中國的決心,同時促使美國對臺灣國防做出更堅定承諾 🔗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表示,在俄羅斯增強攻勢之下,烏克蘭東部戰線情勢已經惡化,俄軍在人數和武器等級上都較烏軍有優勢,烏軍需要高科技武器、改善軍事人員的訓練品質,以超越目前敵人的優勢 🔗
▍以色列軍方宣布「偵測到伊朗無人機群大量起飛,朝以色列本土方向襲來」,但需要數小時才會飛抵以色列,以國防空系統已準備好將其擊落,或是發布警報並通知受威脅地區居民避難,約旦宣布關閉領空數小時 🔗
▍伊朗革命衛隊發佈聲明:「為回應猶太復國運動政權(指以色列)所犯下的眾多罪行,包括對領事館館區的攻擊…伊朗革命衛隊向被占領土(以色列)內的特定目標發射了數十枚飛彈和無人機 」🔗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我們對以色列的安全承諾堅若磐石。美國將與以色列人民站在一起,支持他們防禦來自伊朗的威脅」🔗
▍伊朗 300 架自殺式無人機、巡弋飛彈、彈道飛彈,飛越伊拉克、約旦領空,襲擊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尼格夫沙漠、戈蘭高地 🔗
▍以色列軍方表示,伊朗發射的無人機和飛彈超過 300 枚,大部分在進入以色列領土前被攔截,造成至少 12 人受傷,其中一名 7 歲女童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 🔗
▍以色列軍方表示,伊朗一共發射了 185 架自殺式無人機、36 枚巡弋飛彈、110 枚中程彈道飛彈,「但所有無人機都在境外被擊落,沒有一架進入以色列領空」,99% 的巡弋飛彈與彈道飛彈都在命中目標前被防空系統攔截,僅有零星的彈道飛彈穿過以國南部防線,並擊中南方沙漠、駐有 F-35 匿蹤戰鬥機的內瓦蒂姆空軍基地(Nevatim Airbase),造成基地設施輕微損失。伊朗參謀總長則稱這次攻擊行動「全然成功」,摧毀了以軍一處情報中心兼空軍基地 🔗
▍美國國防部表示美軍攔截了從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和葉門射向以色列的數十枚飛彈和無人機;英國首相蘇納克表示英國軍機擊落伊朗向以色列發射的無人機,促請各方保持冷靜避免衝突惡化 🔗
▍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發文表示「伊朗的軍事行動,是為了回應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對我國在大馬士革外交場館的侵略」「以色列政權若犯下另一個錯誤,伊朗的回應將更加激烈」「此事可以視為一個結尾」「這是伊朗與以色列流氓政權間的衝突,美國切勿插手」🔗
▍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發布聲明:「若猶太復國主義政權(指以色列)或其支持者做出魯莽行動,他們將遭受果斷且更加強烈的回應。」伊朗軍方稱,他們對以色列發動的無人機和飛彈攻擊已達成所有目標,「我們認為這次行動已經完成,在我們看來,這次行動已結束,(我們)無意繼續這次行動」🔗
▍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在社群平台發文:「我們攔截、我們抵禦、我們一定會取得勝利」🔗
▍對於英國、法國、德國譴責伊朗以無人機和飛彈空襲以色列,伊朗外交部譴責這 3 國的「雙重標準」「伊朗對猶太復國主義政權(以色列)採取的軍事行動,完全在聯合國憲章第 51 條載明的合法自衛權利之框架內!這是對一連串犯罪行動的回應,包括日前伊朗駐敘利亞使館區遇襲一事」🔗
▍土耳其方面釋放消息:「伊朗事先通知我們將要發生的事,與布林肯的會議也討論到可能的進展,美方透過我們向伊朗表達,這項反應必須在一定限度之內」「伊朗對此回覆,相關反應會是針對以色列攻擊大馬士革大使館而作出的回應,不會超出這個範圍」🔗
▍紐約時報報導,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後被說服,取消了針對伊朗的報復攻擊,拜登也表明美國不會參與以色列針對伊朗的任何反擊行動,但美國會繼續幫助防衛以色列 🔗
▍七大工業國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集團領袖聯合聲明表達全力支持以色列,以最強烈措辭就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空前的直接攻擊予以明確地譴責:「我們表達對以色列及其人民最大的團結與支持,並且重申對其安全所作承諾」🔗
2024 年 4 月 15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18 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進入我西南空域 11 架次,最近距離基隆僅 41 浬、距鵝鑾鼻 48 浬;共艦 6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陸軍「野戰防空系統」(陸射劍二)在屏東九鵬基地首次參與實彈射擊訓練,4 枚均精準命中靶機。由中科院研發的陸射劍二飛彈射程 15 公里,野戰防空系統為車載型可以跟隨部隊機動變換位置,具備可掌握敵軍定翼機、旋翼機、無人載具和巡弋飛彈的偵測能力,亦可與現役復仇者飛彈、雙聯裝刺針飛彈整合,提供部隊機動過程的空中防護 🔗
▍蔡英文總統接見「以色列國會議員訪問團」杜伯斯基(Boaz Toporovsky)主席一行,對於以色列遭伊朗攻擊表達誠摯關切及慰問,並對暴力破壞世界和平穩定表達譴責。總統期盼臺灣和以色列發揮產業優勢、持續深化夥伴關係,共建更具韌性的全球供應鏈 🔗
▍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併案審查「國會改革法案」,會議主席、中國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在逐條審查時,不讓在場立委逐條發言討論就喊保留,「審查」結果全數條文保留交黨團協商 🔗
▍前總統馬英九發文說世界戰火擴大的警報又響起!他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已遞出「橄欖枝」,建議賴清德「遵循憲法一中架構確認兩岸不是兩國」、保證不走臺獨道路,讓「兩岸」回到「九二共識」才能展開交流 🔗
▍以色列國會友臺小組主席杜伯斯基(Boaz Toporovsky)在以色列駐臺代表處召開的臨時記者會上表示,說很多國家都忘記以色列是被侵略、而非侵略者,以色列不是僅面對來自伊朗攻擊,還有飛彈從伊拉克、葉門、黎巴嫩、敘利亞、加薩走廊飛來,這並非僅針對以色列的攻擊,而是針對所有民主自由國家的攻擊;伊朗教導民眾要為真主而死、要殺死他人,但以色列教導小孩要提倡和平,誰善誰惡很清楚;希望以色列和臺灣能增加合作,為世界帶來和平 🔗
▍路透社報導,哈瑪斯、敘利亞、葉門青年運動(Houthi, 胡塞)都表示伊朗攻擊合法,伊朗在黎巴嫩的盟友真主黨甚至稱許這場攻擊「勇敢」。加薩的巴勒斯坦民眾對於以色列遇襲很開心,「我們被屠殺了 6 個多月,沒人敢伸出援手,現在伊朗,在領事館被攻擊後回擊以色列,真是讓我們滿心喜悅」「他們是巴勒斯坦人眼中的英雄」🔗
▍哈瑪斯指以色列對加薩發動數十次空襲,以色列軍發言人表示:「即使受到伊朗的攻擊,我們一刻也沒有忘記我們在加薩的重要使命,從伊朗代理人哈瑪斯手中解救人質」🔗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譴責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無人機和飛彈攻擊,並表示烏克蘭也需要盟友協助抵禦空中威脅,就像以色列一樣,呼籲美國國會儘速通過援烏抗俄 🔗
▍中國軍事學者趙楚向中央社表示,伊朗這次在短時間內發出 300 枚飛彈及無人機規模非常大,但結果已呈現在世人眼前,加上對俄烏戰爭的觀察,想透過「殺手鐧級」的「高超音速飛彈」造成對手致命傷害是沒有用的,中國如要侵略臺灣,從裝備到戰法必定都要做出調整,而這勢必要花好幾年的時間 🔗
▍中國智庫撰文指出「美日菲三邊願景聲明」將印太地區劃分成「美國+盟友+夥伴」與「敵人」呈現二元對立,加上「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令亞太地區安全問題加速走向陣營化,或將推動亞太地區「北約化」發展,「美日援菲,實實在在擾亂了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儘管美國副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說美國正考慮放寬美國公民前往中國的旅行警示,但美國國務院最新的旅行警示更新仍將中國維持在第三級「重新考慮前往」,香港維持在第二級「行使升高的防備」🔗
▍對於微軟去年發布駭客組織「伏特颱風」利用逃避檢測技術針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發動攻擊,且具有中國政府支持背景,中國今發佈報告反駁,稱調查發現該組織更接近勒索病毒犯罪集團,相關指控都是栽贓陷害!目的是為了打壓中國對外形象與發展!🔗
▍德勤(Deloitte)統計,今年首季中國的 IPO 籌資金額只有 236 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減少 64%,IPO 件數僅 30 件,去年同期為 68 件;香港今年以來只有 12 件 IPO,涉及 47 億港元,年減 30% 🔗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爛尾樓」重災區鄭州表示,對納入「白名單」的項目,應要「能進盡進」、「應貸盡貸」,要求金融機構加快放款速度,支持項目建設竣工;對暫不符合「白名單」要求的項目也要趕緊拿出解決方案 🔗
▍高盛最新報告指中國民營房企在交付預售屋方面仍面臨約 4 兆人民幣(約新臺幣 17.2 兆)的資金短缺;截至 3 月底,來自銀行的信貸支持總額僅 4690 億人民幣 🔗
▍中國經濟學者、清華大學退休教授孫立平演講指出,中國經濟正處「收縮期」,消費產業進入「轉折點」,先前經歷的大規模集中消費時代基本結束,整個社會消費可能將出現下沉趨勢,「窮人消費不起、中產不敢消費、有錢人不知道消費什麼」🔗
▍中國蔚來汽車創辦人李斌在美國哈佛中國論壇演講指出 3 年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僅有 10.6%,但今年已超過 41%!「開放是中國智慧電動車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全世界優秀的汽車產品都可以在中國銷售!不會因為來自哪個國家而被針對」🔗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宣布將在全球裁撤逾 10% 人力,預計將有超過 1 萬 4000 人被解雇,馬斯克稱:「我們正在為公司邁入下一階段的成長做準備,為降低成本並提高生產力而檢視公司每一個面向,是至關重要的舉措」。特斯拉今年迄今股價已跌掉約 31% 🔗
▍德國總理蕭茲參訪中國上海同濟大學向學生表示,必須確保歐洲汽車領域有公平競爭,不能存在傾銷、不能存在產能過剩、不能存在侵犯智慧財產權的問題 🔗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出席外國記者協會論壇表示:「若菲律賓軍人因另一個國家的攻擊而身亡,無論攻擊的一方是海上民兵船、海警隊或海軍艦艇,都會觸發菲美共同防禦條約」「我執政初期就說過,我們不會將任何一吋領土讓給任何外國勢力。我們必須竭盡全力捍衛我們的主權,行使我們的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並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
▍越南媒體報導,越南首都河內空汙嚴重,2022 年全年只有 5% 的時間空氣品質達到良好水準 🔗
▍全球能源監測組織發布研究報告,2023 年全球「燃煤發電裝置」容量較前一年淨增加 48.4 百萬瓩、年增 2%,中國就占新增燃煤發電廠裝置容量的 2/3,印尼、印度、越南、日本、孟加拉、巴基斯坦、韓國、希臘、辛巴威也都有新燃煤電廠上線 🔗
▍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將於 17 日舉行大選,反對派領袖蘇達尼(Daniel Suidani)表示北京對索羅門群島民主的侵蝕性影響讓他不安,在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領導下,索羅門群島熱情擁抱中國,兩國於 2022 年簽定一項隱晦的安全協議,「過去 5 年中國參與了很多事」「中國共產黨在幕後運作,協助親北京成員留在國會」「中國共產黨在本國的影響力,令人十心擔憂」🔗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統治新加坡 20 年之後宣布將於 5 月交棒,他說第 4 代領導團隊已選出接班人,為現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 🔗
▍美國政府繼批准補助英特爾 85 億美元、台積電 66 億美元之後,再宣布提供韓國半導體巨擘三星電子 64 億美元補助,用於擴大其在美國德州廠的先進晶片產能。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這些投資將使美國再次引領全球,不單是我們現正領先的半導體設計方面,在製造、先進封裝及研發領域也將位居領先」🔗
2024 年 4 月 16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11 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進入我西南空域、東部空域 8 架次,最近距離臺東僅 27 浬;共艦 8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蔡英文總統接見友邦巴拉圭參議院議長歐斐拉(Silvio Adalberto Ovelar Benítez)訪團,感謝巴國政府在不同國際場合積極為臺灣發聲,是臺灣持續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並指出臺巴在教育、醫療、農牧養殖及婦女賦權等領域的合作,創造豐碩的成果,期盼兩國持續深化交流,為雙方人民創造更多福祉 🔗
▍副總統賴清德接見巴拉圭參議院議長歐斐拉(Silvio Adalberto Ovelar Benítez)訪團,表示臺灣願深化與巴國邦誼合作,守護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帶動臺巴兩國繁榮發展 🔗
▍蔡英文總統接見紐西蘭國會跨黨派友臺小組訪團穆尼(Joseph Mooney)一行,總統表示印太區域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面臨許多挑戰,民主國家更要團結合作,感謝紐西蘭政府重申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穆尼議員表示,臺灣與紐西蘭有很多共通點包括原住民文化,這次訪團拜訪了泰雅族部落聽到孩子們令人驚嘆的歌聲,而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就是在幾千年前發源自臺灣 🔗
▍賴清德副總統訪視「空軍防空暨飛彈指揮部所屬部隊」及「空軍第三戰術戰鬥機聯隊」,了解接戰程序與模擬防空攔截演練,以及現地掌握警戒任務整備情形,感謝國軍官兵堅守崗位,捍衛國家領空,為國人守護自由民主的家園,並頒發加菜金慰勉國軍弟兄姐妹辛勞 🔗
▍國安會諮委、潛艦國造專案召集人黃曙光向總統蔡英文請辭。黃曙光發布聲明表示,潛艦國造案是歷任總統政策,全案均依法依約執行,但有心人士對他進行不實指控、嚴重毀謗及攻訐,意圖混淆民眾認知,「這些政治算計竟然將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敗壞社會風氣影響深遠,個人不能苟同」,他因此正式提出告訴以正視聽。請辭是身心俱疲,與他人無關,更無關任何政治因素;呼籲有心的名嘴、特定學者及政治人物,要以國家為念,不要再運用媒體作不實報導,不要再分化製造民眾與政府的對立,不要再有惡意的攻擊敗壞社會風氣,不要再打擊軍人名譽與士氣,否則國家未來堪憂 🔗
▍行政院長陳建仁前往蘭嶼視察去年遭小犬颱風重創的災後修建,包括住宅修繕、拼板舟修護、電力修復狀況及廢棄物處置,投入總經費約 10 億元的「蘭嶼全島電纜地下化專案計畫」預計 2 年內完成 🔗
▍賑災基金會公布最新花蓮震災募款約 15 萬筆、9.6 億元 🔗
▍美中國防部長睽違 18 個月以來首次對話,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中國國防部長董軍進行視訊通話,觸及俄烏戰爭、北韓、南海行動及美國對臺政策等議題 🔗
▍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國務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訪問中國,美國國務院發佈消息表示,康達向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國臺辦副主任仇開明,強調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美國基於《臺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 🔗
▍英國外交部發布香港半年報告,英國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指出,英國和中國於 1984 年簽署與香港有關的「中英聯合聲明」,雙方議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主權移交後的至少 50 年內將維持高度自治,除了對外事務和防衛領域。然而,主權移交後不滿 23 年,北京於 2020 年即對港強行實施「國家安全法」,違反了「中英聯合聲明」,日前實施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也未達港府曾經承諾維護的國際標準,甚至可能不符合國際人權法 🔗
▍對於英國外相卡麥隆指出香港國安法違反中英聯合聲明,以及國安條例有違國際人權法律,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痛批「英方故伎重演拿中英聯合聲明做文章!攻擊抹黑一國兩制!惡意詆毀香港國安法、國安條例和新選舉制度!粗暴干涉香港特區司法和法治!不過是為自己繼續干預香港事務、禍亂香港製造藉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習近平說「我們必須從長遠和戰略的觀點,全面衡諸並發展雙邊關係」「只要雙方秉持彼此尊重,求同存異,相互學習,並達成雙贏合作,兩國關係將持續穩定發展」🔗
▍中國媒體報導,國務院總理李強與德國總理蕭茲舉行會談,李強表達希望德國「放寬高科技產品」對中國的出口限制;蕭茲表示將推動德中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取得更大發展,德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願與中方共同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
▍隨蕭茲訪中的德國賓士執行長 Ola Kallenius、BMW 執行長 Oliver Zipse、西門子執行長 Roland Busch 都向媒體表示中國市場的重要,要在中國擴大市佔率,「我們的確看到了更多的機會而非風險」🔗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穆勒(Hildegard Müller)表示「反對歐盟向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他說中國市場是德國大量工作崗位的保障,一旦歐盟的懲罰性關稅引發中國對德制裁,將危害德國車業及轉型進程與就業 🔗
▍日本外務省公布 2024 年外交藍皮書,指出臺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對日本的安全保障及國際社會整體穩定至為重要,對日本而言,臺灣是共享自由、民主、基本人權、法治等基本價值和原則、擁有緊密經濟關係與人員往來極為重要的夥伴,也是珍貴的友人;中國的對外姿態及軍事動向,是日本與國際社會深切擔憂事項、也是空前的最大戰略挑戰 🔗
▍中國外交部痛批日本外交藍皮書「日方有關文件沿襲抹黑指責中國的陳詞濫調渲染所謂中國威脅!無理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堅決反對!」🔗
▍日本海上自衛隊宣布將派遣「特警隊」隊員至印太地區支援盟國海巡機構的登船臨檢等能力,目前已接獲多個太平洋島國的請求,這將是日本自衛隊首度派遣特警隊對海外機關提供支援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防衛學院(NATO Defense College)公布一份學術報告,指臺海發生衝突,戰事一旦波及美國領土如夏威夷,將可能觸發北大西洋公約第 5 條款:針對任一成員國發動武裝攻擊,均應被視為對全體成員國發動武裝攻擊 🔗
▍以色列國防軍參謀總長哈勒維(Herzi Halevi)視察受到伊朗空襲的內瓦庭軍事基地(Nevatim base)並向官兵發表談話,他說:「對於如此多的飛彈、巡弋飛彈和無人機發射到以色列境內,我方將有所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布王毅與伊朗外長艾密拉多拉安(Hossein Amirabdollahian)通話訊息,王毅表示伊朗駐敘利亞使館館舍遇襲事件嚴重違反國際法!中方強烈譴責、堅決反對、不可接受!「中方注意到伊朗表示所採取的行動是有限度的,是對館舍遇襲事件行使自衛權」,讚賞伊朗強調不針對地區國家和周邊鄰國,並重申繼續奉行睦鄰友好政策 🔗
▍中國宣稱「今年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開局良好、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第一季 GDP 成長率 5.3% 🔗
▍路透社報導,儘管中國政府推出多項救市措施包括放寬購屋限制等,中國 3 月新成屋價格仍年跌 2.2%,較 2 月的年降 1.4% 更多,降幅是 2015 年 8 月以來最大 🔗
▍人權組織「中國人權捍衛者」發布報告,指北京去年底承諾不再進行「連坐罰」,但中國官方仍持續拘留維權人士子女、將他們關在精神病院或孤兒院、強迫學齡兒童輟學、發布出境禁令、阻止他們出國留學,或是透過刑事訴訟逮捕其親屬,藉此施壓在獄中的維權人士低頭 🔗
2024 年 4 月 17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10 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進入我西南空域 4 架次,最近距離鵝鑾鼻僅 53 浬;共艦 7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蔡英文總統出席「國際猶太大屠殺紀念日活動」致詞表示,團結對於消除仇恨和形成理解至關重要,在恐怖主義和威權主義日益升高之際,臺灣透過與國際夥伴合作,積極採取措施加強區域宗教自由、打擊歧視及促進平等,並將致力捍衛我們努力爭取而來的民主、自由、平等與和平,期盼為未來世代留下更美好的世界 🔗
▍時代雜誌發佈 2024 百大影響力人物,臺灣下一任總統賴清德上榜 🔗
▍對於潛艦國造專案召集人黃曙光請辭,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潛艦國造是重大專案,由團隊持續推動中,步調、走向一致,不會因為黃曙光的個人改變而造成問題 🔗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表示,在數位發展部「非同步衛星應變網路驗證計畫」協助下,太平島今天成功開通「中軌衛星 SES mPower 系統」,大幅解決臺灣最遙遠國土「南沙太平島」長久以來的通訊問題,下一站將在東沙島開通 🔗
▍在花蓮震災仍待復原之際,中國國民黨立委傅崐萁宣布將在 520 前率同黨立委訪問中國「推動兩岸對話與和平!讓觀光客走進臺灣!讓臺灣農漁產品行銷大陸!」🔗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向媒體表示,習近平透過馬英九訪問,就是想傳達「中華民族、兩岸一國」等訊息給未來的賴政府 🔗
▍對於前總統馬英九訪問中國後即主張修改「反滲透法」,民主進步黨主席賴清德表示,相關法令是防止境外勢力惡意滲透、抵禦威權勢力擴張,沒有阻礙任何兩岸交流,呼籲中國國民黨審慎思考此事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
▍國防部發布消息,1 架美軍 P-8A 反潛機上午由北向南航經臺灣海峽,通過海峽期間,國軍全程掌握周邊海、空域動態,狀況正常 🔗
▍中共解放軍稱對美機「跟監警戒!依法依規處置」「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地區和平穩定」🔗
▍美國第七艦隊發布新聞稿表示「美國根據國際法在臺灣海峽行動,維護所有國家的航行權利與自由。這架飛機飛越臺灣海峽,展現美國對自由開放印太地區所做的承諾。」🔗
▍歐洲議會跨黨團議員與駐歐盟代表處在布魯塞爾共同舉行論壇,探討臺灣 1 月大選面對外來勢力資訊戰的經驗,台灣民主實驗室、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真的假的」(Cofacts)訊息查證協作社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等公民團體受邀分享臺灣經驗 🔗
▍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宣布最新駐外使節名單,任命 EEAS 專責對抗假訊息、資訊戰的策略傳播組組長谷爾納(Lutz Güllner)擔任駐臺代表、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 🔗
▍彭博報導,臺灣正善用半導體霸主優勢提升國際地位,近幾個月正加速與加拿大、法國等國家達成國際合作協議,並將於捷克布拉格設立首座 IC 設計海外訓練基地,協助培養當地晶片設計工程師 🔗
▍美國總統拜登在匹茲堡向鋼鐵工人發表講話,宣布將以「不公平競爭」為由,預計對中國鋼鐵和鋁徵收 3 倍關稅。目前中國鋼鐵產量占全球的一半,並以遠低於美國鋼鐵的價格對外出,「中國對其國內鋼鐵和鋁業的政策和補貼,意味著高品質的美國產品被以人為壓低價格的中國替代品所削弱,而中國替代品生產過程的碳排放更高」🔗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宣布對中國的海運、物流和造船業啟動 301 條款調查。中國商務部對此表示美方一錯再錯!中方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美國聯邦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發佈報告,提出證據指中國政府至少早在 2018 年起,就用稅收優惠直接補貼非法鴉片止痛劑芬太尼及其他合成毒品生產、出口,這些措施至今仍存在 🔗
▍中國股市連兩日大跌,中國證監會緊急澄清,指「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的退市指標針對的是「僵屍空殼」、「害群之馬」,並非針對「小盤股」🔗
▍中共中央宣布對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證監會等 34 個單位黨委組進行巡視,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首批已進駐 17 家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人行自覺接受監督,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繼 9 日將中國主權信評展望由「穩定」轉為「負面」之後,再將中國 6 家國有銀行評等展望調至「負面」: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
▍彭博報導美國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計劃本週起裁減其亞太區約 50 個投資銀行職位,其中 40 多個職位在中國與香港,將是摩根士丹利多年來在中國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 🔗
▍中國第 1 季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 73.6%,較上一季下降 2.3 個百分點,創 2020 年疫情年第 1 季以來新低 🔗
▍中共大力推動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中國家電協會執行理事長姜風表示「家電沒壞就可一直使用是認知誤區!」「家電產品和食品一樣也有保質期!」網民表示顛覆「堅固耐用」認知 🔗
▍中國在德國總理蕭茲訪中後宣布解除對部分德國牛肉進口與狂牛症的相關禁令 🔗
▍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德國企業去年對中國投資仍超過 3500 億臺幣,顯示出不同於美、日,德國企業對中投資沒有減弱的跡象,德企在意的是他們與中國官員和監管機構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面臨不公平競爭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韓國總統尹錫悅通話,確認兩國持續透過「美日韓合作」維持區域穩定,為區域和平繁榮做出貢獻 🔗
▍韓國財政部表示,韓日兩國對韓元、日圓近來兌美元的貶勢表達「嚴重擔憂」,兩國財長同意將採取「適當行動」以因應極端波動 🔗
▍澳洲公布 2024 年「國家國防戰略報告」,指出澳洲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具挑戰的戰略環境,包括中國透過強制手段改變當前區域平衡,臺海發生危機與衝突的風險正在增加;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倡議目的與範圍缺乏透明度,南海、東海、及中印邊界的衝突風險也在增加 🔗
▍澳洲「國家國防戰略報告」指出「拒止戰略」(Strategy of Denial)將成為澳洲國防計劃的基石,目的是在任何衝突開始前進行威懾(deter),防止任何潛在敵人透過武力脅迫澳洲,澳洲將與主要戰略夥伴美國更加緊密合作,也必須與其他重要夥伴合作特別是日本、紐西蘭、及東南亞與太平洋地區夥伴,包括韓國、印度、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 🔗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俄羅斯於侵烏戰爭期間陣亡的軍事人員已超過 5 萬人 🔗
▍捷克總理費亞拉表示,在捷克倡議下,已有 20 個國家承諾出資,金額足以在歐洲境外為烏克蘭購買 50 萬枚炮彈。歐盟國家曾承諾在 3 月底前提供烏克蘭 100 萬枚炮彈,但生產能力有限,交付量遠遠不足 🔗
▍斯洛維尼亞總理與西班牙總理舉行聯合記者會,表示兩國同意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好讓哈瑪斯停戰,將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中支持。日前愛爾蘭、馬爾他已表示支持 🔗
▍繼暴雨侵襲阿曼導致 18 人死亡之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遭遇暴雨,一天降下 254 毫米、相當於該國兩年的降雨量,通往杜拜機場的公路遭大水淹沒。網傳是政府人造雨所致,當局否認相關說法 🔗
2024 年 4 月 18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18 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進入我西南空域 12 架次,最近距離臺中僅 82 浬;共艦 5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蔡英文總統接見「立陶宛外交部前政務次長阿頓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暨智庫學者訪問團」,感謝立陶宛政府及國會多次表達對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視,及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臺立已在農業、半導體、醫藥衛生等領域展開合作,也透過「中東歐基金」加強雙邊經貿合作,期盼兩國持續拓展交流,共同壯大民主陣營力量,為全球繁榮發展做出貢獻。阿頓梅納斯表示,鄰近的專制政權將我們對民主與人權的實踐視為威脅,因為我們證明民主是可以實現的,在東歐可以,在以中華文化為表率的臺灣也可以。威權主義勢力不尊重其他國家的自決權,並正準備進一步進行侵略行為,臺灣與立陶宛等小國應該合作互助、分享經驗並共同準備之處,唯有做好準備,才能避免不幸的戰爭 🔗
▍外交部長吳釗燮頒贈「睦誼外交獎章」給立陶宛外交部前政務次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表彰其對深化臺立雙邊關係,及促成臺灣在立陶宛設立以臺灣為名代表處等重大貢獻 🔗
▍陸軍於屏東滿州實施「精準飛彈射擊訓練」包括「雷霆 2000 多管火箭」實彈射擊,以及 AH-64E、AH-1W 攻擊直升機夜間實彈射擊,藉模擬實戰化場景推演,提升官兵作戰能力 🔗
▍為讓過去「白色恐怖」的歷史成為民眾集體記憶,行政院核定每年 5 月 19 日為「白色恐怖記憶日」,期盼民眾體認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侵害人權、同理受難者遭遇,也提醒執政者不應重蹈覆轍 🔗
▍行政院宣布 112 年度總決算歲入歲出賸餘 2790 億元,扣除債務還本 1260 億,尚有收支賸餘 1530 億元。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這是連續第 7 年總決算歲入歲出產生賸餘,顯示近年來在國內經濟穩健成長,帶動稅收持續增加,政府持續落實各項支出檢討的情況下,國家財政持續改善 🔗
▍美國康乃狄克州眾議會通過友臺決議,表彰《臺灣關係法》45 週年,紀念康乃狄克與臺灣締結姊妹州 25 週年,恭賀臺灣順利完成總統大選,肯定臺灣是美國維護印太地區和平穩定不可或缺的夥伴,支持臺灣參與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 🔗
▍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艾福特(Mark Alford)議員等人關切美國對臺軍售交付遞延多次,呼籲撥款委員會加碼投入 1.65 億美元增產魚叉飛彈,以加速交付臺灣,並強調飛彈需在 2027 年中國可能侵臺的「戴維森窗口」前到位 🔗
▍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發佈「韌性與決心:立陶宛受中國經濟脅迫的經驗啟示」報告,曾任美國代理副貿易代表的柯特勒(Wendy Cutler)指出,2020 年立陶宛以「臺灣」為名設立駐立陶宛代表處,中國對立陶宛施以等同貿易禁運的措施,並對歐洲其他國家使用立陶宛零件的貨品施加禁令,中國以「經濟脅迫」對國際貿易體系構成威脅不容忽視 🔗
▍韓國銀行發布報告,韓國對美國出口額在今年第 1 季睽違 21 年超越對中國出口 🔗
▍繼亞馬遜、微軟後,美國軟體巨擘甲骨文公司宣布以 10 年投資 80 億美元在日本增設資料中心 🔗
▍紐西蘭總理盧克森(Christopher Luxon)訪問菲律賓,與菲國總統小馬可仕發布聯合聲明,同意兩國加強國防合作,並確認臺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對南海議題表達嚴重關切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義大利外長塔加尼(Antonio Tajani)簽署「對抗外國訊息操弄」備忘錄,合作抵禦破壞民主體制的假訊息 🔗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印尼,在記者會表示中國支持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 🔗
▍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副行長范一飛被控非法收受財物價值計 3.86 億人民幣,當庭認罪 🔗
▍中國 18 名慰安婦的後代子女在中國法院向日本政府提起訴訟,發起人張雙兵表示希望藉此討回公道,要求日本政府公開道歉、懺悔、賠償精神撫慰金 🔗
▍中國官方宣布今年第一季外國人士赴中國人數較去年同期成長 3 倍多,其中 3 成以上為觀光客 🔗
▍美國和英國宣佈對伊朗無人機計畫祭出制裁,針對 7 名個人和 6 家公司,美國總統拜登發佈聲明:「今天我們要求伊朗承擔責任,我們對伊朗無人機計畫實施新的制裁和出口管制。正如我在襲擊發生後的第二天早上跟 G7 集團領袖討論的那樣,我們會集體行動加大對伊朗的經濟壓力」。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發布聲明:「我們正在利用財政部的經濟工具來削弱和破壞伊朗惡性活動的關鍵,包括伊朗無人機計畫和伊朗政權支持恐怖主義的背後收入,我們還會在未來幾天和幾個禮拜內採取進一步行動打擊伊朗」🔗
▍歐盟 27 國領導人舉行會議,譴責伊朗的攻擊行動,計畫對伊朗製造無人機和飛彈的公司實施制裁,重申對以色列安全協防的承諾,呼籲包括黎巴嫩在內的各方不要讓緊張態勢進一步擴大。德國總理蕭茲表示,重要的是以色列「不要以大規模攻擊作為回應」🔗
▍對於伊朗以無人機和飛彈攻擊以色列,以色列總理向來訪的英國外交大臣卡麥、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表示,對於如何回應伊朗,「我們將自己做出決定。」🔗
▍俄羅斯軍隊昨空襲烏克蘭北部城市切爾尼戈夫(Chernihiv)有 3 枚飛彈擊中市中心,造成 18 人死亡、至少 78 人受傷 🔗
▍烏克蘭軍攻擊克里米亞半島上一座俄羅斯空軍基地,破壞雷達和防空系統和其他軍事目標 🔗
2024 年 4 月 19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6 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進入我北部、西南空域 5 架次,最近距離臺中僅 82 浬;共艦 6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總統蔡英文頒授「中山勳章」給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感謝張忠謀 6 度代表她出任領袖代表,代表國家參與「APEC 經濟領袖會議」;感謝張忠謀以熱情和遠見讓臺灣走向世界,讓世界知道臺灣是有能力、值得信任合作的夥伴;讚譽張忠謀所展現的創新精神、領導力及實踐力,是所有臺灣人的最好榜樣;感謝張淑芬女士和「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致力於各項公益活動,為社會貢獻良善力量。副總統賴清德、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等人到場觀禮 🔗
▍副總統賴清德接見科索沃前總理霍蒂(Avdullah Hoti)與科索沃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問團,賴副總統表示臺灣與科索沃同處捍衛自由的最前線,未來將透過更多元的交流與合作,共創兩國繁榮發展及增進人民福祉,壯大世界民主陣營的力量 🔗
▍中國民航局宣布啟用 M503 航線 W122、W123 銜接航線由西向東運行。國防部對此表示,W122、W123 航路鄰近馬祖及金門管制空域,安全隔離不足,有潛在飛安風險。中國國臺辦則宣稱「此為緩解有關地區航班增長壓力,保證飛行安全保障旅客權益,對兩岸民眾都有利!」🔗
▍經濟學人報導,前總統馬英九宣稱「帶著習近平向臺灣伸出的橄欖枝回來」,呼籲賴清德「確認兩岸不是兩國」,並保證不走臺獨路線;中國一邊擁抱所謂的「愛中國者」,同時也對臺灣人施壓,似乎相信現在分裂臺灣,有一天可能就能贏得臺灣 🔗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今表決有關巴勒斯坦申請加入聯合國的決議草案,12 國贊成,英國、瑞士棄權,美國否決。美國駐聯合國副大使伍德(Robert Wood)表示:「美國仍強力支持兩國方案。這場表決並非反映美國反對巴勒斯坦建國,而是認為此事只能在有關各方直接談判後達成」🔗
▍伊朗法斯通訊社(Fars)報導,伊朗中部伊斯法罕市(Isafahan)一座機場附近傳出爆炸,伊朗數個核設施就位於伊斯法罕省,其中包括伊朗鈾濃縮計畫的核心設施。伊朗太空總署發言人達利里安(Hossein Dalirian)在社群媒體平臺 X 發文表示,伊朗方面已擊落數架無人機,「截至目前並無飛彈攻擊」🔗
▍美國官員向 CNN 透露,以色列打擊的伊朗境內目標並非核子相關設施。國際原子能總署也表示,伊朗的核設施場址沒有受損 🔗
▍塔斯尼姆通訊社(Tasnim News Agency)報導,伊斯法罕省的核子設施「絕對安全」,並引述「可靠消息來源」說法,否認伊朗受到來自國外的攻擊,報導稱,實際情況並非外國媒體刊登的「謠言和宣稱情況」,「伊朗中部的伊斯法罕市或國內任何其他地方並無通報遭到來自國外的攻擊」🔗
▍美國 NBC、CNN 引述知情人士和美國官員說法,以色列空襲伊朗前曾事先通知華府,但美方未支持這項行動,也未在執行上扮演任何角色 🔗
▍對於媒體詢問伊朗媒體報導的爆炸聲及伊朗方面指稱的無人機攻擊,以色列軍方表示「我們現階段沒有評論」🔗
▍以色列報復伊朗,美國油價上漲 3.7%來到每桶 85.80 美元,布倫特原油上漲 3.4%來到每桶 90.13 美元;道瓊期指下跌 480 點,那斯達克期指下跌近 2%,日經 225 指數重挫 1011.35 點,韓國綜合指數下跌 3%,香港恆生指數下跌 1.5% 🔗
▍臺股盤中指數跌 1009.32 點,創史上盤中第二大跌點,指數收在 19527.12 點,單日跌 774.08 點、3.81% 寫史上單日最大跌點,成交值 7047.88 億元寫史上第二大量,外資及陸資賣超 857.52 億元寫史上第二高紀錄 🔗
▍路透社報導,以色列報復伊朗的攻擊規模有限,且伊朗反應平淡,顯示避免以伊爆發全面戰爭的外交努力似乎有效。伊朗媒體和官員表示,「為數不多的爆炸聲響是防空系統擊落 3 架無人機所致」,並稱這起攻擊是「滲透者」所為,不是出自以色列,「這起事件的外國消息來源未經證實。我們並未遭到任何外部攻擊,相關討論更傾向於是遭到滲透,而非攻擊」,伊朗沒有針對這起事件反制以色列的計畫 🔗
▍韓國三星集團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所有高階主管週六也要上班。分析指三星集團 2023 年多項業務成績不如預期,半導體部門虧損近 15 兆韓元,為該部門 15 年來首度虧損;在高頻寬記憶體(HBM)市場輸給 SK 海力士 10~20%;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也下降 3.2% 🔗
▍韓國 SK 海力士宣布將與台積電合作生產用於人工智慧(AI)技術的下一代高頻寬記憶體(HBM)晶片 🔗
▍美國密西西比州參、眾兩院通過友臺決議案,堅定支持在與臺灣的現有穩固雙邊關係基礎上,持續開展貿易關係、設立在臺貿易投資辦事處,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
▍在美國宣布將針對中國「鋼鋁」產品調高 3 倍關稅之後,中國商務部宣布調查認定美國「丙酸」進口涉及傾銷,令中國丙酸產業受到實質損害 🔗
▍中國商務部宣布裁定臺灣「聚碳酸酯」存在傾銷,明起對臺灣相關業者徵收「反傾銷稅」為期 5 年。經濟部表示,針對中國石化產能過剩的情形,將持續協助業者分散市場,開拓藍海市場 🔗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數據,今年前 2 個月自巴西進口大豆年增 211%、進口玉米年增 178%,自美國進口大豆年減近 50%、玉米年減 67%,中國官方稱「企業從哪裡採購完全是自主行為」🔗
▍中國公布第一季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 3016.7 億人民幣、年減 26.1%,其中德國對中國投資年增 48%、東協對中國投資年增 5.8% 🔗
▍中國政府在財政吃緊撙節預算削減人事之際,調漲外交官駐外月薪 1000 美元。根據中國政府公布的預算報告書,今年編列的外交預算達 1940 億人民幣,比去年增加 23% 🔗
▍中共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總書記習近平表示信息支援部隊是全新打造的戰略性兵種,要堅決聽黨指揮!服務保障各方向各領域軍事鬥爭!原「戰略支援部隊」撤銷,轄下事務拆分改組為「軍事航太部隊」及「網絡空間部隊」🔗
▍國際航運界研究機構 Alphaliner 公布統計,香港 2023 年港口吞吐量較前年減少 14.1%,跌出全球 10 大貨櫃港。港府稱仍排名第 10,穩守 10 大之內,運物局表示不同機構的排名方法有異,不應單以吞吐量排名來衡量香港港口的綜合實力!🔗
▍英國國會取得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 OHCHR )員工、吹哨者芮里(Emma Reilly)的書面證詞,指中國對聯合國大會(General Assembly)連續兩屆主席行賄以獲得「特殊優惠」,以及 OHCHR 官員將計畫要參與人權理事會會議的人權人士之資訊秘密提供給中國,導致人權人士的家人在會議期間遭軟禁、失蹤、無故遭判長期監禁、遭受酷刑、甚至在被拘留期間喪命 🔗
▍英國副首相陶敦(Oliver Dowden)發表演說指出,中國在新疆、南海和香港的作為,在在顯示其漠視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中國在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成立時,即對立陶宛施加貿易限縮措施,將進出口貿易當武器運用進行經貿脅迫;英國將加強管控涉及「國家安全敏感領域」的對外直接投資,以避免增進「有關國家」的軍事與情報科技能力,包括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近期並將邀集英國各大學院校校長及情報安全機關代表,召開機密會議,討論英國高等教育機構面臨的國安風險及因應對策 🔗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Chris Wray)發表演說指出,與中國政府有關的駭客已潛入美國關鍵基礎設施,待「適當時機發動毀滅性攻擊」。中國外交部日前表示該駭客組織與中國政府無關,純粹是一個勒索犯罪組織,美方的指控意在打壓中國!🔗
▍荷蘭軍事情報和安全局(MIVD)發佈年度報告,指出中國持續對荷蘭及其盟國進行政治間諜活動,投入大筆資金收集西方知識和技術能力,瞄準西方軍事部隊以獲得現代武器系統和專業作戰知識,同時也尋求其他先進產業知識,包括鎖定荷蘭的半導體、航太、海事等產業,「中國試圖綜合各種途徑掌握荷蘭技術,包括間諜活動、公司內部知情人員、採購、規避出口限制,及無需許可證的逆向工程」🔗
▍歐盟執委會貿易政策官員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表示,歐盟對於中國有關烏克蘭方面的種種行動感到擔憂:「我們看到中國正在觀望,看要如何利用目前情勢從中得利,然而遺憾的是,近來,我們看見中國確實在提供零組件、各種設備給俄羅斯的跡象」🔗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發布聲明,強烈關切中國企業向俄羅斯轉移軍民兩用原材料和可用於製造武器的零組件,「這使俄羅斯能夠重建和振興其國防工業基礎,對烏克蘭和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中國應確保停止這種支持。」🔗
▍美國、菲律賓陸戰隊 17 日在鄰近民答那峨島莫羅灣(Moro Gulf)的拿督布拉辛綏鎮(Datu Blah Sinsuat)海岸進行「兩棲登陸奪島」演習;22 日將展開的美菲「肩並肩」軍演將模擬奪回 3 座遭敵人奪取的島嶼,其中 2 座位於菲國北部、鄰近臺灣,一座位於巴拉旺省(Palawan),鄰近南海爭議海域,為該區域可能發生的衝突做準備 🔗
▍索羅門群島馬萊塔省(Malaita)親中省長芬尼(Martin Fini)在全國選舉中落敗,他近期剛與中國江蘇省簽署諒解備忘錄,中國曾讚揚芬尼對中國的「堅定支持」,並承諾為索羅門群島鋪設新公路,提供更好的網路 🔗
▍台積電熊本廠 JASM 今年 2 月開幕,菊陽町町長吉本孝壽表示,以台積電進駐帶來的稅收為經費,明年 8 所中小學生、合計 4500 人的營養午餐費 3 億日圓將由政府負擔,家長不用出錢 🔗
2024 年 4 月 20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8 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進入我西南空域 3 架次,最近距離臺中僅 64 浬;共艦 8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性別平等教育日,副總統賴清德發文表示「打造一個能尊重每個人的性別特質、性別認同及性傾向的環境,讓所有人都能自由展現自己最獨特的樣子,我相信,這是我們對永鋕最好的紀念」🔗
▍美國實境電視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第 16 季決賽賽果出爐,來自臺灣的妮妃雅(Nymphia Wind)贏得后冠,臺灣第一人!她向全球觀眾表示:「我想跟那些感覺自己格格不入的人說,請記得勇敢地活出無懼、真實的自己,以及臺灣,這(后冠)是獻給你們的!」總統蔡英文特別向她祝賀並留言:「臺灣也要謝謝你,活出無懼的自我」🔗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會議在義大利舉行,發表「應對全球挑戰、促進合作夥伴關係」共同聲明,重申臺海的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兩岸議題必須用和平方式解決,G7 成員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非以國家身分為前提的國際組織,包括世界衛生大會及世衛技術會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G7 成員在臺海、南海、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的立場一致,團結對抗中國不公平、非市場性的行為 🔗
▍對於中國民航局宣布啟用 M503 航路由西向東運行的銜接線 W122、W123,交通部民航局表示這將嚴重影響空域的飛航安全,民航局對中國未經協商的片面措施表達嚴正抗議。美國國務院表示,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關於民航、臺海安全議題,應透過雙邊對話解決 🔗
▍《臺灣關係法》立法 45 週年,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表示《臺灣關係法》提供美、臺發展一切關係的基礎,並建立持續擴展、深化關係的架構。她回顧國會紀錄和當時立法的辯論過程,認為這部法律非常有遠見,除了提供臺灣自衛能力的承諾,也提到維持美國能力,以抵抗任何用武力或其他方式對臺灣的脅迫,這對臺灣是非常重要的承諾 🔗
▍荷蘭眾議院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友臺動議案,籲請荷蘭政府促請其他歐盟成員國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外交部表示,這是荷蘭國會自去年 7 月通過籲請強化臺荷網路安全合作、及重視臺海和平兩項議案後,再次以實際行動支持臺灣,外交部表達誠摯歡迎與由衷感謝 🔗
▍深化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合作,美國國務院表示將更新對澳洲、對英國的國防專案管制豁免;澳洲國防部表示,這些豁免措施將鬆綁 AUKUS 合作伙伴內部出口、再出口或轉讓大多數軍事貨品及技術專案的許可要求 🔗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計畫對中國進口鋼鐵加徵關稅的同時,巴西、越南、印度、英國、菲律賓、土耳其也都正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鋼鐵外銷壓力面臨壓力,內需市場也面臨房市不振等問題 🔗
▍伊朗外長艾密拉多拉安(Hossein Amirabdollahian)表示,德黑蘭當局仍在調查 19 日凌晨所遭到的空襲,並指這些無人機是從伊朗境內起飛,飛行數百公尺後被擊落「目前尚無證據告訴我們這些與以色列有關」。他警告,如果以色列採取行動損害伊朗利益,德黑蘭當局將立即做出最大程度的反擊,「但如果沒有,我們就結束了」🔗
▍媒體報導伊拉克境內一座供親伊朗武裝團體駐紮的軍事基地發生爆炸,造成 1 死 8 傷,消息人士稱爆炸是由空襲造成,美軍否認策畫空襲 🔗
▍在以色列對伊朗發動有限的報復攻擊後,以色列、伊朗、美國政府都保持低調沉默,分析指各方都希望點到為止以防局勢升級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向北約發表演說,他說在西方軍援放緩的情況下,光是今年以來,烏克蘭已遭俄國近 1200 枚飛彈、1500 多架無人機、8500 顆導引炸彈攻擊,「為了防禦,我們還需要 7 套愛國者或類似的防空系統,這數量只是最低要求。它們可以挽救許多人的性命,並真正改變戰局」🔗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史托騰柏格表示,北約成員國國防部長已同意增強和進一步提供軍事援助,包括提供更多空防系統給烏克蘭 🔗
▍索羅門群島大選,親中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保住席位。蘇嘉瓦瑞 2019 年擔任總理後與臺灣斷絕長年邦交,轉向與北京建立關係 🔗
▍越南北部山區出現風暴、冰雹極端天氣,導致 5300 多棟房屋、30 所學校屋頂被掀開,建物遭毀損,上千公頃的森林與農田遭毀壞 🔗
2024 年 4 月 21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21 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進入我北部、西南空域 17 架次,最近距離基隆僅 41 浬;共艦 7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總統蔡英文在高雄橋頭芋寮壽生廟、岡山嘉峰惠峰宮,為廟裡總統題字匾額揭匾;總統表示,這次不算畢業旅行,是要看看大家、說感謝;高雄是國艦國造重鎮,未來有台積電,很多國家計畫在高雄執行,期待高雄愈來愈發展 🔗
▍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四項安全法案,同意投入共 950 億美元(約 3 兆臺幣)支持烏克蘭、以色列、臺灣與印太的安全;印太與臺灣的法案以 385 VS. 34 通過(81 億美元),以色列以 366 VS. 58 通過(264 億美元),烏克蘭以 311 VS. 112 通過(610 億美元);其中印太與臺灣的法案獲得最多贊成票、最少反對票,81 億美元(約 2600 億臺幣)的預算項目其中 33 億美元將用於強化美國在印太區域的潛艦作業、20 億美元軍援臺灣國防、19 億美元向臺灣和區域夥伴提供美國國防物資和服務、5.4 億美元強化美軍在印太區域戰力、1.3 億加速火炮及關鍵礦產生產;第四項安全法案「21 世紀透過實力達成和平法案」通過強制 TikTok 脫離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將俄羅斯在美國被凍結的財產轉移給烏克蘭、進一步制裁伊朗;這 4 項法案將整合成 1 項法案送參議院 🔗
▍外交部表示,在《臺灣關係法》立法 45 週年之際,美國國會再次以具體立法行動落實美國對臺堅若磐石的安全承諾,展現國會對臺灣的安全承諾,已是美國兩黨堅定且明確的共識 🔗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發布聲明感謝美國對維護臺灣自由的數十年承諾,並呼籲美國放棄「戰略模糊」立場,朝「戰略清晰」方向邁進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我深深感謝美國聯邦眾議院和兩黨,以及議長強生本人,做出使歷史維持正軌的決定」「援烏法案將阻止戰爭擴大,拯救成千上萬人的性命」「我們會將美國的支持用以強化我們兩國,並打贏戰爭實現正義。這場戰爭,普丁必敗」🔗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表示,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對以色列的 264 億美元援助法案「是在攻擊巴勒斯坦人民」🔗
▍巴勒斯坦當局指控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發動突襲,造成至少 14 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為約旦河西岸數個月來傷亡最慘重的衝突 🔗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感謝軍方採取行動襲擊以色列,「我方發射多少枚飛彈,其中又有多少飛彈擊中目標,並非首要問題。真正重要的是,伊朗在這場行動中展現出自身意志力」🔗
▍以色列駐臺代表游瑪雅(Maya Yaron)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以色列有強烈的「護國意志」,因爲世上僅有一個猶太國家「我們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每個人都會不斷自問還能為國家做什麼」,每個以色列人都志願為保家衛國盡一份心力,這種強烈精神意志從很年輕時就由教育養成,這是以色列可供臺灣借鏡之處,「打造社會韌性至關重要,關鍵時刻才能同心協力做出因應」🔗
▍日本靖國神社舉行春季例大祭,首相岸田文雄循例供奉被稱為「真榊」的供品、不參拜,韓國外交部表示「深表失望」敦促日本政界高層「正視歷史,展現出謙卑反省和真誠悔悟」是兩國改善關係的重要基礎 🔗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美國哈佛大學「中國論壇」發表演講「中國式現代化、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中美關係」稱「中國不賭美國輸、不干涉美國內政、不干預美國大選,願意同美國做夥伴、做朋友」並批評美方「在臺灣、涉港、涉疆、涉藏、南海等問題上不斷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謝鋒演講時被人權人士抗議,高呼「謝鋒,你來這宣傳中國繁榮的假象,但你的手上沾滿了鮮血。你剝奪香港最基本的自由,摧毀他們的民主,現在你又要用同樣方式對待我的國家臺灣」「讓西藏自由」「中國觸犯種族滅絕罪」「你手上沾有鮮血」「中國可恥」「中國政府違反了世界上所有的人權法」🔗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巴布亞紐幾內亞,批評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引發嚴重核擴散風險!痛斥美國製造陣營對抗,「南太島國不是任何大國的後院!」🔗
▍由吳慷仁擔任主角的香港電影《但願人長久》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放映場被取消,理由是「拷貝損壞無法修復」,網民猜測可能與電影中有土地抗爭的情節「在中國太敏感」🔗
2024 年 4 月 22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共機 10 架次,逾越海峽中線 8 架次,最近距離基隆僅 66 浬;共艦 6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賑災基金會公布花蓮震災目前募得 17.2 萬筆、12.7 億元捐款,並感謝鴻海捐款 8000 萬元 🔗
▍蔡英文總統在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國防部長邱國正陪同下視導「國防安全研究院」,總統表示面對國際情勢快速變化及日益複雜的國防議題,期盼國防院持續深耕研究,與政府繼續攜手努力維護國家安全 🔗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接受 CBS「60 Minutes」訪問,她說中國的晶片落後美國多年,「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半導體,中國沒有,我們在創新上超越中國」,主持人史塔爾問:「我們,你指的是(包括)臺灣嗎?」雷蒙多說:「可以這麼說」🔗
▍臺灣申請加入 CPTPP 傳出遭打壓,有會員國以「需要所有會員國達成共識」為由拒絕與臺灣磋商。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指出:「少數會員國利用程序封殺臺灣是不合理的,因為所謂的『共識決』是在最後啟動正式談判和同意申請國入會時的一種決策權,並非在初期非正式磋商的階段,所以用『缺乏共識』來拒絕臺灣,違背了 CPTPP 公開透明、堅守法治的高標準。顯然,這是中國在背後玩的把戲」🔗
▍對於中國國民黨預計修改、放寬「反滲透法」,民主進步黨沈伯洋委員表示,「反滲透法」大部分都是對「本就違法」的行為做「加重」的規定,如違反政治獻金、遊說、助選規定的行為,以及在發現違法者背後有中共黨政軍指示、委託或資助時,加重對違法者的處罰,就算沒有「反滲透法」,違法違規行為本就該受調查。沈伯洋說,中國試圖蠶食鯨吞臺灣的法律框架,先修「反滲透法」接下來可能就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要逐步弱化臺灣對中國入侵的防範與守護,沒想到有政黨竟然還呼應中國共產黨,應予以嚴厲譴責 🔗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公布報告,2023 年全球軍事支出達 2.4 兆美元歷史新高,年增 6.8% 為 2009 年以來最大漲幅,全球軍事支出前 5 大國依序為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儘管臺灣軍事支出年增 11% 達 166 億美元,相比中國的 2960 億美元仍然不成比例 🔗
▍美國、菲律賓展開歷來最大規模的「肩並肩」(Balikatan)大型聯合軍演,在菲律賓北部和西部靠近南海處,動員逾 1 萬 6700 名美菲軍事人員,為期 3 週的演習包括美菲特種部隊將在鄰近臺灣的巴丹群島進行奪島演練 🔗
▍中國舉行第 19 屆「西太平洋海軍論壇」年會,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致詞時痛批「海洋不應是各國推行炮艦外交的競技場!」「中國人民崇尚和平,無意跟任何國家打冷戰熱戰!領土主權不容侵犯!核心利益不容挑戰!」🔗
▍昨天抗議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哈佛大學演講的其中一位哈佛學生為臺裔美籍的吳亭樺,她接受中央社電訪指出,謝鋒在 2019 年港人抗議送中法時是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直接負責監督中國共產黨對香港的管控政策,並在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灣後威脅臺灣,吳亭樺說「作為臺灣人,我有義務發聲」「我們不能允許代表中國共產黨、為遂行種族滅絕政府辯護、並親手剝奪香港自由的人來到我們的校園,因為這與我們的價值觀、與哈佛的價值觀完全相反,他的宣傳觀點在哈佛無容身之地」🔗
▍北韓今向日本海方向發射數枚短程彈道飛彈,為繼 19 日發射戰略巡弋飛彈後,時隔 3 天再進行軍事挑釁。韓聯社報導,北韓上一次發射被聯合國安理會列為制裁對象的彈道飛彈是在 2 日,當時試射中長距離的極音速飛彈 🔗
▍對於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循例對靖國神社不參拜但供奉祭品,中國外交部表達「堅決反對!」並向日本提出嚴正交涉 🔗
▍日本共同社報導,在日本亞細亞大學任教的中國籍教授范雲濤去年回到上海後失聯,疑已被拘捕。范雲濤和去年同樣在中國失聯的神戶學院大學教師胡士雲,都是與中國官方關係密切的人士 🔗
▍德國檢方宣布逮捕 3 名為中國情報機構效力的德國公民,他們涉嫌為中國國安部從德國採購一款特殊雷射器,在未獲批准的情況下出口至中國,款項由中國國安部支付;並與德國一所大學達成合作協議進行機器零件研究,可能有利中國增強海上作戰能力 🔗
▍歐盟農業事務執行委員沃契修夫斯基(Janusz Wojciechowski)訪問中國,向媒體表示此行工作重點是增加歐盟對中國的農業食品出口,以及確保食品出口不受歐中貿易緊張局勢影響 🔗
▍敘利亞一處有美軍與聯軍駐紮的軍事基地遭來自伊拉克北部發射的火箭攻擊,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伊斯蘭反抗運動」(Islamic Resistance in Iraq)宣稱犯案,目的是為聲援巴勒斯坦人,以及對美國在以哈戰爭中支持以色列感到憤怒 🔗
▍美國媒體披露,華府打算對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執行任務的「猶太永恆營」(Netzah Yehuda)實施制裁;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透過聲明說:「如果有人認為他們可以對以色列國防軍所屬單位施予制裁,我將竭盡所能力抗之」🔗
▍以色列仍有 133 名人質被哈瑪斯扣押,人質家屬號召民眾向以色列政府示威抗議,指責政府「在半年多的時間裡忽視人質危機」要求總理下臺、提前改選 🔗
▍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表示「未來幾天我們將會對哈瑪斯升高軍事和政治壓力,因為這是解救我們人質的唯一方法」🔗
▍澳聯社(AAP)報導,紐西蘭總理盧克森(Christopher Luxon)結束在新加坡、泰國及菲律賓的東南亞貿易考察之行,表示紐西蘭將與全球多國做生意尤其是亞洲,被問到是否包括臺灣時,他說「當然,我們已與臺灣簽定一項自貿協定」🔗
▍索羅門群島國會大選,初步計票結果顯示親中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所屬政黨無法取得絕對多數,須組聯合政府 🔗
▍馬爾地夫舉行國會大選,親中總統穆伊祖(Mohamed Muizzu)所屬政黨贏得掌控國會的多數席次,顯示選民支持他向中國傾斜、遠離區域強國及傳統援助國印度的立場 🔗
▍歐盟解凍「復甦及韌性措施」資金,撥款 63 億歐元支援波蘭。該資金目的在支持歐盟成員國從 COVID-19 疫情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的危機中復甦 🔗
▍中國廣東省連日豪雨,官方消息指已造成 4 人罹難、10 人失蹤、多棟民房遭土石掩埋。中國貴州省 39 個縣市遭冰雹肆虐,有民眾被冰雹砸傷頭部,有民宅屋頂及汽車玻璃遭冰雹擊穿 🔗
▍中國教育諮詢機構發布報告,稱近年中國青年「掀起入鄉就業潮」,越來越多畢業生自願離開一線城市,往小縣城就業,且就業滿意度提高;美國之音報導,縣城薪水低、工作機會以政府機構為主,需要「靠關係」,實際就業情況艱難 🔗
▍香港星島日報報導,過去 3 個年度,香港公立醫院有 1032 名全職醫生、6049 名全職護士在非退休的情況下離職,為彌補缺口,香港當局前往港人移民的英國找尋替補 🔗
▍香港財政司司長稱,在全球經濟產業鏈和供應鏈深刻變化的此刻,香港有能力對中國以至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升級轉型作出貢獻!香港可從中取利 🔗
2024 年 4 月 23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共軍機 2 架次,共艦 6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花蓮縣從昨晚至今晨有感地震不斷,其中 2 起芮氏規模 6 以上地震造成花蓮市統帥大樓、富凱大飯店傾斜。中國國民黨花蓮縣立委傅崐萁原訂 25 日率國民黨立委訪中宣布延後,但強調訪問中國是「責無旁貸的公務行程」為恢復兩岸交流觀光、農漁產品外銷、振興花蓮災後重建發展而努力 🔗
▍民主進步黨立委沈伯洋提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主張將立委、直轄市及縣(市)議員納入「國安管制人員」範圍,必須在接觸特定對象時申報接觸來往情形及內容,但該提案在程序委員會被中國國民黨表決封殺 🔗
▍蔡英文總統接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訪問團」資深副會長車維德(Victor Cha)一行,感謝訪賓長期關心臺灣議題,展現對臺支持;總統表示隨著「臺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及「臺美國際發展合作備忘錄」完成簽署,臺灣和美國一起創下經貿合作的新里程碑,將持續強化彼此經濟韌性,創造雙方人民福祉,盼未來臺美持續深化夥伴關係,開創更多合作領域 🔗
▍賴清德副總統接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訪問團」,感謝智庫呼籲國際社會關注臺灣安全對世界的重要性,表示未來新政府將秉持理性、審慎的態度處理兩岸關係,堅決維護臺海和平現狀,讓印太地區穩定發展 🔗
▍賴清德副總統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共和黨黨團會議秘書長麥珂蓮(Lisa McClain)跨黨派訪問團」,表示美國眾議院上周通過《2024 國安緊急補充撥款法案》,其中《印太安全補充法案》將強化西太平洋「民主島鏈」嚇阻威權勢力擴張的能力,感謝美國國會以具體立法行動落實美國對臺灣的安全承諾,期盼兩國持續攜手合作捍衛民主自由,深化臺美關係,共同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 🔗
▍美國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近日辭去議員職務、卸任「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美國媒體報導,「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授權任期到今年底截止,新任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能否領導委員會繼續取得授權備受關注 🔗
▍路透社報導,儘管美國擴大對中國的晶片出口管制,但中國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仍透過經銷商取得輝達高階 AI 晶片,至少有 10 個中國實體從美超微、戴爾、及臺灣廠商技嘉科技生產的伺服器產品取得嵌在其中的輝達(NVIDIA)先進晶片 🔗
▍英國首相蘇納克表示,由俄羅斯、伊朗、北韓、中國組成的「威權國家軸心」及其代理人在世界多地造成動盪,它們有共同的目標,就是要重塑世界秩序,世界局勢如今是冷戰結束以來最危險,英國將持續提高國防支出,至 2030 年達一年 870 億英鎊、GDP 2.5% 的水準 🔗
▍歐洲議會通過禁止銷售「強迫勞動」產品的法案,因為歐盟自中國進口的太陽能板多來自新疆,料將衝擊歐中關係,或面臨如何落實的問題 🔗
▍德國 1 名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議員助理被捕,檢方指他涉嫌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所涉案情嚴重 🔗
▍救房市,中國北京市放寬限購政策,宣布離婚不滿 1 年、且家庭名下在北京沒有住房者,今起也可享受首貸利率 🔗
▍香港股市今年以來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中國連鎖茶飲品牌「茶百道」在港交所上市,開盤就跌破發行價,一度跌逾 38%,收盤跌近 27% 🔗
▍中共中央網信辦發布通知,宣布展開「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行動,鎖定自導自演造假、蹭炒社會熱點、話題以偏概全、違背公序良俗、煽情表達訊息等 5 大行徑作為整治重點 🔗
2024 年 4 月 24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共軍機 2 架次,共艦 7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繼眾議院之後,美國參議院今通過總額 950 億美元的《烏克蘭安全補充撥款法案》《以色列安全補充法案》《印太安全補充撥款法案》《21 世紀透過實力達成和平法案》將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 🔗
▍蔡英文總統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共和黨黨團會議秘書長麥珂蓮(Lisa McClain)跨黨派訪問團」,感謝美國完成《2024 會計年度綜合撥款法》的立法,以及參議院通過《印太安全補充撥款法案》,為支持臺灣提供更多資源;期盼「美臺快速減免雙重課稅法案」(US-Taiwan Expedited Double-Tax Relief Act)早日完成立法,促進雙向的投資及產業合作;臺灣將持續和美國及世界更多國家攜手,壯大民主陣營,共創全球的穩定及繁榮 🔗
▍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接見麥珂蓮一行,期盼臺灣與美國未來就經貿議題持續進展,包括臺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解除雙重課稅、增進供應鏈合作等 🔗
▍對於美軍在東亞地區的儲備彈藥是否改存放在臺灣,國防部長邱國正去年 3 月備詢時曾表示「正在洽談中」,立委王定宇今關切是否有新進度,邱國正竟稱「此事茲事體大且涉及政治,好端端的為什麼要把國外的裝備放在臺灣?」可能會引起政治、兩岸問題,必須相當謹慎 🔗
▍Youtube 頻道「山姆小叔 Gun&Fun」發布影片實測國軍、共軍等數國士兵頭盔,在遭實彈射擊後的抗彈、抗凹陷情形,結果顯示國軍頭盔抗凹陷能力不佳。軍備局長林文祥中將表示,國軍頭盔合乎美軍最新的先進戰鬥頭盔規範(ACH),相關報告待取得 TAF 認證後將對外公告 🔗
▍前總統馬英九發臉書稱「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應一起和平對話共謀「振興中華」,又強調他多次主張為了國家安全必須備戰,但備戰的目的是止戰,更重要的是要避戰,謀和才能避戰止戰,但就是絕口不提主動要戰的是中國 🔗
▍比利時聯邦眾議員德福臨(Wouter De Vriendt)在國會質詢時表示,臺灣在 COVID-19 疫情乃至 4 月 3 日大地震後的因應措施,都顯示出臺灣公共衛生領域表現佳,但臺灣雖具韌性,卻不可能單獨抵抗北京貶抑臺灣的企圖,比利時應設法使臺灣更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比利時外交部長拉碧(Hadja Lahbib)回應表示,支持臺灣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並將與相關機構和其他國家共商此議 🔗
▍歐洲聯盟執委會突擊檢查一家中國企業位於荷蘭和波蘭的辦公室,調查其監視設備產品是否以國家補貼方式進入歐盟市場 🔗
▍歐洲聯盟公報發布消息,歐盟就中國醫療器材公共採購行為展開調查 🔗
▍美國之音報導,中共對人民的監視系統越來越擴大,從過去部署的「維穩信息員」「網格員」了解基層民眾生活,到現在愈來愈多「社區工作者」登門進行家戶調查,並特別關注基層民眾與其他國家的聯繫 🔗
▍中國外交部駁斥「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稱「要實現碳中和目標,當今世界面臨的關鍵問題不是新能源產能過剩,而是嚴重短缺!」🔗
▍中國繼重慶市「燃氣費用異常暴增」引發眾怒,江蘇省昆山市再有民眾上網反映燃氣費用暴增,結果是被警察找上門、約談、被要求刪文 🔗
▍中國房市不振,推動住房「以舊換新」有 30 多個城市響應,但民眾實際參與發現「舊房難以出售」「新房選擇受限」,政策難以落實 🔗
▍香港政府發布消息,指在「反送中」運動之後設立的「反恐舉報熱線」近兩年來接獲超過 2.8 萬條訊息,有人因此被捕,舉報者獲賞金 🔗
▍中國國臺辦今表示「將採取積極措施,推動包括旅遊在內的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臺灣網民高呼不要來 🔗
2024 年 4 月 25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共軍機 10 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進入我西南空域 7 架次,共艦 6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蔡英文總統出席 Google 臺灣新辦公室開幕典禮表示,隨著 Google 硬體研發中心落成,期盼透過更全面且深入的合作,讓臺灣在晶片、6G 及人工智慧等應用領域,持續發揮關鍵力量,為全球做出更多貢獻 🔗
▍蔡英文總統出席沃旭能源「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完工併聯慶典」表示,從 2016 年到現在,離岸風機已經安裝完成 297 座,累積裝置容量達到 2.37GW,預計今年風機座數將超過 300 座,臺灣現在有亞洲最大的風場,也有自己的離岸風電供應鏈,風場產生的綠電將為臺灣產業和社會,在淨零時代的競爭力奠定基礎,也是留給下一代的永續發展資產 🔗
▍準總統賴清德宣布就任後內閣人事,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任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吳釗燮任國安會秘書長,國安局長蔡明彥留任,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任外交部長,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垂正任陸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任海基會董事長 🔗
▍準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身為國防部長的任務就是不斷加強國軍戰力,印太區域協同嚇阻具體作為正逐漸形成,臺灣是其中最重要一環,一定要參與,主要目標要讓中國可能的軍事冒進作為時間表不斷往後遞延 🔗
▍最強魔法部長吳釗燮將回任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表示,外交部長這個職務雖然有時令人感到沉重,但能堅守外交部長崗位 6 年是巨大榮幸,感謝來自全球、及外交部人員的支持,他將在國安會繼續努力 🔗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總額 950 億美元的《2024 國安緊急補充撥款法案》支持烏克蘭、以色列、臺灣,並強制 TikTok 脫離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拜登表示「法案給予美國夥伴重要援助,好讓它們能保護自己,抵抗對其主權與公民性命及自由的威脅」,並表示華府將在幾小時之內開始送交新的援助給烏克蘭 🔗
▍《2024 國安緊急補充撥款法案》包含支持臺灣及印太 81 億美元,外交部表示,在《臺灣關係法》45 週年之際,感謝美國國會跨黨派友人及拜登政府對臺美安全合作的重視,臺灣將持續推動國防改革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加強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 🔗
▍美國太空軍(USSF)中隊指揮官索普中校(Galen Thorp)警告,中國近年迅速發展衛星和反衛星能力,企圖透過太空擴張軍力投射範圍,包括在印太區域瞄準美國及其盟友的戰艦和其他目標,並直接打擊臺灣;近 6 年來,中國在地球軌道運行的情蒐、監控與偵察衛星數量暴增 3 倍達 350 個,並快速建構「軍民兩用」太空監測系統,尤其著重監測海面動態,中國的打擊精準度值得各界提高警戒 🔗
▍為期 3 週、動員逾 1 萬 6700 名美菲軍人的「肩並肩」軍演今進行「多邊海上演習」,美菲首度將演習區域拓展到菲律賓領海之外的南海海域,與法國海軍聯合訓練強化戰力 🔗
▍德國國內情報機構「聯邦憲法保護局」(BfV)副局長塞倫(Sinan Selen)警告德國企業,應警惕中國當局的工業間諜活動,不應天真、或過度依賴中國「我們有許多例子顯示,對於中國貿易可能過於樂觀和抱有希望的態度,導致這些企業幾乎消失」🔗
▍歐洲議會大會表決通過人權決議案,強烈譴責香港政府採行延伸自「國家安全法」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要求無條件釋放黎智英、李宇軒、黃煡聰等香港民主運動人士 🔗
▍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布 2024 年特別 301 報告,臺灣連續 16 年未被列入觀察名單,但再次被點名「非法網路協定電視服務」猖獗。今年共有 20 國被列為觀察名單,其中阿根廷、智利、中國、印度、印尼、俄羅斯、委內瑞拉被列為優先觀察名單 🔗
▍被美國限制晶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中關村論壇稱「各國需加強科技開放合作!中國反對知識封鎖和人為擴大科技鴻溝!」並宣稱中國將加大國家科技計畫對外開放 🔗
▍為加強科技合作,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考慮將日本納入「第二支柱」合作人工智慧、極音速武器等高科技領域研發。對此,中國國防部痛批「此舉嚴重衝擊亞太地區和平穩定!堅決反對任何針對中方的雙邊或多邊軍事同盟!」🔗
▍內需市場沒辦法吃飽飽,中國上海今年第一季辦公場所供應量大增,辦公室空置率創近 20 年新高,租金持續下滑 🔗
▍未曾配合北京表態「支持一個中國」的臺灣天團「五月天」將在北京鳥巢體育場舉行演唱會,北京執法部門表示將派工作人員到現場監管是否「假唱」🔗
▍跟蹤威脅砍斷人家手,中國留學美國波士頓柏克萊音樂學院學生在美國威脅民主運動人士被判處入獄 9 個月 🔗
▍曼谷昨天氣溫達攝氏 40.1 度,泰國政府再次發出酷熱高溫警告,今年已有至少 30 人因中暑喪生,去年全年為 37 人 🔗
2024 年 4 月 26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共軍艦 6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蔡英文總統今出席「第 27 屆臺灣電子遊戲機國際產業展(GTI)」並體驗賽車遊戲,難得露出豐富表情 🔗
▍賴清德副總統出席「海尼根臺灣投產啟動典禮」,盼海尼根酒廠「成為屏東的驕傲、臺灣的驕傲」🔗
▍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出席「來自烏克蘭的聲音:國際社會齊聲反威權」座談致詞時表示,威權主義是國際社會所面臨的共同威脅,烏克蘭的成功對臺灣至關重要,臺灣正強化各方面韌性,盡一切努力防止同樣的侵略悲劇在臺灣發生 🔗
▍為期 8 天 7 夜、晝夜連續的國軍「漢光 40 號演習」電腦兵棋推演今結束。國防部說明,兵推納入俄烏戰爭、以哈衝突所獲啟示,同時增加灰色地帶侵擾、由演轉戰等想定 🔗
▍儘管花蓮餘震不斷,仍有多項復原工作待進行,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花蓮縣立委傅崐萁今仍率同黨立委訪問中國,稱希望恢復兩岸關係和交流、降低仇恨、行銷農漁產、推銷觀光。17 名赴中立委:傅崐萁、羅明才、陳雪生、鄭天財、徐欣瑩、陳玉珍、鄭正鈐、王鴻薇、林沛祥、廖先翔、張智倫、邱鎮軍、游顥、盧縣一、黃仁、翁曉玲、林倩綺 🔗
▍前立法院長游錫堃舉行「詩說台灣民主路」新書發表會,游錫堃表示期待這本書可以作為高中職或大學公民課的輔助教材,讓學生們知道臺灣的民主如何而來,也讓所有人了解臺灣的民主與歷史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國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國務院表示布林肯向習近平強調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對中國在南海破壞穩定的行為表示憂心,並關切香港民主制度受侵蝕、中國於新疆及西藏侵犯人權行徑 🔗
▍中國央視報導,習近平向布林肯表示,盼美方正面看待中國發展,「我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3 條大原則,既是過去經驗的總結,也是走向未來的指引」「我多次說過,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共同發展、各自繁榮」,強調中方願意合作,也不怕競爭,中方堅持不結盟,美方也不要搞「小圈子」,雙方都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和夥伴 🔗
▍新華社報導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談,王毅說,中美關係的負面因素仍在上升積聚!中方的核心利益不斷受到挑戰!中方的要求始終主張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美方不要干涉中國的內政!不要打壓中國的發展!不要在涉及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上踩踏中方的紅線!臺灣問題就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布林肯在記者會表示,華府對中國供應俄羅斯零件、為這場入侵烏克蘭的殘酷戰爭提供動力一事深感擔憂,「如果沒有中國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將難以為繼」🔗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向媒體表示,中國的工業生產過剩威脅到美國、歐洲、日本、墨西哥、印度的製造業者存亡,「中國有必要認知到這項疑慮,並展開行動加以解決」,而在問題解決前,美國不希望自身產業被摧毀殆盡,不排除任何應對措施 🔗
▍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表示,因為國家安全疑慮,命令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的美國事業停止在美國的固網或行動寬頻網路業務 🔗
▍中國今通過「關稅法」。路透社分析,中國通過此法是對可能向其徵收關稅國家釋放中國將予以反擊的訊息 🔗
▍中國太陽能市場產能過剩,太陽能企業中來公布第一季財報,營收年減 52.43%、業績年減 268% 🔗
▍深陷債務危機的中國大型房企碧桂園表示,已獲債權人同意,將 3 筆境內債券償還期延長至今年 9 月,藉此為公司融資爭取更多時間,碧桂園未透露 3 支債券總金額 🔗
▍「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發布報告指出,今年 1 月的臺灣大選,不僅中國對臺大打認知站,在俄羅斯的社群平臺上也有,有評論藉機炒作美國有意在區域引爆更多衝突,及刻意對臺灣的主權和民主提出質疑,包括將美國指為衝突煽動者,民進黨的勝利意味著將有更多美國武器和軍事設施出現在臺灣、將導致臺海戰爭 🔗
▍華府「全球台灣研究中心」(The Global Taiwan Institute,GTI)宣布,AIT 前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加入諮詢委員會。酈英傑表示,「身為一名長期臺灣粉,我期待與 GTI 合作,促進更強大的美臺關係」🔗
▍盧森堡國會壓倒性通過友臺動議,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在技術層面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衛生大會,並再度籲請盧國政府支持臺灣參與 WHO、WHA 及功能性國際組織,以發揮臺灣的醫療專業與經驗 🔗
▍巴西聯邦眾議院外交暨國防委員會通過友臺決議、慰問花蓮震災,外交部表示,對巴西國會向臺灣展現的溫暖慰問由衷感謝 🔗
▍比利時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范荷芙(Els Van Hoof)向媒體表示,她上個月透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一份報告才發現中國間諜在 2021 年駭入她的筆記型電腦,她因為身為「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的成員之一而成為駭客目標 🔗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表示,伊朗現在「只需幾週、而非幾個月」就能擁有足夠的濃縮鈾製造核彈。2015 年的核協議為伊朗設下 202.8 公斤的濃縮鈾持有上限,但國際原子能總署最新報告顯示,伊朗到今年 2 月已有 5.5 噸濃縮鈾,生產足供核彈的武器級濃縮鈾時間可能僅需以週或天來計算 🔗
▍日本政府計劃擴大對 4 項半導體、量子運算相關科技的出口管制,目的是進一步監管具軍事用途的零組件出口,並與全球其他採取類似行動的國家保持步調一致 🔗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正敦促歐洲及亞洲盟邦,收緊對中國出口晶片相關技術和工具的限制措施,包括阻止本國工程師對中國先進半導體廠檢修晶片生產工具。在華為推出搭載英特爾(Intel)晶片的筆記型電腦後,美國聯邦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共和黨籍副主席盧比歐(Marco Rubio)、眾議員斯特凡尼克(Elise Stefanik),今敦促商務部長雷蒙多撤銷華為相關的出口許可證:「這些趨勢清楚顯示,幾年前危在旦夕的黑名單企業華為正在捲土重來。華為能這麼做是因在你們部會領導下,拜登政府未能保護美國人的聰明才智」🔗
▍歐盟執委會宣布中國快時尚電商 Shein 已達歐盟數位服務法超大型平臺標準,將受該法最嚴管控,並要求該電商在查核非法產品、保護消費者措施、和營運透明度三方面特別加強 🔗
2024 年 4 月 27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共 1 架戰機逾越中線,共艦 5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凌晨 2 時 21 分花蓮發生規模 6.1 地震,包含臺北市及新北市在內 9 個縣市的居民手機都收到國家級警報。中央氣象署表示這起地震仍屬於 403 地震的餘震序列,迄今為止共發生 1299 次餘震,顯著有感有 327 起,小區域有 972 起,其中規模 6 到 7 的有 5 起,規模 5 到 6 的有 62 起 🔗
▍國防部發布自上午 9 時 30 分起至中午偵獲中共蘇愷 -30、空警 500 及無人機等各型主、輔戰機計 22 架次出海活動,其中 12 架次逾越海峽中線進入我北部、中部空域 🔗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北京會見中國國民黨立委傅崐萁等 17 名立委,王滬寧說「我們都是中國人,都屬於中華民族、是一家人,一家人就應該常來常往、經常交流、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兩岸要堅持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反對臺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預,為臺灣同胞一起謀福祉,為臺海謀和平、為民族謀復興!」傅崐萁稱「此行是帶著臺灣的新民意,希望恢復到 2016 年以前兩岸大交流、大繁榮、大和平、大合作,讓臺灣百工百業深深感受到兩岸是一家人!」🔗
▍對於花蓮餘震不斷仍執意訪中,傅崐萁表示,因為兩個月前就已溝通醞釀這場「破冰、和平之旅」,而且地震過後的災後重建振興課題非常重要!希望中國能夠開放「陸客團」來臺,恢復過去「和平繁榮」榮景!他上午率 16 名立委訪問中國小米汽車工廠,被問及是要推動開放中國新能源車進口臺灣嗎?未正面回應 🔗
▍金門胡姓士官出海釣魚迷航被中國尋獲但仍被滯留、至今已 40 天,隨團訪問中國的金門立委陳玉珍說她這趟來也會傳達相關訊息,她認為中國會有一個正面回應,她也期待臺灣能夠有一個好的回應 🔗
▍上報報導,中共這次不僅要求中國國民黨帶齊立院 8 個常設委員會的立委,更重要目的,是要求國民黨在最短期間內完成《國安五法》修訂,落實「三個排除」,讓中國在臺灣的各種「交流」可以更為順暢,預計相關法令修改將成為下會期國民黨團重大法案 🔗
▍中國國臺辦表示,經瞭解,花蓮災區民眾希望盡快有較為安定、方便舒適的組合屋(中國稱活動板房)住所,中國願意捐贈🔗
▍對於被指銜中國之命將修訂《國安五法》,中國國民黨黨團強調對不實爆料的所謂修法做出最嚴正駁斥!並稱中國國民黨團所提的每件修法,都是以臺灣主流民意為依歸!本於專業、務實與國人需求為主!與民進黨不顧八成民意執意廢除死刑截然不同!🔗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出現龍捲風,造成 5 人死亡、33人受傷;廣東省佛山、廣州等地發生強風雷雨及冰雹,網友表示冰雹有的比拳頭還大、甚至重達半斤(250克),許多汽車玻璃被砸壞甚至擊穿 🔗
▍美國、菲律賓、法國三國在南海的多邊海上演習進入第 3 天,中央社記者直擊出現中國海軍艦艇跟蹤 🔗
▍菲律賓否認中國駐菲大使稱兩國已就南海不斷升級的爭端達成協議的說法,並指中國是在搞宣傳。菲律賓國防部長鐵歐多洛(Gilberto Teodoro)表示,自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 2022 年上任以來,菲國國防部「不知道也沒參與和中國的任何內部協議」,並強調「菲律賓永遠不會接受任何會損害菲方對南海主權聲索的協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受訪表示,美國對中國實施先進運算晶片出口管制,目的不是為了遏阻中國經濟或科技發展:「我看到華為剛推出一款新筆電,號稱具有人工智慧功能而且採用了美國英特爾晶片。這表明了美國聚焦的只有會威脅到我們安全的最敏感技術。我們的重點不是切斷貿易或限制遏阻中國」🔗
▍中國國防部長董軍與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依古在上海會談,強調中俄兩軍互動對世界發揮穩定作用,蕭依古重申「是西方在地緣政治採取冒險、及新殖民的行為,才引發世界軍事政治的緊張局勢」🔗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宣布透過「烏克蘭安全援助倡議」新增軍援烏克蘭 60 億美元。美國自俄羅斯 2022 年入侵烏克蘭後,已軍援烏克蘭超過 440 億美元 🔗
▍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表示,為報復以色列,已發動無人機和導引飛彈對以國北部實施複雜的攻擊行動。以色列則表示以軍戰機攻擊了黎巴嫩南部庫扎(Qouzah)地區的真主黨軍事建築,而鐵穹(Iron Dome)防空系統成功攔截從黎巴嫩進入以色列北部馬納拉地區的可疑空中目標 🔗
▍支持巴勒斯坦的反戰人士進入美國 50 所大學校園示威抗議,已有近 600 名示威者被捕 🔗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發布第 10 屆「廖述宗教授紀念獎」名單,林衡哲醫師獲頒長期貢獻獎,「美國台灣觀測站 US Taiwan Watch」獲頒青年貢獻獎 🔗
2024 年 4 月 28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中共軍機 22 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進入我北部空域 12 架次,最近距離基隆僅 37 海浬;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中國國臺辦發布消息「希望臺灣方面充分考慮兩岸民眾及航運企業的訴求,盡快全面恢復包括福建平潭─臺北、福建平潭─臺中、福建廈門─臺中、福建廈門─基隆、浙江大麥嶼─基隆航線在內的兩岸海上客運直航」;中國民航局表示已通過「海峽兩岸空運協議」致函臺灣,希望盡快全面恢復兩岸客運直航,指名天津、西安、海口、昆明等 30 個中國航點;中國福建省政府宣布新一批「惠台 13 條」措施,包括為臺籍民眾代辦臺灣健保醫療費用核退報銷、對馬祖民眾推出「福馬同城通」卡、設立「台商海峽兩岸產業投資基金」等 🔗
▍對於中國文旅部宣布將率先恢復「福建省」居民到馬祖旅遊,並有條件恢復「福建省」居民來臺團體旅遊。陸委會回應表示,中方相關安排既不符合對等開放原則,也不是觀光旅運的常態,後續將與交通部進一步釐清再作決定 🔗
▍傅崐萁訪團在北京舉行臺商座談,中國臺商組織「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稱「兩岸互相交流要彼此努力,大陸已釋出善意,希望臺灣好好研究,積極做好回應,兩岸多交流交往,才能避免兩岸緊張與複雜的關係」,並稱「臺商期許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能在新會期有所作為,讓《反滲透法》等不利兩岸交流因素能有所改變」🔗
▍傅崐萁在中國喊話稱,臺灣應趕快把一天限額 2000 人次條件解除!讓不只福建省 4000 多萬人能來馬祖!還要能讓中國 30 幾個省的億萬民眾都能來臺灣!兩岸人民才能全面交流!🔗
▍對於中國宣布將贈花蓮災民 100 套組合屋,民主進步黨立委吳思瑤指出,從 921 震災到 403 花蓮地震已歷經 25 年,安置災民已有更有效率、品質、與時俱進做法,中央政府現在提供的租金補貼方案每月最高 1 萬 8000 元,並進一步協助媒合旅宿及觀光業者,提供災民更及時有品質的住居安置;何況組合屋從興建、管理到後端拆除都是挑戰,在 25 年前是不得已的選項,現在已有更好的方法,「為何還要走回去組合屋老路?」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以 921 經驗,組合屋興建與居住背後有許多問題,希望先調查花蓮災民意願後再來做考量,若花蓮縣政府有需要,中央都可以支援 🔗
▍將於下週卸任的美軍印太司令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接受金融時報專訪表示,中國以「溫水煮青蛙」策略不斷升高軍事活動,容易讓國際低估其危險,到了想挽救時,局勢恐怕為時已晚,「中國不合乎國際法常規的惡劣行徑必須被不停講述,而且必須由區域內所有國家昭告世人」🔗
▍日經亞洲報導,中國政府為中國電動車研發和建廠提供大量補貼與支援,目前產能已遠大於國內需求,預估明年會有近 2000 萬輛過剩產能,各界對中國以低價傾銷海外市場的憂慮加大 🔗
▍哈瑪斯公布挾持的以色列人質影片,兩名人質向鏡頭拜託「是該達成協議的時候了,讓我們安全健康地離開這裡」「繼續抗議下去,這樣才能現在就達成協議」「我們在這裡很危險,有炸彈,壓力很大,很可怕」。目前已有超過 50 所美國大學校園被支持巴勒斯坦的反戰人士進入紮營示威抗議 🔗
▍路透社報導,統治加薩走廊的哈瑪斯(Hamas)與統治約旦河西岸的法塔組織(Fatah)近日在北京舉行「團結談判」,為中國介入巴勒斯坦地區事務的一次顯著外交舉動 🔗
▍伊拉克國會通過法案明定同性戀關係為刑事犯罪,最高將處 15 年有期徒刑;宣傳同性戀行為者最低 7 年刑期;刻意做出女性舉止的男性將被處 1 到 3 年徒刑 🔗
▍澳洲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訪問烏克蘭,宣布對烏克蘭新增 1 億澳元軍事援助,包括無人機及短程防空系統 🔗
▍烏克蘭東部前線戰況危急,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表示,烏軍已被迫從 3 個村莊進行戰術撤退 🔗
▍中國經濟觀察報報導北京中古屋市況,指即使是近來持續放寬買房限制的一線城市北京,今年前 3 個月成交量增加但 4 月又下降,好地段的中古屋交易屢創低價且價格跌勢加快,北京東城區二環內一間房子 2016 年以每平方公尺 8.6 萬元買入,今年以 6.7 萬人民幣賣出 🔗
▍在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獲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接見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通知,指特斯拉在上海生產的車款,4 項數據安全符合規定;李強稱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堪稱「中美經貿合作的成功範例」🔗
2024 年 4 月 29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共艦 4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臺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今展開第 2 階段談判,聚焦勞工、農業、環境議題 🔗
▍行政院長陳建仁接見首屆「臺法科學研究會議」法國代表團一行,陳建仁表示,法國科學家優秀的理論跟思辨能力,結合臺灣科學家的創新和執行力,將讓兩國在追求科技研究卓越上,成為彼此最佳合作夥伴。臺灣和法國去年 11 月簽署科學與技術合作協議(STC)致力於 6 大重點領域:半導體與量子、生醫、綠能減碳、AI 資安、太空、海洋 🔗
▍中國宣布恢復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臺灣文旦輸入,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雖不完全符合預先期待,但仍樂見中國對臺灣的呼應有此進一步回應,「我相信這是好的開始」🔗
▍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中國開放對臺觀光幅度比想像差很多,三年前中國各省居民都可以來臺,有 47 個城市的居民可以來自由行,但昨天僅開放福建省居民到馬祖觀光,開放幅度太小,且過去小三通有 9 成都去金門,這次中國開放的是比較少往來的馬祖,此善意跟期待差非常遠 🔗
▍中國央視報導,福建海警於金門附近海域「依法開展常態化執法巡查」「進一步強化有關海域管控力度」「以切實維護包括臺灣地區在內的中國漁民合法正當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有力保障廈金海域正常航行和作業秩序」🔗
▍傅崐萁在立法院議場前召開「兩岸破冰和平之旅,振興臺灣百工百業成果豐碩記者會」,稱這是中國國民黨的一小步,兩岸斷線 8 年後的一大步,中國國民黨團「傾聽民意、勇敢承擔,不會憂讒畏譏!」要求政府一天開放 1 萬 5000 名到 2 萬名中國民眾進入臺灣 🔗
▍對於黃埔百年,中共將邀請 3000 名陸官校友赴中參與活動,退輔會主委馮世寬表示,「中共沒有資格舉辦黃埔百年活動,舉辦目的是為了統戰,若真的要去,既然那麼喜歡那邊就不要回來」🔗
▍賑災基金會表示,花蓮震災專案目前募得約 18.4 萬筆、14.7 億元,包括有日本雅虎、日本知名遊戲開發商 MIXI、在日華人繁星會等機構捐款挹注 🔗
▍對於日本政府宣布擬對半導體等領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中國稱相關措施將嚴重影響中日企業間的正常貿易往來,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嚴重關切!🔗
▍彭博報導,美國國務院為協助盟友因應中國經濟脅迫,已成立專門小組對盟友提供協助,在北京以經貿手段回應政治爭端時提供協助已接受十多國諮詢如何準備或減輕來自中國的經濟壓力。美國國務院內部成立一個團隊,專門在北京以經貿手段回應政治爭端時提供協助,美國及其盟友認為這種手法是經濟脅迫。負責這項計畫的美國官員說,各方對這類協助的需求很龐大。🔗
▍接連有涉嫌為中國情報機構從事間諜活動的德國人被逮補,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呼籲德國大學謹慎權衡與中國合作的風險和收益,「三名德國人因涉嫌間諜活動被捕再次清楚地表明,我們在與中國打交道時絕不能天真」🔗
▍9 名「帝國公民」(Reichsbuerger)組織成員被以叛國罪等罪名在德國受審,他們拒絕承認當代德國是一個合法國家,企圖任命貴族後代為國家領袖並實施戒嚴令等暴力政變 🔗
▍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投書韓媒朝鮮日報,呼籲國際社會在今年世衛大會可能通過的「大流行公約」中納入臺灣,共同監測新興病毒株,通報及分享病原體檢驗資料、疫苗或抗病毒藥物研發及臨床試驗結果等,為因應下一波大流行預做準備 🔗
▍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在演講時形容臺灣是印度東望政策的重要夥伴:「今天當我們看向印度的東邊,日本肯定很重要,東南亞也很重要,另一個重要的參與者是臺灣」 🔗
▍趕在烏克蘭亟需的美國武器抵達前,俄軍加緊利用在戰場上的人力和彈藥優勢,宣布又在烏東推進戰線,奪下塞梅尼夫卡(Semenivka)🔗
▍兩架芬蘭班機日前因「導航訊號受干擾」被迫中途折返,波羅的海三國外交部長警告,俄羅斯干擾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恐導致空難事故發生,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當你在夜間駕駛,如果有人關掉你的車頭燈,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如今波羅的海區域靠近俄羅斯邊境的狀況,其危險性之高已不容忽視」🔗
▍中國券商龍頭中金公司削減員工薪資,幅度達 25% 🔗
▍提振房市,中國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宣布全市住房交易不再審核購房資格,即不再限制購房數量,也不再實施公證搖號選房,由企業自主銷售 🔗
▍中國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困難,官方要求鼓勵引導畢業生前往艱苦邊遠地區中、小學、幼兒園任教 🔗
▍緬甸中部的馬圭省巧克鎮(Chauk)昨氣溫高達攝氏 48.2 度,仰光 40 度、瓦城 44 度 🔗
2024 年 4 月 30 日
▍國防部發布昨偵獲共機 7 架次,其中 5 架次逾越臺海中線進入我西南空域,最近距離鵝鑾鼻僅 49 海浬;以及共艦 7 艘次在臺海周邊活動 🔗
▍蔡英文總統接見「日本自民黨青年局長鈴木貴子訪臺團」,總統表示,感謝日本在臺灣發生震災時,不分官方或民間對臺灣的關懷,以及在美日峰會、美日菲峰會及 G7 外長會議,都共同發表聲明重申臺海和平對國際的重要性,臺灣將繼續與日本及所有民主夥伴共同守護區域的和平與繁榮,期待臺、日持續深化關係,攜手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願景 🔗
▍中國國民黨聯手臺民黨挾人數優勢以 59 票對 50 票通過中國國民黨團提案「決議立即停止調漲電價」。經濟部表示,目前電價審議是依 2015 年立法院決議訂定電價公式,且後續已寫入法律,並依照電業法 49 條辦理;經濟部尊重國會的決議,但無論是經濟部或臺電,都必須依法守法執行業務,遵守電價審議結果;台電表示,電價調整是依據電業法由電價費率審議會通過,是依法所作的決議,3 月 28 日已公告調整後各類用戶電價表,新電價 4 月 1 日已如期上路 🔗
▍陸委會發布新聞稿表示,中共新版「保守國家秘密法」將於 5 月 1 日生效,其中大幅擴大「國家秘密」定義與保密主體,法條內容模糊,具備高度不確定性,恐使民眾觸法風險大增,呼籲民眾務必慎思赴中必要性 🔗
▍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表示,兩艘船隻在菲國附近的珊瑚礁巡邏時,遭中國海警發射水砲,造成其中一艘船隻受損,「船隻受損成為中國海警在騷擾菲律賓船隻時使用強力水壓的證據」。中國則稱海警在黃岩島附近海域「驅離」一艘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船隻和另一艘船 🔗
▍中國海事局宣布 5 月 1 日至 9 日在長江口外海劃定軍事活動水域,推測為中國航母「福建號」將進行首度海試 🔗
▍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日經亞洲專訪表示,日本、菲律賓、美國的安全合作對中國的軍事擴張是很好的嚇阻,對區域和平穩定大有助益 🔗
▍英國政府表示,出於對中國間諜活動日益加劇的擔憂,擬在明年 4 月之前將所有中國製造的監控系統從敏感地點移除替換 🔗
▍日經亞洲報導,減少對中國稀土依賴,美國、澳洲、寮國、緬甸、非洲等稀土多元供應格局成形,中國多家稀土上市公司今年第一季業績出現虧損,「中國稀土」虧損 2.89 億人民幣、「廣晟有色」虧損 3.04 億、「盛和資源」虧損 2.16 億 🔗
▍中國繼 3 名司法部前部長遭查處之後,再增一位司法部前副部長劉志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遭查處 🔗
▍中國媒體報導,曾在 2020 年 1 月率先向世界發表 COVID-19 病毒基因組序列的中國病毒學家張永振,已連續兩天睡在上海公衛中心旗下「華東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實驗室門口,抗議被上海公衛中心變相驅逐 🔗
▍中國五一連假明天登場,卻有多所大學下令嚴禁學生組團出行旅遊 🔗
▍相隔 13 季,中國華為手機首季出貨量重回中國第一,華為控股第 1 季營收年增 36.66%、獲利年增 564%,顯示已走出被美國制裁後的低谷 🔗
▍聯合國制裁監察員向安理會委員會報告,攻擊烏克蘭哈爾科夫市(Kharkiv)的一枚飛彈殘骸,來自北韓火星-11 型(Hwasong-11)彈道飛彈 🔗
▍美國國務院表示,在加薩戰爭前,以色列安全部隊單位在約旦河西岸對巴勒斯坦人犯下嚴重侵犯人權行為 🔗
紀路臺灣【時間軸】單元摘要自新聞媒體、社群網站、相關官網、維基百科等公開資料,所附相關連結可見更多資料或來源,但不僅限於該連結,以關鍵字查詢 Google 可以了解更多。
❤️每月贊助紀路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