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3 月 18 日,318 運動 10 週年,臺灣在 2014 年以太陽花運動擋下馬政府與中國簽訂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挫敗了中國對臺灣的經濟統合,當年的運動領袖林飛帆在臺灣經濟民主連合舉辦的「太陽花運動 10 週年晚會」致詞表示,太陽花運動擋下服貿、讓馬政府無法簽訂貨貿協議、無法簽訂軍事機制、不能與對岸政治談判,展現出「臺灣的命運,我們自己決定」,期盼下一個 10 年繼續向前走,不要讓中國定義臺灣的未來,由臺灣人自己定義自己的未來。根據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臺灣 2023 年出口 4324.8 億美元寫下史上第 3 高紀錄,全年出超 805.6 億美元創史上新高紀錄,連續第 5 年在貿易順差高於與中國簽訂 FTA 的韓國。
鄭秀玲:還好有太陽花學運 天佑臺灣!
太陽花運動 10 週年,經濟民主連合舉辦「敘說 318 個太陽花故事」活動,臺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分享,馬英九政府在 2013 年 6 月跟中國簽了黑箱、不對等、又危及國安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連當時的立法院長王金平都不知道有這回事。
而且當時馬政府還刻意不找有兩岸談判經驗的人去談,而是自行找了一些學者去,但談完之後卻完全照中國設定的方向去簽,我方開放給中方的項目竟然遠多於對方,而我方該爭取的項目也未爭取,不該開放的竟然全部開放,完全配合中國「十二五計畫」的發展策略,即「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及「服務業競爭力的改造」,當中最不可思議的是竟然連機場、車站和港口等國安項目都對中國開放。
時任總統馬英九及其團隊竟還宣稱此協議對我方「利大於弊」,恐嚇臺灣若不速簽服貿,經濟將陷於萬劫不復。
鄭秀玲教授說,2014 年的太陽花學運擋下服貿,「真的是天佑臺灣」,但革命尚未成功、大家還要努力。如果「藍白合」要重啟服貿,未來仍可在幾秒內通過,國人務必明察服貿帶給臺灣的嚴重危害。
太陽花擋下中國對臺灣的經濟統合
2014 年 318 運動成功擋下服貿協議,最大的功勞就是挫敗了中國對臺灣的經濟統合,但中國對臺灣的統戰,仍透過在地協力者絲毫不顯疲累、源源不絕的輸出,「就用臺灣的自由民主開放,分化顛覆臺灣社會」,例如當 2015 年韓國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時,就有眾多媒體對擋下服貿協議的太陽花學運大肆抨擊,說臺灣年輕人逢中必反滿足於小確幸,造成國際競爭力低落,「中韓 FTA,臺灣完蛋!」「中韓簽 FTA,臺灣 10 年玩完!」「臺灣將有百萬人失業!」,甚至時任總統馬英九更召開記者會恐嚇全民,說中韓 FTA 會對臺灣 GDP 造成下跌 0.5%,損失 595 億元產值,出口會下跌 1.34%,影響 1.16 兆元出口,損失 1125 億,整個產業競爭力將下降 0.98%,經濟產值將損失 2670億元云云。
但事實證明,韓國與中國簽訂 FTA 完全是中了中國「養套殺」的陷阱,韓國在 2015 年與中國簽署 FTA 時,對中貿易順差有 469 億美元,但中國在獲得製造技術後加上政府補貼,引導中國市場使用中國國產品,大量商品也以相對的低價銷到韓國去,韓國的整體出超金額自 2017 年的 952 億美金巔峰開始下降,對中貿易順差從 2018 年的 556 億美元高峰,在隔年快速減少到剩一半,到 2022 年底,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只剩 12 億美元,2023 年則是正式由順差變為逆差,達 157 億美元,為韓國對中國貿易 31 年來的首次逆轉。
韓國是比臺灣更大的經濟體,人口有 5 千多萬,經濟體排名全球第 13 大,臺灣排名第 21 大,「自由貿易協定」雖然有自由兩個字,但不等於就是「利大於弊」,中韓 FTA 讓韓國門戶洞開,中小企業直面中國製品便宜傾銷,大企業則面臨中國用很多方式變相地不開放市場,結果對韓國企業顯然是「弊大於利」。
同一時期,臺灣在 2023 年出口順差達 805.6 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其中出口中國的比重從 2022 年的 38.8%,進一步下降至 35.2% 寫 21 年新低,出口美國比重則增至 17.6%,創 21 年新高。而即便中國在國際上處處抵制臺灣,言必稱「臺灣民進黨當局大搞臺獨、不承認九二共識」,但臺灣對中國、香港的貿易順差仍高達 805.5 億美元,中國需要臺灣的產品,遠遠多過臺灣需要中國的產品,包括其中有近 6 成是半導體相關產品,臺灣的半導體對中國有絕對優勢,事實上臺灣的半導體在全球都有優勢。
臺灣半導體優勢差點毀在馬英九手上
2015 年 11 月 7 日,時任總統馬英九趕在卸任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會面,11 月底馬政府便宣布要在任內開放臺灣的 IC 設計產業讓中資入股。年底,有「中國半導體國家隊」之稱的紫光集團即大張旗鼓來臺洽談併購臺灣半導體大廠,紫光董事長趙偉國更在媒體公開施壓,「既然臺灣不讓我們投資,我們就禁止在臺生產的產品在中國銷售」。
所幸,紫光入股矽品、力成及南茂等 3 家封測廠最終以破局收場,馬政府欲開放中資入股 IC 設計產業的計畫,也因為數百位產學人士連署反對而卡住,直到馬英九 2016 年終於卸任,而中國紫光集團也因大幅擴張投資,負債超過千億人民幣,在 2021 年宣告破產重整。
與多位學者連署擋下臺灣 IC 設計產業開放中資的半導體專家許美華,在 2024 年 2 月回顧「奇遊團」當年費盡心力擋下中資入股臺灣半導體的艱辛、與此役對臺灣的重要,「有人可能不知道,在半導體生態鏈中,IC 設計有多重要,IC 設計就是指揮晶片的那個大腦,皮衣兆元男黃仁勳的 NVIDIA 就是 IC 設計公司」「當年紫光趙偉國來臺灣侵門踏戶,真正目標是要敲開臺灣 IC 設計緊閉的大門,劍指聯發科」「IC 設計不像需要大量投資蓋廠的製造和封測,半導體最上游的設計端,靠的是人的智慧、經驗、實作累積的設計能力。臺灣 IC 設計的價值,就在一代一代、無數臺灣工程師的腦力智慧財產和 IP」。
許美華提醒,「如果我是紫光,成功入股聯發科之後,我一定開始從聯發科內部,開始技術移轉、教學到中國的計畫」「甚至趙偉國會說,臺灣業界不是一直在抱怨人才不足嗎?中國北京、清華、復旦有的是優秀人才,只是缺乏經驗和指導而已」「完美劇本很好想像,紫光就是中國政府的白手套,紫光只要成功入股聯發科,中國政府一定大力投入補貼,開一顆新的 IC,我補貼你多少人民幣,爭取聯發科到中國開下一代最先進的 IC」「再給臺灣工程師最好的安家條件和 package ,讓臺灣團隊落地,帶著中國的工程師團隊手把手的技術指導」「隨著中國政府大力補貼聯發科新一代 IC,一代、兩代之後,聯發科最先進的 IC 設計在臺灣就看不到了」「再過幾年,中國設計團隊學到所有經驗,共用所有 IP 之後,臺灣工程團隊還有價值嗎?臺灣工程師除了西進中國討口飯吃之外,還有其他出路嗎?」
「只要政府棄守,宣布打開大門,開放中資入股,臺灣前幾大的 IC 設計,沒有一家躲得掉」「之前中資就已經頻頻敲門多家臺灣 IC 設計公司,就是靠臺灣政府的禁止中資政策做壞人,臺灣公司才可以輕易的對中資說 No」「一旦這個保護傘不見了,臺
灣 IC 設計公司對中資的入股邀約,將毫無抵抗能力,整掛都完」
「有人可能會說,聯發科可以拒絕配合紫光啊!別傻了,你以為紫光,還有紫光背後的中國政府是吃素的嗎?你以為紫光入股聯發科,是來交朋友的嗎?如果聯發科跟中資毫無關係,任何決策都可以不管中資。但是,當中資變成你的股東,他不但是你的股東,還是你眾多客戶的主管機關,我要補貼你、幫助你開發 IC,是對公司股東有利的事,你敢拒絕嗎?你拒絕是故意要損害股東利益嗎?」「紫光如果成為聯發科股東,明的,可以用公司治理、法律手段壓迫你,暗的,就更不用說了!」
「這就跟黑道一樣。尋常百姓不會跟黑道扯上關係,黑道也不會沒事來惹你。但是,如果你跟黑道合資開公司,你就是開門主動邀請他來搞你,只要惹上,一輩子都擺脫不掉。聯發科如果開門讓中資紫光入股,就是惹上黑道」「你們這些政客,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臺灣多少人,一代代努力打下的 IC 設計江山,就要這樣送給中國嗎?」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若「藍白合」重啟服貿 學者:將衝擊500萬服務業員工
▍經濟部—當前經濟情勢概況(專題:臺韓近年經貿發展之比較分析)
▍財訊—服貿風波再起 南韓是前車之鑑…謝金河示警:把台灣鎖進中國,經濟災難恐全民承擔
紀路編輯 / 王子嘉
延伸紀路—
【紀路】臺灣加權指數創19305點歷史新高 2016年以來漲幅達137.4%
【紀路】臺灣歷年對中國投資佔整體對外投資比重(2010 年至 2023 年)
最新收錄—
- 2025 NUMBEO 全球最佳醫療照護城市 高雄、臺北包辦前兩名
- 2025 亞洲柔道錦標賽 楊勇緯拿下銀牌
- 2025 THE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 臺灣 6 所大學排名前 100
- 2025 歐洲女子數學奧林匹亞競賽 臺灣隊拿下 1 金 2 銀 1 銅
- 【時間軸】2025 年 4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