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1 月 28 日,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EA)發布「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ICCS 2022)調查結果,臺灣八年級學生在全球 24 個國家、8 萬多名學生當中表現亮眼,「公民認知」成就平均 583 分排名第 1,高於國際平均的 508 分,名次和得分都較前 2 次評比進步,其中近九成學生的公民認知表現達到高標以上,另外臺灣學生在「性別與族群平權」、「移民人權支持」、「環境保護支持」也都排名第一。
由「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主持的「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 ICCS)旨在評量各國 13.5 歲學生的公民素養和公民教育現況。臺灣師範大學在教育部支持下組成跨校團隊,曾在 2009 年及 2016 年參與調查,2022 年再度邀集 159 所國中,各校抽取八年級學生一至兩班共 5227 名學生參與,本次評鑑全球共有 24 個國家、3400 所學校、8 萬多名學生參加。
公民認知、性別族群平權、保護環境意識第一
ICCS 2022 結果今天出爐,臺灣學生在「公民認知」國際排名第 1,「性別與族群平權」國際排名第 1、「移民人權的支持度」也是國際排名第 1。
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劉美慧說明,臺灣學生的「公民認知」成就平均 583 分,高於國際平均的 508 分,在參與國家中排名第 1,名次和得分也都比前 2 次評比進步,其中近九成學生的公民認知表現達到高標以上。
臺灣學生在「性別平權」的支持度也高居第 1,名次和得分都比 2016 年調查進步;臺灣學生對「族群平權」、「移民人權」的支持度都排名第 1,對行政、立院、司法機關的信任度高於國際平均,也比 2016 年調查提升。
參與社區組織比例低於國際平均
臺灣學生認為全球議題當中威脅程度最高的前 3 名為「環境議題」、「傳染性疾病」與「全球金融危機」,臺灣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支持度也是國際排名第 1;臺灣學生「透過數位媒體參與政治和社會議題」的表現與國際平均相近;臺灣學生「參加校內公民活動」的比例高於國際平均,但「參與社區組織」的比例明顯低於國際平均。
劉美慧教授認為,十二年國教課綱強調學習探究與素養導向,社會領域也培育公民素養,符合國際公民教育趨勢;另外,很多國家的公民教育是融入各科,但臺灣則單獨設有公民科,因此能讓公民素養進行系統性教學,可能也是臺灣學生表現亮眼的原因。
教育部表示,新課綱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重視理解、探索到解決問題,不只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同時也是能迎向未來的世界公民,期待藉由新課綱的推動,持續提升我國學生公民素養教育。
IEA 指出,ICCS 2022 顯示參與國家的公民知識並未較 ICCS 2016 增加,公民知識與廣泛的態度和參與指標呈正相關,來自社會經濟地位較高家庭的學生,比社會經濟背景較低的學生表現出更高的平均公民知識,女學生比男學生表現出更高的公民知識。
資料來源:
▍IEA—ICCS 2022 INTERNATIONAL REPORT & RESULTS FINDINGS
▍教育部—我國參加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ICCS)2022成果表現
紀路編輯 / 王子嘉
【紀路】2023公民活動自由度報告 臺灣連4年列亞洲唯一開放國家
【紀路】PISA 2022結果出爐 臺灣數學第 3、閱讀第 5、科學第 4
最新收錄
- 臺股 27752 點創歷史新高 今年低點以來漲幅近 6 成(2025/10/21)
- 2025 世界耶誕麵包大賽 陳詩絜 / 賴怡君 / 蔡約群 / 楊世均勇奪世界冠軍!
- 臺股 27647 點刷新歷史新高 今年低點以來漲幅近 59%(2025/10/16)
- 【時間軸】2025 年 10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 臺大教授林敏聰、高英哲、蔣正偉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 贊助紀路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