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路臺灣】2024 年 8 月 14 日,國際三大信用評等機構之一惠譽(Fitch Ratings)發布新聞稿指出,依據臺灣強勁的外部融資、審慎的財政管理、高度的政府治理、具競爭力的經商環境等因素,確認維持臺灣長期主權信用評等為「AA」,展望「穩定」;預估今年各級政府財政赤字占 GDP 比率維持 0.8%,低於 AA 評等群組國家中位數的 2.3%;各級政府一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占 GDP 比率降至 30.5%,優於 AA 群組國家中位數的 50.0%。
惠譽(Fitch Ratings)8 月 14 日在官網發布臺灣長期主權信用評等及評論:
關鍵評級驅動因素
評級優勢與劣勢:臺灣的評級是基於其異常強勁的外部財政、審慎的財政管理、高治理指標和競爭性的商業環境。這些優勢與臺灣易受外部需求衝擊和可能影響科技業和供應鏈的全球貿易政策突然轉變的脆弱性相平衡。除此之外,兩岸關係複雜且日益緊張,而且人均收入相對於我們預測的「AA」類同儕中位數水準較低。
強勁的經濟前景:我們預計,在全球人工智慧 (AI) 繁榮期間高科技出口激增的推動下,經濟成長將從 2023 年的 1.3% 加速至 2024 年的 4.0%。產業巨頭加大了對臺灣先進半導體和伺服器的投入,以開發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 2024 年前 7 個月,臺灣對美國的出口年增 62%,美國二十多年來首次超越中國大陸,成為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人工智慧推動的半導體復甦和持續的回流趨勢將刺激更多的國內投資。
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我們預計成長將放緩,但到 2025 年仍保持 2.7% 的合理強勁增長。我們也預計,儘管實際工資成長溫和,但私人消費仍將保持彈性。然而,下行風險可能來自臺灣主要貿易夥伴經濟成長大幅放緩、全球人工智慧支出熱潮帶來的需求減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美國大選後貿易戰略的不確定性。
全球競爭力:臺灣憑藉其尖端的製造能力和專業的生態系統,仍然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強國。這些優勢使該島國能夠從結構性更高的高科技出口需求中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岸緊張局勢和市場對能源安全的擔憂以及人口不利因素可能會加劇商業環境和中期成長前景的挑戰。
兩岸緊張局勢加劇:我們預計,在 2024 年初臺灣總統大選後的緊張局勢且複雜的動態將持續下去,臺灣與中國之間恢復政治對話的可能性仍然不大,因為缺乏雙方都能接受的政治前提。然而,我們預期升高的緊張局勢不會破壞臺灣的經濟或政治穩定,中國在臺灣新總統就職演說後所進行的環島軍事演習,及其效果證明了這一點。
政策連續性:我們預期新政府的經濟政策設定將保持連續性,重點在於進一步加強臺灣與美國、東南亞和其他經濟體的經濟聯繫。然而,執政黨失去立法機關多數席次將為政策實施帶來挑戰。政府計劃追求供應鏈彈性,繼續促進臺灣製造業回流、或從中國轉出的趨勢持續。
持續的財政審慎:我們預測 2024 年一般政府赤字將保持適度,佔 GDP 的 0.8%,低於 2.3% 的「AA」赤字中位數。我們的預測比批准的預算赤字 2.1% 低,因為我們預計實際稅收收入相對於預算將有所增加,同時放鬆旨在支持 Covid-19 大流行後經濟彈性的財政措施。我們預計 2025 年赤字將佔 GDP 的 0.4%,因為我們預期,儘管社會福利、教育、基礎設施和國防支出不斷增加,稅收收入仍將保持強勁。
負債比率穩定下降:根據我們的定義,我們預計到 2025 年底,一般政府債務總額將佔 GDP 的 30.5%,遠低於預期的「AA」中位數 50.0%,從 2023 年底的 33.0% 下降。受臺灣審慎財政管理承諾所支撐的中期財政紀律的支持,未來幾年政府總債務 / 國內生產毛額應保持小幅下降趨勢。臺灣的目標是將公共債務控制在遠低於《公共債務法》規定的 GDP 50% 的上限。
強勁的外部財政:臺灣的外部資產負債表在惠譽評級的全球同行中名列前茅,其基礎是四十多年來持續的經常帳盈餘。我們預計,儘管金融市場波動,但在意外出口收入和約 17.3 個月經常對外支付的外匯儲備緩衝的推動下,2024 年經常帳盈餘仍將保持較高水平,佔 GDP 的 13.6%;這兩項指標均遠遠超過「AA」級同行。到 2024 年,臺灣應將其龐大的淨外部債權人部位維持在 GDP 的 226.4%,而「AA」中位數為 20.9%。
銀行業風險:我們對臺灣銀行業的產業前景維持中性,我們預期在經濟強勁成長的情況下,銀行業將擁有穩定的營運環境和穩健的資本狀況。然而,我們認為銀行業對主權平衡構成風險。這是由於其規模相當大,截至2023 年底,部門資產約佔 GDP 的289%;國有股權較多,截至 2024 年上半年末,國有及控股銀行佔系統資產的近一半;以及長期存在的碎片化和分散化。
ESG – 治理:臺灣在政治穩定和權利、法治、制度和監管品質以及腐敗控制方面的 ESG 相關性得分為「5[+]」。這些分數反映了世界銀行治理指標(WBGI) 在我們專有的主權評級模型中的高權重。臺灣在 WBGI 中排名較高,位於第 84 個百分點,反映出其長期穩定和平的政治過渡記錄、既定的政治參與權利、強大的機構能力、有效的法治和低腐敗程度。
評級敏感性
可能單獨或集體導致負面評級行動 / 降級的因素
– 結構性特徵:兩岸關係惡化足以破壞臺灣的經濟或政治穩定。
– 公共財政:不利衝擊削弱中期成長前景並對公共債務動態產生負面影響。
可能單獨或集體導致積極評級行動 / 升級的因素
– 結構特徵:兩岸緊張局勢可持續解決,大幅降低經濟和政治衝擊的可能性。
主權評等模式 (SRM) 與定性疊加 (QO)
惠譽專有的 SRM 模型在長期外幣 IDR 等級上給予臺灣相當於「AA+」的評級。惠譽透過應用其 QO(相對於 SRM 數據和產出)調整了 SRM 的輸出,以得出最終的長期外幣 IDR,具體如下:
– 結構特徵:-1 級,反映與中國大陸複雜而緊張的關係,這增加了經濟和政治衝擊的可能性。
惠譽的 SRM 模型是惠譽特有的多元回歸評等模型,採用基於三年中心平均值的 18 個變數(包括一年的預測)來產生相當於長期外幣 IDR 的分數。惠譽的 QO 是一個前瞻性定性框架,旨在允許調整 SRM 輸出以分配最終評級,反映我們標準中無法完全量化或未完全反映在 SRM 中的因素。
國家上限(COUNTRY CEILING)
臺灣「AAA」的國家上限比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高出兩個等級,處於評級範圍的上限。我們認為外匯和資本管制的風險是微乎其微的。
我們的國家上限模型使 IDR 的起點提升了 +3 個等級。我們沒有對模型結果進行定性調整。
ESG 考慮因素
臺灣在政治穩定和權利方面的 ESG 相關性得分為「5[+]」,因為 WBGI 在惠譽的 SRM 中權重最高,因此與評級高度相關,是具有高權重的關鍵評級驅動因素。由於臺灣的治理指標百分位排名超過 50,這對信用狀況有正面影響。
臺灣在法治、制度和監管品質以及腐敗控制方面的 ESG 相關性得分為「5[+]」,因為 WBGI 在惠譽的 SRM 中權重最高,因此與評級高度相關,是關鍵的評級驅動因素具有高權重。由於臺灣的治理指標百分位排名超過 50,這對信用狀況有正面影響。
臺灣在人權和政治自由方面的 ESG 相關性得分為「4[+]」,因為 WBGI 的發言權和問責制支柱與評級和評級驅動因素相關。由於臺灣的治理指標百分位排名超過 50,這對信用狀況有正面影響。
臺灣的債權人權利 ESG 相關性得分為「4[+]」,因為償還債務的意願與評級相關,並且是臺灣以及所有主權國家的評級驅動因素。正如我們的 SRM 變數所反映的,臺灣有 20 多年沒有進行公共債務重組的記錄,這對信用狀況產生了積極影響。
臺灣在國際關係和貿易方面的 ESG 相關性得分為「4」,因為與中國大陸的複雜關係增加了政治和經濟衝擊的可能性,這與該評級和評級驅動因素相關。這對信用狀況產生負面影響。
除非另有揭露,ESG 信用相關性的最高等級為「3」分。得分「3」表示 ESG 問題是信用中立的,或由於其性質或實體管理這些問題的方式而對實體僅產生極小的信用影響。惠譽的 ESG 相關性評分並非評等過程中的輸入;它們是對評級決策中 ESG 因素的相關性和重要性的觀察。
資料來源:
▍Fitch Ratings—Fitch Affirms Taiwan at ‘AA’; Outlook Stable
▍財政部—惠譽維持我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等佳績,肯定我國財政表現
紀路編輯 / 王子嘉
延伸紀路—
【紀路】惠譽信評維持臺灣長期主權信用評等為「AA」展望「穩定」(2023 年 8 月)
【紀路】臺灣對外淨資產1.73兆美元創歷史新高 全球第5大淨債權國
【紀路】中央政府總決算連續 7 年賸餘 近 8 年債務還本 7960 億元
【紀路】臺灣歷年對中國投資佔整體對外投資比重(2010 年至 2023 年)
【紀路】全球三大信評機構標普、穆迪、惠譽2021皆調升台灣主權信用評價
最新收錄—
- 2025 NUMBEO 全球最佳醫療照護城市 高雄、臺北包辦前兩名
- 2025 亞洲柔道錦標賽 楊勇緯拿下銀牌
- 2025 THE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 臺灣 6 所大學排名前 100
- 2025 歐洲女子數學奧林匹亞競賽 臺灣隊拿下 1 金 2 銀 1 銅
- 【時間軸】2025 年 4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