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路臺灣】2024 年 9 月 11 日,有研發界奧斯卡之稱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揭曉 2024 年得獎名單,臺灣一舉囊括 15 項大獎,為美國之外獲獎數最多的國家;其中工研院今年榮獲 8 項大獎,獲獎數名列全球第 3 與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並列,紡織研究所拿下 3 項大獎;經濟部表示,今年臺灣在人工智慧和淨零技術上也取得卓越成就,顯示我國創新研發能力顯赫且超越國際;2024 R&D 100 Awards 頒獎典禮將於 11 月 21 日在美國加州舉行。
經濟部部長郭智輝表示,經濟部支持的研發成果已連續 17 年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累積達 97 個獎項,今年由經濟部科專成果支持的多項得獎技術,其中九成已經技轉廠商或成立新創公司,而今年獲獎的技術目前也已有 9 項和業者進行合作,成為技術的出海口,帶動產業價值。
從得獎名單中可窺見世界的技術方向,包括半導體、資通訊、淨零排放、AI 生態系應用等主題。像是工研院與力積電合作的 3D AI 晶片,功耗降低 90%、資料速度提升 8 倍;以及工研院開發的碳捕獲及再利用技術,已與奇美實業合作並且進行場域實證,未來可每年減碳 17.85 萬噸,代表政府施政方向也正是全球發展的重點。
其中,今年 AI 應用的技術更是大豐收,14 項技術中佔了 6 項,從醫療照護到交通安全防護、能源管理、工業製程及瑕疵檢驗等,代表臺灣在 AI 技術發展往百工百業前進,並在全球供應鏈扮演著關鍵角色。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今年工研院獲得 8 項大獎,涵蓋了通訊、半導體、醫療、綠色永續與製程優化等五大領域。其中,AI 技術已成為各產業推動下世代技術的核心驅動力,展現工研院豐沛的創新能量。例如,在半導體領域,「MOSAIC 3D AI 晶片」是全球首款將邏輯運算與記憶體整合的 3D 堆疊 AI 晶片,能大幅降低成本並減少熱能;在醫療領域,「觸覺感知導航內視鏡機器人」利用 AI 內視鏡在人體自然腔道導航,無需體外穿刺,減少了內視鏡手術的併發症風險;在淨零永續領域,「AI 低碳無機聚合混凝土技術」利用 AI 技術控制低碳混凝土的生產過程,有效減少傳統水泥的碳排放達七成;「敏捷部署之需量反應能源管理系統」運用 AIoT 技術將店內耗能設備導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實現節能目的,並能透過深度學習預先儲冷,讓商家配合電廠需量反應機制,創造綠色商機,目前已導入超過 3200 家零售店。
此外,在通訊及半導體領域,「衛星與 5G 通用軟體調適基地台技術」提供基於軟體的無線接取解決方案,實現陸海空全覆蓋的通訊需求;而「線上 X光 關鍵尺寸量測系統」則是以全球速度最快的反射式 X 光量測機台,精準監控半導體關鍵尺寸、提升製程良率。
在綠色永續及製程優化領域,「煙道氣捕 CO2 製造固碳PC技術」利用二氧化碳為原料製造聚碳酸酯,減少碳排放並促進環保;「轉爐出鋼製程數位雙生系統」運用數位化技術優化煉鋼轉爐製程,不僅降低成本與環境風險,還促進技術的傳承。
工研院已連續 17 年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目前累積了 66 項殊榮,其中超過九成的研發成果已成功應用於產業界,不僅讓工研院的創新能力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同時提升臺灣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工研院將持續專注於市場導向的創新,從研發的起點就瞄準市場需求,創造出符合終端價值的技術,為民眾生活帶來變革,推動臺灣產業邁向轉型升級。
面對新時代的機會與挑戰,工研院持續聚焦市場新價值、新需求,制定《2035 技術策略與藍圖》作為研發指引,以「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為核心,並發展「智慧化致能技術」促成應用。工研院將以科技創新翻轉人類生活,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創嶄新市場,致力於提升社會福祉,引領產業和社會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紡織研究所在經濟部支持下,以「仿生單一材質皮革」、「菌絲皮培育系統」及「AI 自我學習驗布系統」3 項技術獲獎。
紡織所協理邱勝福表示,「仿生單一材質皮革」是一種具有仿生質感的永續製造技術,通過簡化製造過程,大幅提升生產效率。該技術結合台橡公司的材料合成技術,使皮革能被循環再製 5 次以上,顯著延長使用壽命並減少資源消耗;「菌絲皮培育系統」突破傳統多盤式培養模式,通過連續、穩定的環境控制與養分供給,實現大面積菌絲體皮革的生產,為產業化帶來創新契機。
此外,「AI 自我學習驗布系統」利用雙重 AI 演算法、調整色溫及高解析度相機,實現每分鐘 120 碼的檢測速度,準確率高達 95%。上述 3 項技術具體實踐「數位」、「高階」、「永續」三大議題,與產業發展方向對接,得以在眾多參賽產品中脫穎而出,獲大會評審團高度肯定。
在經濟部大力支持下,紡織所過去 6 年累積拿到 9 項 R&D 100 大獎,包括 2019「高間距 DIFA 技術」、2021「RFID 紗」、2022「功能性樹脂材料:變形墨水及導電銀漿」、2023「80℉ 恆溫微膠囊超細纖維皮革」,以及今年 3 項得獎技術,展現紡織科技領先實力,為產業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資料來源:
▍R&D 100—R&D 100 Finalists for 2024 are announced
▍經濟部—R&D100 2024臺灣創史上最佳紀錄 勇奪15個獎項亞洲居冠
▍工業技術研究院—臺灣創新實力再攀高峰!工研院勇奪全球百大研發獎八項殊榮 AI與綠色永續科研實力 榮耀國際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紡織所連續五年勇奪R&D 100大獎, 創新技術引領數位與永續潮流
紀路編輯 / 王子嘉
延伸紀路—
【紀路】2023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臺灣獲12項大獎全球第二
【紀路】2022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台灣摘12項大獎全球第二
【紀路】熊怡、洪明奇、陳建仁獲Research.com最佳科學家殊榮
【紀路】翁啟惠博士獲頒Tetrahedron Prize 台灣第一人
最新收錄—
- 【時間軸】2025 年 1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 臺灣 2024 年稅收 3.73 兆刷新歷史紀錄
- 2025 GFP 全球軍力排行榜 臺灣排名第 22
- 2025 鳳凰杯國際軟式飛鏢錦標賽 臺灣選手抱回 2 座亞軍、2 座季軍
- 詩人零雨獲 2025 年第 9 屆紐曼華語文學獎
❤️ 贊助紀路臺灣
💛 每月贊助紀路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