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路臺灣】2024 年 8 月 2 日,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根據福島核災之後制訂的審查標準做出結論,日本敦賀核電廠 2 號機因為廠區正下方有地震活動斷層經過,判定不允許重啟運轉。這提醒了臺灣一個很基本的安全問題,臺灣跟西歐、北歐、美國東岸可以遍佈核電廠不一樣,臺灣就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我們地震多、且可能很大,別的國家討論核能可以只從發電成本、核廢料放哪裡切入,臺灣還必須考慮地震的風險、耐震的成本、核洩漏的應處、以及在地狹人稠的臺灣島上,人們可以逃到哪裡去?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近期疾呼臺灣仿效歐洲國家的能源政策,他說歐洲國家「核綠共存」的經驗值得臺灣學習,主要的訴求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臺灣的「非核家園」政策是錯的,未來臺灣應該要用核能發電,而且佔比要達 3 成,並點名法國的電力來源有 65% 是核能、比利時 40%、芬蘭 42%、瑞士 34%,加上義大利在廢核多年之後最近又重啟核能,童董事長直呼到底為什麼歐洲國家能,臺灣不能?為什麼臺灣不學學這些先進歐洲國家,使用低碳排又便宜的核能發電?
但核電對臺灣來說,只是環保、經濟問題嗎?不是。臺灣民眾開始大力走向反核,並不只是為了萬年核廢料要放在哪個縣市的問題,民眾一直以來真正的擔憂,是地震頻繁的臺灣,難保哪一天不會出現像日本福島核事故那樣的悲劇。
西歐、北歐都沒有會致災的地震
歐洲曾經走向廢核、減核的脈絡,其實跟臺灣走向「非核家園」的內涵不完全一樣。
臺灣跟擁核的歐洲國家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歐洲國家沒有地震威脅,臺灣有。
歐洲可以只以環保或成本的問題考慮核電,臺灣不能。
臺灣座落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球上有高達九成的地震、及超過八成的最強烈地震都在這條地震帶上發生。
童董事長舉例的這些歐洲國家有地震嗎?有,但很少、很小,不成問題。
我們就只看可能致災、芮氏規模達到 6 以上的地震。
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臺灣過去 30 年(1995 年 8 月 16 日至 2024 年 8 月 16 日),規模達到 6 以上的地震加起來達 126 次,而僅過去一年,臺灣就有 12 次規模 6 以上的地震,其中一次就是發生在今年 4 月 3 日,持續長達 1 分多鐘的規模 7.2 花蓮大地震,全國有感,餘震不斷。
我們來看看童董事長舉例的歐洲擁核國家,過去 30 年發生規模 6 以上的地震有幾次。
根據 USGS 及 AllQuakes 資料,過去 30 年,法國發生規模 6 以上的地震加起來是 0 次,瑞士呢? 0 次,芬蘭 0 次、比利時 0 次、荷蘭 0 次、德國 0 次。
所有這些童子賢董事長大聲疾呼、要臺灣好好跟人家學習的歐洲國家,都不曾面臨過地震的威脅。
臺灣是 30 年加起來 126 次,過去一年頻率還拉高,達 12 次。
廢核又即將重啟、靠臨地中海地震帶的義大利,已經是歐洲最頻繁、最警惕地震的國家,有規模 7 以上的地震嗎?沒有。過去 30 年義大利也僅發生過 8 次規模 6 以上的地震,不及臺灣過去一年的 12 次。
美國中西部,擁有 6 座核電廠的伊利諾州,過去 30 年加起來有過幾次規模 6 以上的地震?0 次。
美國東南部,擁有全美造價最高、最新核電廠 Vogtle 的喬治亞州,過去 30 年有過幾次規模 6 以上的地震?同樣也是 0 次。
美國的核電廠分佈,呈現西岸很少,幾乎全都集中在中部與東岸,為什麼?
有沒有可能也是因為一個非常基本的安全理由: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美國西岸地震多,內陸的中西部與東岸則沒有大地震,可以放心蓋核電廠。
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紐西蘭有幾座核電廠?
歐洲國家不會討論颱風、不會研究地震,因為那不是人家的日常、不是他們國家要面對的風險。
但臺灣要蓋核能電廠,不得不考慮地震,因為我們就位在地震頻繁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
同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紐西蘭,過去 30 年發生過 2 次規模介於 8-9 的地震、19 次規模介於 7-8 的地震、170 次規模介於 6-7 的地震、2806 次規模介於 5-6 的地震、1 萬 6169 次規模介於 4-5 的地震。
紐西蘭有幾座核電廠?0 座。
紐西蘭 2023 年的電力有 58% 來自水力發電、17% 來自地熱、8% 燒天然氣、5% 燃煤。
他們有企業家會細數核能發電的優點,疾呼非要學法國、學比利時、學芬蘭、學瑞士、學義大利蓋核電廠不可嗎?沒有。
因為他們清楚知道,每個國家的條件不同,要利用的是自己國家的優勢,要避開的,是自己國家可能面臨的風險,即便以拼經濟為名、以 CP 值為名、以全球議題為名,最要第一考慮的,仍是本國國民的安全與永續。
那為什麼南韓也臨太平洋,卻可以擁有 6 座核電廠,也沒有要減核、廢核?
因為南韓雖然臨靠太平洋,但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過去 30 年,南韓不曾發生過規模 6 以上的地震,規模介於 5-6 的地震僅有 7 次,規模 4-5 的地震僅 28 次,規模介於 3-4 的 45 次,甚至規模介於 2-3 的小小小地震,南韓 30 年來也只發生過個位數的 7 次。
日本,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過去 30 年來發生過 1 次規模 9 以上的大地震、1 次規模介於 8-9 的大地震、29 次規模介於 7-8 的大地震、314 次規模介於 6-7 的地震、3649 次規模介於 5-6 的地震、2 萬 7596 次規模介於 4-5 的地震。
而 2011 年日本 311 大地震造成的福島核災,殷鑑不遠。
不用處理熔融核燃料的話 核能好便宜
臺灣之所以反核、人民上街反核最力的一段時間,就是日本發生福島核災之後。
十幾年過去,地震絕跡了嗎?臺灣搬離環太平洋地震帶了嗎?人類發明杜絕地震的方法了嗎?
都沒有,是我們已漸漸遺忘。
日本福島核一廠的耐震設計高達 0.6 G,當時的核洩漏事故到現在都還在收拾。
臺灣核一廠的耐震設計是 0.3G、核二、核三廠 0.4G。
而且 40 多年前臺灣要蓋核電廠時,並沒有發現核一、核二廠之間有一條北臺灣最重要的活動斷層——山腳斷層,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核一、核二廠都鄰近山腳斷層,核三廠下方則有一條恆春斷層,且為第二類活動斷層,學者研判它就在核三廠門口下方。
事實上,從地球的角度來看,每一個臺灣縣市都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
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臺灣過去 30 年(1995 年 8 月 16 日至 2024 年 8 月 16 日) 發生過 7 次規模 7 以上地震、119 次規模 6-7 的地震、709 次規模 5-6 的地震、2375 次規模 4-5 的地震。
2011 年 311 大地震造成福島核災,東京電力公司直到 2024 年 8 月 22 日,才首次嘗試處理福島第一核電站 2 號機的「熔融核燃料碎片」,但熔融核燃料團塊放射線極強,處理難度極高,東電首次計畫取出的碎片僅為「數公克」,即使如此之少、之小,仍因作業出錯而叫停。
福島第一核電站需要處理的熔融核燃料碎片有多少?880 公噸。
東電預計整個清理作業將耗費數十年、並耗資 23 兆日圓(約 1610 億美元)。
人類敵不過難以預測的地震。
日本連要取出數公克的熔落核燃料碎片,在經過 13 年後的現在,都尚未攻克。
38 年前發生的車諾比核災,到現在 4 座反應爐的除役工程都還沒處理完,還在處理,裏頭還有燃料棒。
38 年了。
如果認為日本耐不住的大地震,臺灣可以。如果認為日本處理不了的熔融核燃料團塊,臺灣處理得了。
請童董事長現在就派機器人去福島核電廠,幫忙處理 880 噸的核燃料團塊。
把這樣的風險考慮進去,才是臺灣使用核電真正的成本。
資料來源: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Map of Power Reactor Sites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Taiwan: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France: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Japan: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South Korea: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Germany: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Italy: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the Netherlands: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Illinois, USA: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Georgia, USA: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Finland: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Belgium: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Switzerland: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New Zealand: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經濟日報—和碩童子賢提「核綠共存」!看義大利重啟核電有6意義
紀路編輯 / 王子嘉
延伸紀路—
【紀路】颱風凱米在高雄茂林單日降雨 1217 毫米寫史上第 5 高
最新收錄—
- 2024 THE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臺灣 47 所大學上榜
- 《富比世》2024 全球前 20 大富裕國家 臺灣排名第 14
- 《Preply》2024 亞洲最友善城市排行榜 臺北南波萬!
- 俞俊安桑德森農場錦標賽奪生涯首座 PGA 冠軍
- 林子涵印地安威爾斯奪美次巡首冠 壓線拿下 2024 LPGA 參賽資格!
❤️ 贊助紀路臺灣
💛 每月贊助紀路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