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 Taiwan | 紀路臺灣
Taiwan in the World
  • 首頁
  • 世界排名
  • 國際榮譽
  • 經濟民生
  • 民主與人權
  • 生態與環保
  • 時間軸
  • 贊助
Editor's Picks世界排名生態與環保

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臺灣 應該學歐洲用核能嗎?

by
Earthquakes above magnitude 6(1995-2024)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紀路臺灣】2024 年 8 月 2 日,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根據福島核災之後制訂的審查標準做出結論,日本敦賀核電廠 2 號機因為廠區正下方有地震活動斷層經過,判定不允許重啟運轉。這提醒了臺灣一個很基本的安全問題,臺灣跟西歐、北歐、美國東岸可以遍佈核電廠不一樣,臺灣就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我們地震多、且可能很大,別的國家討論核能可以只從發電成本、核廢料放哪裡切入,臺灣還必須考慮地震的風險、耐震的成本、核洩漏的應處、以及在地狹人稠的臺灣島上,人們可以逃到哪裡去?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近期疾呼臺灣仿效歐洲國家的能源政策,他說歐洲國家「核綠共存」的經驗值得臺灣學習,主要的訴求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臺灣的「非核家園」政策是錯的,未來臺灣應該要用核能發電,而且佔比要達 3 成,並點名法國的電力來源有 65% 是核能、比利時 40%、芬蘭 42%、瑞士 34%,加上義大利在廢核多年之後最近又重啟核能,童董事長直呼到底為什麼歐洲國家能,臺灣不能?為什麼臺灣不學學這些先進歐洲國家,使用低碳排又便宜的核能發電?

但核電對臺灣來說,只是環保、經濟問題嗎?不是。臺灣民眾開始大力走向反核,並不只是為了萬年核廢料要放在哪個縣市的問題,民眾一直以來真正的擔憂,是地震頻繁的臺灣,難保哪一天不會出現像日本福島核事故那樣的悲劇。

西歐、北歐都沒有會致災的地震

歐洲曾經走向廢核、減核的脈絡,其實跟臺灣走向「非核家園」的內涵不完全一樣。

臺灣跟擁核的歐洲國家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歐洲國家沒有地震威脅,臺灣有。

歐洲可以只以環保或成本的問題考慮核電,臺灣不能。

臺灣座落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球上有高達九成的地震、及超過八成的最強烈地震都在這條地震帶上發生。

童董事長舉例的這些歐洲國家有地震嗎?有,但很少、很小,不成問題。

我們就只看可能致災、芮氏規模達到 6 以上的地震。

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臺灣過去 30 年(1995 年 8 月 16 日至 2024 年 8 月 16 日),規模達到 6 以上的地震加起來達 126 次,而僅過去一年,臺灣就有 12 次規模 6 以上的地震,其中一次就是發生在今年 4 月 3 日,持續長達 1 分多鐘的規模 7.2 花蓮大地震,全國有感,餘震不斷。

我們來看看童董事長舉例的歐洲擁核國家,過去 30 年發生規模 6 以上的地震有幾次。

根據 USGS 及 AllQuakes 資料,過去 30 年,法國發生規模 6 以上的地震加起來是 0 次,瑞士呢? 0 次,芬蘭 0 次、比利時 0 次、荷蘭 0 次、德國 0 次。

所有這些童子賢董事長大聲疾呼、要臺灣好好跟人家學習的歐洲國家,都不曾面臨過地震的威脅。

臺灣是 30 年加起來 126 次,過去一年頻率還拉高,達 12 次。

廢核又即將重啟、靠臨地中海地震帶的義大利,已經是歐洲最頻繁、最警惕地震的國家,有規模 7 以上的地震嗎?沒有。過去 30 年義大利也僅發生過 8 次規模 6 以上的地震,不及臺灣過去一年的 12 次。

美國中西部,擁有 6 座核電廠的伊利諾州,過去 30 年加起來有過幾次規模 6 以上的地震?0 次。

美國東南部,擁有全美造價最高、最新核電廠 Vogtle 的喬治亞州,過去 30 年有過幾次規模 6 以上的地震?同樣也是 0 次。

美國的核電廠分佈,呈現西岸很少,幾乎全都集中在中部與東岸,為什麼?

有沒有可能也是因為一個非常基本的安全理由: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美國西岸地震多,內陸的中西部與東岸則沒有大地震,可以放心蓋核電廠。

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紐西蘭有幾座核電廠?

歐洲國家不會討論颱風、不會研究地震,因為那不是人家的日常、不是他們國家要面對的風險。

但臺灣要蓋核能電廠,不得不考慮地震,因為我們就位在地震頻繁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

同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紐西蘭,過去 30 年發生過 2 次規模介於 8-9 的地震、19 次規模介於 7-8 的地震、170 次規模介於 6-7 的地震、2806 次規模介於 5-6 的地震、1 萬 6169 次規模介於 4-5 的地震。

紐西蘭有幾座核電廠?0 座。

紐西蘭 2023 年的電力有 58% 來自水力發電、17% 來自地熱、8% 燒天然氣、5% 燃煤。

他們有企業家會細數核能發電的優點,疾呼非要學法國、學比利時、學芬蘭、學瑞士、學義大利蓋核電廠不可嗎?沒有。

因為他們清楚知道,每個國家的條件不同,要利用的是自己國家的優勢,要避開的,是自己國家可能面臨的風險,即便以拼經濟為名、以 CP 值為名、以全球議題為名,最要第一考慮的,仍是本國國民的安全與永續。

那為什麼南韓也臨太平洋,卻可以擁有 6 座核電廠,也沒有要減核、廢核?

因為南韓雖然臨靠太平洋,但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過去 30 年,南韓不曾發生過規模 6 以上的地震,規模介於 5-6 的地震僅有 7 次,規模 4-5 的地震僅 28 次,規模介於 3-4 的 45 次,甚至規模介於 2-3 的小小小地震,南韓 30 年來也只發生過個位數的 7 次。

日本,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過去 30 年來發生過 1 次規模 9 以上的大地震、1 次規模介於 8-9 的大地震、29 次規模介於 7-8 的大地震、314 次規模介於 6-7 的地震、3649 次規模介於 5-6 的地震、2 萬 7596 次規模介於 4-5 的地震。

而 2011 年日本 311 大地震造成的福島核災,殷鑑不遠。

不用處理熔融核燃料的話 核能好便宜

臺灣之所以反核、人民上街反核最力的一段時間,就是日本發生福島核災之後。

十幾年過去,地震絕跡了嗎?臺灣搬離環太平洋地震帶了嗎?人類發明杜絕地震的方法了嗎?

都沒有,是我們已漸漸遺忘。

日本福島核一廠的耐震設計高達 0.6 G,當時的核洩漏事故到現在都還在收拾。

臺灣核一廠的耐震設計是 0.3G、核二、核三廠 0.4G。

而且 40 多年前臺灣要蓋核電廠時,並沒有發現核一、核二廠之間有一條北臺灣最重要的活動斷層——山腳斷層,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核一、核二廠都鄰近山腳斷層,核三廠下方則有一條恆春斷層,且為第二類活動斷層,學者研判它就在核三廠門口下方。

事實上,從地球的角度來看,每一個臺灣縣市都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

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臺灣過去 30 年(1995 年 8 月 16 日至 2024 年 8 月 16 日) 發生過 7 次規模 7 以上地震、119 次規模 6-7 的地震、709 次規模 5-6 的地震、2375 次規模 4-5 的地震。

2011 年 311 大地震造成福島核災,東京電力公司直到 2024 年 8 月 22 日,才首次嘗試處理福島第一核電站 2 號機的「熔融核燃料碎片」,但熔融核燃料團塊放射線極強,處理難度極高,東電首次計畫取出的碎片僅為「數公克」,即使如此之少、之小,仍因作業出錯而叫停。

福島第一核電站需要處理的熔融核燃料碎片有多少?880 公噸。

東電預計整個清理作業將耗費數十年、並耗資 23 兆日圓(約 1610 億美元)。

人類敵不過難以預測的地震。

日本連要取出數公克的熔落核燃料碎片,在經過 13 年後的現在,都尚未攻克。

38 年前發生的車諾比核災,到現在 4 座反應爐的除役工程都還沒處理完,還在處理,裏頭還有燃料棒。

38 年了。

如果認為日本耐不住的大地震,臺灣可以。如果認為日本處理不了的熔融核燃料團塊,臺灣處理得了。

請童董事長現在就派機器人去福島核電廠,幫忙處理 880 噸的核燃料團塊。

把這樣的風險考慮進去,才是臺灣使用核電真正的成本。

資料來源: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Map of Power Reactor Sites

▍USGS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Taiwan: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France: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Japan: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South Korea: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Germany: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Italy: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the Netherlands: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Illinois, USA: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Georgia, USA: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Finland: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Belgium: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Switzerland: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AllQuakes—Past earthquakes in or near New Zealand: Aug 16, 1995 – Aug 16, 2024

▍經濟日報—和碩童子賢提「核綠共存」!看義大利重啟核電有6意義

▍中央社—無法否定活斷層 日本敦賀核電廠2號機將無法重啟

▍rfi—日本福島東電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取出碎片作業中斷

▍我們的島—地震帶上的核電廠|耐震設計足夠應付大地震嗎?

紀路編輯 / 王子嘉

延伸紀路—

【紀路】2023 年臺灣能源發電量及佔比

【紀路】2022年臺灣碳排放僅佔全球0.57%

【時間軸】2024 年 403 花蓮 7.2 大地震

【紀路】小犬颱風刷新臺灣氣象史上最強陣風紀錄、名列世界第3

【紀路】海葵颱風終結1472天無颱風登陸臺灣紀錄

【紀路】颱風凱米在高雄茂林單日降雨 1217 毫米寫史上第 5 高

【紀路】軒嵐諾刷新台灣最晚首發颱風警報紀錄

【紀路】2022年臺灣累計雨量最多的地方:宜蘭西帽山

→更多臺灣生態紀路

最新收錄—

  • 2025 IMD 世界競爭力報告 臺灣前進兩名至全球第 6
  • 【時間軸】2025 年 6 月臺灣與國際重要新聞摘要(下)
  • 2025 亞洲女子排球國家盃 臺灣女排勇奪季軍
  • 李旺台《蕉王吳振瑞》獲美國 Foreword 雜誌獨立出版獎歷史小說類銅獎
  • 2025 超級 1000 印尼羽球公開賽 周天成勇奪男單銀牌

❤️ 贊助紀路臺灣

💛 每月贊助紀路臺灣

2024台灣地震頻率台灣大地震頻率台灣能源政策地震擁核國家核綠共存核能環太平洋地震帶童子賢紀路台灣紀路臺灣能源規模6以上地震非核家園

更多紀路臺灣

2023年全球營收最高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

翁啟惠博士獲頒Tetrahedron Prize 台...

2024 LPGA 達納公開賽 程思嘉摘第三名

2024世界泰拳錦標賽 臺灣抱回 1 銀、4 銅佳績

2024 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 臺灣隊抱回 2 金、...

鄧晴方荷蘭青年作曲家大賽贏得RKST21委託創作大獎

葛藍喬安娜締造 ITF 女單 5 連冠紀錄!臺灣第一...

2025 WTT 新加坡青少年大滿貫賽 張佑安勇奪 ...

2024 巴黎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程銘志勇奪桌球男單銀...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2 月
  • 2025 年 1 月
  • 2024 年 12 月
  • 2024 年 11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9 月
  • 2024 年 8 月
  • 2024 年 7 月
  • 2024 年 6 月
  • 2024 年 5 月
  • 2024 年 4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2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10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8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6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4 月
  • 2023 年 3 月
  • 2023 年 2 月
  • 2023 年 1 月
  • 2022 年 12 月
  • 2022 年 11 月
  • 2022 年 10 月
  • 2022 年 9 月
  • 2022 年 8 月
  • 2022 年 7 月
  • 2022 年 6 月
  • 2022 年 5 月
  • 2022 年 4 月
  • 2022 年 3 月
  • 2022 年 2 月
  • 2022 年 1 月
  • 2021 年 12 月
  • 2021 年 11 月
  • 2021 年 10 月
  • 2021 年 9 月
  • 2021 年 8 月
  • 2021 年 7 月
  • 2021 年 6 月
  • 2021 年 5 月
  • 2021 年 4 月
  • 2021 年 3 月
  • 2021 年 2 月
  • 2021 年 1 月
  • 2020 年 12 月

Keep in touch

Facebook Email

Copyright © 2020-2025 TBOTAIWAN.COM

TBO Taiwan | 紀路臺灣
  • 首頁
  • 世界排名
  • 國際榮譽
  • 經濟民生
  • 民主與人權
  • 生態與環保
  • 時間軸
  • 贊助